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奋教育 衡阳县第一中学:聂仲生 第一节勤奋教育概述 勤奋,就是坚持不懈地(工作或学习)。其近义词是“勤勉.辛勤”,反义 词是“懒惰”。 勤奋有两种,一是体勤,二是脑勤。最宝贵的勤奋,不光是身体上的勤奋, 更是精神上的勤奋。无论哪种勤奋,都需要毅力来支撑。 勤奋的外在表现为目标明确,合理髙效地利用时间。一个勤奋的人,每时每 刻都能做到:有目的,有计划,积极主动,不放过任何一个学习的机会,争分夺 秒地学习,并且永不满足。 勤奋的内在动力是对所做的事有真切之爱。真切的爱产生毅力,决定选择, 推动着勤奋。从这个角度来说,勤奋不仅是一种行为,也是一种美德。它历经时 光长河的洗礼,沉淀了无数经典。 )与“勤奋”相关的成语 发愤忘食、焚膏继晷、将勤补拙、牛角挂书、勤能补拙、燃糠自照、手不释卷 夙兴夜寐、夙夜匪懈、韦编三绝、业精于勤、勇猛精进、引锥刺股、朝斯夕斯 孜孜不倦、朝乾夕惕、昼耕夜诵、穿壁引光、悬梁刺股、冬寒抱冰、积雪囊萤 (二)与“勤奋”相关的格言 ★人生在勤,不索何获一一张衡 ★业精于勤而荒于嬉,行成于思而毁于随一一韩愈 ★天才就是无止境刻苦勤奋的能力一一卡莱尔 ★聪明出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一一华罗庚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一-韩愈 ★勤劳一日,可得一夜安眠;勤劳一生,可得幸福长眠一一达·芬奇(意大利) ★形成天才的决定因素应该是勤奋一郭沫若 ★人的大脑和肢体一样,多用则灵,不用则废一茅以升 ★你想成为幸福的人吗?但愿你首先学会吃得起苦一一屠格涅夫 ★灵感不过是“顽强的劳动而获得的奖赏” 列宾 ★贵有恒何必三更眠五更起,最无益只怕一日曝十日寒。 ★成功=艰苦劳动+正确方法+少说空话一一爱因斯坦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自古以来学有建树的人,都离不开一个“苦”字 ★艺术的大道上荆棘丛生,这也是好事,常人望而却步,只有意志坚强的人例外 雨果 ★天才不是别的,而是辛劳和勤奋一—比丰 ★谨慎的勤奋带来好运一—英国 ★科学是为了那些勤奋好学的人,诗歌是为了那些知识渊博的人。 约瑟夫·鲁 ★没有人会因学问而成为智者。学问或许能由勤奋得来,而机智与智慧却有懒于 天赋。 约翰·塞尔登
1 勤奋教育 衡阳县第一中学:聂仲生 第一节 勤奋教育概述 勤奋,就是坚持不懈地(工作或学习)。其近义词是“勤勉.辛勤” ,反义 词是“懒惰”。 勤奋有两种,一是体勤,二是脑勤。最宝贵的勤奋,不光是身体上的勤奋, 更是精神上的勤奋。无论哪种勤奋,都需要毅力来支撑。 勤奋的外在表现为目标明确,合理高效地利用时间。一个勤奋的人,每时每 刻都能做到:有目的,有计划,积极主动,不放过任何一个学习的机会,争分夺 秒地学习,并且永不满足。 勤奋的内在动力是对所做的事有真切之爱。真切的爱产生毅力,决定选择, 推动着勤奋。从这个角度来说,勤奋不仅是一种行为,也是一种美德。它历经时 光长河的洗礼,沉淀了无数经典。 (一)与“勤奋”相关的成语 发愤忘食、焚膏继晷、将勤补拙、牛角挂书、勤能补拙、燃糠自照、手不释卷 夙兴夜寐、夙夜匪懈、韦编三绝 、业精于勤、勇猛精进、引锥刺股、朝斯夕斯 孜孜不倦、朝乾夕惕、 昼耕夜诵、穿壁引光、悬梁刺股、冬寒抱冰、积雪囊萤 (二)与“勤奋”相关的格言 ★人生在勤,不索何获--张衡 ★业精于勤而荒于嬉,行成于思而毁于随 --韩愈 ★天才就是无止境刻苦勤奋的能力 --卡莱尔 ★聪明出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 --华罗庚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韩愈 ★勤劳一日,可得一夜安眠;勤劳一生,可得幸福长眠 --达·芬奇(意大利) ★形成天才的决定因素应该是勤奋 -郭沫若 ★人的大脑和肢体一样,多用则灵,不用则废 -茅以升 ★你想成为幸福的人吗?