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中山市2014届高三第四次模拟考试语文科试题 本试卷共8页,满分为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本大题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组的读音全都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谄笑/陷害 花圃/果脯 泱泱大国/怏怏不乐 B.堤坝/提防 悄然/讥诮 叱咤风云/惊诧不已 C.箴言/装帧 慰藉/枕藉 吹毛求疵/睚眦必报 D.生肖/肖像 琴弦/舷梯 罢黜百家/相形见绌 2.下面语段中画线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11月11日菲律宾中部遭到空前绝后的超强台风“海燕”的袭击,当地 官员称,仅莱特省就有近万人死亡。多国元首就菲律宾遭台风袭击表示慰问,并 表示愿意尽力提供援助。超强台风“海燕”重创菲律宾中部,留下一片废墟,生 还者形容如同遭海啸袭击,令人触目惊心。这次台风给菲律宾造成相当严重的损 失,也使许多人丧生 A.空前绝后 B.援助 C.重创 D.触目惊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广东共青团”微博以其内容丰富及时、语言时尚、服务贴心等特点,吸 引了全省各地青年,成为引导青年、了解青年、服务青年的重要渠道。 B.11月3日上午,IFC全国登髙挑战赛在广州第一高楼广州金融中心(西塔) 开赛,由于大赛新鲜刺激,吸引各路高手前来挑战。来自青岛的奥运选手最终夺 得冠军,耗时13分54秒,平均8秒爬一层 C.今年3月,浙江高院宣布张高平、张辉无罪,再审判决书认定,本案不能 排除公安机关存在以非法方式收集证据的情形。 D.市广播电视局宣布:2013年末三个月将在市区全面落实和推动市有线电视 数字化会议精神,各居民小区电视信号将先后由模拟制转换为数字制。 4.在文中横线处填入下列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但是蔡元培的教育思想是矛盾的。 这背后的理念就是知识分子应该对国家和社会发挥领导作用。 ①因此,他支持北大的老师办《新青年》,学生办《新潮》,通过现代传 媒把北大校园里的思想传播到社会中去 ②一方面他期待北大成为一个“献身学术研究和自我修养的一个封闭的圣 地”,与社会隔绝,静心做学问 ③一位外国学者分析蔡元培对北大的期待就存在着矛盾的两个方面 ④他还提倡平民教育,鼓励学生走出校门,对平民进行宣传、教育 ⑤但同时他又希望大学(特别是北京大学)能够担负起“指导社会”的责 任 ⑥他想通过这些方式,把北大的校园文化转化为社会文化 A.③②⑤⑥①④B.③②⑤①④⑥C.②⑤③①④⑥ D.③①④⑥⑤② 古诗文阅读本大题共35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10小题。(共22分) 刘殷,字长盛,新兴人也。高祖陵,汉光禄大夫。殷七岁丧父,哀 毁过礼,服丧三年,未曾见齿。时人嘉其至性,竞以谷帛遗之。殷受而不谢,直 云待后贵当相酬耳
广东中山市 2014 届高三第四次模拟考试语文科试题 本试卷共 8 页,满分为 150 分。考试用时 150 分钟。 一、本大题 4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12 分。 1.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组的读音全都相同的一项是( ) (3 分) A.谄笑/陷害 花圃/果脯 泱泱大国/怏怏不乐 B.堤坝/提防 悄然/讥诮 叱咤风云/惊诧不已 C.箴言/装帧 慰藉/枕藉 吹毛求疵/睚眦必报 D.