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杭州市第二次高考科目教学质量检测 语文试题卷 考试时间:2007年4月9日8:30—-11:00 考生须知: 1本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题前,在答题卷密封区内填写学校、班级和姓名 3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卷上,写在试题卷上无效。 第1卷(42分) (18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且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人之有无读书的僻好,在少年甚至童年时便已见端倪(n2)。那是一个求知 欲汹涌勃发的年龄,不必名著佳篇,随便一本读物就能点燃对书籍的强烈好奇。 B.当全球化和信息化成为世界的主题,在国民经济中举足轻重的中国金融、 证券juan4)行业,其信息化建设也就被推到了时代的前延舞台。 c.美国各大银行在中国银行业引入战略投资者环节中扮演着不容小觑(qu4) 的角色,因此美国“瘦身”可能给中国银行业发展带来副作用。 D.在水来土淹、兵来将挡的资本博弈√i4)中,有产业安全底线保护的中国企 业将更趋理性与成熟, 2.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1)作为一种民俗传统,春节以它特定的历史文化价值和乡土 成为我 国最隆重的传统节日 (2)绿色GDP尚未获得地方政府的普遍支持,目前有不少省份要求退出 试点,它面临“叫好不叫座”的境地。 3)各种美食之间,常常相冲相撞。如果将这些相冲撞的食物同食, 不会得到美的享受, 会损害身体。 A.情节核算不但而且B,情结核算不但反而 C.情结合算不但反而D.情节合算不但而且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句是 A.《论书绝句》中的每首诗和诗后的短评,以及所附的书法名迹,可谓珠联
1 2007 年杭州市第二次高考科目教学质量检测 语文试题卷 考试时间:2007 年 4 月 9 日 8:30——11:00 考生须知: 1.本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卷,满分 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 2.答题前,在答题卷密封区内填写学校、班级和姓名。 3.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卷上,写在试题卷上无效。 第 1 卷(42 分) 一(18 分,每小题 3 分) 1.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且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A.人之有无读书的僻好,在少年甚至童年时便已见端倪(ni2)。那是一个求知 欲汹涌勃发的年龄,不必名著佳篇,随便一本读物就能点燃对书籍的强烈好奇。 B.当全球化和信息化成为世界的主题,在国民经济中举足轻重的中国金融、 证券(juan4)行业,其信息化建设也就被推到了时代的前延舞台。 c.美国各大银行在中国银行业引入战略投资者环节中扮演着不容小觑(qu4) 的角色,因此美国“瘦身”可能给中国银行业发展带来副作用。 D.在水来土淹、兵来将挡的资本博弈(yi4)中,有产业安全底线保护的中国企 业将更趋理性与成熟。 2.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1)作为一种民俗传统,春节以它特定的历史文化价值和乡土 成为我 国最隆重的传统节日。 (2)绿色 GDP 尚未获得地方政府的普遍支持,目前有不少省份要求退出 试点,它面临“叫好不叫座”的境地。 (3)各种美食之间,常常相冲相撞。如果将这些相冲撞的食物同食, 不会得到美的享受, 会损害身体。 A.情节 核算 不但 而且 B,情结 核算 不但 反而 c.情结 合算 不但 反而 D.情节 合算 不但 而且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句是 A.《论书绝句》中的每首诗和诗后的短评,以及所附的书法名迹,可谓珠联..
