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义市正安县芙蓉江中学2014年初中毕业生学历(升 学)考试 语文模拟试题卷(一) (全卷总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2.第1-6题为单项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在规定区域填涂;第7-26题为非选择题,必须 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3.所有题目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积累与运用 1、汉字积累—下列各项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项是()3分 A.蹊跷溪水栖身之所休戚与共 B.夙愿星宿追本溯源沧海一粟 C.陌路蓦然厉兵秣马拐弯抹角 D.参劾涸辙荷枪实弹 丘之貉 2、词语积累——下面成语的意思完全相近的一项是()3分 A.忐忑不安不知所措 无所适从 B.比比皆是俯拾皆是 头头是道 C.瞬息万变日新月异 到成功 D.水泄不通络绎不绝 人声鼎沸 、文化积累——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3分 《关睢》——《诗经》—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细柳营》——《史记》—一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私 》 《后汉书》——我国第一部断代史 《范进中举》 《儒林外史》—一我国第一部长篇讽刺小说 语文试卷第1页共6页 4、语言运用—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3分 A.我国月球探测工程将分三步实施:一是“绕”,即卫星绕月飞行:二是“落”,即 探测装置登上月球:三是“回”,即采集月壤样品返回地球。 B.我国第一座自主设计、自行建造的国产化商业核电站“秦山第二核电厂”的2号机组
遵义市正安县芙蓉江中学2014年初中毕业生学历(升 学)考试 语文模拟试题卷(一) (全卷总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 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2. 第1—6题为单项选择题,必须使用2B 铅笔在规定区域填涂;第7—26题为非选择题,必须 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3. 所有题目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 考试结束后,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积累与运用 1、汉字积累——下列各项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相同 ....的一项是( )3分 A. 蹊.跷 溪.水 栖.身之所 休戚.与共 B. 夙.愿 星宿. 追本溯.源 沧海一粟. C. 陌.路 蓦.然 厉兵秣.马 拐弯抹.角 D. 参劾. 涸.辙 荷.枪实弹 一丘之貉. 2、词语积累——下面成语的意思完全相近 ....的一项是( )3分 A.忐忑不安 不知所措 无所适从 B. 比比皆是 俯拾皆是 头头是道 C. 瞬息万变 日新月异 马到成功 D. 水泄不通 络绎不绝 人声鼎沸 3、文化积累——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错 ....误的一项是( )3分 《关 睢》——《诗 经》——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细 柳 营》——《史 记》——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私 心》——《后 汉 书》——我国第一部断代史。 《范进中举》——《儒林外史》——我国第一部长篇讽刺小说。 语文试卷第 1 页 共6页 4、语言运用——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 ....的—句是( )3分 A. 我国月球探测工程将分三步实施:一是“绕”,即卫星绕月飞行;二是“落”,即 探测装置登上月球;三是“回”,即采集月壤样品返回地球。 B. 我国第一座自主设计、自行建造的国产化商业核电站“秦山第二核电厂”的2号机组