生肖/肖像 琴弦/舷梯 罢黜百家/相形见绌 2.下面语段中画线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11 月 11 日菲律宾中部遭到空前绝后的超强台风“海燕”的袭击,当地 官员称,仅莱特省就有近万人死亡。多国元首就菲律宾遭台风袭击表示慰问,并 表示愿意尽力提供援助。超强台风“海燕”重创菲律宾中部,留下一片废墟,生 还者形容如同遭海啸袭击,令人触目惊心。这次台风给菲律宾造成相当严重的损 失,也使许多人丧生。 A.空前绝后 B.援助 C.重创 D.触目惊 心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3 分) A.“广东共青团”微博以其内容丰富及时、语言时尚、服务贴心等特点,吸 引了全省各地青年,成为引导青年、了解青年、服务青年的重要渠道。 B.11 月 3 日上午,IFC 全国登高挑战赛在广州第一高楼广州金融中心(西塔) 开赛,由于大赛新鲜刺激,吸引各路高手前来挑战。来自青岛的奥运选手最终夺 得冠军,耗时 13 分 54 秒,平均 8 秒爬一层。 C.今年 3 月,浙江高院宣布张高平、张辉无罪,再审判决书认定,本案不能 排除公安机关存在以非法方式收集证据的情形。 D.市广播电视局宣布:2013 年末三个月将在市区全面落实和推动市有线电视 数字化会议精神,各居民小区电视信号将先后由模拟制转换为数字制。 4.在文中横线处填入下列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3 分) 但是蔡元培的教育思想是矛盾的。 。 这背后的理念就是知识分子应该对国家和社会发挥领导作用。 ①因此,他支持北大的老师办《新青年》,学生办《新潮》,通过现代传 媒把北大校园里的思想传播到社会中去 ②一方面他期待北大成为一个“献身学术研究和自我修养的一个封闭的圣 地”,与社会隔绝,静心做学问 ③一位外国学者分析蔡元培对北大的期待就存在着矛盾的两个方面 ④他还提倡平民教育,鼓励学生走出校门,对平民进行宣传、教育 ⑤但同时他又希望大学(特别是北京大学)能够担负起“指导社会”的责 任 ⑥他想通过这些方式,把北大的校园文化转化为社会文化 A.③②⑤⑥①④ B.③②⑤①④⑥ C.②⑤③①④⑥ D.③①④⑥⑤② 二、古诗文阅读 本大题共 35 分。 (一)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5-10 小题。 (共 22 分) 刘殷,字长盛,新兴人也。高祖陵,汉光禄大夫。殷七岁丧父,哀 毁过礼,服丧三年,未曾见齿。时人嘉其至性,竞以谷帛遗之。殷受而不谢,直 云待后贵当相酬耳
弱冠,博通经史,综核群言,文章诗赋靡不该览,性倜傥,有济世之志,俭而不 陋,清而不介,望之颓然而不可侵也。乡党亲族莫不称之。郡命主簿,州辟从 事,皆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司空、齐王攸辟为掾,征南将军羊祜召参军事 皆以疾辞。同郡张宣子,识达之士也,劝殷就征。殷曰:“当今二公,有晋之栋 楹也。吾方希达如榱椽耳,不凭之,岂能立乎!吾今王母在堂,既应他命,无 容不竭尽臣礼,使不得就养。”宣子曰:“如子所言,岂庸人所识哉!而今而后, 吾子当为吾师矣。”遂以女妻之。宣子者,并州豪族也,家富于财,其妻怒曰: “我女年始十四。姿识如此,何虑不得为公侯妃,而遽以妻刘殷乎!”宣子曰: “非尔所及也。”诫其女曰:“刘殷至孝,兼才识超世,此人终当远达,为世名 公,汝其谨事之。”张氏性亦婉顺事王母以孝闻奉殷如君父焉及干氏卒殷夫妇毁 瘠几至灭性。 太傅杨骏辅政,备礼聘殷,殷以母老固辞。骏于是表之,优诏遂其高志,听终养, 敕所在供其衣食,蠲其徭赋,赐帛二百匹,谷五百斛。赵王伦纂位,孙秀重殷名 以散骑常侍征之,殷逃奔雁门。及齐王冏辅政,辟为大司马军谘祭酒。既至,谓 殷曰:“先王虚心召君,君不至。