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沙利(sahli)血红蛋白测定法 1.原理定量的血液加入稀酸后, 红细胞溶解释出血红蛋白,被酸化成 褐色酸化血红素,其色泽深度与血红蛋白含量成正比。经与标准板比色后, 即可得到每升血液中血红蛋白克数。 2.方法 (1)在血红蛋白比色管内加0.1mo1/L盐酸到2%g处。 (2)用经消毒的采血针,在经消毒过的指端上刺一深约2~3mm的切口,使 血液自然流出,弃去第一滴血,用一次性采血管吸血20ul,擦去吸管外围血 液,迅速将血液轻轻排入比色管盐酸溶液底部,用上清液洗吸管三次,从洗 出吸管内残存血液,立即混匀。在室温放置10分钟后,进行比包。 (3)将比色管放入比色座中,用滴管沿比色管内壁徐徐加入蒸馏水或1ol /L盐酸,边加边摇,直到比包管内颜色与标准比色板一致为止。读取比包 管内液体凹面的最低处所示刻度数×10
(二)沙利(sahli)血红蛋白测定法 1.原理 定量的血液加入稀酸后,红细胞溶解释出血红蛋白,被酸化成 褐色酸化血红素,其色泽深度与血红蛋白含量成正比。经与标准板比色后, 即可得到每升血液中血红蛋白克数。 2.方法 (1)在血红蛋白比色管内加0.1mo1/L盐酸到2%g处。 (2)用经消毒的采血针,在经消毒过的指端上刺一深约2~3mm的切口,使 血液自然流出,弃去第一滴血,用一次性采血管吸血20ul,擦去吸管外围血 液,迅速将血液轻轻排入比色管盐酸溶液底部,用上清液洗吸管三次,从洗 出吸管内残存血液,立即混匀。在室温放置10分钟后,进行比包。 (3)将比色管放入比色座中,用滴管沿比色管内壁徐徐加入蒸馏水或1mol /L盐酸,边加边摇,直到比包管内颜色与标准比色板一致为止。读取比包 管内液体凹面的最低处所示刻度数×10
3.临床意义见红细胞计数 (三)临床意义 血红蛋白是红细胞的主要成分,因此红细胞数量和血红蛋白浓度有密切 关系。一般情况下,红细胞增多和减少,血红蛋白也发生相应变化,两者的 临床意义基本相同,但是在贫血时,红细胞和血红蛋白浓度下降的程度可不 致。利用这一性质可区别不同贫血的类型。 1.红细胞及血红蛋白的增多 (1)相对增多:连续呕吐、反复腹泻、大量失水,使血浆浓缩。 (2)绝对增多:多由于缺氧而致的红细胞代偿性增多,红细胞增多的程 度与缺氧的程度成正比,少数病例是造血系统疾病所致
3.临床意义 见红细胞计数 (三)临床意义 血红蛋白是红细胞的主要成分,因此红细胞数量和血红蛋白浓度有密切 关系。一般情况下,红细胞增多和减少,血红蛋白也发生相应变化,两者的 临床意义基本相同,但是在贫血时,红细胞和血红蛋白浓度下降的程度可不 一致。利用这一性质可区别不同贫血的类型。 1.红细胞及血红蛋白的增多 (1)相对增多:连续呕吐、反复腹泻、大量失水,使血浆浓缩。 (2)绝对增多:多由于缺氧而致的红细胞代偿性增多,红细胞增多的程 度与缺氧的程度成正比,少数病例是造血系统疾病所致
①生理性增多:胎儿、新生儿、高原居民、剧烈的体力劳动和体育活动、 情绪激动时,红细胞可一时性增多。 ②病理性增多:见于肺气肿、肺原性心脏病及某些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 ,如紫绀型四联症(法乐氏四联症)等严重的心肺疾患。此外,在真性 细胞增多症时,红细胞增多可达7.0~10.0×1012L,血红蛋自增多达 170-250gL. 2.红细胞和血红蛋白的减少 (1)生理性贫血:见于妊娠的中后期。 (2)病理性贫血;见于造血原料不足,如缺铁性贫血、溶血性贫血;造血 功能障碍,如再生障碍性贫血
①生理性增多:胎儿、新生儿、高原居民、剧烈的体力劳动和体育活动、 情绪激动时,红细胞可一时性增多。 ②病理性增多:见于肺气肿、肺原性心脏病及某些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 ,如紫绀型四联症(法乐氏四联症)等严重的心肺疾患。此外,在真性红 细胞增多症时,红细胞增多可达7.0~10.0×1012/L,血红蛋白增多达 170~250g/L。 2.红细胞和血红蛋白的减少 (1)生理性贫血:见于妊娠的中后期。 (2)病理性贫血;见于造血原料不足,如缺铁性贫血、溶血性贫血;造血 功能障碍,如再生障碍性贫血
三、红细胞的形态改变 正常的红细胞经瑞氏染色后,在血涂片上为淡红色圆形无核细胞,中 心着色较淡,周边着色较深,直径6~9um,平均7.2um。在各种贫血时由于 不同原因,红细胞可有不同形态的改变。借助于形态的观察可诊断不同类 型的贫血。 1.红细胞大小不均 凡直径大于10um者称为大细胞,大于15um者称巨红细胞,小于6um者 称小红细胞。在缺铁性贫血时,血片内以小细胞为主;在巨幼红细胞贫血 时,片内以大红细胞及巨红细胞为主,同一血片中红细胞大小不均,差异 显著。 2.红细胞形态不整 严重贫血,尤其是营养性巨幼红细胞性贫血,红细胞可呈梨形、新月 形、哑铃形、水滴状等变异,称异形红细胞
三、红细胞的形态改变 正常的红细胞经瑞氏染色后,在血涂片上为淡红色圆形无核细胞,中 心着色较淡,周边着色较深,直径6~9um,平均7.2um。在各种贫血时由于 不同原因,红细胞可有不同形态的改变。借助于形态的观察可诊断不同类 型的贫血。 1.红细胞大小不均 凡直径大于10um者称为大细胞,大于15um者称巨红细胞,小于6um者 称小红细胞。在缺铁性贫血时,血片内以小细胞为主;在巨幼红细胞贫血 时,片内以大红细胞及巨红细胞为主,同一血片中红细胞大小不均,差异 显著。 2.红细胞形态不整 严重贫血,尤其是营养性巨幼红细胞性贫血,红细胞可呈梨形、新月 形、哑铃形、水滴状等变异,称异形红细胞
血液生物学图:胞大小异常:小红细胞()、大红细胞().巨红 出胆(c)、超巨红绌E(d),还可见环形红细胞(.免幼细胞脱出的 细腿核(),赌多色性红细胞()和红细胞大小不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