核反应堆首次临界试验获得成功,将于年内并网发电。 C.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的扩大,人口的猛增和生活质量的提高,城市垃圾 不断增加,“城市垃圾处理”已成为环境保护的一大难题。 D.《地质灾害防治条例》正式确立了:“自然因素造成的地质灾害,由各级政府负责 治理:人为因素引发的地质灾害,谁引发谁治理”的原则 5、语言运用——填入横线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春联,是文学殿堂里的一枝奇葩,它发自千人之心,出自万人之手,各展其才,各显千 秋,豪放 婉约 粗犷 洋洋洒洒,蔚 为大观。 A.如旭日喷薄似风拂杨柳如小桥流水若大江东去 B.若大江东去如小桥流水如旭日喷薄似风拂杨柳 C.如小桥流水似风拂杨柳若大江东去如旭日喷薄 D.似风拂杨柳如小桥流水如旭日喷薄若大江东去 6、语言运用—提取下列句子的主要信息,正确的一项是()3分 年老的母亲欣慰地看到使人陶醉的绚丽灿烂的秋色和令人兴奋的欣欣向荣的景象让很 久没有回家的儿子忍不住哼起了那久违的家乡小调。 A.灿烂的秋色和欣欣向荣的景象让儿子哼起了久违的家乡小调。 B.母亲看到灿烂的秋色和欣欣向荣的景象 C.秋色和景象让儿子哼起了久违的家乡小调 D.母亲看到儿子哼起了久违的家乡小调 7、句子积累—默写句子。(8分) ①《己亥杂诗》: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②《观刈麦》: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③《观沧海》: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④《游山西村》: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⑤《木兰诗》: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将军百战死,壮 士十年归 ⑥《采薇》 。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⑦《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 ⑧《咏煤炭》 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 8、篇段积累——默写《雁门太守行》片段(4分)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语文试卷第2页共6页 阅读50分 (一)温暖的记忆(17分)
核反应堆首次临界试验获得成功,将于年内并网发电。 C.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的扩大,人口的猛增和生活质量的提高,城市垃圾 不断增加,“城市垃圾处理”已成为环境保护的一大难题。 D. 《地质灾害防治条例》正式确立了:“自然因素造成的地质灾害,由各级政府负责 治理;人为因素引发的地质灾害,谁引发谁治理”的原则。 5、语言运用——填入横线的语句,最恰当 ...的一项是( )3分 春联,是文学殿堂里的一枝奇葩,它发自千人之心,出自万人之手,各展其才,各显千 秋,豪放 ,婉约 ,粗犷 ,细腻 ,洋洋洒洒,蔚 为大观。 A.如旭日喷薄 似风拂杨柳 如小桥流水 若大江东去 B.若大江东去 如小桥流水 如旭日喷薄 似风拂杨柳 C.如小桥流水 似风拂杨柳 若大江东去 如旭日喷薄 D.似风拂杨柳 如小桥流水 如旭日喷薄 若大江东去 6、语言运用——提取下列句子的主要信息,正.确的一项是( )3分 年老的母亲欣慰地看到使人陶醉的绚丽灿烂的秋色和令人兴奋的欣欣向荣的景象让很 久没有回家的儿子忍不住哼起了那久违的家乡小调。 A.灿烂的秋色和欣欣向荣的景象让儿子哼起了久违的家乡小调。 B.母亲看到灿烂的秋色和欣欣向荣的景象。 C.秋色和景象让儿子哼起了久违的家乡小调。 D.母亲看到儿子哼起了久违的家乡小调。 7、句子积累——默写句子。(8分) ①《己亥杂诗》: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 。 ②《观刈麦》: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 。 ③《观沧海》: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 。 ④《游山西村》: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 。 ⑤《木兰诗》: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 。