璧合,相映生辉 B.在茫茫大诲中,从深达几百几千米的海床上打捞起直径不到10cm的海缆, 如同海底捞月。 C.在人们对美女轿车趋之若骛的时候,能守住内心的一片纯净的人才是智者, 才更值得世人尊敬。 D.我国节能灯产量位居世界第一,但主要用于出口,国内使用很少,呈现出 墙内开花墙外香的局面 4.下列句于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冬枣是近年来开发的鲜食枣品种,由于其成熟期比一般品种晚熟一个月左 右,故而得名“冬枣”。 B.高密剪纸在民间历史悠久,广为普及,在中国至少已有两干多年的历史了, 但究竟起于何时,既无文字记载,也无考古发现 提供爱滋病免费检测,一方面说明政府对爱滋病防治的重视,另一方面说 明提高公民的爱滋病防治意识迫在眉睫。 D.对于他前一阵的工作,上级主管部门既不肯定他的优点,也不否定他的缺 点,这使他不知如何是好 5.填入下面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既有一片理想主义的天空,不妥协于现实世界中许多规则与障碍,又有脚踏实 地的能力,能够在这片土地上拓展他的行为 这是中国人的人格理想。然 而, 。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就是我们的天和地。 A.只有天空而没有土地的人,是梦想主义者而不是理想主义者;只有土地而 没有天空的人,是务实主义者而不是现实主义者。 B。只有天空而没有土地的人,是理想主义者而不是梦想主义者;只有土地而 没有天空的人,是现实主义者而不是务实主义者。 C.只有土地而没有天空的人,是务实主义者而不是现实主义者;只有天空而 没有土地的人,是梦想主义者而不是理想主义者。 D。只有土地而没有天空的人,是现实主义者而不是务实主义者;只有天空而 没有土地的人,是理想主义者而不是梦想主义者。 6.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阿·托尔斯泰,俄国著名作家,其代表作主要有《复活》《安娜·卡列妮 娜》《苦难的历程》等 B.毛泽东高度评价《二十四史》,认为它是中国史学的珍贵文献。“二十四史
2 璧合..,相映生辉。 B.在茫茫大诲中,从深达几百几千米的海床上打捞起直径不到 10cm 的海缆, 如同海底捞月 ....。 C.在人们对美女轿车趋之若骛 ....的时候,能守住内心的一片纯净的人才是智者, 才更值得世人尊敬。 D.我国节能灯产量位居世界第一,但主要用于出口,国内使用很少,呈现出 墙内开花墙外香 .......的局面。 4.下列句于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冬枣是近年来开发的鲜食枣品种,由于其成熟期比一般品种晚熟一个月左 右,故而得名“冬枣”。 B.高密剪纸在民间历史悠久,广为普及,在中国至少已有两干多年的历史了, 但究竟起于何时,既无文字记载,也无考古发现。 c.提供爱滋病免费检测,一方面说明政府对爱滋病防治的重视,另一方面说 明提高公民的爱滋病防治意识迫在眉睫。 D.对于他前一阵的工作,上级主管部门既不肯定他的优点,也不否定他的缺 点,这使他不知如何是好。 5.填入下面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既有一片理想主义的天空,不妥协于现实世界中许多规则与障碍,又有脚踏实 地的能力,能够在这片土地上拓展他的行为 这是中国人的人格理想。然 而, 。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就是我们的天和地。 A.只有天空而没有土地的人,是梦想主义者而不是理想主义者;只有土地而 没有天空的人,是务实主义者而不是现实主义者。 B。只有天空而没有土地的人,是理想主义者而不是梦想主义者;只有土地而 没有天空的人,是现实主义者而不是务实主义者。 C.只有土地而没有天空的人,是务实主义者而不是现实主义者;只有天空而 没有土地的人,是梦想主义者而不是理想主义者。 D。只有土地而没有天空的人,是现实主义者而不是务实主义者;只有天空而 没有土地的人,是理想主义者而不是梦想主义者。 6.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阿·托尔斯泰,俄国著名作家,其代表作主要有《复活》《安娜·卡列妮 娜》《苦难的历程》等。 B.毛泽东高度评价《二十四史》,认为它是中国史学的珍贵文献。“二十四史
