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市2010届高三年級六校联考(20091) 语文 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9位市统考号、4位 班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该涂的相应位置填涂好。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 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 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只交答题卡。试卷由学生带走,以备 讲评。 、(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A.什锦/侵蚀 谥号/关隘 泥沙/泥古 B.潜伏/浅海 拜谒/竭尽 下载/装载 C.蛟龙/搅拌漂白/剽悍桂冠/冠军 D.徜徉/膨胀匮乏/馈赠艰难/责难 2、下面语段中画线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历史走向大众,国学受到热捧,是我们承继优良传统的良好契机。但那些靠骇人听闻来 扬名、谋私的手段,那些将严肃历史肆意娱乐化解读的做法,其结果只能败坏学风,误导受 众,把方兴未艾的传统文化热引向歧路。历史和典籍当然要走向大众,但人文精神和道德底 线必须坚守。任何媚俗化、低俗化、恶俗化地娱乐历史的行为都是要不得的,以沽名钓誉为 宗旨的商业炒作更应刹车。面对商品时代复杂多变的大众文化消费,真正有使命感的文化人 理应义不容辞地担当起历史的职责。 A.骇人听闻B.方兴未艾C.沽名钓誉D.义不容辞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西安市卫生局出台的《医务人员十条禁令》,无疑给医生念了“紧箍咒”,约束了其在上 班期间的行为,对避免医疗纠纷的减少有重要作用 B.记者日前通过调査发现,中国人不爱喝牛奶的原因主要是人们的饮食习惯还没有随着生活 水平的提高相应改变所致。 C.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央提出要继承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倡导和谐理念、和谐精 神及和谐文化。 D.中国政府已与美国、意大利、印度、希腊等多个国家签署了防止盗窃、盗掘和走私文物的 双边协议,共同致力于促进文物返还的国际合作 4、将①-⑤句填入段间横线处,语序正确的一项是 据说清代有位读书人,因风吹乱了他的书页,引发诗兴,吟了一句“清风不识字,何
中山市 2010 届高三年级六校联考(2009.11) 语 文 本试卷满分 150 分。考试用时 150 分钟。 注意事项: 1. 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9 位市统考号、4 位 班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用 2B 铅笔在答题卡上该涂的相应位置填涂好。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 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 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只交答题卡。试卷由学生带走,以备 讲评。 一、(12 分,每小题 3 分) 1、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 ...的一项是( ) A.什.锦/侵蚀. 谥.号/关隘. 泥.沙/泥.