但愿你首先学会吃得起苦 --屠格涅夫 ★灵感不过是“顽强的劳动而获得的奖赏” --列宾 ★贵有恒何必三更眠五更起,最无益只怕一日曝十日寒。 ★成功=艰苦劳动+正确方法+少说空话 --爱因斯坦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自古以来学有建树的人,都离不开一个“苦”字。 ★艺术的大道上荆棘丛生,这也是好事,常人望而却步,只有意志坚强的人例外。 --雨果 ★天才不是别的,而是辛劳和勤奋 —— 比丰 ★谨慎的勤奋带来好运 —— 英国 ★科学是为了那些勤奋好学的人,诗歌是为了那些知识渊博的人。 —— 约瑟夫·鲁 ★没有人会因学问而成为智者。学问或许能由勤奋得来,而机智与智慧却有懒于 天赋 。 —— 约翰·塞尔登
★勤奋好学是提高自己拥有才能的最好方法,也必须培养自身有坚强意志和承受 能力,这是立足于每一时代的先决条件 方海权 ★终生努力,变成天才一一俄国科学家门捷列夫 ★哪里有天才,我只不过把别人喝咖啡的工夫用在工作上了一一鲁迅 ★天才就是勤奋 歌德 ★天才就是忘我。一一叔本华 ★没有任何动物比蚂蚁更勤奋,然而它却最沉默寡言一一富兰克林 ★天才出于勤奋一一高尔基 古今中外这些称赞勤奋的惯用语尽管角度不同,但显示了这样一个共同点: 勤奋是人类优秀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是人类的起点,又不断推动人类社 会的进步。勤奋永不过时。 心理学研究表明:勤奋往往和踏实、自信、坚韧、刻苦联系在一起构成主动 学习、坚持学习、顽强学习的学习品质和劳动品质。人本心理学之父马斯洛也曾 指出:“榜样的力量往往会对品格的形成产生极大的影响,但个人精神的自我创 造和坚持不懈的努力却是更为根本的。仅仅依靠后者就可以支撑生活,给个体独 立和力量 他充分肯定了“勤”在获取知识,发展智力,克服心理、能力 上种种不足之处的重大价值。 有一位哲人说过:世界上能登上金字塔的生物有两种:一种是鹰,一种是蜗 牛。不管是天资奇佳的鹰,还是资质平庸的蜗牛,能登上金字塔尖,极目四望 俯视万里,都离不开两个字—一勤奋。缺少勤奋的精神,哪怕是天资奇佳的雄鹰 也只能空振羽翅望塔兴叹。有了勤奋的精神,哪怕是行动迟缓的蜗牛也能雄踞塔 顶,观千山暮雪,渺万里层云。爱因斯坦说:“在天才与勤奋之间,我毫不迟疑 地选择勤奋,她几乎是世界上一切成就的催产婆。”事实上,一个勤奋的人,他 能够取得的成就必然比其他人要多。所谓“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 才”。古今中外,每一个成功者手中的鲜花,都是用他们辛勤的汗水浇灌出来的。 学习是一种实践,不断的学习与实践是人们获得才能的基础和源泉。“一份耕耘, 一份收获”,有了辛勤的劳动,我们才会有成果,不劳而获的事情是不存在的 勤奋是实现理想的奠基石,是补拙益智的催化剂,是通向成功彼岸的桥梁,是自 学课堂里的老师,是人生航道上的灯塔。 书山跋涉,需要勤奋的步伐。“业精于勤荒于嬉”。勤可以使学习更加精深, 松弛会使学业荒废。现在我们的知识还是很贪乏,肤浅的,如果不勤奋学习,就 不能为社会主义大时代建设贡献力量。“勤”字应该成为我们学习上的座右铭。 髙尔基说过:“我扑在书上,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一样。”知识爆炸的今天 我们真像饥饿的人需要面包一样,非常需要学习,需要勤奋地学习。勤奋学习会 使有天赋的人才能更出众,平凡人也能通过勤奋弥补缺陷。 人生成功,需要不懈地努力。农民种田,你要勤奋才能有好收成;经商办企 业,你要勤奋才能生存和发展;你是文学家,那么需要勤奋才能写出好作品。你 是科学家,那么需要勤奋,才能站到学科前沿。即使你是拾荒者,你都要起得早, 跑的快,走得远,才有可能拾得好东西。事实上,这世界没有哪一个工作懒惰可 以干得好。 有一种说法,多付出百分之五的努力,积累下来可以决定百分之百的差别。 这句话很有道理。比别人哪怕做得多一点点,累积下来,一年5%,两年10%,四 年就是20%,滚动加滚动,自己就会有一种超前的意识,没有人推你,你自己就
