免费下载网址http://jiaoxue5u.ys168.com/ 23.2《中位数与众数》教学设计 主备人:刘荣格数学备课组 时间:2014年8月25日 教学内容分析 1本节内容是继《平均数》的后续内容,主要是让学生在具体问题情境中感 受一组数据的平均水平可以有不同的量度,体会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三者的 差别,选择恰当的数据代表对数据作岀自己的评判。因此本节课既是对前面所 学知识的深化与拓展,又是联系现实生活,培养学生应用意识和创新能力的良 好素材。 2.地位和作用在信息社会里,常常需要在不确定的情况下,根据大量纷 繁复杂的数据做岀—个合理的决策,而统计正是通过对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 析,为人们更好地决策提供依据及建议。平均数,众数,中位数是描述-组数 据的集中趋势的3个统计特征量,是帮助学生学会用数据说话的基本概念。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a掌握中位数、众数等数据代表的概念。 b能根据所给信息求出相应的数据代表。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平均数、中位 数和众数三者的差别 解压密码联系qq119139686加微信公众号 Jlaoxuewuyou九折优惠!淘宝网 址:jiaoxue5u.taobao.com
免费下载网址 http://jiaoxue5u.ys168.com/ 解压密码联系 qq 1119139686 加微信公众号 jiaoxuewuyou 九折优惠!淘宝网 址:jiaoxue5u.taobao.com 23.2《中位数与众数》教学设计 主备人:刘荣格 数学备课组 时间:2014 年 8 月 25日 一、教学内容分析 1.本节内容是继《平均数》的后续内容,主要是让学生在具体问题情境中感 受一组数据的平均水平可以有不同的量度,体会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三者的 差别,选择恰当的数据代表对数据作出自己的评判。因此本节课既是对前面所 学知识的深化与拓展,又是联系现实生活,培养学生应用意识和创新能力的良 好素材。 2. 地位和作用 在信息社会里,常常需要在不确定的情况下,根据大量纷 繁复杂的数据做出一个合理的决策,而统计正是通过对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 析,为人们更好地决策提供依据及建议。平均数,众数,中位数是描述一组数 据的集中趋势的 3 个统计特征量,是帮助学生学会用数据说话的基本概念。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a.掌握中位数、众数等数据代表的概念。 b.能根据所给信息求出相应的数据代表。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平均数、中位 数和众数三者的差别
免费下载网址http://jiaoxue5u.ys168.com/ C能初步选择恰当的数据代表对一组数据做出自己的判断。 (2)数学思考目标:学会利用数据的代表分析问题。 (3)解决问题目标:培养学生统计数据应从多角度迸行全面分析的能力,从 而避免机械地、片面的解释。 (4)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实例引入,体验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 活,唤起学生学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中位数与众数的概念,及这两个概念的简单运用。 教学难点:a.区分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三者的差别 b.能在具体情境中选择恰当的数据代表,对数据做岀评判。 四、教学手段 根据教材内容和8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我准备采用以问题为中心的讨论 发现法:即课堂上,教师或学生提出适当的数学问题,通过学生与学生(或教 师)之间相互讨论,相互学习,在问题解决过程中发现规律,建立概念,逐步 完善学生对数据处理的认知结构。 五、教学设计 解压密码联系qq119139686加微信公众号 Jlaoxuewuyou九折优惠!淘宝网 址:jiaoxue5u.taobao.com
免费下载网址 http://jiaoxue5u.ys168.com/ 解压密码联系 qq 1119139686 加微信公众号 jiaoxuewuyou 九折优惠!淘宝网 址:jiaoxue5u.taobao.com c.能初步选择恰当的数据代表对一组数据做出自己的判断。 (2)数学思考目标: 学会利用数据的代表分析问题。 (3)解决问题目标:培养学生统计数据应从多角度进行全面分析的能力,从 而避免机械地、片面的解释。 (4)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实例引入,体验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 活,唤起学生学数学的兴趣。 三、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中位数与众数的概念,及这两个概念的简单运用。 教学难点:a. 区分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三者的差别。 b. 能在具体情境中选择恰当的数据代表,对数据做出评判。 四、教学手段 根据教材内容和 8 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我准备采用“以问题为中心”的讨论 发现法:即课堂上,教师或学生提出适当的数学问题,通过学生与学生(或教 师)之间相互讨论,相互学习,在问题解决过程中发现规律,建立概念,逐步 完善学生对数据处理的认知结构。 五、教学设计
免费下载网址http://jiaoxue5u.ys168.com/ 本节课由五个基本环节组成:创设情境,提岀问题——合作交流,探索问 题——理性概括,寻找差异——实践应用,鼓励创新——归纳小结,反思提 局 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一上课,我先指导学生复习有关平均数的知识,为引入主题做好准备。【板 书平均数公式】 师:我们正处在信息时代,有人也说是数字时代,因为人们经常要“用数 据说话”,所以对数据做出恰当的分析是很重要的。今天我们起来学习数据的 代表以及如何选择恰当的数据代表对数据做出判断。我们-起来看下列组例 题:[课件显示] 问题1:数据误导 某次数学考试,小明得到78分。全班共30人,其他同学的成绩为1个100 分,4个90分,22个80分以及一个2分和一个10分。 小明计算出全班的平均分为77分,所以小明告诉妈妈说,自己这次成绩在 班上处于“中上水平"。 大家想一想,小明的说法合理吗? 从而探索出小明的答案为不合理。 解压密码联系qq119139686加微信公众号 Jlaoxuewuyou九折优惠!淘宝网 址:jiaoxue5u.taobao.com