古 B.潜.伏/浅.海 拜谒./竭.尽 下载./装载. C.蛟.龙/搅.拌 漂.白/剽.悍 桂冠./冠.军 D.徜.徉/膨胀. 匮.乏/馈.赠 艰难./责难. 2、下面语段中画线的成语,使用不恰当 ...的一项是( ) 历史走向大众,国学受到热捧,是我们承继优良传统的良好契机。但那些靠骇人听闻来 扬名、谋私的手段,那些将严肃历史肆意娱乐化解读的做法,其结果只能败坏学风,误导受 众,把方兴未艾的传统文化热引向歧路。历史和典籍当然要走向大众,但人文精神和道德底 线必须坚守。任何媚俗化、低俗化、恶俗化地娱乐历史的行为都是要不得的,以沽名钓誉为 宗旨的商业炒作更应刹车。面对商品时代复杂多变的大众文化消费,真正有使命感的文化人, 理应义不容辞地担当起历史的职责。 A. 骇人听闻 B.方兴未艾 C.沽名钓誉 D.义不容辞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 ....的一项是 A.西安市卫生局出台的《医务人员十条禁令》,无疑给医生念了“紧箍咒”,约束了其在上 班期间的行为,对避免医疗纠纷的减少有重要作用。 B.记者日前通过调查发现,中国人不爱喝牛奶的原因主要是人们的饮食习惯还没有随着生活 水平的提高相应改变所致。 C.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央提出要继承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倡导和谐理念、和谐精 神及和谐文化。 D.中国政府已与美国、意大利、印度、希腊等多个国家签署了防止盗窃、盗掘和走私文物的 双边协议,共同致力于促进文物返还的国际合作。 4、将①-⑤句填入段间横线处,语序正确 ....的一项是 据说清代有位读书人,因风吹乱了他的书页,引发诗兴,吟了一句“清风不识字,何
故乱翻书”,便招致了杀身之祸。因为当权者认为 。这“清风”诗案,非常典型地 反映了封建专制统治下,文字是极易招祸的 ①满族过去称女真,曾被视为未开化的落后民族作者: ②“不识字”是诬蔑满族人文化水平低 ③满族入关后在武力上已征服了 ④但他们在心理上却常有民族自卑感,对汉族知识分子十分害怕 ⑤“清风”是影射朝廷 A.③④①⑤② B.⑤②③④①C.⑤②①③④D.①③④⑤② 二、古诗阅读。本大题7小题,共35分。 唐介字子方,江陵人。知莫州任丘县,当辽使往来道,驿吏以诛索破家为苦。介坐驿 门,令曰:“非法所应给,一切勿与。稍毁吾什器者,必执之。”皆帖伏以去。沿边塘水岁溢 害民田,中人杨怀敏主之,欲割邑西十一村地猪①涨潦,介筑堤阑之。民以为利。通判德州, 转运使崔峄取库绢配民而重其估。介留牒不下,且移安抚司责教之。峄怒,数驰檄按诘,介 不为动,既而果不能行。 入为监察御史里行,转殿中侍御史。张尧佐骤除宣徽、节度、景灵、群牧四使,介与包 拯、吴奎等力争之,又请中丞王举正留百官班庭论,夺其二使。无何,复除宣徽使、知何阳 介谓同列曰:“是欲与宣徽,而假河阳为名耳,不可但已也。”而同列依违,介独抗言之。仁 宗谓曰:“除拟本出中书。”介遂劾宰相文彦博守蜀日造间金奇锦,缘阉侍通宫掖,以得执政 今显用尧佐,益自固结,请罢之而相富弼。又言谏官吴奎表里观望,语甚切直 帝怒,却其奏不视,且言将远窜。介徐读毕,曰:“臣忠愤所激,鼎镬不避,何辞于谪?” 帝急召执政示之曰:“介论事是其职。至谓彦博由妃嫔致宰相,此何言也?进用冢司,岂应得 预?”时彦博在前,介责之曰:“彦博宜自省,即有之,不可隐。”彦博拜谢不已,帝怒益甚 梁适叱介使下殿,修起居注蔡襄趋进救之。贬春州别驾,王举正以为太重,帝旋悟,明日取 其疏入,改置英州,而罢彦博相,吴奎亦岀。又虑介或道死有杀直臣名命中使护之梅尧臣李 师中皆赋诗激美由是直声动天下十大夫称真御史必曰唐子方而不敢名 注:①猪,同“潴”,水停聚处。(宋史:《唐介传》) 5.对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皆帖伏以去帖伏:顺从。伏,通“服”。B.峄怒,数驰檄按诘按诘:请责质问 C.