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浙江省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例卷 (本卷满分150分,含书写分5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语文知识积累与运用(28分,另有附加题4分) 读下面这段文字,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4分) 浙江精神世代传衍,历久弥新。在漫长的历史实践过程中,从大禹的因(Shi (1)利导、敬业治水,到勾践的卧(Xin)(2)尝胆、励精图治:从岳飞、于谦 的精忠报国、清白一生,到方孝儒、张苍水的刚正不阿、以身殉国:从沈括的(b6) _(3)_学多识、精研深究,到竺可桢的科学救国、求是一生……都给浙江精神某定 了深厚的文化底(yin)(4) 2、古诗文名句填空。[(1)-(4)题必做,第(5)(6)两题选做一题](6分) 天涯若比邻。 (2)深林人不知, (3) 直挂云帆济沧海 (4)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 (5)王安石《登飞来峰》中“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与杜甫的 ”有异曲同工之妙。 (6)唐太宗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由此可以联想到《《论语〉十则》中孔 子的话:“ 3、在横线上填上恰当的内容。(3分) 初中三年,在语文这片神奇的天地中旅行,想必你一定是收获无限。在岳阳楼头,你也许聆 听到了 在戴望舒“残损的手掌”中,你也许触摸到了」 ;在列夫·托尔 斯泰的“眼睛”里,你也许感受到了 4、下面是一位初中学生习作中的一段文字,有多处错误,请按要求修改。(3分) 在家中,除了爸爸就数我的军棋下得好。①可近日竟让弟弟杀了个体无完肤,鬼知道他用了 什么战术。本来这也算不了什么,胜负乃兵家常事嘛。可是弟弟,赢了几盘棋就洋洋得意, 自以为了不起,动不动就说我是“纸老虎”,还要我尊他为“师傅”。②见我空闲下来,马上 过来挑战:“在杀几盘,敢不敢?”③气得我直踢门,说:“让你神气几天,等爸爸回来,我 叫你……哼 (1)第①句中画线的成语使用不恰当,请用一个合适的成语替换。(1分) (2)第②句中有一个错别字,找出来予以订正。(1分) (3)第③句中画线的“直踢门”语意过重,请换用一个。(1分) 5、仿照下面画线的句子,再写一个句子,要求句式相同,语意连贯。(2分) 山间的清泉,你何必与遥远的大海比浩瀚呢?你自有你的清纯 路边的小草,你何必与伟岸的大树比挺拔呢?你自有你的执著。 6、课外名著阅读填空。[(1)题必做,4分;(2)题为附加题,任选两小题作答,4分答对 分数加入总分] (1)根据有关情节,在空格内填入相应的内容 作品 有关情节 刘四爷不同意虎妞的婚事 “我”在小人国被指控,只得逃跑 (2)附加题。 ①鲁迅先生曾称誉我国古代名著 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该书作者
1 2007 年浙江省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例卷 (本卷满分 150 分,含书写分 5 分,考试时间 120 分钟) 一、语文知识积累与运用(28 分,另有附加题 4 分) 1、读下面这段文字,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4 分) 浙江精神 世代传 衍,历 久弥新 。在漫 长的历 史实践 过程 中,从 大禹的 因(Shì) (1) 利导、 敬业治 水,到 勾践的 卧( Xīn)(2)尝胆 、励精 图治;从 岳飞、 于谦 的精忠报 国、清 白一生 ,到方 孝儒、张苍 水的刚 正不阿 、以身 殉国;从沈括 的(bó) (3) 学 多识 、精研 深究, 到竺可 桢的 科学救 国、求 是一生 ……都 给浙 江精神 某定 了深厚的文化底(yùn)(4) 。 2、古诗文名句填空。