旧时称为正史,指的是自《史记》至《明史》的24部纪传体史书。 ε.我国第一部诗集是《诗经》,我国第一部文人诗集是《楚辞》,我国第一部 新诗集是胡适的《尝试集》。 D.茅盾的《子夜》、巴金的《家》、老舍的《骆驼祥子》和叶圣陶的《倪焕之》, 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长篇小说。 二(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10题。 甲烷冰是一种具有很大潜力的能源,地质学家日前公布了他们的新发现 海底甲烷冰的埋藏深度远比人类预想的要浅得多。然而这个发现却带来了坏消息, 它意味着,在全球变暖的大环境下,海底甲烷冰很可能会突然融化,然后向大气中 释放甲烷,从而加速全球变暖。 甲烷冰,即甲烷水合物。据能源专家介绍,几百万年前生存在海底海床的 细菌,以动植物的遗骸为食物,从而产生出甲烷;随着漫长岁月的流逝以及海底水 压的增强,甲烷又与海水发生化学反应,变成气体液状,进而冻结成为固体结晶。 甲烷冰具有笼子一样的结构,其内部水分于围绕着冰冻的气体分子。如果能够把甲 烷水合物中的甲烷分离出来,那它就能被当作一种取代石油和煤炭的新能源。 虽然甲烷水合物是一种无污染能源,燃烧时不会产生硫磺氧化物,但是, 甲烷也是一种温室气体,比二氧化碳的温室效应潜力高20倍。世界上大量的碳以甲 烷冰的形式锁在南北两极的永久冰带和遍布全球的海底沉积物中。当甲烷冰被挖掘 并被带到地表之后,会以气泡的形式向大气中释放大量甲烷。因此,科学家一直担 心,如果海底发生山崩,或者海底水温升高,温度传导到海底以下,将会引发甲烷 冰灾难性地融化。研究人员暗示,5500万年前的一次温度急剧升高期可能就是由于 海底甲烷冰的灾难性释放导致的 甲烷冰埋藏得越深,它上面的压力就越大,因此也越稳定、越不容易释放 出来。但是2005年,科学家对早先发现甲烷冰的加拿大范库弗岛沿岸进行考察时发 现,范库弗乌沿岸海底的甲烷冰在海底之下的深度仅为60-120米。这个深度尚不 足以前预测深度的一半。 据《自然》杂志报道,科学家惊讶地发现他们在海底以下350米深处勘探 的五个岩心都含有甲烷冰,它们非常接近表面并且在一个广泛的区域里分布。甲烷 冰被发现在较浅的深度仅有少量分布,由于当地的反常条件,甚至会在某些分布点 上露出海底。但是新的研究显示,甲烷冰可以在比以前预计的更大的地带和更大的 地区稳定存在
3 旧时称为正史,指的是自《史记》至《明史》的 24 部纪传体史书。 c.我国第一部诗集是《诗经》,我国第一部文人诗集是《楚辞》,我国第一部 新诗集是胡适的《尝试集》。 D.茅盾的《子夜》、巴金的《家》、老舍的《骆驼祥子》和叶圣陶的《倪焕之》, 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长篇小说。 二(12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10 题。 甲烷冰是一种具有很大潜力的能源,地质学家日前公布了他们的新发现: 海底甲烷冰的埋藏深度远比人类预想的要浅得多。然而这个发现却带来了坏消息, 它意味着,在全球变暖的大环境下,海底甲烷冰很可能会突然融化,然后向大气中 释放甲烷,从而加速全球变暖。 甲烷冰,即甲烷水合物。据能源专家介绍,几百万年前生存在海底海床的 细菌,以动植物的遗骸为食物,从而产生出甲烷;随着漫长岁月的流逝以及海底水 压的增强,甲烷又与海水发生化学反应,变成气体液状,进而冻结成为固体结晶。 甲烷冰具有笼子一样的结构,其内部水分于围绕着冰冻的气体分子。如果能够把甲 烷水合物中的甲烷分离出来,那它就能被当作一种取代石油和煤炭的新能源。 虽然甲烷水合物是一种无污染能源,燃烧时不会产生硫磺氧化物,但是, 甲烷也是一种温室气体,比二氧化碳的温室效应潜力高 20 倍。世界上大量的碳以甲 烷冰的形式锁在南北两极的永久冰带和遍布全球的海底沉积物中。当甲烷冰被挖掘 并被带到地表之后,会以气泡的形式向大气中释放大量甲烷。因此,科学家一直担 心,如果海底发生山崩,或者海底水温升高,温度传导到海底以下,将会引发甲烷 冰灾难性地融化。研究人员暗示,5500 万年前的一次温度急剧升高期可能就是由于 海底甲烷冰的灾难性释放导致的。 甲烷冰埋藏得越深,它上面的压力就越大,因此也越稳定、越不容易释放 出来。但是 2005 年,科学家对早先发现甲烷冰的加拿大范库弗岛沿岸进行考察时发 现,范库弗乌沿岸海底的甲烷冰在海底之下的深度仅为 60—120 米。这个深度尚不 足以前预测深度的一半。 据《自然》杂志报道,科学家惊讶地发现他们在海底以下 350 米深处勘探 的五个岩心都含有甲烷冰,它们非常接近表面并且在一个广泛的区域里分布。甲烷 冰被发现在较浅的深度仅有少量分布,由于当地的反常条件,甚至会在某些分布点 上露出海底。但是新的研究显示,甲烷冰可以在比以前预计的更大的地带和更大的 地区稳定存在