且言将远窜远窜:向远处逃窜。 D.复除宣徽使、知何阳知:管理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 A.转运使崔峄取库绢配民而重其估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B.帝怒,却其奏不视 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C.介不为动,既而果不能行 若属皆且为所虏 皆帖伏以去 余与四人拥火以入 7.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明唐介“刚直无畏”性格的一组是()(3分) ①稍毁吾什器者,必执之②民以为利③遂劾宰相文彦博④明日取其疏入,改置英州 ⑤峄怒,数驰檄按诘,介不为动⑥必曰唐子方而不敢名 A①④⑥ ②③⑤C.③⑤⑥D.①③⑤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唐介是刚直不阿,不畏权势的谏官,他对张尧佐为笼络同党突然任命四个地方官的行 为据理力争,毫不考虑个人的安危。 B.从文中可以看出,统治集团内部不乏种种卑劣行径,有的人明哲保身,不敢直言,有
故乱翻书”,便招致了杀身之祸。因为当权者认为________。这“清风”诗案,非常典型地 反映了封建专制统治下,文字是极易招祸的。 ①满族过去称女真,曾被视为未开化的落后民族作者: ②“不识字”是诬蔑满族人文化水平低 ③满族入关后在武力上已征服了汉族 ④但他们在心理上却常有民族自卑感,对汉族知识分子十分害怕 ⑤“清风”是影射朝廷 A.③④①⑤② B.⑤②③④① C.⑤②①③④ D.①③④⑤② 二、古诗阅读。本大题 7 小题,共 35 分。 唐介字子方,江陵人。知莫州任丘县,当辽使往来道,驿吏以诛索破家为苦。介坐驿 门,令曰:“非法所应给,一切勿与。稍毁吾什器者,必执之。”皆帖伏以去。沿边塘水岁溢, 害民田,中人杨怀敏主之,欲割邑西十一村地猪①涨潦,介筑堤阑之。民以为利。通判德州, 转运使崔峄取库绢配民而重其估。介留牒不下,且移安抚司责数之。峄怒,数驰檄按诘,介 不为动,既而果不能行。 入为监察御史里行,转殿中侍御史。张尧佐骤除宣徽、节度、景灵、群牧四使,介与包 拯、吴奎等力争之,又请中丞王举正留百官班庭论,夺其二使。无何,复除宣徽使、知何阳。 介谓同列曰:“是欲与宣徽,而假河阳为名耳,不可但已也。”而同列依违,介独抗言之。仁 宗谓曰:“除拟本出中书。”介遂劾宰相文彦博守蜀日造间金奇锦,缘阉侍通宫掖,以得执政; 今显用尧佐,益自固结,请罢之而相富弼。又言谏官吴奎表里观望,语甚切直。 帝怒,却其奏不视,且言将远窜。介徐读毕,曰:“臣忠愤所激,鼎镬不避,何辞于谪?” 帝急召执政示之曰:“介论事是其职。至谓彦博由妃嫔致宰相,此何言也?进用冢司,岂应得 预?”时彦博在前,介责之曰:“彦博宜自省,即有之,不可隐。”彦博拜谢不已,帝怒益甚。 梁适叱介使下殿,修起居注蔡襄趋进救之。贬春州别驾,王举正以为太重,帝旋悟,明日取 其疏入,改置英州,而罢彦博相,吴奎亦出。又虑介或道死有杀直臣名命中使护之梅尧臣李 师中皆赋诗激美由是直声动天下士大夫称真御史必曰唐子方而不敢名。 注:①猪,同“潴”,水停聚处。 (宋史:《唐介传》) 5.对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 ...的一项是( )(3 分) A.皆帖伏..以去 帖伏:顺从。伏,通“服”。 B.峄怒,数驰檄按诘.. 按诘:诘责质问。 C.且言将远窜.. 远窜:向远处逃窜。 D. 复除宣徽使、知.何阳 知:管理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 ...的一组是( )(3 分) A.转运使崔峄取库绢配民而.重其估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B.帝怒,却其.