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国政治忠潮》 教学大纲 张春林编写 中国政法大学2015年编印
《当代中国政治思潮》 教学大纲 张春林编写 中国政法大学 2015 年编印
目录 课程说明 ..3 前言 6 专题一 人道主义思潮 9 专题二新传统主义思潮 11 专题三 西化思潮 14 专题四新权威主义思潮 16 专题五精英主义思潮 .19 专题六市民社会思潮 21 专题七自由主义思潮 .23 专题八“新左派”思潮 25 专题九“第三条道路”思想 .28 专题十治理与善治思想 30
目 录 课程说明..............................................................................................................................3 前言.......................................................................................................................................6 专题一 人道主义思潮.....................................................................................................9 专题二 新传统主义思潮...............................................................................................11 专题三 西化思潮........................................................................................................... 14 专题四 新权威主义思潮...............................................................................................16 专题五 精英主义思潮...................................................................................................19 专题六 市民社会思潮...................................................................................................21 专题七 自由主义思潮...................................................................................................23 专题八 “新左派”思潮...............................................................................................25 专题九 “第三条道路”思想......................................................................................28 专题十 治理与善治思想...............................................................................................30
课程说明 课程英文名称:Contemporary Political Thoughts in China 课程号:405010682 课程属性:专业选修课 开课学期:秋季 总学时:36学时(课堂授课学时:36学时:实验学时:0学时) 学分:2 先修课程:《中国政治思想史》、《中国近现代政治思潮》 面向对象:政治学专业学生 开课院/部(室/所):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政治学系 一、课程教学目标 本课程是政治学专业的选修课程,本课程是面向政治学专业学生开设的专业 选修课程。 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1、对当代中国主要政治思潮进行比较系统全面的介 绍:2、梳理分析贯穿于政治思潮中的政治观念提出的历史渊源和当代中国社会 背景:3、客观分析评价这些政治思潮对当代中国政治发展产生的重要影响作用。 开设本课程,旨在通过对当代中国政治思潮相关内容的学习,使学生能结合 当代中国社会政治现实,对这些政治思潮有比较全面系统的了解和认识,对贯穿 于这些主要政治思潮中的重要政治观念的内涵及其产生发展有清晰认识,寻找这 些政治思潮赖以产生的社会文化土壤及其变迁的内在逻辑,进而能够深入把握当 代中国政治思想发展演变的脉络特点,理解这些政治思潮对当代中国政治发展所 立生的重大影响作用。 二、课程教学内容与学习目标 理论教学:36学时 本课程以专题的形式,对近现代以来的主要政治思潮进行讲解学习,主要内 容包括人道主义思潮、新传统主义思潮、西化思潮、新权威主义思潮、精英主义 思潮、市民社会思潮、自由主义思潮、新左派思潮、“第三条道路”思想以及治 理与善治相关理论。通过该课程学习,使学生对当代中国存在的重要政治思潮有 比较全面的认识和把握,进而对当代政治思想发展的状貌特征有宏观整体的把 象 三、课程进度表 周次 课程内容 学时 备注 1. 前言 3 2.人道主义思潮 3
