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五年来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本人所起作用) (不超过五项):在国内外公开发行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 署名次序次序与时间)(不超过五项):获得的学术研究表彰/奖励(含奖项名称、 授予单位、署名次序、时间)(不超过五项) 学术研究课题 1.《多种人才培养模式中人文社科课程改革及其有机衔接和实施研究》,上海市教 委研究课题,2002-2003年,课题负责人; 2.《上海市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师资队伍建设及评价指标体系研究》,上海教 育发展基金课题,2004-2005年,课题负责人。 学术论文 1.《“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一一塑造上海城市精神重大举措的 理论与实践意义》,思想理论教育,独立完成,2003年第3期; 2.《全民族素质:发展中国先进文化之本》,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独立完成, 2(1)-3 学术 2004年9月; 研究 3.《加强高校文科建设的意义简论》,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独立完成,2005年第2 期: 课程类别:公共课、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 6
6 2(1)-3 学术 研究 近五年来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本人所起作用) (不超过五项);在国内外公开发行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 署名次序次序与时间)(不超过五项);获得的学术研究表彰/奖励(含奖项名称、 授予单位、署名次序、时间)(不超过五项) 学术研究课题 1.《多种人才培养模式中人文社科课程改革及其有机衔接和实施研究》,上海市教 委研究课题,2002-2003 年,课题负责人; 2.《上海市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师资队伍建设及评价指标体系研究》,上海教 育发展基金课题,2004-2005 年,课题负责人。 学术论文 1.《“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塑造上海城市精神重大举措的 理论与实践意义》,思想理论教育,独立完成,2003 年第 3 期; 2.《全民族素质:发展中国先进文化之本》,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独立完成, 2004 年 9 月; 3.《加强高校文科建设的意义简论》,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独立完成,2005 年第 2 期; 课程类别:公共课、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
2.主讲教师情况(2) 姓名 顾鸣敏 性别 乡 出生年月1960年5月 最终学历 研究生 职 称 教授 电话021-63846590 2(2)-1学位 硕士 职务 常务副主任 传真 基本 信息 所在院系 医学教育发展与研究中心 E-mail gumingmin@shsmu.edu.cn 通信地址(邮编) 重庆南路227号200025 研究方向 医学教育、医学遗传学 近五年来讲授的主要课程(含课程名称、课程类别、周学时:届数及学生总人数) (不超过五门):承担的实践性教学(含实验、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 学生总人数):主持的教学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不超过五项):在国内 外公开发行的刊物上发表的教学研究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署名次序及时间)(不超 过十项):获得的教学表彰/奖励(不超过五项) 讲授课程 1、《医学遗传学》专业必修课3学时/周2002年至今约800人: 2(2)-22、《医学导论》限选课、公共选修课2学时/周2002年至今约1000人: 教学 3、《医学人文》临床专业必修课、公共选修课2学时/周2001年至今约500人。 情况 7
7 2. 主讲教师情况⑵ 2(2)-1 基本 信息 姓 名 顾鸣敏 性别 男 出生年月 1960 年 5 月 最终学历 研究生 职 称 教 授 电 话 021-63846590 学 位 硕士 职 务 常务副主任 传 真 所在院系 医学教育发展与研究中心 E-mail gumingmin@shsmu.edu.cn 通信地址(邮编) 重庆南路 227 号 200025 研究方向 医学教育、医学遗传学 2(2)-2 教学 情况 近五年来讲授的主要课程(含课程名称、课程类别、周学时;届数及学生总人数) (不超过五门);承担的实践性教学(含实验、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 学生总人数);主持的教学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不超过五项);在国内 外公开发行的刊物上发表的教学研究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署名次序及时间)(不超 过十项);获得的教学表彰/奖励(不超过五项) 讲授课程 1、《医学遗传学》专业必修课 3 学时/周 2002 年至今 约 800 人; 2、《医学导论》限选课、公共选修课 2 学时/周 2002 年至今 约 1000 人; 3、《医学人文》临床专业必修课、公共选修课 2 学时/周 2001 年至今 约 500 人
近五年来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本人所起作用) (不超过五项):在国内外公开发行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 署名次序次序与时间)(不超过五项):获得的学术研究表彰/奖励(含奖项名称、 授予单位、署名次序、时间)(不超过五项) 学术课题 1.《新型多发性骨性连接综合征致病基因的定位及发病机制的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 金面上项目,2005年1月-2007年12月,项目负责人; 2.《上海地区高层次医学人才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的研究》,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项目, 2003年-2004年,项目负责人; 学术论文 1.《人类基因组计划及其研究进展》,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独立完成,2003:23(1): 2.《医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状况的调研与分析》,中国高等医学教育,1/3,2004,(2) 2(2)-3 学术 3.《医学导论》,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出版,主编1/2,2001年; 研究 4.《21世纪初中国高等医学教育改革的探索与研究》,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主编 1/2:2003年11月: 4.《医学人文教程》,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主编2/2:2007年2月。 获奖情况 1.上海市教育成果一等奖:《高等医学教育教学的实践探索和理论研究》,上海市教 育委员会,1/5:2005年。 课程类别:公共课、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