奏不视 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C.介不为.动,既而果不能行 若属皆且为.所虏 D.皆帖伏以.去 余与四人拥火以.入 7.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明..唐介“刚直无畏”性格的一组是( )(3 分) ①稍毁吾什器者,必执之 ②民以为利③遂劾宰相文彦博 ④明日取其疏入,改置英州 ⑤峄怒,数驰檄按诘,介不为动 ⑥必曰唐子方而不敢名 A.①④⑥ B.②③⑤ C.③⑤⑥ D.①③⑤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 ...的一项是( ) (3 分) A.唐介是刚直不阿,不畏权势的谏官,他对张尧佐为笼络同党突然任命四个地方官的行 为据理力争,毫不考虑个人的安危。 B.从文中可以看出,统治集团内部不乏种种卑劣行径,有的人明哲保身,不敢直言,有
的人通过不正当手段谋一己之利,相比之下,唐介的精神更显得可贵。 C.皇帝虽几次发怒,但在理智上不能不承认唐介是尽到了职守,还是接受了谏议,直臣 取得了最后的胜利 唐介的时代,朝廷里仍有些秉公无私的官吏,他们或据理力争,或揄扬直臣,表现了 正气,这也是皇帝最终肯定了唐介的原因之一。 9.断句和翻译。(10分) (1)用“/”给下列文段断句。(4分) 又虑介或道死有杀直臣名命中使护之梅尧臣李师中皆赋诗激 美由是直声动天下士大夫称真御史必日唐子方而不敢名 (2)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 (1)介留牒不下,且移安抚司责数之 译文 (2)臣忠愤所激,鼎镬不避,何辞于谪? 译文 10.比较下面两首古诗,完成后面二题。(7分) 春夜喜雨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春雨周邦彦 耕人扶耒语林丘,花外时时落一鸥。 欲验春来多少雨?野塘漫水可回舟。 (1)这两首诗都表现了诗人对“春雨”的喜爱之情。请用自己的话分别概括两位诗人喜爱 “春雨”的理由。(4分) 杜诗 周诗: (2)虽然这两首诗抒发的情感相近,但在艺术表现上却有很多不同之处。你喜欢哪一首 请就此诗自选一个角度略作分析,说说自己偏爱其的理由。(3分) ll、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三小题)(6分) (1)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荀子劝学》) (2)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 (韩愈《师 说》) (3)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陶潜《饮酒》)
的人通过不正当手段谋一己之利,相比之下,唐介的精神更显得可贵。 C.皇帝虽几次发怒,但在理智上不能不承认唐介是尽到了职守,还是接受了谏议,直臣 取得了最后的胜利。 D.唐介的时代,朝廷里仍有些秉公无私的官吏,他们或据理力争,或揄扬直臣,表现了 正气,这也是皇帝最终肯定了唐介的原因之一。 9. 断句和翻译。(10 分) (1)用“/”给下列文段断句。(4 分) 又 虑 介 或 道 死 有 杀 直 臣 名 命 中 使 护 之 梅 尧 臣 李 师 中 皆 赋 诗 激 美 由 是 直 声 动 天 下 士 大 夫 称 真 御 史 必 曰 唐 子 方 而 不 敢 名。 (2)翻译下面的句子。(6 分) (1)介留牒不下,且移安抚司责数之。 译文: (2) 臣忠愤所激,鼎镬不避,何辞于谪? 译文: 10.比较下面两首古诗,完成后面二题。(7 分) 春夜喜雨 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春 雨 周邦彦 耕人扶耒语林丘,花外时时落一鸥。 欲验春来多少雨?野塘漫水可回舟。 (1)这两首诗都表现了诗人对“春雨”的喜爱之情。