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Organic Chemistry of Drug Design and Drug Action 药物设计与药物行为的有机化学 (第二版) Richard B. Silverman FUDAN701412231复旦图书馆 籍 书之 科學出版社 北京
导读 药物化学的教科书通常有两大类:一类为准备成为药师的药学生学习使用,另一类为研究开发药 物的人员学习使用。前者通常是按药物的类型,介绍各个药物的化学和药理知识,后者主要介绍药物 设计、药物研究及药物作用的内容,供化学、生物专业类的学生学习药物化学,进入药物研究行业 使用。 本教科书属于后者,相当于国内的高等药物化学,药物化学概论或新药设计学一类的书籍。通常 是药学及相关专业高年级本科生和药物化学研究生的课程。 本书从书名就可看出,作者是从有机化学的视角来讲述药物设计、药物作用的。这实际上代表了 现代药物研究的方向,即从小分子(配体)作用于大分子(受体)的分子水平来研究药物的作用,从 揭示药物作用出发来设计研究新药。读者一定要具备有机化学,包括糖、蛋白质等的基本知识。通过 对本书的学习,学生可学到相关的生物、生理方面的知识和现代药物研究的种种方法,为在医药(含 农药、兽药)的研究开发中就业作好知识准备 本书共八章,各章内容简介如下:第一章介绍了药物化学的历史和现代药物研发的概况。第二章 是本书比较重要的一章,主要以先导化合物为中心,讲授现代新药设计的两个步骤:先导化合物的发 现,以现代新药设计的两个步骤先导化合物为中心,讲授先导化合物的发现,和如何从先导化合物进 行结构修饰,得到新的药物。介绍了药物设计的相关的方法,包括近十年兴起和普遍应用的方法。第 三章介绍了现代的受体理论和研究方法,并以H2受体拮抗剂西米替丁的发现进行了案例分析。第四 章介绍了特殊的受体-酶的理论。第五章介绍了酶抑制剂和失活剂,相当多的药物都是酶抑制剂,通过 学习,可让读者了解酶抑制剂的作用机制和如何设计研究酶抑制剂类新药。第六章介绍作用于DNA 的药物,主要是一些抗菌药和抗癌药的作用机制,书中介绍了DNA的基本理论,并介绍了各种作用 于DNA的药物的作用机制和设计方法。第七章介绍药物的代谢,除了具有该类书籍的已有反应类型 相反应(官能团反应)和Ⅱ相反应(结合反应),并分别介绍体内对药物发生的各种反应外,还介绍 了对药物代谢研究的方法。第八章介绍前药和生物传递系统。导读者特别注意到其对前药的分类,很 多国内的书籍都未详细地介绍。该书对载体前药( carrier prodrug)和生物前药( bioprecursor pro drug)分别进行了介绍,按照原药的官能团,给出了前药设计的思路和实例,而且实例非常丰富。 本书的内容系统、全面,可供开设一年的课程使用,如用于一学期可选用部分内容。此外本书由 作者一人撰写,全书风格一致。文字简洁,阅读轻松,概念清楚,实例丰富,内容从基础到前沿都有 介绍,是同类书中的佼佼者。特别应指出的是,本书中各章都附有相当数量的根据研究文献改编的问 题和答案,这在同类书籍中少有见到,这些材料,极有利于教师组织教学和读者自学 本书内容丰富,除了基本原理外,还“安排了许多较专业的,基本知识外的和可能更直接应用于 制药工业的研发程序和方法相关的内容”。既可以用于人门的学习,也可如原书的推荐者所说,本书应 成为药物研究工作者的案头书,在工作中参考。 自我国开始加强保护知识产权以来,新药研究已成为我国制药界的热门话题。现在人们更多地谈 到创新药物,得到自主知识产权的药物。许多大学、研究机构和企业都组织人力物力,进行创新药物
的研究工作。这是我国制药业的一个希望。该书讲授的知识对开发创新药物十分重要。科学出数社把 这一本药物研究方法的力作引进到国内,使更多的同行可以阅读,相信会受到木行业的专业人上和准 备进入该行业的学生、研究生的欢迎。 2006年月于四川大学
目录 第一版前言… 第二版前言…………………… 1绪论 1.1药物化学的历史…… 1.2新药的发现 1.3本书通用的文献 11234 1.4参考文献………………… 2药物发现、设计和开发 2.1药物发现 2.1.A无先导的药物发现 7899 A.1青霉素 A.2利眠宁 2.1.B先导化合物的发现 B.1随机筛选 B.2非随机(靶向或定向)筛选………………… B.3药物代谢的研究 B.4临床观察 B.5发现先导的理性途径 2先导化合物的优化:药物设计和开发 2.2.A活性结构的确定:药效基团 2.2.B官能团的修饰… 2.2.C构效关系 2.2.D优势结构和类药物分子…… 2.2.E增加药物作用和洽疗指数的结构修饰… E.1同系物 E.2链的分支………… E.3环链的变化 E.4生物电子等排体 E.5组合化学 概述 b混分合成:肽化合物库 c组合库的编码…… d非肽化合物库 E6用核磁共振谱研究构效关系/用质谱研究构效关系……………………………44 E7拟肽化合物
2.2.F增加口服生物利用度的结构修饰 …51 F.1电性效应: Hammett)程 F.2亲脂效应…… a亲脂性的重要性 b亲脂性的测定 c Log P值的计算方法 d膜的亲脂性… F.3离子化对亲脂性和口服生物利用度的影响 F4影响口服生物利用度和通过血脑屏障能力的其它性质 226 2.2G定量构效关系…… G.1历史 G.2立体效应:Taf方程和其它方程 G.3使物理化学参数与生物活性相互关联的方法 a Hansch分析:线性多元回归 b Free和 Wilson或从头计算法 c增强因素 d序贯方法: Topliss的研究程序及其它 e批量选择方法:分批的 Topliss研究程序,聚类分析和其它 G.4基于计算机与受体联接相关的QSAR方法:3 D-QSAR 2.2.H、基于分子图形的药物设计 2.2.I结语… 2.3本章一般文献 2.4.问题 100 2.5参考文献 105 3受体 1简介… 3.2药物一受体的相互作用 123 3.2.A概述 3.2B药物受体复合物的相互作用(力)……… B.1共价键 B.2离子(或静电)作用…… B.3离子偶极和偶极-偶极作用… B.4氢键 …125 B.5电荷转移复合物 …127 B.6疏水作用 129 B.7范德华或 London分散力 B.8结论……… 3.2.C药物受体相互作用的确定 3.2.D药物受体相互作用学说… D.1占领学说 D.2速率学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