今孤辟君,君何能屈也?”殷曰:“今殿下以 神武睿姿,除残反政,故不敢不至也。”冏奇之,转拜新兴太守,明刑旌善,甚 有政能。 属永嘉之乱,没于刘聪。聪奇其才而擢任之,累至侍中、太保、录尚书事。竟以 寿终 《晋书·列传第五十八》 【注】①颓然:恭顺的样子。②王母:曾祖母王氏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是 )(3分) A.竞以谷帛遗之 遗:赠送。 B.骏于是表之 表:表彰。 C.优诏遂其高志 遂:成全 D.冏奇之 奇:认为奇异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①时人嘉其至性 ②汝其谨事之 B.①清而不介 ②聪奇其才而擢任之 C.①皆以供养无主 ②殷以母老固辞 D.①司空、齐王攸辟为掾 ②吾子当为吾师矣 7.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张氏性亦婉/顺事王母以孝/闻奉殷如君父焉/及王氏卒殷/夫妇毁瘠 /几至灭性。 B.张氏性亦婉顺/事王母以孝闻/奉殷如君父焉/及王氏卒/殷夫妇毁瘠 /几至灭性。 C.张氏性亦婉/顺事王母以孝闻/奉殷如君父焉/及王氏卒/殷夫妇毁瘠 几/至灭性。 D.张氏性亦婉顺/事王母以孝/闻奉殷如君父焉/及王氏卒殷/夫妇毁瘠/ 几至灭性
弱冠,博通经史,综核群言,文章诗赋靡不该览,性倜傥,有济世之志,俭而不 陋,清而不介,望之颓然①而不可侵也。乡党亲族莫不称之。郡命主簿,州辟从 事,皆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司空、齐王攸辟为掾,征南将军羊祜召参军事, 皆以疾辞。同郡张宣子,识达之士也,劝殷就征。殷曰:“当今二公,有晋之栋 楹也。吾方希达如榱椽耳,不凭之,岂能立乎!吾今王母②在堂,既应他命,无 容不竭尽臣礼,使不得就养。”宣子曰:“如子所言,岂庸人所识哉!而今而后, 吾子当为吾师矣。”遂以女妻之。宣子者,并州豪族也,家富于财,其妻怒曰: “我女年始十四。姿识如此,何虑不得为公侯妃,而遽以妻刘殷乎!”宣子曰: “非尔所及也。”诫其女曰:“刘殷至孝,兼才识超世,此人终当远达,为世名 公,汝其谨事之。”张氏性亦婉顺事王母以孝闻奉殷如君父焉及王氏卒殷夫妇毁 瘠几至灭性。 太傅杨骏辅政,备礼聘殷,殷以母老固辞。骏于是表之,优诏遂其高志,听终养, 敕所在供其衣食,蠲其徭赋,赐帛二百匹,谷五百斛。赵王伦纂位,孙秀重殷名, 以散骑常侍征之,殷逃奔雁门。及齐王冏辅政,辟为大司马军谘祭酒。既至,谓 殷曰:“先王虚心召君,君不至。今孤辟君,君何能屈也?”殷曰:“今殿下以 神武睿姿,除残反政,故不敢不至也。”冏奇之,转拜新兴太守,明刑旌善,甚 有政能。 属永嘉之乱,没于刘聪。聪奇其才而擢任之,累至侍中、太保、录尚书事。竟以 寿终。 《晋书·列传第五十八》 【注】 ①颓然:恭顺的样子。②王母:曾祖母王氏。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是 ( )(3 分) A.竞以谷帛遗之 遗:赠送。 B.骏于是表之 表:表彰。 C.优诏遂其高志 遂:成全 D.冏奇之 奇:认为奇异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3 分) A.①时人嘉其至性 ②汝其谨事之 B.①清而不介 ②聪奇其才而擢任之 C.①皆以供养无主 ②殷以母老固辞 D.①司空、齐王攸辟为掾 ②吾子当为吾师矣 7.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 (3 分) A.张氏性亦婉 / 顺事王母以孝 / 闻奉殷如君父焉 / 及王氏卒殷 / 夫妇毁瘠 / 几至灭性。 B.张氏性亦婉顺 / 事王母以孝闻 / 奉殷如君父焉 / 及王氏卒 / 殷夫妇毁瘠 / 几至灭性。 C.