[(1)—(4)题必做,第(5)(6)两题选做一题](6 分) (1) ,天涯若比邻。 (2)深林人不知, 。 (3) ,直挂云帆济沧海。 (4)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 。 (5)王安石《登飞来峰》中“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与杜甫的“ , 。”有异曲同工之妙。 (6)唐太宗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由此可以联想到《〈论语〉十则》中孔 子的话:“ , 。” 3、在横线上填上恰当的内容。(3 分) 初中三年,在语文这片神奇的天地中旅行,想必你一定是收获无限。在岳阳楼头,你也许聆 听到了 ;在戴望舒“残损的手掌”中,你也许触摸到了 ;在列夫·托尔 斯泰的“眼睛”里,你也许感受到了 。…… 4、下面是一位初中学生习作中的一段文字,有多处错误,请按要求修改。(3 分) 在家中,除了爸爸就数我的军棋下得好。①可近日竟让弟弟杀了个体无完肤,鬼知道他用了 什么战术。本来这也算不了什么,胜负乃兵家常事嘛。可是弟弟,赢了几盘棋就洋洋得意, 自以为了不起,动不动就说我是“纸老虎”,还要我尊他为“师傅”。②见我空闲下来,马上 过来挑战:“在杀几盘,敢不敢?”③气得我直踢门,说:“让你神气几天,等爸爸回来,我 叫你……哼……” (1)第①句中画线的成语使用不恰当,请用一个合适的成语替换。(1 分) (2)第②句中有一个错别字,找出来予以订正。(1 分) (3)第③句中画线的“直踢门”语意过重,请换用一个。(1 分) 5、仿照下面画线的句子,再写一个句子,要求句式相同,语意连贯。(2 分) 山间的清泉,你何必与遥远的大海比浩瀚呢?你自有你的清纯。 路边的小草,你何必与伟岸的大树比挺拔呢?你自有你的执著。 , ? 。 6、课外名著阅读填空。[(1)题必做,4 分;(2)题为附加题,任选两小题作答,4 分答对 分数加入总分] (1)根据有关情节,在空格内填入相应的内容。 作者 作品 有关情节 ① ② 刘四爷不同意虎妞的婚事 ③ ④ “我”在小人国被指控,只得逃跑 (2)附加题。 ①鲁迅先生曾称誉我国古代名著 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该书作者
是 ②他自称为“乡下人”,作品大都反映湘西的风土人情。他就是现代著名作家 其 代表作《边城》的主人公有 ③ 人名)年轻时既两腿瘫痪,但轮椅的囚禁使他对生命有了独特的体验,写出 了诸如《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命若琴弦》、 等名作。 ④每年的4月23日是《堂·吉诃德》的作者 和《哈姆雷特》的作者的 辞世纪念日。1995年联合教科文组织这一天为“世界读书日 7、搜集读书故事,交流读书方法,探讨读书内容,这是某校新近成立的读书小组的活动安 排。作为小组成员的你,请参与下列活动。(6分,每小题2分) (1)活动中,同学们搜集了不少读书故事,下面列举了其中四则,它们分别说的是谁?请 将相应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①他好读书而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②他勤学却无钱买烛,只得在墙上凿洞,借邻人的烛光读书。( ③他很小就擅长书法,十二岁时见到父亲有本《笔说》藏在枕头中,就迫不及待地读了起来。 ④他少年时就痴迷读书,曾经在梦中看见所用的笔开了花,后来果然“斗酒诗百篇”,被誉 为“诗仙”。( A匡衡B陶渊明C李白D王羲之 (2)活动中,同学们交流了很多读书方法,认为批注是一种很实用的读书方法。批注可以 写心得,作评价;也可以联想、概括等。请参考示例,选择了一个合适的角度,对所摘内容 进行批注。 示例] 读书批注卡 作者苏轼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只有仔细研读、深入 内容:故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思考,才能品出其中意蕴 读书批注卡 作者张潮 内容:藏书不难,能看为难;看书不难, 能读为难;读书不难,能用为难…… (3)活动中,同学们对应该读什么书各抒己见,形成了下列三种观点。