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民族统一战线(1937—1945) 中国共产党倡导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1935年8月1日,《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八 宣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策略方针正式提出 ◆瓦窑堡会议:1935年12月 毛泽东:《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一阐述了 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理论和政策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1937—1945) ➢中国共产党倡导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1935年8月1日,《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八 一宣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策略方针正式提出 ◆瓦窑堡会议:1935年12月 毛泽东:《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阐述了 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理论和政策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1937-1945)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的标志: 1937年9月22日,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发表《中国共产 党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 1937年9月23日,蒋介石发表谈话,公开承认共产党 的合法地位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1937—1945)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的标志: 1937年9月22日,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发表《中国共产 党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 1937年9月23日,蒋介石发表谈话,公开承认共产党 的合法地位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1937-1945)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历史特点: 第一,具有广泛的民族性和复杂的阶级斗争 第二,是两种政权、两种军队的合作 第三,既无固定的组织形式,又无共同的具体 的纲领 第四,处于一种既有利而又复杂的国际环境中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1937—1945)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历史特点: 第一,具有广泛的民族性和复杂的阶级斗争 第二,是两种政权、两种军队的合作 第三,既无固定的组织形式,又无共同的具体 的纲领 第四,处于一种既有利而又复杂的国际环境中
人民民主统一战线(1945-1949) 目标:推翻国民党反动政权 特点:规模宏大:包括各民族、各民主阶级、各 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广大华侨、各界民主人十及其他爱国 分子和国民党统治集团中的一部分地方实力派 基础巩固
人民民主统一战线(1945—1949) ➢目标:推翻国民党反动政权 ➢特点:规模宏大:包括各民族、各民主阶级、各 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广大华侨、各界民主人士及其他爱国 分子和国民党统治集团中的一部分地方实力派。 基础巩固
革命统一战线的政策和策略 毛泽东非常重视统一战线的政策和策略,认为▲政策和 策略是党的生命。因为统一战线內部各革命阶级经济、政治 地位的不同以及对革命的态度的不同,存在着各种矛盾和斗 争。特别是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关系更为微妙。无产 阶级作为革命的领导者,只有恰当地处理这些关系,制定正 确的政策和灵活的策略,才能巩固和发展统一战线,发挥统 一战线的作用。 毛泽东关于革命统一战线的政策和策略思想,不仅是统 战线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他的完整的政策和策略理论 的重要组成部分。概括毛泽东关于革命统一战线的政策和策 略思想,主要有以下方面:
四、革命统一战线的政策和策略 毛泽东非常重视统一战线的政策和策略,认为▲政策和 策略是党的生命。因为统一战线内部各革命阶级经济、政治 地位的不同以及对革命的态度的不同,存在着各种矛盾和斗 争。特别是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关系更为微妙。无产 阶级作为革命的领导者,只有恰当地处理这些关系,制定正 确的政策和灵活的策略,才能巩固和发展统一战线,发挥统 一战线的作用。 毛泽东关于革命统一战线的政策和策略思想,不仅是统一 战线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他的完整的政策和策略理论 的重要组成部分。概括毛泽东关于革命统一战线的政策和策 略思想,主要有以下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