张氏性亦婉 / 顺事王母以孝闻 / 奉殷如君父焉 / 及王氏卒 / 殷夫妇毁瘠 几 / 至灭性。 D.张氏性亦婉顺 / 事王母以孝/闻奉殷如君父焉 / 及王氏卒殷 / 夫妇毁瘠 / 几至灭性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分) A.刘殷七岁丧父,居丧期间悲哀超于常人,长达三年的时间里,从不露齿而笑。 为奉养曾祖母王氏,放弃了多次做官的机会,他的孝顺也为张宣子所赞赏 B.刘殷刚成年,就广泛地学习。阅读文章诗赋,精通经史;他性情洒脱。有济 世的志向,节俭而不鄙陋,看上去恭顺而不可侵犯 C.征南将军羊祜征召刘殷任参军事,他称病推辞。同郡张宣子不赞同他的做法, 认为刘殷是庸人的见识,但竟佩服刘殷的孝心和才华,把女儿嫁给了他。 D.适逢乱世,刘殷多次放弃为官,但齐王司马冏辅政时,征入刘殷任大司马军 谘祭酒,刘殷应召到任,后又调任新兴太守,政绩突出 9.根据具体要求分别完成下列各题。(10分) (1)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7分) ①殷受而不谢,直云待后贵当相酬耳。(3分) 译文: ②姿识如此,何虑不得为公侯妃,而遽以妻刘殷乎。(4分) 译文: (2)从文找出两个能直接表现“刘殷至孝”的事例,可以引用文中的原话,也 可以用自己的话概括。(3分) 答 10.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7分) 浣溪沙 欧阳修 湖上朱桥响画轮①,溶溶春水浸春云,碧琉璃滑净无尘。 当路游丝②萦醉客,隔花啼鸟唤行人,日斜归去奈何春, 注释:①画轮:装饰豪华的车子。②游丝:春季里昆虫吐出来的细丝,常随风 飘舞于花草树木之间。 (1)词的上片描写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请作简要分析。(3分) 答 (2)下片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请结合诗句分析。(4分) 答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3题,多选则按前3题计分)(6 分) ①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苏轼《念奴娇赤 壁怀古》) ②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李清照《声声慢》) ③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不有佳咏,何申雅怀?(李白《春夜宴桃李园序》) 、本大题4小题,共16分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刘殷七岁丧父,居丧期间悲哀超于常人,长达三年的时间里,从不露齿而笑。 为奉养曾祖母王氏,放弃了多次做官的机会,他的孝顺也为张宣子所赞赏。 B.刘殷刚成年,就广泛地学习。阅读文章诗赋,精通经史;他性情洒脱。有济 世的志向,节俭而不鄙陋,看上去恭顺而不可侵犯。 C.征南将军羊祜征召刘殷任参军事,他称病推辞。同郡张宣子不赞同他的做法, 认为刘殷是庸人的见识,但竟佩服刘殷的孝心和才华,把女儿嫁给了他。 D.适逢乱世,刘殷多次放弃为官,但齐王司马冏辅政时,征入刘殷任大司马军 谘祭酒,刘殷应召到任,后又调任新兴太守,政绩突出。 9.根据具体要求分别完成下列各题。(10 分) (1)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7 分) ①殷受而不谢,直云待后贵当相酬耳。(3 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姿识如此,何虑不得为公侯妃,而遽以妻刘殷乎。