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通大学通识教育核心课程 环球科学 科学黄国人) 20072 ResearGtute of Robotics oLab 机器人与脑(2- JIAO TONG UNIVERSI 曹其新、栾楠、张蕾 http://robolab.sjtu.edu.cn/home/zh-hans/node/117 上海交通大学机器人研究所
Research Institute of Robotics RoboLab 机器人与脑(2-1 ) 上海交通大学通识教育核心课程 曹其新、栾楠、张蕾 http://robolab.sjtu.edu.cn/home/zh-hans/node/117 上海交通大学机器人研究所
08 2机器人历史与发展 http://robolab.sjtu.edu.cn 1.机器人发展史上的标志性人物和事 2.工业机器人发展现状 3.服务机器人需求市场 4.国内外服务机器人发展状况 5.家用服务机器人
http://robolab.sjtu.edu.cn 2 机器人历史与发展 1. 机器人发展史上的标志性人物和事 2. 工业机器人发展现状 3. 服务机器人需求市场 4. 国内外服务机器人发展状况 5. 家用服务机器人
02.1 机器人发展史上的标志性人物和事件 http://robolab.sjtu.edu.cn G1962年-1963年 人 1920年 横克斯落伐克作 ,1959年 1942年 C1954年 塘沃尔与美国发 家的美 格 的机群人万公可》 美国料幻巨经可 天流上菜 格 机 鲜灯小说里的例进, 格怕格对工 认的发 变益精 出被称为 人之父“ 卡尔始领克 1920年 1939年 1942年 1948年1954年 1956年1959年 196年 C,1939年 C1948年 C1956年 C,1962年 C,1965年 时已经能通过声钠 系镜。 光电等 镜校正白 e 国AF公司 2026 等 当了 他对 韩料世国 鞋中的 2 配了全量滑时机梯人 机能的共同 为 拉新决方法” RIR.SJTU
3 RIR.SJTU http://robolab.sjtu.edu.cn 2.1 机器人发展史上的标志性人物和事件
2.1机器人发展史上的标志性人物和事件 http://robolab.sjtu.edu.cn 冬1920年捷克斯洛伐克作家卡雷尔·恰佩克在他的科幻小 说《罗萨姆的万能机器人》中,根据Robota(捷克文,原 意为“劳役、苦工”)和Robotnik(波兰文,原意为“工 人”),创造出“机器人”这个词。 1939年美国纽约世博会上展出了西屋电气公司制造的家 用机器人Elektro。它由电缆控制,可以行走,会说77个 字,甚至可以抽烟,不过离真正干家务活还差得远。但 它让人们对家用机器人的憧憬变得更加具体。 冬1942年美国科幻巨匠阿西莫夫提出“机器人三定律”。 虽然这只是科幻小说里的创造,但后来成为学术界默认 的研发原则。 冬1948年诺伯特·维纳出版《控制论》,阐述了机器中的 通信和控制机能与人的神经、感觉机能的共同规律,率 先提出以计算机为核心的自动化工厂。 RIR.SJTU
4 RIR.SJTU http://robolab.sjtu.edu.cn 1920年 捷克斯洛伐克作家卡雷尔·恰佩克在他的科幻小 说《罗萨姆的万能机器人》中,根据Robota(捷克文,原 意为“劳役、苦工”)和Robotnik(波兰文,原意为“工 人”),创造出“机器人”这个词。 1939年 美国纽约世博会上展出了西屋电气公司制造的家 用机器人Elektro。它由电缆控制,可以行走,会说77个 字,甚至可以抽烟,不过离真正干家务活还差得远。但 它让人们对家用机器人的憧憬变得更加具体。 1942年 美国科幻巨匠阿西莫夫提出“机器人三定律”。 虽然这只是科幻小说里的创造,但后来成为学术界默认 的研发原则。 1948年 诺伯特·维纳出版《控制论》,阐述了机器中的 通信和控制机能与人的神经、感觉机能的共同规律,率 先提出以计算机为核心的自动化工厂。 2.1 机器人发展史上的标志性人物和事件
2.1机器人发展史上的标志性人物和事件 http://robolab.sjtu.edu.cn 1954年美国人乔治·德沃尔制造出世界上第一台可编程的机器人,并注册 了专利。这种机械手能按照不同的程序从事不同的工作,因此具有通用性和 灵活性。 1956年在达特茅斯会议上,马文·明斯基提出了他对智能机器的看法:智 能机器“能够创建周围环境的抽象模型,如果遇到问题,能够从抽象模型中 寻找解决方法”。这个定义影响到以后30年智能机器人的研究方向。 必 1959年德沃尔与美国发明家约瑟夫·英格伯格联手制造出第一台工业机器 人。随后,成立了世界上第一家机器人制造工厂Unimation公司。由于 英格伯格对工业机器人的研发和宣传,他也被称为“工业机器人之父”。 必 1962年美国AMF公司生产出“VERSTRAN”(意思是万能搬运),与Unimation公 司生产的Unimate-一样成为真正商业化的工业机器人,并出口到世界各国, 掀起了全世界对机器人和机器人研究的热潮。 1962年-1963年传感器的应用提高了机器人的可操作性。人们试着在机器人 上安装各种各样的传感器,包括1961年恩斯特采用的触觉传感器,托莫维奇 和博尼1962年在世界上最早的“灵巧手”上用到了压力传感器,而麦卡锡 1963年则开始在机器人中加入视觉传感系统,并在1965年,帮助MIT推出了 世界上第一个带有视觉传感器,能识别并定位积木的机器人系统。 RIR.SJTU
5 RIR.SJTU http://robolab.sjtu.edu.cn 1954年 美国人乔治·德沃尔制造出世界上第一台可编程的机器人,并注册 了专利。这种机械手能按照不同的程序从事不同的工作,因此具有通用性和 灵活性。 1956年 在达特茅斯会议上,马文·明斯基提出了他对智能机器的看法:智 能机器“能够创建周围环境的抽象模型,如果遇到问题,能够从抽象模型中 寻找解决方法”。这个定义影响到以后30年智能机器人的研究方向。 1959年 德沃尔与美国发明家约瑟夫·英格伯格联手制造出第一台工业机器 人。随后,成立了世界上第一家机器人制造工厂——Unimation公司。由于 英格伯格对工业机器人的研发和宣传,他也被称为“工业机器人之父”。 1962年 美国AMF公司生产出“VERSTRAN”(意思是万能搬运),与Unimation公 司生产的Unimate一样成为真正商业化的工业机器人,并出口到世界各国, 掀起了全世界对机器人和机器人研究的热潮。 1962年-1963年 传感器的应用提高了机器人的可操作性。人们试着在机器人 上安装各种各样的传感器,包括1961年恩斯特采用的触觉传感器,托莫维奇 和博尼1962年在世界上最早的“灵巧手”上用到了压力传感器,而麦卡锡 1963年则开始在机器人中加入视觉传感系统,并在1965年,帮助MIT推出了 世界上第一个带有视觉传感器,能识别并定位积木的机器人系统。 2.1 机器人发展史上的标志性人物和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