请用自己的话分别概括两位诗人喜爱 “春雨”的理由。(4 分) 杜诗: 周诗: (2)虽然这两首诗抒发的情感相近,但在艺术表现上却有很多不同之处。你喜欢哪一首? 请就此诗自选一个角度略作分析,说说自己偏爱其的理由。(3 分) 答: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三小题)(6 分) (1)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_ _____, 。(《荀子 劝学》) (2)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______ __,_________ 。(韩愈《师 说》) (3)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 。(陶潜《饮酒》)
(4)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 (杜牧《阿房宫赋》) 本大题4小题,共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5题 道德与死亡 陈宣良 道德与死的关系问题,自古以来就引起哲学家和神学家们的兴趣。古希腊先哲苏格拉底 在被处死前说:“好人无论是生前死后都不至于吃亏,神总是关怀他。”他死得大义凛然,毫 不畏惧,他说:“分手的时候到了,我去死,你们去活,谁的去路好,唯有神知道。”他对死 的超然态度一直受到后人的称道。他也许可以说是第一个把道德(好人)与死亡联结起来的哲 学家。在中世纪,道德问题始终与来世报应密不可分。天堂和地狱是上帝设来作为使人去恶 向善的工具的。康德则说得更明白,他说,道德实践需要三个预先假设的前提,“这些悬设 就是永生、积极意义下的自由……和神的存在三个悬设。”然而,历史中的哲学,极少有象 存在主义那样集中而严肃地讨论死亡问题的。以往的哲学与其说是讨论道德与死亡的关系 还不如说是讨论道德与永生的关系。如果人死后什么也没有了,天堂地狱都不存在,人还会 向善吗?若人的道德修养以人格完善为目标,就是说,以成为神为目标,以永生(那怕只是 象征意义的),为目标,如果永生不可能,道德还会存在吗? 存在主义者不取功利主义的道德观,他们不把道德看成规范人的行为的各种诫律,不以 行为的效果来判断善恶,道德归根到底是人生态度。存在主义道德观的基础是强调人的绝对 自由,而绝对的自由意味着绝对的责任。人正视自己的自由,就是正视自己的责任。不自由 的人是不用负责任的。然而,道德又是一种对于他人的态度。当亚当和夏娃在伊甸园吃了知 善恶果之后,第一件事就是用无花果叶将下体遮掩起来:他们产生了羞耻之心。羞耻感正是 人面对他人而生的最基本的道德情感。 我们不妨说,道德是基于自由面对他人的一种态度。德·波伏瓦在《他人的血》书前引 了陀斯妥耶夫斯基的一句话:“每一个人在所有人面前都负有责任。”很能说明这本小说道德 主义的实质。但怎样才算对他人负责的道德态度呢?道德并不单纯表现在行为的结果对他人 有利或有害上,因为道德毕竟是自由者自身的态度。如果动机不善,再好的效果也不能称善。 但更应注意的是,他人也是自由的,因此,他人要对你的行为结果作出他自己的判断。即使 你做出自以为一心为他人的义举,也可能得不到他人的爱戴,因为也许在这件事上他人与你 的价值标准全不一样 这样,道德就不在于你做出的事对他人是否实际上有利,而在于你是否愿意去做于他人 有利的事,你是否有牺牲精神,你是否作了牺牲 《人都是要死的》之中那位不死的人福斯卡的命运说明了这一点。他的身边出现了一位 可爱的女孩子贝娅特丽丝,与他心爱的儿子安托纳相爱。福斯卡希望他们能获得幸福,希望 以自己无上的权力、无穷的财富给他们最大的保护。然而对他们来说,这种荫庇剥夺了他们 的自由,他们并不感到幸福,只想挣脱他的统治。安托纳终于向福斯卡要来王位,在收复故 土的战斗中英勇献身了。福斯卡一心为别人作好事,为什么得不到别人的爱呢?贝娅特丽丝 对他说:“当安托纳朝湖心游过去,当他身先士卒冲锋陷阵时,我敬佩他,因为他在冒生命 的危险,但是您,您的勇敢是什么?我爱他的慷慨,您也不计较您的财富、时间、劳苦,但 是您可以活上千千万万个人的生命,您为他人作出的牺牲便算不了什么。我爱他的高傲,他 是一个与其他人毫无两样的人,选择走自己的人生道路,这点了不起……”福斯卡由于拥有 无限的生命而不再能牺牲,因此,也不再有道德。 这样,道德不是与永生,而是与死结合起来。当人们单纯把道德视为追求人格完善时