从地质学的角度来说,甲烷有可能很快释放。虽然不是在我们的时代, 但肯定要比人类早前预测的快。”加拿大麦哲尔大学的Rede表示。他说:“地质学 家现在可能必须重新计算世界上究竟有多少甲烷冰存在。” 虽然甲烷冰的释放会产生温室效应,但是,并不是每个人都把甲烷冰视作 种威胁。比如说,有的石油公司早就表示要把甲烷冰作为一种能源。印度和日本 已经启动了甲烷冰探测计划。BP石油公司也将于明卒2月份在阿拉斯加的北角开展 调査,研究把甲烷冰作为能源开采的可能性。 7.下列不属于地质学家“新发现”的一项是 A.甲烷冰在海底之下的深度比以前预测的要浅得多 D.甲烷冰稳定存在的地带和地区比以前预计的更大 C.地理条件不同导致甲烷冰在海底存在的深浅度不同 D.全球变暖将导致甲烷的释放时间比早前预测的快 8.下列对“甲烷冰”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是一种具有很大潜力的无污染能源,其温室效应潜力比二氧化碳高出 20倍 体结品,6,由生存在海底海床的细菌吞噬动植物后与海水发生化学反应冻结成的固 C.由冰冻着的气体分子把内部的水分子包围住,因而使其具有笼子一样的 结构。 D.可以稳定地埋藏在海底,如果被带到地表,会以气泡形式向大气中释放 甲烷 9下列对“这个发现却带来了坏消息”的原因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下,可能导致海底甲烷冰突然融化,释放的甲烷会加 速温室效应 B.海底发生山崩或者海底水温升高,温度传导到海底以下,从而引发甲烷 冰灾难性地融化 c.甲烷冰在海底埋藏得越浅,它上面的压力就越小,因此也就越不稳定 越容易释放出来。 由于海底之下的甲烷冰的埋藏深度远比人类预想的浅得多,因此甲烷有 可能很快释放。 10.根据原文,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甲烷水合物燃烧不会产生硫磺氧化物,如能分离出其中的甲烷,就能成
4 “从地质学的角度来说,甲烷有可能很快释放。虽然不是在我们的时代, 但肯定要比人类早前预测的快。”加拿大麦哲尔大学的 Riedel 表示。他说:“地质学 家现在可能必须重新计算世界上究竟有多少甲烷冰存在。” 虽然甲烷冰的释放会产生温室效应,但是,并不是每个人都把甲烷冰视作 一种威胁。比如说,有的石油公司早就表示要把甲烷冰作为一种能源。印度和日本 已经启动了甲烷冰探测计划。BP 石油公司也将于明卒 2 月份在阿拉斯加的北角开展 调查,研究把甲烷冰作为能源开采的可能性。 7.下列不属于地质学家“新发现”的一项是 A.甲烷冰在海底之下的深度比以前预测的要浅得多。 D.甲烷冰稳定存在的地带和地区比以前预计的更大。 C.地理条件不同导致甲烷冰在海底存在的深浅度不同。 D.全球变暖将导致甲烷的释放时间比早前预测的快。 8.下列对“甲烷冰”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是一种具有很大潜力的无污染能源,其温室效应潜力比二氧化碳高出 20 倍。 B.由生存在海底海床的细菌吞噬动植物后与海水发生化学反应冻结成的固 体结晶。 C.由冰冻着的气体分子把内部的水分子包围住,因而使其具有笼子一样的 结构。 D.可以稳定地埋藏在海底,如果被带到地表,会以气泡形式向大气中释放 甲烷。 9 下列对“这个发现却带来了坏消息”的原因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下,可能导致海底甲烷冰突然融化,释放的甲烷会加 速温室效应。 B.海底发生山崩或者海底水温升高,温度传导到海底以下,从而引发甲烷 冰灾难性地融化。 c.甲烷冰在海底埋藏得越浅,它上面的压力就越小,因此也就越不稳定、 越容易释放出来。 D.由于海底之下的甲烷冰的埋藏深度远比人类预想的浅得多,因此甲烷有 可能很快释放。 10.根据原文,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甲烷水合物燃烧不会产生硫磺氧化物,如能分离出其中的甲烷,就能成