2 ★勤奋好学是提高自己拥有才能的最好方法,也必须培养自身有坚强意志和承受 能力,这是立足于每一时代的先决条件。——方海权 ★终生努力,变成天才——俄国科学家门捷列夫 ★哪里有天才,我只不过把别人喝咖啡的工夫用在工作上了——鲁迅 ★天才就是勤奋。——歌德 ★天才就是忘我。——叔本华 ★没有任何动物比蚂蚁更勤奋,然而它却最沉默寡言 —— 富兰克林 ★天才出于勤奋——高尔基 古今中外这些称赞勤奋的惯用语尽管角度不同,但显示了这样一个共同点: 勤奋是人类优秀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是人类的起点,又不断推动人类社 会的进步。勤奋永不过时。 心理学研究表明:勤奋往往和踏实、自信、坚韧、刻苦联系在一起构成主动 学习、坚持学习、顽强学习的学习品质和劳动品质。人本心理学之父马斯洛也曾 指出:“榜样的力量往往会对品格的形成产生极大的影响,但个人精神的自我创 造和坚持不懈的努力却是更为根本的。仅仅依靠后者就可以支撑生活,给个体独 立和力量。” 他充分肯定了“勤”在获取知识,发展智力,克服心理、能力 上种种不足之处的重大价值。 有一位哲人说过:世界上能登上金字塔的生物有两种:一种是鹰,一种是蜗 牛。不管是天资奇佳的鹰,还是资质平庸的蜗牛,能登上金字塔尖,极目四望, 俯视万里,都离不开两个字——勤奋。缺少勤奋的精神,哪怕是天资奇佳的雄鹰 也只能空振羽翅望塔兴叹。有了勤奋的精神,哪怕是行动迟缓的蜗牛也能雄踞塔 顶,观千山暮雪,渺万里层云。爱因斯坦说:“在天才与勤奋之间,我毫不迟疑 地选择勤奋,她几乎是世界上一切成就的催产婆。”事实上,一个勤奋的人,他 能够取得的成就必然比其他人要多。 所谓“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 才”。古今中外,每一个成功者手中的鲜花,都是用他们辛勤的汗水浇灌出来的。 学习是一种实践,不断的学习与实践是人们获得才能的基础和源泉。“一份耕耘, 一份收获”,有了辛勤的劳动,我们才会有成果,不劳而获的事情是不存在的。 勤奋是实现理想的奠基石,是补拙益智的催化剂,是通向成功彼岸的桥梁,是自 学课堂里的老师,是人生航道上的灯塔。 书山跋涉,需要勤奋的步伐。“业精于勤荒于嬉”。勤可以使学习更加精深, 松弛会使学业荒废。现在我们的知识还是很贪乏,肤浅的,如果不勤奋学习,就 不能为社会主义大时代建设贡献力量。“勤”字应该成为我们学习上的座右铭。 高尔基说过:“我扑在书上,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一样。”知识爆炸的今天, 我们真像饥饿的人需要面包一样,非常需要学习,需要勤奋地学习。勤奋学习会 使有天赋的人才能更出众,平凡人也能通过勤奋弥补缺陷。 人生成功,需要不懈地努力。农民种田,你要勤奋才能有好收成;经商办企 业,你要勤奋才能生存和发展;你是文学家,那么需要勤奋才能写出好作品。你 是科学家,那么需要勤奋,才能站到学科前沿。即使你是拾荒者,你都要起得早, 跑的快,走得远,才有可能拾得好东西。事实上,这世界没有哪一个工作懒惰可 以干得好。 有一种说法,多付出百分之五的努力,积累下来可以决定百分之百的差别。 这句话很有道理。比别人哪怕做得多一点点,累积下来,一年 5%,两年 10%,四 年就是 20%,滚动加滚动,自己就会有一种超前的意识,没有人推你,你自己就