你更认同哪一种? 请以一本相应的书为例,结合所认同的观点,简要说明你的理由。(50字以内) A读经典的书,就发现了世界的入口。 B读流行的书,就走在了时代的前列 C读实用的书,就架设了生活的桥梁。 二、现代文阅读(32分) 认真阅读下面两篇文章,完成816题 (一)(17分) 盼望 齐闯 海子妈从村长家出来,细脚伶仃的瘦腿在窄窄的土路上迈得特别快。土路上草色、土色 的蚂蚱纷纷向深草里飞溅。海子妈手中紧紧地攥着一封信,是海子从部队寄来的。海子当海 军已经两年,新兵时来信很勤,经常说说自己的学习和生活情况。第二年成了老兵就懒惰了
2 是 。 ②他自称为“乡下人”,作品大都反映湘西的风土人情。他就是现代著名作家 ,其 代表作《边城》的主人公有 等。 ③ (人名)年轻时既两腿瘫痪,但轮椅的囚禁使他对生命有了独特的体验,写出 了诸如《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命若琴弦》、 等名作。 ④每年的 4 月 23 日是《堂·吉诃德》的作者 和《哈姆雷特》的作者 的 辞世纪念日。1995 年联合教科文组织这一天为“世界读书日”。 7、搜集读书故事,交流读书方法,探讨读书内容,这是某校新近成立的读书小组的活动安 排。作为小组成员的你,请参与下列活动。(6 分,每小题 2 分) (1)活动中,同学们搜集了不少读书故事,下面列举了其中四则,它们分别说的是谁?请 将相应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①他好读书而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 ②他勤学却无钱买烛,只得在墙上凿洞,借邻人的烛光读书。( ) ③他很小就擅长书法,十二岁时见到父亲有本《笔说》藏在枕头中,就迫不及待地读了起来。 ( ) ④他少年时就痴迷读书,曾经在梦中看见所用的笔开了花,后来果然“斗酒诗百篇”,被誉 为“诗仙”。( ) A 匡衡 B 陶渊明 C 李白 D 王羲之 (2)活动中,同学们交流了很多读书方法,认为批注是一种很实用的读书方法。批注可以 写心得,作评价;也可以联想、概括等。请参考示例,选择了一个合适的角度,对所摘内容 进行批注。 [示例] 读书批注卡 作者 苏轼 内容:故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只有仔细研读、深入 思考,才能品出其中意蕴。 读书批注卡 作者 张潮 内容:藏书不难,能看为难;看书不难, 能读为难;读书不难,能用为难…… (3)活动中,同学们对应该读什么书各抒己见,形成了下列三种观点。你更认同哪一种? 请以一本相应的书为例,结合所认同的观点,简要说明你的理由。(50 字以内) A 读经典..的书,就发现了世界的入口。 B 读流行..的书,就走在了时代的前列。 C 读实用..的书,就架设了生活的桥梁。 二、现代文阅读(32 分) 认真阅读下面两篇文章,完成 8—16 题。 (一)(17 分) 盼 望 齐闯 海子妈从村长家出来,细脚伶仃的瘦腿在窄窄的土路上迈得特别快。土路上草色、土色 的蚂蚱纷纷向深草里飞溅。海子妈手中紧紧地攥着一封信,是海子从部队寄来的。海子当海 军已经两年,新兵时来信很勤,经常说说自己的学习和生活情况。第二年成了老兵就懒惰了
有时两三个月不来一封信,有一次,还把给战友的信装错信封寄回了家。海子妈把沉甸甸的 信捏了个遍 路边的油菜花开得正旺,黄澄澄的一片接一片,在阳光里金光灿灿的叫人有些睁不开眼 海子妈路过自家的油菜地也没顾上看花开得繁不繁,只是疾步往家里赶 其实,家里这会儿没人。海子是老幺,哥姐们都有了自己的光景,海子爹在镇小学当 办教师还没放学。但海子妈还是一步比一步走得急,她要让老头子一进门就得到这个喜讯 她知道,老头子盼得厉害,虽然每次她一念叨海子该来信了咋还不来时他总是平平淡淡地说 “来了来,不来罢。”但她还是发现,好几次老头子对着相框子里的海子呆望。那张相片是 海子年前探家时带回来的。那天海子的男女同学挤了一屋子,其实一个叫娅妮的闺女长得真 水灵,像画里人似的。 院子里芦花鸡在和煦的阳光里打盹,翅膀左一撑右一撑,栽不倒,撑不醒。