将军百战死,壮 士十年归。 ⑥《采薇》: , 。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⑦《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 ? 。 ⑧《咏煤炭》: , 。 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 8、篇段积累——默写《雁门太守行》片段(4分) , 。 , 。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语文试卷第 2 页 共6页 二、阅读 50分 (一)温暖的记忆 (17分)
(1)雪是从年三十晚上开始下的。我和妻乘坐的大巴车一路慢行,回乡者一个个都在 各自的城市站点下车了,等到了我们所在的县城的车站时,车上就剩我们俩了 (2)那时已经是凌晨时分,劳碌了一年的人们此时早己进入梦乡,偶尔,未眠者燃放 的焰火一遍遍腾空而起.灿烂的焰火与漫天的飞雪映照在一起,引发人无限的遐思。 (3)我们下车时,偌大的车站已是空无一人。正想走着回去,只见车站广场的边上 有一个人披着雨衣,顶着大雪,俯着身子,吃力地推着一辆三轮车向我们走来。 (4)蹬三轮车的怎么这么晚了还没回家? (5)诧异间,那人已到眼前,把雨衣的帽子搬了下来。我这才看清楚,那是一个五十 多岁的女人,岁月的风霜在她的脸上已刻下明显的痕迹。她对我们憨憨地笑了起来:“走 我送你们回去,刚想回家,你们可是我最后一批客人啦。” (6)一路上我们攀谈起来。她说她是晚上8点多出来的,已经在风雪中忙活了近5个小时。 (7)“都已经是大年初一了,怎么不在家团圆?家人呢?” (8)“儿子和他爸在北京打工,他们没买上火车票,说是初二到家,迟就迟两天吧, 没事!”那女人还是憨憨地笑着 (9)“还有一个闺女,在南京上大学,今年大三了,寒假在那儿做家教,人家小孩不 让走,硬是把她留下来过年。她打电话说要回来照顾我,我没让,我身体好着呢。我婆婆八 十多了,平日里我一边蹬三轮,一边在家服侍她,今天一天我就挣了将近两百块! (10)“晚上吃完晚饭,本想歇歇,我一看雪下大了,车站连夜回来的人又多,出租车、 三轮车都很少,人家肯定急着回家,哪个家里不盼啊。反正他爸他们也没回来,干脆就到车 站搭客了,和人说说话,拉拉家常,心里挺敞亮的。” (11)那女人一口气跟我俩讲了许多,脸上依然堆着笑,言语间满是开朗豁达。下车的 时候,她只收了我们两块钱,我们要多给,她坚决不要,说她好腿好脚,挣钱的机会多着呢 大过年的,不能多收人钱。临走前,还送给我俩一大堆祝福的话。几天后的一个傍晚,我们 夫妻俩从小区门口坐上了一辆三轮车,去参加一个宴会。巧的是,半路上又碰到了年三十夜 里拉我们回家的那个女人。她正骑着三轮车拉着客人从旁经过,瞧见我们立即热情地打招呼。 (12)“你们认识啊?”三轮车车主很是好奇。于是,我们就把大年初一凌晨发生的事 讲了一遍 (13)“唉,这个人命苦呢!” (14)三轮车车主的话令我们大吃一惊,细问之下,我们才知道那个女人的不幸家事。 (15)原来,八年前大年三十晚上,也是一个大雪天,她的丈夫和儿子在北京打工返乡 途中遭遇车祸,双双罹难。儿媳后来带着孙子和人跑了,至今下落不明。后来她一个人靠蹬 三轮养家,一边侍奉老婆婆,一边还要供女儿上学。为了女儿不受罪,为了婆婆不伤心,她 直未嫁人。女儿很争气,最终考上了大学,还年年获得奖学金,平时还兼做家教贴补家用。 (16)“她人缘好,心地特善良,搭客从不多收,我们这圈子里的人都知道她不容易, 都让着她,尽量让她多挣几个。 (17)“想起来就为她难过,你知道她为什么每年三十都要到车站去搭客,一搭就到深 更半夜吗?大伙儿说她每到这个时候就想念那死去的爷儿俩啊……” (18)在我们周围,每天总有一些平凡而动人的故事发生,这些故事穿过城市喧嚣的天 空,穿过功利纷争的灵魂,温暖着我们的记忆。 语文试卷第3页共6页 9.请用一句话概括文章叙述的故事。(3分)
(1)雪是从年三十晚上开始下的。我和妻乘坐的大巴车一路慢行,回乡者一个个都在 各自的城市站点下车了,等到了我们所在的县城的车站时,车上就剩我们俩了。 (2)那时已经是凌晨时分,劳碌了一年的人们此时早已进入梦乡,偶尔,未眠者燃放 的焰火一遍遍腾空而起.灿烂的焰火与漫天的飞雪映照在一起,引发人无限的遐思。 (3)我们下车时,偌大的车站已是空无一人。正想走着回去,只见车站广场的边上, 有一个人披着雨衣,顶着大雪,俯着身子,吃力地推着一辆三轮车向我们走来。 (4)蹬三轮车的怎么这么晚了还没回家? (5)诧异间,那人已到眼前,把雨衣的帽子搬了下来。我这才看清楚,那是一个五十 多岁的女人,岁月的风霜在她的脸上已刻下明显的痕迹。她对我们憨憨地笑了起来:“走, 我送你们回去,刚想回家,你们可是我最后一批客人啦。” (6)一路上我们攀谈起来。她说她是晚上8点多出来的,已经在风雪中忙活了近5个小时。 (7)“都已经是大年初一了,怎么不在家团圆?家人呢?” (8)“儿子和他爸在北京打工,他们没买上火车票,说是初二到家,迟就迟两天吧, 没事!”那女人还是憨憨地笑着。 (9)“还有一个闺女,在南京上大学,今年大三了,寒假在那儿做家教,人家小孩不 让走,硬是把她留下来过年。她打电话说要回来照顾我,我没让,我身体好着呢。我婆婆八 十多了,平日里我一边蹬三轮,一边在家服侍她,今天一天我就挣了将近两百块! (10)“晚上吃完晚饭,本想歇歇,我一看雪下大了,车站连夜回来的人又多,出租车、 三轮车都很少,人家肯定急着回家,哪个家里不盼啊。反正他爸他们也没回来,干脆就到车 站搭客了,和人说说话,拉拉家常,心里挺敞亮的。” (11)那女人一口气跟我俩讲了许多,脸上依然堆着笑,言语间满是开朗豁达。下车的 时候,她只收了我们两块钱,我们要多给,她坚决不要,说她好腿好脚,挣钱的机会多着呢, 大过年的,不能多收人钱。临走前,还送给我俩一大堆祝福的话。几天后的一个傍晚,我们 夫妻俩从小区门口坐上了一辆三轮车,去参加一个宴会。巧的是,半路上又碰到了年三十夜 里拉我们回家的那个女人。她正骑着三轮车拉着客人从旁经过,瞧见我们立即热情地打招呼。 (12)“你们认识啊?”三轮车车主很是好奇。于是,我们就把大年初一凌晨发生的事 讲了一遍。 (13)“唉,这个人命苦呢!” (14)三轮车车主的话令我们大吃一惊,细问之下,我们才知道那个女人的不幸家事。 (15)原来,八年前大年三十晚上,也是一个大雪天,她的丈夫和儿子在北京打工返乡 途中遭遇车祸,双双罹难。儿媳后来带着孙子和人跑了,至今下落不明。后来她一个人靠蹬 三轮养家,一边侍奉老婆婆,一边还要供女儿上学。为了女儿不受罪,为了婆婆不伤心,她 一直未嫁人。女儿很争气,最终考上了大学,还年年获得奖学金,平时还兼做家教贴补家用。 (16)“她人缘好,心地特善良,搭客从不多收,我们这圈子里的人都知道她不容易, 都让着她,尽量让她多挣几个。 (17)“想起来就为她难过,你知道她为什么每年三十都要到车站去搭客,一搭就到深 更半夜吗?大伙儿说她每到这个时候就想念那死去的爷儿俩啊……” (18)在我们周围,每天总有一些平凡而动人的故事发生,这些故事穿过城市喧嚣的天 空,穿过功利纷争的灵魂,温暖着我们的记忆。 语文试卷第 3 页 共6页 9.请用一句话概括文章叙述的故事。(3分)
10.分析第②段在文中的作用。(3分) 11.分析文中加点词语在表达上的好处。(4分) a.有一个人披着雨衣,顶着大雪,俯着身子,吃力地推着一辆三轮车向我们走来 b.脸上依然堆着笑,言语间满是开朗豁达 12.匿三轮的妇女每年除夕都要到车站搭客,她跟“我们”说是因为儿子和丈夫没买上火 车票,初二才能回,这和文章第⑩段三轮车夫的话不一致。蹬三轮的妇女为什么要说谎?(4 分) 13.说说结尾段的作用。(3分) (二)科学不怕挑战(16分) ①挑战是针锋相对的竞争。“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没有竞争,生物不会进化,至今 地球上就只有原始生物。 ②科学发展史是不断接受挑战的历史 ③量子力学理论刚提出时,由于它的基本概念与传统观念根本不同,有些科学家一时难 以接受。爱因斯坦反对量子力学的几率解释,说:“我不相信上帝在掷骰(tωu)子。”他还 多次提出“理想实验”进行挑战。玻尔是量子力学的创始人之一,他奋起应战,据理反驳 爱因斯坦屡败屡战,苦思冥想出一个特别刁钻的“理想实验”。玻尔彻夜未眠,苦思不得其 解,直到清晨才豁然开朗,利用相对论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但爱因斯坦仍然固执己见, 以至另一位科学家厄伦费斯特都忍不住说:“爱因斯坦,你真不像话!你简直在批判你自己 的相对论了。”爱因斯坦挑战量子力学,虽败犹荣,他提出的“理想实验”,促进了量子力 学的发展,还对量子密码、量子计算机等新技术起到了催生作用 ④进化论从诞生之日起就被挑战,从未停止过。创世说从信仰出发频频发难,甚至采用 行政手段禁止进化论的传播。结果怎样呢?进化论身经百战,越战越勇,而创世说却破绽百 出,只好以百万元大奖向科学家频送秋波求援 ⑤科学不怕挑战,怕挑战的不是科学 ⑥至今为止,仍不断有人为躲避挑战而打出“科学”旗号,把它当作挡箭牌。其实,这 些人趁早收旗为好,否则,等到发现挡箭牌其实是箭靶子时,侮之晚矣 ⑦大浪淘沙,沙不除金不现。直面挑战,意在求真求是 语文试卷第4页共6页 14.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3分)