(4 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文找出两个能直接表现“刘殷至孝”的事例,可以引用文中的原话,也 可以用自己的话概括。(3 分) 答: 10.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7 分) 浣溪沙 欧阳修 湖上朱桥响画轮①,溶溶春水浸春云,碧琉璃滑净无尘。 当路游丝②萦醉客,隔花啼鸟唤行人,日斜归去奈何春。 注释: ①画轮:装饰豪华的车子。②游丝:春季里昆虫吐出来的细丝,常随风 飘舞于花草树木之间。 (1)词的上片描写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请作简要分析。(3 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片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请结合诗句分析。 (4 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 3 题,多选则按前 3 题计分)(6 分) ①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___ _ _,_______。(苏轼《念奴娇 赤 壁怀古》) ②______,______,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李清照《声声慢》) ③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_________ _, ______________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④______,_____。不有佳咏,何申雅怀?(李白《春夜宴桃李园序》) 三、本大题 4 小题,共 16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5小题 文学的还原与异变 部文学作品完成之后,作家的精神创造和情感体验便凝定于某一文本。读者阅 读文学作品过程中,本应是一个在特定语词序列的导引下,还原作家心目中的形 象、情感体验和思想见解的过程。但实际上,阅读过程中的彻底还原是不可能的。 经由读者阅读产生的“第二文本”,虽然或多或少包含着来自“还原”的客体内 容,但同时却又充满着读者个人的再创造,因此,与“第一本文”相比,“第二 本文”必然是千差万别的异变产物。 在文学阅读活动中,当读者根据特定文本“还原”人物或其它有关形象时,总要 把自己熟悉的人物或事物,附着到作品中的形象上;总要根据自己的思想观点和 兴趣爱好,对本文潜含的形象进行个人情感色彩的加工。鲁迅先生曾这样指出: “我们看《红楼梦》,从文字上推见了林黛玉这一个人,但须排除了梅博士的《黛 玉葬花》照相的先入之见,另外想一个,那么,恐怕会想到剪头发,穿印度绸衫, 清瘦,寂寞的摩登女郎;或者别的什么模样,我不能断定。但试去和三四十年前 出版的《红楼梦图咏》之类里面的画像比一比吧,一定是截然两样的,那上面所 画的,是那时的读者心目中的林黛玉。”西方人也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 姆雷特”的说法 在某一特定本文中,作家融进的情感虽是不变的,但在具有不同期待视野的读者 那儿,却会唤起不同程度或不同性质的情感体验。对于一个生活充实畅顺,富有 豪情壮志和乐观主义精神的读者来说,当阅读李清照的“寻寻觅觅,冷冷清清, 凄凄惨惨戚戚”之类的词章时,他决不会像作者那样沉入一种苦闷至极、忧郁难 遣的情感境界。一个没有亲历过失恋痛苦的人,在阅读《少年维特之烦恼》时 其痛苦的体验也肯定要比歌德本人淡漠得多。