会推动自己前进。要想优秀,你必须每天都为进步努力。每天进步一点点是成功 的开始,不刻苦努力就无法保持优势。如果别人要求你走一里路,那么你要自觉 自愿地要多走一些。顶尖人物都是不以分内之事为满足的,他们比常人做得更多, 走得更远,多付出的汗水将会成为明天的投资。比尔·盖茨说过:“机会是给那 些勤奋的人准备的圣诞大餐,想要享用这道大餐,必须努力才行。现在你只要做 得比你得到的还多,将来你就会得到比你做的还多。”成功需于脚步不停的人, 但更属于脚步飞快的人。 江泽民同志曾经题辞:“少年儿童是国家的未来,从小要立下热爱祖国、奋发 图强的志向,养成求知不懈、热爱劳动的习惯。”胡锦涛同志作过讲话:“当代 青年应该成为有远大理想的一代”,“勤奋学习的一代”,“艰苦创业的 代”,“道德高尚的一代”。在与师生代表的座谈中,总书记希望全国广大青年 学生把爱国主义作为始终高扬的光辉旗帜,把勤奋学习作为人生进步的重要阶 梯,把深入实践作为成长成才的必由之路,把奉献社会作为不懈追求的优良品德, 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上谱写出更加辉煌的青春乐章。这些都是党 中央对全国青少年的殷切期望和重要要求。 历史与现实,偶然与必然,都要求我们自觉地让勤奋成为一种常态。 但是,我们不能不注意到: 由于独生子女的家庭环境,不少父母对孩子过分溺爱、百般迁就。我们被父 母视为“掌上明珠”、“心肝宝贝”的做法。 由于面对浮躁、喧嚣的社会,个别人急功近利,一些违背规律的所谓“学习 窍门”、“得高分的诀窍”、什么“边玩边学的有大成绩”、“老实勤奋型的没 有大出息”等等的宣传 由于人们在大谈素质教育的同时,强烈抨击中国传统教育,把中国传统教育 说得一无是处,说中国学生是天下最累的人,背负着三座大山。似乎要搞好中国 教育,学生们必须摔掉三座大山。有的小报甚至把“少读书,少学习,多唱,多 跳,多玩”鼓吹成学习经验。这种教育思维仿佛是告诉我们:我们现在在搞素质 教育,你们再也不用背沉甸甸的书包,再也不用勤奋了的误导。 我们发现:我们的青年学生缺乏勤奋的品质! 近日长江商报的一篇新闻《湖北男子大学毕业不工作“宅”家14年后饿死》, 讲的是一个叫王小林的人,1970年出生,十堰郧县杨溪铺镇刘湾村6组人。小 学时,王小林非常聪明,很有悟性,成绩一直很好,一次数学竞赛中,他考了全 县第三名。王小林从一年级到六年级一直当班长,年年被评为三好学生。王小林 小时候很听话,读书很用功,是村里第一个大学生。王小林从郧阳师专毕业后又 到荆州师范学院读书,期间,姐姐为了他早早辍学。在王小林读大二时,父亲去 世,很长一段时间家人都瞒着他。1995年王小林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郧县 所中专教书。由于不满学校的安排,没多久,他就不干了。回到家,王小林很少 帮助母亲干农活。有一次,因为干活的事,他与母亲发生争吵,甚至将母亲打成 骨折。对于儿子,母亲也失望了,住到了女儿家,一住就是14年。此后,王小 林无人管束更加懒惰。他不做事,整日在村里闲逛。想吃东西,就到别人家菜地 里拔点菜。他姐姐每次回家,都给他买些吃的。家里东西吃完了,亲友看他可怜, 有时给点钱,他买方便面度日。饥饿的时候,他碰见什么吃什么。没成熟的果子, 地里的花生、玉米棒子,他都拿来充饥。一位邻居说:一到冬季,王小林几乎只 吃蔬菜,全是生吃。就连红薯叶也大把采着吃。在村民眼中,王小林就像野人 样生存着,不用厨房做饭。但村民们都不认为他是患了精神病。70多岁的老人
3 会推动自己前进。要想优秀,你必须每天都为进步努力。每天进步一点点是成功 的开始,不刻苦努力就无法保持优势。如果别人要求你走一里路,那么你要自觉 自愿地要多走一些。顶尖人物都是不以分内之事为满足的,他们比常人做得更多, 走得更远,多付出的汗水将会成为明天的投资。比尔·盖茨说过:“机会是给那 些勤奋的人准备的圣诞大餐,想要享用这道大餐,必须努力才行。现在你只要做 得比你得到的还多,将来你就会得到比你做的还多。”成功需于脚步不停的人, 但更属于脚步飞快的人。 江泽民同志曾经题辞:“少年儿童是国家的未来,从小要立下热爱祖国、奋发 图强的志向,养成求知不懈、热爱劳动的习惯。”胡锦涛同志作过讲话:“当代 青年应该成为有远大理想的一代”,“勤奋学习的一代”,“艰苦创业的一 代”,“道德高尚的一代”。 在与师生代表的座谈中,总书记希望全国广大青年 学生把爱国主义作为始终高扬的光辉旗帜,把勤奋学习作为人生进步的重要阶 梯,把深入实践作为成长成才的必由之路,把奉献社会作为不懈追求的优良品德, 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上谱写出更加辉煌的青春乐章。