(4)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 , 。 (杜牧《阿房宫赋》) 三、本大题 4 小题,共 16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2—15 题 道德与死亡 陈宣良 道德与死的关系问题,自古以来就引起哲学家和神学家们的兴趣。古希腊先哲苏格拉底 在被处死前说:“好人无论是生前死后都不至于吃亏,神总是关怀他。”他死得大义凛然,毫 不畏惧,他说:“分手的时候到了,我去死,你们去活,谁的去路好,唯有神知道。”他对死 的超然态度一直受到后人的称道。他也许可以说是第一个把道德(好人)与死亡联结起来的哲 学家。在中世纪,道德问题始终与来世报应密不可分。天堂和地狱是上帝设来作为使人去恶 向善的工具的。康德则说得更明白,他说,道德实践需要三个预先假设的前提,“这些悬设 就是永生、积极意义下的自由……和神的存在三个悬设。”然而,历史中的哲学,极少有象 存在主义那样集中而严肃地讨论死亡问题的。以往的哲学与其说是讨论道德与死亡的关系, 还不如说是讨论道德与永生的关系。如果人死后什么也没有了,天堂地狱都不存在,人还会 向善吗?若人的道德修养以人格完善为目标,就是说,以成为神为目标,以永生(那怕只是 象征意义的),为目标,如果永生不可能,道德还会存在吗? 存在主义者不取功利主义的道德观,他们不把道德看成规范人的行为的各种诫律,不以 行为的效果来判断善恶,道德归根到底是人生态度。存在主义道德观的基础是强调人的绝对 自由,而绝对的自由意味着绝对的责任。人正视自己的自由,就是正视自己的责任。不自由 的人是不用负责任的。然而,道德又是一种对于他人的态度。当亚当和夏娃在伊甸园吃了知 善恶果之后,第一件事就是用无花果叶将下体遮掩起来:他们产生了羞耻之心。羞耻感正是 人面对他人而生的最基本的道德情感。 我们不妨说,道德是基于自由面对他人的一种态度。德·波伏瓦在《他人的血》书前引 了陀斯妥耶夫斯基的一句话:“每一个人在所有人面前都负有责任。”很能说明这本小说道德 主义的实质。但怎样才算对他人负责的道德态度呢?道德并不单纯表现在行为的结果对他人 有利或有害上,因为道德毕竟是自由者自身的态度。如果动机不善,再好的效果也不能称善。 但更应注意的是,他人也是自由的,因此,他人要对你的行为结果作出他自己的判断。即使 你做出自以为一心为他人的义举,也可能得不到他人的爱戴,因为也许在这件事上他人与你 的价值标准全不一样。 . 这样,道德就不在于你做出的事对他人是否实际上有利,而在于你是否愿意去做于他人 有利的事,你是否有牺牲精神,你是否作了牺牲。 《人都是要死的》之中那位不死的人福斯卡的命运说明了这一点。他的身边出现了一位 可爱的女孩子贝娅特丽丝,与他心爱的儿子安托纳相爱。福斯卡希望他们能获得幸福,希望 以自己无上的权力、无穷的财富给他们最大的保护。然而对他们来说,这种荫庇剥夺了他们 的自由,他们并不感到幸福,只想挣脱他的统治。安托纳终于向福斯卡要来王位,在收复故 土的战斗中英勇献身了。福斯卡一心为别人作好事,为什么得不到别人的爱呢?贝娅特丽丝 对他说:“当安托纳朝湖心游过去,当他身先士卒冲锋陷阵时,我敬佩他,因为他在冒生命 的危险,但是您,您的勇敢是什么?我爱他的慷慨,您也不计较您的财富、时间、劳苦,但 是您可以活上千千万万个人的生命,您为他人作出的牺牲便算不了什么。我爱他的高傲,他 是一个与其他人毫无两样的人,选择走自己的人生道路,这点了不起……”福斯卡由于拥有 无限的生命而不再能牺牲,因此,也不再有道德。 这样,道德不是与永生,而是与死结合起来。当人们单纯把道德视为追求人格完善时