在《水浒传》中,作者出于封建的 “忠君”意识,对宋江接受招安表现出一种欣悦之情,对方腊率领的另一支农民 起义军,表现了一种痛恨之意,而在我们今天的读者看来,得到的恰恰是一种绝 然相反的情感体验。即使同一个读者面对同一部作品,在不同的时空条件下,也 会产生不同的情感体验。一位不谙世事的少年,在初读《红楼梦》时,对贾宝玉、 林黛玉等人一起游戏玩乐的情景,会更感兴趣;待至青春时代,尤其在经历了男 女情场的体验之后,贾宝玉、林黛玉及薛宝钗之间的爱情纠葛,会更易引起激动 及至老年,在饱经了人生的失意与忧患之后,对其家世兴衰、世态炎凉、人生莫 测等描写,会更易引起共鸣。也许正是缘此,英加登曾经这样断言:“每一次新 的阅读都会产生一部全新的作品 作家在创作过程中,总要赋予作品一定的思想内涵。然而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对 作品观念内涵的把握却并非一定与作者的本义相合。美国作家麦尔维尔的长篇小 说《白鲸》写一只名叫“莫比·迪克”的抹白鲸,曾经咬断过捕鲸船长亚哈的 条腿,亚哈冒着船毁人亡的危险,发誓要复仇。大副达巴克多次予以规劝,亚哈 不仅不听,还要枪毙达巴克。结果捕鲸船遭到鲸鱼袭击,亚哈毙命。达巴克前来 救援时,他的船也被狂怒的鲸鱼撞破下沉。显然,作品表现的是人与自然的对立 以及人走向自我毁灭的悲剧命运。但国外有的批评家从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 出发,却这样认为:作品中渴望复仇的亚哈,是不可遏制的“本我”的象征;力 劝亚哈的达巴克是“自我”理性精神的象征,凶猛的鲸鱼则是作家个人所具有的 “超我”社会理性精神的象征。 这里应该注意的是:不论人们的期待视野有着怎样的差异,由于特定文字系列组 合的限制,这种异变又是有着相应阈限的。即在正常情况下,不论如何异变,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2—15 小题。 文学的还原与异变 一部文学作品完成之后,作家的精神创造和情感体验便凝定于某一文本。读者阅 读文学作品过程中,本应是一个在特定语词序列的导引下,还原作家心目中的形 象、情感体验和思想见解的过程。但实际上,阅读过程中的彻底还原是不可能的。 经由读者阅读产生的“第二文本”,虽然或多或少包含着来自“还原”的客体内 容,但同时却又充满着读者个人的再创造,因此,与“第一本文”相比,“第二 本文”必然是千差万别的异变产物。 在文学阅读活动中,当读者根据特定文本“还原”人物或其它有关形象时,总要 把自己熟悉的人物或事物,附着到作品中的形象上;总要根据自己的思想观点和 兴趣爱好,对本文潜含的形象进行个人情感色彩的加工。鲁迅先生曾这样指出: “我们看《红楼梦》,从文字上推见了林黛玉这一个人,但须排除了梅博士的《黛 玉葬花》照相的先入之见,另外想一个,那么,恐怕会想到剪头发,穿印度绸衫, 清瘦,寂寞的摩登女郎;或者别的什么模样,我不能断定。但试去和三四十年前 出版的《红楼梦图咏》之类里面的画像比一比吧,一定是截然两样的,那上面所 画的,是那时的读者心目中的林黛玉。”西方人也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 姆雷特”的说法。 在某一特定本文中,作家融进的情感虽是不变的,但在具有不同期待视野的读者 那儿,却会唤起不同程度或不同性质的情感体验。对于一个生活充实畅顺,富有 豪情壮志和乐观主义精神的读者来说,当阅读李清照的“寻寻觅觅,冷冷清清, 凄凄惨惨戚戚”之类的词章时,他决不会像作者那样沉入一种苦闷至极、忧郁难 遣的情感境界。一个没有亲历过失恋痛苦的人,在阅读《少年维特之烦恼》时, 其痛苦的体验也肯定要比歌德本人淡漠得多。在《水浒传》中,作者出于封建的 “忠君”意识,对宋江接受招安表现出一种欣悦之情,对方腊率领的另一支农民 起义军,表现了一种痛恨之意,而在我们今天的读者看来,得到的恰恰是一种绝 然相反的情感体验。