这些都是党 中央对全国青少年的殷切期望和重要要求。 历史与现实,偶然与必然,都要求我们自觉地让勤奋成为一种常态。 但是,我们不能不注意到: 由于独生子女的家庭环境,不少父母对孩子过分溺爱、百般迁就。我们被父 母视为“掌上明珠”、“心肝宝贝”的做法。 由于面对浮躁、喧嚣的社会,个别人急功近利,一些违背规律的所谓“学习 窍门”、“得高分的诀窍”、什么“边玩边学的有大成绩”、“老实勤奋型的没 有大出息”等等的宣传。 由于人们在大谈素质教育的同时,强烈抨击中国传统教育,把中国传统教育 说得一无是处,说中国学生是天下最累的人,背负着三座大山。似乎要搞好中国 教育,学生们必须摔掉三座大山。有的小报甚至把“少读书,少学习,多唱,多 跳,多玩”鼓吹成学习经验。这种教育思维仿佛是告诉我们:我们现在在搞素质 教育,你们再也不用背沉甸甸的书包,再也不用勤奋了的误导。 我们发现:我们的青年学生缺乏勤奋的品质! 近日长江商报的一篇新闻《湖北男子大学毕业不工作“宅”家 14 年后饿死》, 讲的是一个叫王小林的人,1970 年出生,十堰郧县杨溪铺镇刘湾村 6 组人。小 学时,王小林非常聪明,很有悟性,成绩一直很好,一次数学竞赛中,他考了全 县第三名。王小林从一年级到六年级一直当班长,年年被评为三好学生。王小林 小时候很听话,读书很用功,是村里第一个大学生。王小林从郧阳师专毕业后又 到荆州师范学院读书,期间,姐姐为了他早早辍学。在王小林读大二时,父亲去 世,很长一段时间家人都瞒着他。1995 年王小林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郧县一 所中专教书。由于不满学校的安排,没多久,他就不干了。回到家,王小林很少 帮助母亲干农活。有一次,因为干活的事,他与母亲发生争吵,甚至将母亲打成 骨折。对于儿子,母亲也失望了,住到了女儿家,一住就是 14 年。此后,王小 林无人管束更加懒惰。他不做事,整日在村里闲逛。想吃东西,就到别人家菜地 里拔点菜。他姐姐每次回家,都给他买些吃的。家里东西吃完了,亲友看他可怜, 有时给点钱,他买方便面度日。饥饿的时候,他碰见什么吃什么。没成熟的果子, 地里的花生、玉米棒子,他都拿来充饥。一位邻居说:一到冬季,王小林几乎只 吃蔬菜,全是生吃。就连红薯叶也大把采着吃。在村民眼中,王小林就像野人一 样生存着,不用厨房做饭。但村民们都不认为他是患了精神病。70 多岁的老人
刘明荣说:“他说话清楚,一般人还说不过他,原来打牌、下棋像模像样,不像 有精神病。”村小组组长何宗平介绍,王小林和人们谈论时政时有板有眼,有理 有据,根本看不出他有精神病。3月12日,被人发现“宅”死家中,疑是饿死。 读完此文毛骨悚然,也感慨万千。虽是个案,却也是警示! 目前,人们很推崇美国的教育。认为美国学生没有分数的压力,好自由好玩 其实美国学生更辛苦,更勤奋。上高中大学时,他们绝大多数边打工,边学习。 校园里,他们学习书本上的知识,打工时,他们学习社会知识、社交能力、生存 能力。他们几乎每个人都有一部勤奋的历史 必须指出,勤奋是我们当代学生应具备的品格。古人云:“奋和愤盛衰之本, 勤与惰成败之源。”捷克著名大教育家夸美纽斯说过:“勤奋可以克服一切障 碍。”基佐说:“勤勉是成功之母。”吉姆·罗恩说:“每一发愤努力的背后, 必有加倍的赏赐。”富兰克林也说过:“勤勉是幸运之母,上帝对勤勉给予 切。”应该明白,天道酬勤,没有人能只依靠天分成功。上帝给予了天分,勤奋 将天分变为天才 勤奋是美丽的! 第二节名人伴我成长 美丽的勤奋催生了高尚的勤奋者。他们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屈原:屈原小时候不顾长辈的反对,不论刮风下雨,天寒地冻,躲到山洞里偷 读《诗经》。经过整整三年,他熟读了《诗经》305篇,从这些民歌民谣中吸收 了丰富的营养,终于成为一位伟大诗人。 ★孟轲:他刚上学的时候,很用心,写字一笔一划,很工整。不久,他觉得学习 太辛苦,不如在外面玩耍快活。于是,他逃学了,常到山坡上树林中去玩,好开 心啊!