10.分析第②段在文中的作用。(3分) 11. 分析文中加点词语在表达上的好处。 (4分) a.有一个人披着..雨衣,顶着..大雪,俯着..身子,吃力地推着..一辆三轮车向我们走来。 b.脸上依然..堆着笑,言语间满是开朗豁达。 12.蹬三轮的妇女每年除夕都要到车站搭客,她跟“我们”说是因为儿子和丈夫没买上火 车票,初二才能回,这和文章第⑩段三轮车夫的话不一致。蹬三轮的妇女为什么要说谎?(4 分) 13.说说结尾段的作用。(3分) (二)科学不怕挑战(16分) ①挑战是针锋相对的竞争。“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没有竞争,生物不会进化,至今 地球上就只有原始生物。 ②科学发展史是不断接受挑战的历史。 ③量子力学理论刚提出时,由于它的基本概念与传统观念根本不同,有些科学家一时难 以接受。爱因斯坦反对量子力学的几率解释,说:“我不相信上帝在掷骰(tóu)子。”他还 多次提出“理想实验”进行挑战。玻尔是量子力学的创始人之一,他奋起应战,据理反驳。 爱因斯坦屡败屡战,苦思冥想出一个特别刁钻的“理想实验”。玻尔彻夜未眠,苦思不得其 解,直到清晨才豁然开朗,利用相对论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但爱因斯坦仍然固执己见, 以至另一位科学家厄伦费斯特都忍不住说:“爱因斯坦,你真不像话!你简直在批判你自己 的相对论了。”爱因斯坦挑战量子力学,虽败犹荣,他提出的“理想实验”,促进了量子力 学的发展,还对量子密码、量子计算机等新技术起到了催生作用。 ④进化论从诞生之日起就被挑战,从未停止过。创世说从信仰出发频频发难,甚至采用 行政手段禁止进化论的传播。结果怎样呢?进化论身经百战,越战越勇,而创世说却破绽百 出,只好以百万元大奖向科学家频送秋波求援。 ⑤科学不怕挑战,怕挑战的不是科学。 ⑥至今为止,仍不断有人为躲避挑战而打出“科学”旗号,把它当作挡箭牌。其实,这 些人趁早收旗为好,否则,等到发现挡箭牌其实是箭靶子时,悔之晚矣。 ⑦大浪淘沙,沙不除金不现。直面挑战,意在求真求是。 语文试卷第 4 页 共6页 14.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3分)
15.请分别用一句话概括第③④段事例论证两个事例的内容,第⑦段运用了什么论证 方法,其作用是什么?(6分) ④⑦ 16.第⑤段中两个句子的顺序能否颠倒?为什么?(4分) 17.第⑥段中“科学”一词为什么加上引号?(3分) (三)伤仲永(11分) 王安石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 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 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又七年,还自杨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1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①并自为其名 ②稍稍宾客其父宾客 ③从先人还家 从 ④不能称前时之闻闻 1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②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20.方仲永由天资过人变得“泯然众人”,原因是什么?从他身上你受到什么启发?(3 分) 语文试卷第5页共6页
15.请分别用一句话概括第③④段事例论证两个事例的内容,第⑦段运用了什么论证 方法,其作用是什么? (6分) ③ ④ ⑦ 16.第⑤段中两个句子的顺序能否颠倒?为什么? (4分) 17.第⑥段中“科学”一词为什么加上引号? (3分) (三)伤仲永(11分) 王安石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 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 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又七年,还自杨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1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①并自为.其名 为.: ②稍稍宾客..其父 宾客..: ③从.先人还家 从.: ④不能称前时之闻. 闻.: 1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②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20.方仲永由天资过人变得“泯然众人”,原因是什么?从他身上你受到什么启发?(3 分) 语文试卷第 5 页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