海子妈一进 门就径直从堂屋的柜子上抱下那只盛放信件的匣子放到院子的石桌上,里面共有16封信, 全是海子的。每次收到信,她总要他爹连念三遍,一字一句听清楚了才象神符一样放到匣子 里,等想海子了再拿出温习。时间一长,她几乎能准确地复述出匣子里任何一封信的内容。 海子爹还没有回来,海子妈一时激动得不知该干啥。她先是把信展展地放在匣子最上头 忽而觉得不妥,又把信放到桌子上,但又害怕风吹跑,就又放回到匣子里。最后还是觉得揣 在身上保险,就把信塞进了热热的怀里 太阳上了房脊,芦花鸡的影子在阳光下浓缩成巴掌大的黑团。海子妈一下子想起是做午 饭的时候了,海子爹喜欢吃手擀面。面要宽,醋要重。辣子要旺,他一气儿能吃两海碗。当 年海子爹可是十里八村的俊后生,想跟他好的姑娘们差点儿挤破了头。她就凭擀得一手好面 赢得了他的爱情。只是现在孩子们大了,她身子骨也才老了,一般海子爹是没有机会享受口 福的。 海子爹一进门就闻到油泼辣子的香气,当下饥肠辘辘。一边洗手一边问:“老婆子,今 儿遇上啥喜事啦?” “你估。”海子妈把表情装得平静,边说边将辣子、醋水往桌上端。 海子爹猜了几下没猜到,就从锅台上抱起老碗面呼噜起来。海子妈上前把碗口一捂:“先 念信,先念你娃的信!” 二大口而把海子爹噎了一下。他接过厚厚的信封正正反反仔仔细细地端详一遍,眼圈就 红了。这几天他老梦见海子,在枪林弹雨中海子受了伤,他和海子妈去扶海子,可海子不理 他们,跟着那个叫娅妮的姑娘走了。这个梦折磨着他,但他不敢说给老伴听 拆开信,信封里有好几张照片,蓝莹莹的海水,雄伟壮观的军舰。海子站要战舰上咋看 咋英武,咋看咋帅气。海子妈的热泪沿着满脸错乱纵横的皱纹落在了相片上。她没有见过海, 但照片使她一下子相信海的确是个美地方,倏然间她感到老头子给娃取“海子”这名字很有 文化。 海子爹展开信陡然有些惊慌,蜜竇麻麻的字迹他却支支吾看念不意来e 念,快念啊,别光顾自个儿高兴。”海子妈等得有些焦急 海子慈微微打了个寒蔥,高声而动情地念了起来:“亲爱的爹、妈,孩儿在部队一切都 好……。”念完长长的信,海子爹已经泪流满面。 第二天,海子爹一大早去了学校。海子妈还想听海子的信,就叫隔壁刚刚初中毕业的栓 娃给她念,栓娃照着信一字一句地认真地念了起来:“亲爱的娅妮,我在部队很想念你……。” 8、海子妈盼望海子的殷切之情和收到海子来信后的喜悦心情是从哪些地方反映出来的?请 分条简要概括。(4分) 9、文中两处画直线的句子都是对海子爹的细节描写,分别反映了他什么情况下的什么样的
3 有时两三个月不来一封信,有一次,还把给战友的信装错信封寄回了家。海子妈把沉甸甸的 信捏了个遍。 路边的油菜花开得正旺,黄澄澄的一片接一片,在阳光里金光灿灿的叫人有些睁不开眼。 海子妈路过自家的油菜地也没顾上看花开得繁不繁,只是疾步往家里赶。 其实,家里这会儿没人。海子是老幺,哥姐们都有了自己的光景,海子爹在镇小学当民 办教师还没放学。但海子妈还是一步比一步走得急,她要让老头子一进门就得到这个喜讯。 她知道,老头子盼得厉害,虽然每次她一念叨海子该来信了咋还不来时他总是平平淡淡地说: “来了来,不来罢。”但她还是发现,好几次老头子对着相框子里的海子呆望。那张相片是 海子年前探家时带回来的。那天海子的男女同学挤了一屋子,其实一个叫娅妮的闺女长得真 水灵,像画里人似的。 院子里芦花鸡在和煦的阳光里打盹,翅膀左一撑右一撑,栽不倒,撑不醒。海子妈一进 门就径直从堂屋的柜子上抱下那只盛放信件的匣子放到院子的石桌上,里面共有 16 封信, 全是海子的。每次收到信,她总要他爹连念三遍,一字一句听清楚了才象神符一样放到匣子 里,等想海子了再拿出温习。时间一长,她几乎能准确地复述出匣子里任何一封信的内容。 海子爹还没有回来,海子妈一时激动得不知该干啥。她先是把信展展地放在匣子最上头, 忽而觉得不妥,又把信放到桌子上,但又害怕风吹跑,就又放回到匣子里。最后还是觉得揣 在身上保险,就把信塞进了热热的怀里。 太阳上了房脊,芦花鸡的影子在阳光下浓缩成巴掌大的黑团。海子妈一下子想起是做午 饭的时候了,海子爹喜欢吃手檊面。面要宽,醋要重。辣子要旺,他一气儿能吃两海碗。当 年海子爹可是十里八村的俊后生,想跟他好的姑娘们差点儿挤破了头。她就凭擀得一手好面 赢得了他的爱情。只是现在孩子们大了,她身子骨也才老了,一般海子爹是没有机会享受口 福的。 海子爹一进门就闻到油泼辣子的香气,当下饥肠辘辘。一边洗手一边问:“老婆子,今 儿遇上啥喜事啦?” “你估。”