免费下载网址 http://jiaoxue5u.ys168.com/ 解压密码联系 qq 1119139686 加微信公众号 jiaoxuewuyou 九折优惠!淘宝网 址:jiaoxue5u.taobao.com 本节课由五个基本环节组成: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合作交流,探索问 题—— 理性概括,寻找差异—— 实践应用,鼓励创新—— 归纳小结,反思提 高。 1. 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一上课,我先指导学生复习有关平均数的知识,为引入主题做好准备。【板 书平均数公式】 师:我们正处在信息时代,有人也说是数字时代 ,因为人们经常要 “用数 据说话”,所以对数据做出恰当的分析是很重要的。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数据的 代表以及如何选择恰当的数据代表对数据做出判断。我们一起来看下列一组例 题:[课件显示] 问题 1:数据误导: 某次数学考试,小明得到 78 分。全班共 30 人, 其他同学的成绩为 1 个 100 分,4 个 90 分, 22 个 80 分,以及一个 2 分和一个 10分。 小明计算出全班的平均分为 77 分,所以小明告诉妈妈说,自己这次成绩在 班上处于“中上水平”。 大家想一想,小明的说法合理吗? 从而探索出小明的答案为不合理
免费下载网址http://jiaoxue5u.ys168.com/ 师:是的,看来一组数据中的极端数据不可小视。 问题2:师:类似的受平均数误导例子还是很多的。阿冲在某公司的一次 招聘时就出现了如下的情景。 员工经理副理聩聩聩职联杂工 A B C E F G 月资6000400017001300120010100100500 经理说:我公司员工收入很高,月平均工资为2000元。 职员C说:我的工资是1200元,在公司算中等收入 职员D说:我们好几个人工资都是100元。 经理所说的公司的平均月薪2000元是否欺骗了阿冲? 平均月薪2000元能客观反映公司员工的平均收入吗?若不能,你认为用哪 个数据表示该公司员工收入的平均水平更合适? 如果你是阿冲的朋友,你能帮他对这些数据作出合理的判断吗? 接着上升为数学问题:反映一组数据平均水平的数据代表只有一个平均数 吗? 解压密码联系qq119139686加微信公众号 Jlaoxuewuyou九折优惠!淘宝网 址:jiaoxue5u.taobao.com
免费下载网址 http://jiaoxue5u.ys168.com/ 解压密码联系 qq 1119139686 加微信公众号 jiaoxuewuyou 九折优惠!淘宝网 址:jiaoxue5u.taobao.com 师:是的,看来一组数据中的极端数据不可小视。 问题 2:师:类似的受平均数误导例子还是很多的。阿冲在某公司的一次 招聘时就出现了如下的情景。 员 工 经 理 副经理 职员 A 职员 B 职员 C 职员 D 职员 E 职员 F 杂工 G 月工资/ 元 6000 4000 1700 1300 1200 1100 1100 1100 500 经理说:我公司员工收入很高,月平均工资为 2000 元。 职员 C 说:我的工资是 1200 元,在公司算中等收入。 职员 D 说:我们好几个人工资都是 1100 元。 经理所说的公司的平均月薪 2000 元是否欺骗了阿冲? 平均月薪 2000 元能客观反映公司员工的平均收入吗?若不能,你认为用哪 个数据表示该公司员工收入的平均水平更合适? 如果你是阿冲的朋友,你能帮他对这些数据作出合理的判断吗? 接着上升为数学问题:反映一组数据平均水平的数据代表只有一个平均数 吗?
免费下载网址http://jiaoxue5u.ys168.com/ 学生回答问题做好知识的衔接过程 师:你怎样看待该公司员工的收入?平均数真能客观反映工人的真实工资 水平吗? 2.合作交流,探索问题 根据以上问题组织学生们讨论问题,目的是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从而引 发学生提出问题:究竟什么数据能反映工人的真实工资水平?提出一个真实的 问题,揭示学生认识上的矛盾,产生新的疑点,引起学生对“平均水平“的认知 冲突 在导出以上问题后,学生讨论,各小组再拿出最能反映工人真实工资水平 的数据全班交流。学生可能会用人数最多的工资1100元或中等水平工资1200元 来回答,从而引出:今天要学习的内容--众数和中位数。[板书]本节两个重 要概念 中位数—把n个数据按大小、顺序排列,处于最中间位置的一个数据(或) 叫做这组数据的中位数( median)。 众数——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那个数据,叫做这组数据的众数 (mode)。 接下来继续以问题为中心,让学生讨论发现并完善概念。 生:如果数据有偶数个时,如何求中位数? 解压密码联系qq1139686加徹信公众号 Jlaoxuewuyou九折优惠!淘宝网 址:jiaoxue5u.taobao.com
免费下载网址 http://jiaoxue5u.ys168.com/ 解压密码联系 qq 1119139686 加微信公众号 jiaoxuewuyou 九折优惠!淘宝网 址:jiaoxue5u.taobao.com 学生回答问题 做好知识的衔接过程! 师:你怎样看待该公司员工的收入?平均数真能客观反映工人的真实工资 水平吗? 2.合作交流,探索问题 根据以上问题组织学生们讨论问题,目的是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从而引 发学生提出问题:究竟什么数据能反映工人的真实工资水平?提出一个真实的 问题,揭示学生认识上的矛盾,产生新的疑点,引起学生对“平均水平”的认知 冲突。 在导出以上问题后,学生讨论,各小组再拿出最能反映工人真实工资水平 的数据全班交流。学生可能会用人数最多的工资 1100元或中等水平工资 1200元 来回答,从而引出:今天要学习的内容----众数和中位数。[板书] 本节两个重 要概念 中位数——把 n 个数据按大小、顺序排列,处于最中间位置的一个数据(或) 叫做这组数据的中位数(median)。 众数——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那个数据,叫做这组数据的众数 (mode)。 接下来继续以问题为中心,让学生讨论发现并完善概念。 生:如果数据有偶数个时,如何求中位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