即使同一个读者面对同一部作品,在不同的时空条件下,也 会产生不同的情感体验。一位不谙世事的少年,在初读《红楼梦》时,对贾宝玉、 林黛玉等人一起游戏玩乐的情景,会更感兴趣;待至青春时代,尤其在经历了男 女情场的体验之后,贾宝玉、林黛玉及薛宝钗之间的爱情纠葛,会更易引起激动; 及至老年,在饱经了人生的失意与忧患之后,对其家世兴衰、世态炎凉、人生莫 测等描写,会更易引起共鸣。也许正是缘此,英加登曾经这样断言:“每一次新 的阅读都会产生一部全新的作品。” 作家在创作过程中,总要赋予作品一定的思想内涵。然而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对 作品观念内涵的把握却并非一定与作者的本义相合。美国作家麦尔维尔的长篇小 说《白鲸》写一只名叫“莫比•迪克”的抹白鲸,曾经咬断过捕鲸船长亚哈的一 条腿,亚哈冒着船毁人亡的危险,发誓要复仇。大副达巴克多次予以规劝,亚哈 不仅不听,还要枪毙达巴克。结果捕鲸船遭到鲸鱼袭击,亚哈毙命。达巴克前来 救援时,他的船也被狂怒的鲸鱼撞破下沉。显然,作品表现的是人与自然的对立 以及人走向自我毁灭的悲剧命运。但国外有的批评家从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 出发,却这样认为:作品中渴望复仇的亚哈,是不可遏制的“本我”的象征;力 劝亚哈的达巴克是“自我”理性精神的象征,凶猛的鲸鱼则是作家个人所具有的 “超我”社会理性精神的象征。 这里应该注意的是:不论人们的期待视野有着怎样的差异,由于特定文字系列组 合的限制,这种异变又是有着相应阈限的。即在正常情况下,不论如何异变,总
会含有“第一本文”潜在意义的某种因素,而不会是无中生有。节选自《文学理 论教程》 12—13题为选择题。(12题选对一项给2分,选对两项给5分,多选不给分) 12.下列选项中符合文意的两项是()()(5分) A.在文学作品的阅读过程中彻底还原是不可能的。 B.《红楼梦图咏》中所画的林黛玉是读者心目中的林黛玉 C.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对作品观念内涵的把握并非一定与作者的本义相合。 D.一个读者在少年时期,青春时代和老年时阅读《红楼梦》时关注内容的不同, 是缘于其思想观念的改变 E.读者阅读文学作品时产生的“第二本文”与“第一本文”没有共通性 13.下列选项中,哪一个不属于“第一本文”()(3分) A.李清照的“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词章中苦闷至极、忧郁难 遣的情感境界。 B.《水浒传》中,作者对宋江接受招安表现出一种欣悦之情,对方腊率领的另 支农民起义军,表现了一种痛恨之意。 C.一千个读者心目中一千个各异的哈姆雷特。 D.美国作家麦尔维尔的长篇小说《白鲸》表现的是人与自然的对立以及人走向 自我毁灭的悲剧命运。 14.与“第一本文”相比,“第二本文”有哪些异变?请作简要概括。(4分) 15.根据文意,如何理解英加登的断言:“每一次新的阅读都会产生一部全新的 作品”这句话的含意?(4分) 四、本大题为选考内容的两组试题。每组试题3小题。共15分。 选考内容的两组试题分别为“文学类文本阅读”试题组和“实用类文本阅读” 试题组,考生任选一组作答。多答无效 (一)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8小题。 夜读 肖功勋 ①对于识字的人来说,最大的幸福莫过于读书,宋人尤袤云:饥读之以当肉;寒 读之以当裘;孤寂而读之,以当友朋;幽忧而读之,以当金石琴瑟也。可谓得读 书之真意。对于读书人来说,最好的时光莫过于夜读。“青灯有味是儿时”是南 宋大诗人陆放翁先生追念儿时对灯读书的趣味,千载之后读之仍觉亲切温馨。苦 雨翁《夜读抄》令今人于夜读有着深切的怀念。