海子妈把表情装得平静,边说边将辣子、醋水往桌上端。 海子爹猜了几下没猜到,就从锅台上抱起老碗面呼噜起来。海子妈上前把碗口一捂:“先 念信,先念你娃的信!” 一大口面把海子爹噎了一下。他接过厚厚的信封正正反反仔仔细细地端详一遍,眼圈就 红了。这几天他老梦见海子,在枪林弹雨中海子受了伤,他和海子妈去扶海子,可海子不理 他们,跟着那个叫娅妮的姑娘走了。这个梦折磨着他,但他不敢说给老伴听。 拆开信,信封里有好几张照片,蓝莹莹的海水,雄伟壮观的军舰。海子站要战舰上咋看 咋英武,咋看咋帅气。海子妈的热泪沿着满脸错乱纵横的皱纹落在了相片上。她没有见过海, 但照片使她一下子相信海的确是个美地方,倏然间她感到老头子给娃取“海子”这名字很有 文化。 海子爹展开信陡然有些惊慌,密密麻麻的字迹他却支支吾吾念不出音来。 “念,快念啊,别光顾自个儿高兴。”海子妈等得有些焦急。 海子爹微微打了个寒颤,高声而动情地念了起来:“亲爱的爹、妈,孩儿在部队一切都 好……。”念完长长的信,海子爹已经泪流满面。 第二天,海子爹一大早去了学校。海子妈还想听海子的信,就叫隔壁刚刚初中毕业的栓 娃给她念,栓娃照着信一字一句地认真地念了起来:“亲爱的娅妮,我在部队很想念你……。” 8、海子妈盼望海子的殷切之情和收到海子来信后的喜悦心情是从哪些地方反映出来的?请 分条简要概括。(4 分) 9、文中两处画直线的句子都是对海子爹的细节描写,分别反映了他什么情况下的什么样的
心情?(4分) 文中画波浪线的两处描写反映了海子爹一种什么样的心理状态?(3分) 11、信中明明写的是“亲爱的娅妮,我在部队很想念你……”海子爹为什么要这样念:“亲 爱的爹、妈,孩儿在部队一切都好……”(3分) 12、小说这样的结尾合乎情理吗?你能否从前面的叙写中找出几处相关的伏笔吗?(3分) (二)(15分) ①诸葛亮说:“善败者不亡”。善败者—一正确对待失败的人。善于在失败中总结经验的 人是最有希望获得成功的人。 ②人生一世,不可能时时顺心,事事如意,总免不了遇到一些挫折、失败。古今中外, 有众多的名人志士,可以说他们的成功都浸透着失败的血和泪。A诸葛亮虽上知天文、下晓 地理、运筹帷幄、用兵如神、却也没有避免街亭的失守。 ③越国被吴国打败,越王勾践立志报仇。卧薪尝胆,最后战胜了吴国。如果越王只一味 地尝胆以警策自己,而不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不正确看待自己的失败,他能成功吗?大科 学家爱迪生说:“失败也是我所需要的,它和成功对我一样有价值。只有在我知道一切做不 好的方法之后,我才知道做好一件工作的方法是什幺。”B爱迪生是“善败者”。失败后不是 不振而是吸取教训,总结经验,开始下一次的实际。在一次次的失败中探寻成功的方法 直到成功为止。他花时十年,经五万次左右试验,才发明了蓄电池。这显示了多幺顽强的 力 ④人生像是长长的跑道,每个人都是一个运动员,跌倒能爬起来奋起直追,便有了成功 的希望。因而人都应该“善待”失败,从失败中振奋,朝着成功的方向继续前进。若不“善 待”失败,便会一蹶不振,甚至遭到灭顶之灾。C楚霸王项羽把失败的原因归为天意。他大 喊:“天亡我!”所以落了个乌江自刎的下场 ⑤“善败者不亡”,“不善败者亡。”这道出了人生之路的两种不同轨迹。今天,在改革开 放的大潮中,多少风云人物在风浪中搏击,把风吹浪打看成是磨炼意志。可是,也有一些人 受到一些挫折或失败就沮丧不前,沉没于改革的狂涛中。我国有一句谚语:“失败是成功之 母。”告诉我们失败中孕育着成功的因素。陶行知先生有句名言:“奋斗是成功之父。”如果 我们把它和那句谚语综合运用,我们就会成为“父母双全”的人,我们将会成为战胜困难的 强者,在面对“失败”时,我们就会成为“善败者”。那我们就能立于不败之地。 13、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3分) 14、文中画线的文字,分别论述了什么道理?(6分) A诸葛亮街亭失守 B爱迪生发明蓄电池: C项羽乌江自刎: 15、用第⑤段中的语句解释第④段中“一蹶不振”这个词语。(2分) 蹶不振: 16、根据第⑤段的论述,写出你对“父母双全”的理解。(4分) 古诗文阅读(25分)