一天,他回到家里,正在织布的妈妈问他:“怎么这么早就放学了?”他 只好承认逃学了。妈妈生气地说:“我辛辛苦苦织布供你读书,你却逃学,太没 出息了!”小孟轲连忙给妈妈跪下。妈妈拿起剪刀,一下子把没织完的布剪断了 说着:“你不好好读书,就像这剪断的布,还有什么用处!”小孟轲哭着说:“我 错了!今后再也不贪玩了。我一定好好读书!”从此,小孟轲勤奋学习,从不偷 懒。后来他成了著名的大思想家。 ★苏秦:战国时期,出名的政治家。在年轻时,由于学问不多不深,曾到好多地 方做事,都不受重视。回家后,家人对他也很冷淡,瞧不起他。这对他的刺激 很大。所以,他下定决心,发奋读书。他常常读书到深夜,很疲倦,常打盹,直 想睡觉。他也想出了一个方法,准备一把锥子,一打瞌睡,就用锥子往自己的 大腿上刺一下。这样,猛然间感到疼痛,使自己清醒起来,再坚持读书。这就使 苏秦″刺股″的故事。经过如此的勤奋刻苦,学识大增。后来,他再去六国游说, 竟然挂了六国的相印 ★司马迁:年轻时博学历史,积累了大量资料,准备写一部史书。后来,因为得 罪了汉武帝被押进牢狱。为了完成自己的心愿,他甘受生不如死的“腐刑”,以 坚强的意志和勤奋刻苦的精神完成了不朽的巨著《史记》,对后世的史学、文学 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张衡:字平子,是我国东汉时期著名的科学家、文学家,他的出生地在现在的 河南省南阳县的石桥镇。他的祖父张堪做过太守,为官清廉。父亲早逝,因此张 衡家里很贫穷。张衡从小就勤奋好学,加上天资聪颖,很早就闻名乡里。据史书 记载,他10岁时就“能五经贯六艺”,过目成诵。他兴趣很广泛,常常涉猎自 然科学方面的读物,而且写得一手好辞赋。一天,张衡从一本诗集里读到四句
4 刘明荣说:“他说话清楚,一般人还说不过他,原来打牌、下棋像模像样,不像 有精神病。”村小组组长何宗平介绍,王小林和人们谈论时政时有板有眼,有理 有据,根本看不出他有精神病。3 月 12 日,被人发现“宅”死家中,疑是饿死。 读完此文毛骨悚然,也感慨万千。虽是个案,却也是警示! 目前,人们很推崇美国的教育。认为美国学生没有分数的压力,好自由好玩。 其实美国学生更辛苦,更勤奋。上高中大学时,他们绝大多数边打工,边学习。 校园里,他们学习书本上的知识,打工时,他们学习社会知识、社交能力、生存 能力。他们几乎每个人都有一部勤奋的历史。 必须指出,勤奋是我们当代学生应具备的品格。古人云:“奋和愤盛衰之本, 勤与惰成败之源。”捷克著名大教育家夸美纽斯说过:“勤奋可以克服一切障 碍。”基佐说:“勤勉是成功之母。”吉姆·罗恩说:“每一发愤努力的背后, 必有加倍的赏赐。”富兰克林也说过:“勤勉是幸运之母,上帝对勤勉给予一 切。”应该明白,天道酬勤,没有人能只依靠天分成功。上帝给予了天分,勤奋 将天分变为天才。 勤奋是美丽的! 第二节 名人伴我成长 美丽的勤奋催生了高尚的勤奋者。他们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屈原:屈原小时候不顾长辈的反对,不论刮风下雨,天寒地冻,躲到山洞里偷 读《诗经》。经过整整三年,他熟读了《诗经》305 篇,从这些民歌民谣中吸收 了丰富的营养,终于成为一位伟大诗人。 ★孟轲:他刚上学的时候,很用心,写字一笔一划,很工整。不久,他觉得学习 太辛苦,不如在外面玩耍快活。于是,他逃学了,常到山坡上树林中去玩,好开 心啊!一天,他回到家里,正在织布的妈妈问他:“怎么这么早就放学了?”他 只好承认逃学了。妈妈生气地说:“我辛辛苦苦织布供你读书,你却逃学,太没 出息了!”小孟轲连忙给妈妈跪下。妈妈拿起剪刀,一下子把没织完的布剪断了, 说着:“你不好好读书,就像这剪断的布,还有什么用处!”小孟轲哭着说:“我 错了!今后再也不贪玩了。我一定好好读书!”从此,小孟轲勤奋学习,从不偷 懒。后来他成了著名的大思想家。 ★苏秦:战国时期,出名的政治家。在年轻时,由于学问不多不深,曾到好多地 方做事, 都不受重视。回家后,家人对他也很冷淡,瞧不起他。这对他的刺激 很大。所以,他下定决心,发奋读书。