在万籁俱寂、夜深人静时,当我 抖落一身疲惫静静坐在斗室内的台灯下,手捧一本书,独自和书交谈,将自己完 全融入那字字行行编织的全新世界中,情感和理智被百分之百地调动起来,思维 也展示了充分的自由。此时,只有墙上的挂钟和心在聆听。 ②夜读是一种境界,是寻求跟自己内心对话的一种方法 ③夜读,是夜晚属于我的幸福。我喜欢昏黄的灯火斜照在书面上泛起的暖意。夜 能掩盖白日里所有的浮躁,夜读能排挤人世间所有的噪声。此时,手拿一本书 白日烦心的电话以及那些烦人的心事,统统忘掉。翻动书面,会带来哗啦哗啦的 响声,阅读的快感在我翻开书页那一瞬间开始启动,让自己进入一种清纯如水的 境界。叶灵凤先生的《读书随笔·书斋趣味》中说:“在这冬季的深夜,放下窗 帘,封了炉火,在沉静的灯光下,靠在椅子上,翻着白天买来的新书的心情,我
会含有“第一本文”潜在意义的某种因素,而不会是无中生有。节选自《文学理 论教程》 12—13 题为选择题。(12 题选对一项给 2 分,选对两项给 5 分,多选不给分) 12.下列选项中符合文意的两项是( )( )(5 分) A.在文学作品的阅读过程中彻底还原是不可能的。 B.《红楼梦图咏》中所画的林黛玉是读者心目中的林黛玉。 C.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对作品观念内涵的把握并非一定与作者的本义相合。 D.一个读者在少年时期,青春时代和老年时阅读《红楼梦》时关注内容的不同, 是缘于其思想观念的改变。 E.读者阅读文学作品时产生的“第二本文”与“第一本文”没有共通性。 13.下列选项中,哪一个不属于“第一本文”( )(3 分) A.李清照的“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词章中苦闷至极、忧郁难 遣的情感境界。 B.《水浒传》中,作者对宋江接受招安表现出一种欣悦之情,对方腊率领的另 一支农民起义军,表现了一种痛恨之意。 C.一千个读者心目中一千个各异的哈姆雷特。 D.美国作家麦尔维尔的长篇小说《白鲸》表现的是人与自然的对立以及人走向 自我毁灭的悲剧命运。 14.与“第一本文”相比,“第二本文”有哪些异变?请作简要概括。(4 分) 15.根据文意,如何理解英加登的断言:“每一次新的阅读都会产生一部全新的 作品”这句话的含意?(4 分) 四、本大题为选考内容的两组试题。每组试题 3 小题。共 l5 分。 选考内容的两组试题分别为“文学类文本阅读”试题组和“实用类文本阅读” 试题组,考生任选一组作答。多答无效。 (一) 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6-18 小题。 夜读 肖功勋 ①对于识字的人来说,最大的幸福莫过于读书,宋人尤袤云:饥读之以当肉;寒 读之以当裘;孤寂而读之,以当友朋;幽忧而读之,以当金石琴瑟也。可谓得读 书之真意。对于读书人来说,最好的时光莫过于夜读。“青灯有味是儿时”是南 宋大诗人陆放翁先生追念儿时对灯读书的趣味,千载之后读之仍觉亲切温馨。苦 雨翁《夜读抄》令今人于夜读有着深切的怀念。在万籁俱寂、夜深人静时,当我 抖落一身疲惫静静坐在斗室内的台灯下,手捧一本书,独自和书交谈,将自己完 全融入那字字行行编织的全新世界中,情感和理智被百分之百地调动起来,思维 也展示了充分的自由。此时,只有墙上的挂钟和心在聆听。 ②夜读是一种境界,是寻求跟自己内心对话的一种方法。 ③夜读,是夜晚属于我的幸福。我喜欢昏黄的灯火斜照在书面上泛起的暖意。夜 能掩盖白日里所有的浮躁,夜读能排挤人世间所有的噪声。此时,手拿一本书, 白日烦心的电话以及那些烦人的心事,统统忘掉。翻动书面,会带来哗啦哗啦的 响声,阅读的快感在我翻开书页那一瞬间开始启动,让自己进入一种清纯如水的 境界。叶灵凤先生的《读书随笔•书斋趣味》中说:“在这冬季的深夜,放下窗 帘,封了炉火,在沉静的灯光下,靠在椅子上,翻着白天买来的新书的心情,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