永生是道德的结果。现在反过来了,如果人永生,则无道德。人可以成为高尚的、勇敢的、 慷慨的,总之,有道德的,恰恰因为人会死。 12、下列说法中不符合文意的两项是(⑤分)(选对两项给5分,选对一项给2分,多选不给 分) A.古希腊的苏格拉底是第一个把道德与死亡态度联结起来的哲学家 B、存在主义道德观排除了人格完善、成神永生、来世报应等道德实践目标和假设。 C、康德认为只要具备三个预先假设的前提(永生、积极意义下的自由和神的存在)就能 进行道德实践 D、道德应以自我的动机和他人的利益为判断标准 E、因为人会死却能为他人作出牺牲才具有了道德 13、下列对存在主义道德观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存在主义道德观是一种非功利主义的道德观 B、只有获得绝对的自由才能对他人负责,才能获得道德感 C、存在主义道德观要求把动机与效果统一起来 D、恰恰是面对死亡,人们才能作出选择,从而区分是否道德。 14、根据文意,怎样才能产生道德?(4分) 15、根据文意,道德与死亡是什么关系?(4分) 答 四、本大题为选考内容的两组试题。每组试题3小题,共15分。 选考内容的两组试题分别为“文学类文本阅读”试题组和“实用类文本阅读”试题组, 考生任选一组作答。作答前,务必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填涂所选试题组对应的信息点;信 息点漏涂、错涂、多涂的,答案无效 (一)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8题 提琴 [美国]保琼斯 从我幼年时一直到长大离开家上大学,甚至在那之后,我舅舅迈克的小提琴一直被视为 家中的珍宝。它已成为某种象征 我还记得迈克舅舅第一次让我瞧他那把小提琴。他打开陈旧的黑盒子,里面衬垫着鲜艳 华丽的绿天鹅绒,那把琴静静地平卧其中。“现在你可看见了一把岀自名匠的古琴。″他语
永生是道德的结果。现在反过来了,如果人永生,则无道德。人可以成为高尚的、勇敢的、 慷慨的,总之,有道德的,恰恰因为人会死。 12、下列说法中不符合文意 ......的两项是(5 分) (选对两项给 5 分,选对—项给 2 分,多选不给 分) A.古希腊的苏格拉底是第一个把道德与死亡态度联结起来的哲学家。 B、存在主义道德观排除了人格完善、成神永生、来世报应等道德实践目标和假设。 C、康德认为只要具备三个预先假设的前提(永生、积极意义下的自由和神的存在)就能 进行道德实践。 D、道德应以自我的动机和他人的利益为判断标准。 E、因为人会死却能为他人作出牺牲才具有了道德。 13、下列对存在主义道德观的理解,不符合文意 .....的一项是:(3 分) A、存在主义道德观是一种非功利主义的道德观。 B、只有获得绝对的自由才能对他人负责,才能获得道德感。 C、存在主义道德观要求把动机与效果统一起来。 D、恰恰是面对死亡,人们才能作出选择,从而区分是否道德。 14、根据文意,怎样才能产生道德?(4 分) 答: 15、根据文意,道德与死亡是什么关系?(4 分) 答: 四、本大题为选考内容的两组试题。每组试题 3 小题,共 15 分。 选考内容的两组试题分别为“文学类文本阅读”试题组和“实用类文本阅读”试题组, 考生任选一组作答。作答前,务必用 2B 铅笔在答题卡上填涂所选试题组对应的信息点;信 息点漏涂、错涂、多涂的,答案无效。 (一)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6—18 题。 提 琴 [美国]保·琼斯 从我幼年时一直到长大离开家上大学,甚至在那之后,我舅舅迈克的小提琴一直被视为 家中的珍宝。它已成为某种象征。 我还记得迈克舅舅第一次让我瞧他那把小提琴。他打开陈旧的黑盒子,里面衬垫着鲜艳 华丽的绿天鹅绒,那把琴静静地平卧其中。“现在你可看见了一把出自名匠的古琴。”他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