为一种新能源。 B.虽然甲烷冰作为一种新能源具有很大的潜力,但目前它被锁在南北两极 的永久冰带中。 C.海底甲烷冰的融化会带来灾难性后果,5500万年前的一次温度急剧升高 期就是缘于此 D.由于甲烷冰是一种无污染能源,因此一些国家的石油公司已经着手研究 并开采。 (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14题。 武昌九曲亭记 苏辙 子瞻迁于齐安①,庐于江上。齐安无名山,而江之南武昌诸山,坡随②蔓 延,涧谷深密,中有浮图精舍,西曰西山,东曰寒溪,依山临壑,隐蔽松枥,萧然 绝俗,车马之迹不至。每风止日出,江水伏息,于瞻杖策载酒,乘渔舟乱流而南。 山中有二三于,好客而喜游,闻子瞻至,幅巾迎笑,相携徜徉而上,穷山之深,力 极而息,扫叶席草,酌酒相劳,意适忘反,往往留宿于山上。以此居齐安三年,不 知其久也。然将适西山,行于松柏之间,羊肠九曲而获少平,游者至此必息。倚怪 石,荫茂木,俯视大江,仰瞻陵阜,旁瞩溪谷,风云变化,林麓向背,皆效于左右 有废亭焉,其遗址甚狭,不足以席众客。其旁古木数十,其大皆百围千尺,不可加 以斤斧。子瞻每至其下,辄睥睨终日。一旦大风雷雨,拔去其一,斥其所据,亭得 以广。子瞻与客入山视之,笑曰:“兹欲以成吾亭耶!”遂相与营之。亭成,而西山 之胜始具,子瞻于是最乐。昔余少年,从子瞻游,有山可登,有水可浮,子瞻未始 不褰裳先之。有不得至,为之怅然移日。至其翩然独往,逍遥泉石之上,撷林卉 拾涧实,酌水而饮之,见者以为仙也。盖天下之乐无穷,而以适意为悦。方其得意, 万物无以易之,及其既厌。未有不洒然自笑者也。譬之饮食杂陈于前,要之一饱而 同委于臭腐④。夫孰知得失之所在?惟其无愧于中,无责于外,而姑寓⑤焉。此子瞪 之所以有乐于是也。 (选自《栾城集》 [注]①子瞻:苏轼的字。苏辙是其弟。齐安,即黄州。当时苏轼贬谪黄州,苏 辙贬谪筠州。②陀(tuo2):山冈。③蹇(qian1)裳:提起衣服。④而同委于臭腐:此句 意谓吃饱后就把剩下的食物都丢弃,让它们腐烂发臭。⑤寓:寓世,住在人世。 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5 为一种新能源。 B.虽然甲烷冰作为一种新能源具有很大的潜力,但目前它被锁在南北两极 的永久冰带中。 C.海底甲烷冰的融化会带来灾难性后果,5500 万年前的一次温度急剧升高 期就是缘于此。 D.由于甲烷冰是一种无污染能源,因此一些国家的石油公司已经着手研究 并开采。 三(12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1—14 题。 武昌九曲亭记 苏 辙 子瞻迁于齐安①,庐于江上。齐安无名山,而江之南武昌诸山,坡陁②蔓 延,涧谷深密,中有浮图精舍,西曰西山,东曰寒溪,依山临壑,隐蔽松枥,萧然 绝俗,车马之迹不至。每风止日出,江水伏息,于瞻杖策载酒,乘渔舟乱流而南。 山中有二三于,好客而喜游,闻子瞻至,幅巾迎笑,相携徜徉而上,穷山之深,力 极而息,扫叶席草,酌酒相劳,意适忘反,往往留宿于山上。以此居齐安三年,不 知其久也。然将适西山,行于松柏之间,羊肠九曲而获少平,游者至此必息。倚怪 石,荫茂木,俯视大江,仰瞻陵阜,旁瞩溪谷,风云变化,林麓向背,皆效于左右。 有废亭焉,其遗址甚狭,不足以席众客。其旁古木数十,其大皆百围千尺,不可加 以斤斧。子瞻每至其下,辄睥睨终日。一旦大风雷雨,拔去其一,斥其所据,亭得 以广。子瞻与客入山视之,笑曰:“兹欲以成吾亭耶!”遂相与营之。亭成,而西山 之胜始具,子瞻于是最乐。昔余少年,从子瞻游,有山可登,有水可浮,子瞻未始 不褰裳先之。有不得至,为之怅然移日。至其翩然独往,逍遥泉石之上,撷林卉, 拾涧实,酌水而饮之,见者以为仙也。盖天下之乐无穷,而以适意为悦。方其得意, 万物无以易之,及其既厌.未有不洒然自笑者也。譬之饮食杂陈于前,要之一饱而 同委于臭腐④。夫孰知得失之所在?惟其无愧于中,无责于外,而姑寓⑤焉。此子瞻 之所以有乐于是也。 (选自《栾城集》) [注]①子瞻:苏轼的字。苏辙是其弟。齐安,即黄州。当时苏轼贬谪黄州,苏 辙贬谪筠州。②陀(tuo2):山冈。③蹇(qian1)裳:提起衣服。④而同委于臭腐:此句 意谓吃饱后就把剩下的食物都丢弃,让它们腐烂发臭。⑤寓:寓世,住在人世。 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