8 2(2)-3 学术 研究 近五年来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本人所起作用) (不超过五项);在国内外公开发行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 署名次序次序与时间)(不超过五项);获得的学术研究表彰/奖励(含奖项名称、 授予单位、署名次序、时间)(不超过五项) 学术课题 1.《新型多发性骨性连接综合征致病基因的定位及发病机制的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 金面上项目,2005 年 1 月-2007 年 12 月,项目负责人; 2.《上海地区高层次医学人才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的研究》,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项目, 2003 年-2004 年,项目负责人; 学术论文 1.《人类基因组计划及其研究进展》,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独立完成,2003; 23(1); 2.《医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状况的调研与分析》,中国高等医学教育,1/3,2004,(2) 3.《医学导论》,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出版,主编 1/2,2001 年; 4.《21 世纪初中国高等医学教育改革的探索与研究》,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主编 1/2;2003 年 11 月; 4.《医学人文教程》,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主编 2/2;2007 年 2 月。 获奖情况 1. 上海市教育成果一等奖:《高等医学教育教学的实践探索和理论研究》,上海市教 育委员会,1/5;2005 年。 课程类别:公共课、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
2.主讲教师情况(3) 姓名 张蕴艳 性别 出生年月 1972年7月 最终学历 研究生 职称 讲师 电话 021-34203691 2(3)-1 学位 博士 职务 传真 基本 信息 所在院系 人文学院 E-mail zhangyunyan@sjtu.edu.cn 通信地址(邮编) 上海交大人文学院 200240 研究方向 二十世纪中国文论 近五年来讲授的主要课程(含课程名称、课程类别、周学时:届数及学生总人数) (不超过五门):承担的实践性教学(含实验、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 学生总人数):主持的教学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不超过五项):在国内 外公开发行的刊物上发表的教学研究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署名次序及时间)(不超 过十项):获得的教学表彰/奖励(不超过五项) 2(3)-2 教学 一、讲授课程 情况 1、《大学人文》选修课36学时2届约300人: 2、《女性学》 选修课36学时1届约120人。 二、教学研究论文 1、《良知:爱的眼睛》载《名作欣赏》2003年第10期,第一作者: 2、编写《大学人文教程》第三章《青春·性爱·婚姻》,广西师大出版社2003年 版。 近五年来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本人所起作用) (不超过五项);在国内外公开发行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 2(3)-3署名次序次序与时间)(不超过五项):获得的学术研究表彰/奖励(含奖项名称、 学术 授予单位、署名次序、时间)(不超过五项) 研究 一、学术专著 1、《李长之学术一一心路历程》,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二、学术论文
9 2. 主讲教师情况⑶ 2(3)-1 基本 信息 姓 名 张蕴艳 性别 女 出生年月 1972 年 7 月 最终学历 研究生 职 称 讲师 电 话 021-34203691 学 位 博士 职 务 传 真 所在院系 人文学院 E-mail zhangyunyan@sjtu.edu.cn 通信地址(邮编) 上海交大人文学院 200240 研究方向 二十世纪中国文论 2(3)-2 教学 情况 近五年来讲授的主要课程(含课程名称、课程类别、周学时;届数及学生总人数) (不超过五门);承担的实践性教学(含实验、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 学生总人数);主持的教学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不超过五项);在国内 外公开发行的刊物上发表的教学研究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署名次序及时间)(不超 过十项);获得的教学表彰/奖励(不超过五项) 一、讲授课程 1、《大学人文》 选修课 36 学时 2 届 约 300 人; 2、《女性学》 选修课 36 学时 1 届 约 120 人。 二、教学研究论文 1、《良知:爱的眼睛》载《名作欣赏》2003 年第 10 期,第一作者; 2、编写《大学人文教程》第三章《青春·性爱·婚姻》,广西师大出版社 2003 年 版。 2(3)-3 学术 研究 近五年来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本人所起作用) (不超过五项);在国内外公开发行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 署名次序次序与时间)(不超过五项);获得的学术研究表彰/奖励(含奖项名称、 授予单位、署名次序、时间)(不超过五项) 一、学术专著 1、《李长之学术——心路历程》,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5 年版; 二、学术论文
1、《执拗的文化守灵人》,载《文艺争鸣》2000年第4期,第一作者: 2、《李长之的晚年悲剧》,载《博览群书》2001年第11期,第一作者: 3、《民国时期李长之的传记批评》,载《文艺争鸣》2002年第3期,第一作者: 4、《李长之学术一一心路素描》,载《社会科学》2003年第9期,第二作者。 5、《从鲁迅批判到<鲁迅批判>》,载《评论》2004年第1期,第一作者。 课程类别:公共课、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 o
10 1、《执拗的文化守灵人》,载《文艺争鸣》2000 年第 4 期,第一作者; 2、《李长之的晚年悲剧》,载《博览群书》2001 年第 11 期,第一作者; 3、《民国时期李长之的传记批评》,载《文艺争鸣》2002 年第 3 期,第一作者; 4、《李长之学术——心路素描》,载《社会科学》2003 年第 9 期,第二作者。 5、《从鲁迅批判到<鲁迅批判>》,载《评论》2004 年第 1 期,第一作者。 课程类别:公共课、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