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学们好 Wavelength(m) 10 12 10 15 1021 Frequency(hz isible light wavelength 700nm650600550500450400nm
同学们好!
波动光学 利用波动理论,研究光的典型波动行为 波的干涉、波的衍射、波的偏振等 17—18世纪是光学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伽利略 开普勒发明了天文望远镜,斯涅尔、笛卡儿导出了光的 折射定律和反射定律。 对于光的本质存在争论,牛顿支持光的微粒学说,它 可以说明光的反射和折射规律,并认为光在水中的传播速 度比空气中的速度大。惠更斯支持光的波动学说,它也能 解释光的反射和折射规律,并能说明双折射现象,但是认 为光在水中的传播速度比空气中的速度小 1850年傅科从实验中测定了光在水中的传播速度比 空气中的速度小,法拉第、麦克斯韦证明了光是电磁波。 爱因斯坦用光量子理论解释了光电效应实验。因此光具有 波粒二相性
波动光学 17—18世纪是光学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伽利略 、开普勒发明了天文望远镜,斯涅尔、笛卡儿导出了光的 折射定律和反射定律。 对于光的本质存在争论,牛顿支持光的微粒学说, 它 可以说明光的反射和折射规律,并认为光在水中的传播速 度比空气中的速度大。惠更斯支持光的波动学说,它也能 解释光的反射和折射规律,并能说明双折射现象,但是认 为光在水中的传播速度比空气中的速度小。 1850年傅科从实验中测定了光在水中的传播速度比 空气中的速度小,法拉第、麦克斯韦证明了光是电磁波。 爱因斯坦用光量子理论解释了光电效应实验。因此光具有 波粒二相性。 利用波动理论,研究光的典型波动行为 波的干涉、波的衍射、波的偏振等
复习: 1.波传播的独立性与叠加原理 波传播的独立性: 每列波传播时,不会因与其它波相遇而改变自己 原有的特性(传播方向、振动方向、频率、波长 等)。 波的叠加原理: 当几列波在传播过程中相遇时,相遇区域每一点 的振动等于各列波单独传播时在该点引起的振动的 矢量和
1. 波传播的独立性与叠加原理 波传播的独立性: 波的叠加原理: 每列波传播时,不会因与其它波相遇而改变自己 原有的特性(传播方向、振动方向、频率、波长 等)。 当几列波在传播过程中相遇时,相遇区域每一点 的振动等于各列波单独传播时在该点引起的振动的 矢量和。 复习:
波的干涉波叠加中最简单、重要的特例 两个振动方向相同、频率相同、位相差恒定的波源 称相干波源,它们发出的波叫相干波 相干波叠加后,空间形成稳定的合振动加强、减弱 的分布 这种现象称波的干涉。 2、干涉现象 0W=A1cos(ot+9)— 设相干波源 P 02: Y2=A2 cos(ot+(p2)
波的干涉——波叠加中最简单、重要的特例 2、干涉现象 设相干波源 o : 1 cos( ) 1 = 1 +1 Ψ A t : 2 o cos( ) 2 = 2 +2 Ψ A t o2 r2 r1 p o1 两个振动方向相同、频率相同、位相差恒定的波源 称相干波源,它们发出的波叫相干波。 相干波叠加后,空间形成稳定的合振动加强、减弱 的分布 这种现象称波的干涉
在P点引起的振动 Y I=A, cos) ot+,-2r1 y,= A, cos at+0,-2丌 P点的合振动y=ymn+n2= Acosot+o 式中 A=V4+4+244-”-乙(- A sin( 2元 )+A2sin(02-2x2) o= arct 2 2元 A CoS(o +A, cos(o
在 P点引起的振动 式中 ( )] 2 2 cos[ 1 2 2 1 2 1 22 21 A = A + A + A A − − r − r ) 2 ) cos( 2 cos( ) sin( 2 ) 2 sin( arctg 2 2 2 1 1 1 2 2 2 1 1 1 r A r A r A r A − + − − + − = P点的合振动 = + = A t + p p cos 1 2 o 2 r2 r1 p o1 = + − 1 1 1 1 cos 2 r Ψ A t p = + − 2 2 1 2 cos 2 r Ψ A t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