他常常读书到深夜,很疲倦,常打盹,直 想睡觉。他也想出了一个方法,准备一把锥子,一打瞌睡, 就用锥子往自己的 大腿上刺一下。这样,猛然间感到疼痛,使自己清醒起来,再坚持读书。这就使 苏秦"刺股"的故事。经过如此的勤奋刻苦,学识大增。后来,他再去六国游说, 竟然挂了六国的相印。 ★司马迁:年轻时博学历史,积累了大量资料,准备写一部史书。后来,因为得 罪了汉武帝被押进牢狱。为了完成自己的心愿,他甘受生不如死的“腐刑”,以 坚强的意志和勤奋刻苦的精神完成了不朽的巨著《史记》,对后世的史学、文学 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张衡:字平子,是我国东汉时期著名的科学家、文学家,他的出生地在现在的 河南省南阳县的石桥镇。他的祖父张堪做过太守,为官清廉。父亲早逝,因此张 衡家里很贫穷。张衡从小就勤奋好学,加上天资聪颖,很早就闻名乡里。据史书 记载,他 10 岁时就“能五经贯六艺”,过目成诵。他兴趣很广泛,常常涉猎自 然科学方面的读物,而且写得一手好辞赋。 一天,张衡从一本诗集里读到四句
诗,描述了北斗星在各个季节傍晚时的变化:“斗柄指东,天下皆春;斗柄指南, 天下皆夏;斗柄指西,天下皆秋;斗柄指北,天下皆冬。”他觉得这太有意思了。 天上的繁星闪烁,有的像箕,有的像斗,有的像狗,又有的像熊,它们的运行义 各有怎样的规律呢?这简直是太美妙了。于是张衡根据诗的内容又参考别的书籍 画成了天象图,每夜只要是没有云彩,他就默默地对着天象图仔细观察着夜空。 广漠的星空有多少难解之谜呀,他观察着、记录着、思考着,他的脑袋里装满了 各式各样的问题,充满了五颜六色的幻想。后来,他终于确认那四句诗里描述得 不够准确,事实上斗柄早春指东北,暮春却指东南。 ★孙敬:东汉著名的政治家。他年轻时勤奋好学,经常关起门,独自一人不停 地读书。每天从早到晚读书,常常是废寝忘食。读书时间长,劳累了,还不休息 时间久了,疲倦得直打瞌睡。他怕影响自己的读书学习,就想出了一个特别的 办法。古时候,男子的头发很长。他就找一根绳子,一头牢牢的绑在房梁上。当 他读书疲劳时打盹了,头一低,绳子就会牵住头发,这样会把头皮扯痛了,马 上就清醒了,再继续读书学习这就时孙敬悬梁的故事。 ★匡衡:非常喜欢读书。但是家里贫穷,买不起蜡烛,夜间无法照明读书。匡 衡邻居家日子过的挺好,每天晚上都点起蜡烛,屋里得很亮。他想到邻居家去读 书,可是遭到拒绝。后来,匡衡想出一个好办法,他在墙上凿了一个小洞,邻居 家里的光就透过来了,他把书对着光,读起挺方便。匡衡读的书愈来愈多,可是 他没钱买书怎么办呢?有一天,他发现一个才主家,家里堆了很多书,他就去帮 才主家干活,不要钱,才主很奇怪,问他:“小伙子,你为什么白白干活呀!” 匡衡也不隐瞒,就说:“我帮你干活,不想得到工钱,只想借你家的书看看,不 知你答应不?”才主非常高兴,就把家里的书借给他看,后来,匡衡成了一个有 学问的人。 ★车胤:晋代时,从小好学不倦,但因家境贫困,父亲无法为他提供良好的学 习环境。为了维持温饱,没有多余的钱买灯油供他晚上读书。为此,他只能利用 这个时间背诵诗文。“夏天的一个晚上,他正在院子里背一篇文章,忽然见许 多萤火虫在低空中飞舞。一闪一闪的光点,在黑暗中显得有些耀眼。他想,如果 把许多萤火虫集中在一起,不就成为一盏灯了吗:于是,他去找了一只白绢口袋 随即抓了几十只萤火虫放在里面,再扎住袋口,把它吊起来。虽然不怎么明亮, 但可勉强用来看书了。从此,只要有萤火虫,他就去抓一把来当作灯用。由于他 勤学苦练,后来终于做了职位很高的官 ★孙康:没钱买灯油,晚上不能看书,只能早早睡觉。他觉得让时间这样白白跑 掉,非常可惜。“一天半夜,他从睡梦中醒来,把头侧向窗户时,发现窗缝里 透进一丝光亮。原来,那是大雪映出来的,可以利用它来看书。于是他倦意顿失 立即穿好衣服,取出书籍,来到屋外。宽阔的大地上映出的雪光,比屋里要亮多 了。孙康不顾寒冷,立即看起书来,手脚冻僵了,就起身跑一跑,同时搓搓手指 此后,每逢有雪的晩上,他就不放过这个好机会,孜孜不倦地读书。这种苦学的 精神,促使他的学识突飞猛进,成为饱学之士。 ★祖逖:当匈奴贵族横行北方、西晋王朝面临崩溃的时候,晋朝有一些有志气 的将领还坚持在北方战斗。刘琨就是这样的杰出代表。刘琨年青的时候,有一个 要好的朋友叫祖逖。在西晋初期,他们一起在司州(治所在今洛阳东北)做主簿, 晚上,两人睡在一张床上,谈论起国家大事来,常常谈到深更半夜。一天夜里, 他们睡得正香的时候,一阵鸡叫的声音,把祖逖惊醒了。祖逖往窗外一看,天边 挂着残月,东方还没有发白。祖逖不想睡了,他用脚踢踢刘琨。刘琨醒来揉揉