4 心情?(4 分) A B 10、文中画波浪线的两处描写反映了海子爹一种什么样的心理状态?(3 分) 11、信中明明写的是“亲爱的娅妮,我在部队很想念你……”海子爹为什么要这样念:“亲 爱的爹、妈,孩儿在部队一切都好……”(3 分) 12、小说这样的结尾合乎情理吗?你能否从前面的叙写中找出几处相关的伏笔吗?(3 分) (二)(15 分) ①诸葛亮说:“善败者不亡”。善败者——正确对待失败的人。善于在失败中总结经验的 人是最有希望获得成功的人。 ②人生一世,不可能时时顺心,事事如意,总免不了遇到一些挫折、失败。古今中外, 有众多的名人志士,可以说他们的成功都浸透着失败的血和泪。A 诸葛亮虽上知天文、下晓 地理、运筹帷幄、用兵如神、却也没有避免街亭的失守。 ③越国被吴国打败,越王勾践立志报仇。卧薪尝胆,最后战胜了吴国。如果越王只一味 地尝胆以警策自己,而不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不正确看待自己的失败,他能成功吗?大科 学家爱迪生说:“失败也是我所需要的,它和成功对我一样有价值。只有在我知道一切做不 好的方法之后,我才知道做好一件工作的方法是什幺。”B 爱迪生是“善败者”。失败后不是 一蹶不振而是吸取教训,总结经验,开始下一次的实际。在一次次的失败中探寻成功的方法, 直到成功为止。他花时十年,经五万次左右试验,才发明了蓄电池。这显示了多幺顽强的毅 力! ④人生像是长长的跑道,每个人都是一个运动员,跌倒能爬起来奋起直追,便有了成功 的希望。因而人都应该“善待”失败,从失败中振奋,朝着成功的方向继续前进。若不“善 待”失败,便会一蹶不振 ....,甚至遭到灭顶之灾。C 楚霸王项羽把失败的原因归为天意。他大 喊:“天亡我!”所以落了个乌江自刎的下场。 ⑤“善败者不亡”,“不善败者亡。”这道出了人生之路的两种不同轨迹。今天,在改革开 放的大潮中,多少风云人物在风浪中搏击,把风吹浪打看成是磨炼意志。可是,也有一些人 受到一些挫折或失败就沮丧不前,沉没于改革的狂涛中。我国有一句谚语:“失败是成功之 母。”告诉我们失败中孕育着成功的因素。陶行知先生有句名言:“奋斗是成功之父。”如果 我们把它和那句谚语综合运用,我们就会成为“父母双全”的人,我们将会成为战胜困难的 强者,在面对“失败”时,我们就会成为“善败者”。那我们就能立于不败之地。 13、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3 分) 14、文中画线的文字,分别论述了什么道理?(6 分) A 诸葛亮街亭失守: B 爱迪生发明蓄电池: C 项羽乌江自刎: 15、用第⑤段中的语句解释第④段中“一蹶不振”这个词语。(2 分) 一蹶不振: 16、根据第⑤段的论述,写出你对“父母双全”的理解。(4 分) 三、古诗文阅读(25 分)
阅读下面的古诗文,17-26题 (一)(4分) 咏柳 唐·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注释]绦(to):丝带。 17、一、二两句中,诗人用“碧玉”“绿丝绦”,写出了早春杨柳的哪些特征?(2分) 18、“二月春风似剪刀”是千古流传的名句,请你对这句诗作简要赏析。(2分) (二)(10分) 于是(邹忌)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 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 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 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 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节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 19、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2分) (1)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2)今齐地方千里 20、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3分) 原文: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译文 21、邹忌善于进谏,齐王虚心纳谏。