课程说明 课程英文名称: Contemporary Political Thoughts in China 课程号:405010682 课程属性:专业选修课 开课学期:秋季 总学时:36 学时(课堂授课学时:36 学时;实验学时:0 学时) 学分:2 先修课程:《中国政治思想史》、《中国近现代政治思潮》 面向对象:政治学专业学生 开课院/部(室/所):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政治学系 一、课程教学目标 本课程是政治学专业的选修课程,本课程是面向政治学专业学生开设的专业 选修课程。 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1、对当代中国主要政治思潮进行比较系统全面的介 绍;2、梳理分析贯穿于政治思潮中的政治观念提出的历史渊源和当代中国社会 背景;3、客观分析评价这些政治思潮对当代中国政治发展产生的重要影响作用。 开设本课程,旨在通过对当代中国政治思潮相关内容的学习,使学生能结合 当代中国社会政治现实,对这些政治思潮有比较全面系统的了解和认识,对贯穿 于这些主要政治思潮中的重要政治观念的内涵及其产生发展有清晰认识,寻找这 些政治思潮赖以产生的社会文化土壤及其变迁的内在逻辑,进而能够深入把握当 代中国政治思想发展演变的脉络特点,理解这些政治思潮对当代中国政治发展所 产生的重大影响作用。 二、课程教学内容与学习目标 理论教学:36 学时 本课程以专题的形式,对近现代以来的主要政治思潮进行讲解学习,主要内 容包括人道主义思潮、新传统主义思潮、西化思潮、新权威主义思潮、精英主义 思潮、市民社会思潮、自由主义思潮、新左派思潮、“第三条道路”思想以及治 理与善治相关理论。通过该课程学习,使学生对当代中国存在的重要政治思潮有 比较全面的认识和把握,进而对当代政治思想发展的状貌特征有宏观整体的把 握。三、课程进度表 周次 课程内容 学时 备注 1. 前言 3 2. 人道主义思潮 3
3 新传统主义思潮 3 4. 西化思潮 3 5. 新权威主义思潮 6 精英主义思潮 7. 市民社会思潮 8.自由主义思潮 9. “新左派”思潮 3 10. “第三条道路”主张 3 11. 治理与善治思想 3 12. 讨论 3 四、说明 1、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相互关系 先修课程:《中国政治思想史》、《中国近现代政治思潮》 后续课程:《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 2、课程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课程的重点是80、90年代以来围绕市场化改革带来的社会问题,因 而引发一系列学理上的争论。诸如人道主义和权威主义的争论、自由主义与新左 派的争论,第三条道路的选择以及治理与善治等思想进行重点介绍分析。 难点:力图结合当代国际环境及中国政治现实,从政治哲学、政治文化的角 度对贯穿于政治思潮中的政治观念进行细致分析梳理,并对某些重要政治观点进 行深入比较分析。 3、课程的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主要是学生课下预习,教师课堂讲授和研讨相结合 教学手段:1传统讲授:2.课堂研讨:3.多媒体课件展示。 4、课程考核方法与要求 课程考核方法:考查 考核要求:学生出勤、课堂表现、平时作业占30%,期末论文占70%。 5、作业要求 每章结束均应布置相应作业。 6、教材选用或自主编写的原则 以推荐的参考书目为主,同时针对具体内容提供其他相关参阅文献 五、教材选用及推荐参考书
3. 新传统主义思潮 3 4. 西化思潮 3 5. 新权威主义思潮 3 6. 精英主义思潮 3 7. 市民社会思潮 3 8. 自由主义思潮 3 9. “新左派”思潮 3 10. “第三条道路”主张 3 11. 治理与善治思想 3 12. 讨论 3 四、说明 1、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相互关系 先修课程:《中国政治思想史》、《中国近现代政治思潮》 后续课程:《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 2、课程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课程的重点是 80、90 年代以来围绕市场化改革带来的社会问题,因 而引发一系列学理上的争论。诸如人道主义和权威主义的争论、自由主义与新左 派的争论,第三条道路的选择以及治理与善治等思想进行重点介绍分析。 难点:力图结合当代国际环境及中国政治现实,从政治哲学、政治文化的角 度对贯穿于政治思潮中的政治观念进行细致分析梳理,并对某些重要政治观点进 行深入比较分析。 3、课程的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主要是学生课下预习,教师课堂讲授和研讨相结合。 教学手段:1.传统讲授;2.课堂研讨;3.多媒体课件展示。 4、课程考核方法与要求 课程考核方法:考查 考核要求:学生出勤、课堂表现、平时作业占 30%,期末论文占 70%。 5、作业要求 每章结束均应布置相应作业。 6、教材选用或自主编写的原则 以推荐的参考书目为主,同时针对具体内容提供其他相关参阅文献 五、教材选用及推荐参考书
(一)选用教材 刘建军:《当代中国政治思潮》,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 (二)推荐参考书 1.王炳权:《当代中国政治思潮研究》,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4年版。 2.高瑞泉主编:《中国近代社会思潮》,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3.邵德门:《中国政治思潮研究(1840-1920年)》,吉林:吉林教有出版社,2006 年版。 4.许纪霖编:《二十世纪中国思想史论》,上海:东方出版中心,2000年版。 执笔:张春林审稿:XXX审定:×XXX学院/教学部教学指导委员会 制(修)订时间:××××年××月×X日
(一)选用教材 刘建军:《当代中国政治思潮》,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2 年版。 (二)推荐参考书 1.王炳权:《当代中国政治思潮研究》,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4 年版。 2.高瑞泉主编:《中国近代社会思潮》,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 年版。 3.邵德门:《中国政治思潮研究(1840-1920 年)》,吉林:吉林教育出版社,2006 年版。 4.许纪霖编:《二十世纪中国思想史论》,上海:东方出版中心,2000 年版。 执笔:张春林 审稿:×××审定:××××学院/教学部教学指导委员会 制(修)订时间:××××年××月××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