5 诗,描述了北斗星在各个季节傍晚时的变化:“斗柄指东,天下皆春;斗柄指南, 天下皆夏;斗柄指西,天下皆秋;斗柄指北,天下皆冬。”他觉得这太有意思了。 天上的繁星闪烁,有的像箕,有的像斗,有的像狗,又有的像熊,它们的运行义 各有怎样的规律呢?这简直是太美妙了。于是张衡根据诗的内容又参考别的书籍 画成了天象图,每夜只要是没有云彩,他就默默地对着天象图仔细观察着夜空。 广漠的星空有多少难解之谜呀,他观察着、记录着、思考着,他的脑袋里装满了 各式各样的问题,充满了五颜六色的幻想。后来,他终于确认那四句诗里描述得 不够准确,事实上斗柄早春指东北,暮春却指东南。 ★孙敬:东汉著名的政治家。他年轻时勤奋好学,经常关起门,独自一人不停 地读书。每天从早到晚读书,常常是废寝忘食。读书时间长,劳累了,还不休息。 时间久了,疲倦得直打瞌睡。 他怕影响自己的读书学习,就想出了一个特别的 办法。古时候,男子的头发很长。他就找一根绳子,一头牢牢的绑在房梁上。当 他读书疲劳时打盹了,头一低,绳子就会牵住头发,这样会把头皮扯痛了, 马 上就清醒了,再继续读书学习这就时孙敬悬梁的故事。 ★匡衡:非常喜欢读书。但是家里贫穷,买不起蜡烛,夜间无法照明读书。匡 衡邻居家日子过的挺好,每天晚上都点起蜡烛,屋里得很亮。他想到邻居家去读 书,可是遭到拒绝。后来,匡衡想出一个好办法,他在墙上凿了一个小洞,邻居 家里的光就透过来了,他把书对着光,读起挺方便。匡衡读的书愈来愈多,可是 他没钱买书怎么办呢?有一天,他发现一个才主家,家里堆了很多书,他就去帮 才主家干活,不要钱,才主很奇怪,问他:“小伙子,你为什么白白干活呀!” 匡衡也不隐瞒,就说:“我帮你干活,不想得到工钱,只想借你家的书看看,不 知你答应不?”才主非常高兴,就把家里的书借给他看,后来,匡衡成了一个有 学问的人。 ★车胤:晋代时,从小好学不倦,但因家境贫困,父亲无法为他提供良好的学 习环境。为了维持温饱,没有多余的钱买灯油供他晚上读书。为此,他只能利用 这个时间背诵诗文。 “夏天的一个晚上,他正在院子里背一篇文章,忽然见许 多萤火虫在低空中飞舞。一闪一闪的光点,在黑暗中显得有些耀眼。他想,如果 把许多萤火虫集中在一起,不就成为一盏灯了吗:于是,他去找了一只白绢口袋, 随即抓了几十只萤火虫放在里面,再扎住袋口,把它吊起来。虽然不怎么明亮, 但可勉强用来看书了。从此,只要有萤火虫,他就去抓一把来当作灯用。由于他 勤学苦练,后来终于做了职位很高的官。 ★孙康:没钱买灯油,晚上不能看书,只能早早睡觉。他觉得让时间这样白白跑 掉,非常可惜。 “一天半夜,他从睡梦中醒来,把头侧向窗户时,发现窗缝里 透进一丝光亮。原来,那是大雪映出来的,可以利用它来看书。于是他倦意顿失, 立即穿好衣服,取出书籍,来到屋外。宽阔的大地上映出的雪光,比屋里要亮多 了。孙康不顾寒冷,立即看起书来,手脚冻僵了,就起身跑一跑,同时搓搓手指。 此后,每逢有雪的晚上,他就不放过这个好机会,孜孜不倦地读书。这种苦学的 精神,促使他的学识突飞猛进,成为饱学之士。 ★祖逖: 当匈奴贵族横行北方、西晋王朝面临崩溃的时候,晋朝有一些有志气 的将领还坚持在北方战斗。刘琨就是这样的杰出代表。刘琨年青的时候,有一个 要好的朋友叫祖逖。在西晋初期,他们一起在司州(治所在今洛阳东北)做主簿, 晚上,两人睡在一张床上,谈论起国家大事来,常常谈到深更半夜。一天夜里, 他们睡得正香的时候,一阵鸡叫的声音,把祖逖惊醒了。祖逖往窗外一看,天边 挂着残月,东方还没有发白。 祖逖不想睡了,他用脚踢踢刘琨。刘琨醒来揉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