请借用《出师表》中一个四字词语来概括齐王的行为。 (2分) 邹忌劝谏齐王的策略,高明在哪里?(3分) (三)(11分) 郦生见沛公 沛公至高阳传舍,使人召郦生。郦生至,入谒,沛公方倨床使两女子洗足,而见郦 生。 郦生入,则长揖不拜,曰:“足下欲助秦攻诸侯乎?且欲率诸侯破秦也?”沛公骂 曰:“竖儒°!夫天下同苦秦久矣,故诸侯相率而攻秦,何谓助秦攻诸侯乎?”郦生曰 必聚合合义兵诛无道秦,不宜倨见长者。”于是沛公辍洗,起摄衣,延郦生上坐,谢之。 郦生因言六国从横时。沛公喜,赐郦生食,问曰:“计将安出?”郦生曰:“足下起 纠合之众,收散乱之兵,不满万人,欲以径入强秦,此所谓探虎口者也。夫陈留,天下之 冲,四通五达之郊也,今其城又多积粟。臣善其令,请得使之,令下足下。即不听,足 下举兵攻之,臣为内应。” 于是遣郦生行,沛公引兵随之,遂下陈留 (选自《史记·郦生陆贾列传》) 注释]①沛公:汉高祖刘邦。高阳:古乡名,在今河南杞县西南,当时属陈留。传舍:旅舍 郦生:郦食(yi)其,本为监门吏,后来成为刘邦的谋士。②倨:相当于“距”,坐。③长
5 阅读下面的古诗文,17—26 题。 (一)(4 分) 咏柳 唐·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注释]绦(tāo):丝带。 17、一、二两句中,诗人用“碧玉”“绿丝绦”,写出了早春杨柳的哪些特征?(2 分) 18、“二月春风似剪刀”是千古流传的名句,请你对这句诗作简要赏析。(2 分) (二)(10 分) 于是(邹忌)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 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 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 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 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节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 19、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2 分) (1)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2)今齐地方..千里 20、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3 分) 原文: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译文: 21、邹忌善于进谏,齐王虚心纳谏。请借用《出师表》中一个四字词语来概括齐王的行为。 (2 分) 22、邹忌劝谏齐王的策略,高明在哪里?(3 分) (三)(11 分) 郦生见沛公 沛公至高阳传舍,使人召郦生①。郦生至,入谒,沛公方倨②床使两女子洗足,而见郦 生。 郦生入,则长揖不拜③,曰:“足下欲助秦攻诸侯乎?且④欲率诸侯破秦也?”沛公骂 曰:“竖儒⑤!夫天下同苦秦久矣,故诸侯相率⑥而攻秦,何谓助秦攻诸侯乎?”郦生曰: “必聚合合义兵诛无道秦,不宜倨见长者。”于是沛公辍洗,起摄衣,延郦生上坐,谢之。 郦生因言六国从横时⑦。沛公喜,赐郦生食,问曰:“计将安出?”郦生曰:“足下起⑧ 纠合之众,收散乱之兵,不满万人,欲以径入强秦,此所谓探虎口者也。夫陈留,天下之 冲,四通五达之郊也⑨,今其城又多积粟。臣善其令,请得使之,令下⑩足下。即不听,足 下举兵攻之,臣为内应。” 于是遣郦生行,沛公引兵随之,遂下陈留。 (选自《史记·郦生陆贾列传》) [注释]①沛公:汉高祖刘邦。高阳:古乡名,在今河南杞县西南,当时属陈留。传舍:旅舍。 郦生:郦食(yì)其,本为监门吏,后来成为刘邦的谋士。②倨:相当于“距”,坐。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