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绅士 的学生”)的学衔。进士、举人和贡生的地位都高于生员 他!与许多仍为生员的人一起,组成了绅士阶层中最重要的部 分,他们的身份是由逐级考试而取得的。我们将这一集团称为“正 途”。 政附宫吏是从进土、举人和贡生这些具有较高学衔的人中挑选 出来的。获得这些学衔实际上是人仕的正规途径。诚如《大清缙绅全 书》所示,上层的官吏几乎都是来自正途。作为官更,这些人服务于 政府并代表政府行使各种职责,但是,与此同时他们在原籍仍是绅 士,他们的官职提高了他作为绅士的威望。 成为绅士成员的另一途径是捐功名。这种功名就是“监生”(即国 子监的学生)。除了极少的例外,大量的监生实际上并不进京就读于 国子监。对他们来说,这一功名之重要乃在于他们的绅土地位和特权 得以承认,并且为进一步的加官晋衔提供了一个开端。 同样,前一集团中提到的贡生一衔,有时也可经捐纳而不经考试 得到。 “异途”出身而获得绅士地位的人也可能出任官职。捐得功名的 人可再捐官职。实际上,功名和官职常常是一起捐得的。@“异途”出 身只能出任较低的官职,但是这种官职,即使是捐来的,也能提高捐 纳者作为绅士成员的地位。 如果一个人由捐功名而取得绅士地位,他以后还是能成为“正 途”出身的绅上的。捐功名的人也可参加“举人”或“进士”等学衔等级 更高的考试。如果他们考试中式,那么就被认为是“正途”绅:。有的 考生捐监生衔只是为了尽早获得参加较高等级考试的资格。 还有~一些人是通过获得武科的功名、学品、学衔或官职而获得其 绅士身份的在科举制度中有武科考试这一特殊部分,经考试可取得
第一章19世纪中国绅十之构成和特征的考察 武生员、武举人、武进 士等学品和学衔。武 学功名高的人可担任 武职官员。受武学教 育的人也可捐监生的 功名,并由此步人军 界。然而,中国的政府 军队中大部分军官都 是行伍出身。他们起 初并不是绅士,而是 获得了官职才获得绅 士地位的。在绅士阶 层中,出身行伍的军 人只是一个人数少得 多,势力也小得多的 光绪二十七年顺直实官拐照 集团,相对于必须有 受教育经历的一般准 ①将“贡生”译为“朝廷的学生 则而言,这是一种例 ②拳两天清海蛇全),光锋七车(191)版,衣共色多 外,因为他们获得绅 ③“监生“字面意思是“太学”或“国子监“的学生。关于国 士地位并没有先取得 子监的组织,参网(软定大清会典》卷76。 ④参阅许大龄《清代捐纳制度》一书中桐纳执照的影年 功名、学品或学衔。 件。影印件之三可见光绪二十八年九月十 三两而发给1 的证书 天发始同一人携其丞的书。在该证 上他已被称为监 5 为外官 京官和外官。关允许纳的职官目录,园(清国行政 法分论》第五编,第318-321页。 回《凌胃一士随笔》,载《国闻周报》第7卷第6期,第1 页。参阅本书第168页,注2
中国绅士 第二节绅士阶层内两个集团的适当划分 一般持绅士身份者必须具有某种官职、功名、学品或学衔,这种 身份会给他们带来不同的特权和程度不等的威望。为了说明绅士的 权势和各方面的职责,对此作一详细的描述乃是必要的。然而,如果 我们不过分拘泥于划分的细节,那就会发现整个绅士阶层可以按水 平划分为上层和下层两个集团。 根据这-一划分,许多通过初级考试的生员,捐监生以及其他一些 有较低功名的人都属于下层集团。上层集团则由学衔较高的以及拥 有官职-一但不论其是否有较高的学衔一一的绅士组成。 如前所述,政府的行政宫员都来自绅士阶层。在这方面,上层绅 士比人数众多的下层绅士有明显的优越条件。上层绅士有资格担任 官职,面下层绅士要当官划必须捐纳,或者是通过更高等级的考试。 在官方出版的书籍如《大清会典事例》和地方志中,下层绅士是在“学 校”的篇章中论述的,上层绅士则是在“科举”、“贡举”或“选举”(意即 官吏的铨选)的篇章中论述的。(见表1) 表1绅士集田划分简表 异 容 上层绅士 官吏 省更 举人 贡生(包括各类贡生) 下层绅七 生员(包括各类生员) 监生 例贡生
第一章9世纪中国绅士之肉成和特征的考系 上层绅士亨有的特权要多于下层绅士:, 并且-股说来,在行使各种社会职责时也居 于下层绅1之上。虽然读者在下文的章节中 将会看到有关绅士阶层内不同特权和职责 的诈细说明,以及上层和下层绅士参加各类 活动的统计研究,但在此就说明两个集团划 分的合理性,略作数语也是有用的。例如田 赋的缴纳,上层绅士更有能力抵制额外征 收,或者享有部分或全部的减免,甚至参与 分享税款的中饱、♪又如在地方团练的组织 中,上层绅士拥有更大的控制权,下层绅十 通常只是较小的团练单位的首脑。②在许多 家族中也作这样的区分。有的家族规定,祭 祖仪式由族中官阶最高的人主持,用作供品 的三牲的分派也根据各人从前所居的官阶 和科举考试中所得的学衔或学品而定。有 一个家族,只有那些曾任官职或通过乡试的 族人去世时,才可免费让灵牌放于祠堂,其 他人要想这样做就必须付五十两纹银。 实际上在婚丧和祭祀仪式上,上层与下 层绅士之间的区别是正式规定的。在政府颁 行的关于这些礼仪的则例中,对绅士的规定 ①官阶高约官员所享书的 不同于平民百姓。在绅上阶层内,对上层绅 赋税减免要大于官阶低的 土的规定不同于下层绅士。 官员或未任过官职的钟十 阅本章第五节 在婚丧仪式中,有三类规则分别适用于 集团及其职责).第126页 7
中国绅士 “品官”(字而含义为各种品级的官员)、“庶士”(字面含义为般上: 子)和“庶人”(字面含义为平民百姓)第类中包括七品以及七品以 上的宫员。八品和八品以下的官员,以及由考试得生员学品的,和由 捐纳得监生功名的则归人第二类。· 在祭祀仪式中所规定的规则也同样分为二类。据记载“品官”这 一类中不仅包括各级官吏,也包括居住原籍的进士和举人等,他们被 人认为相当于七品官还包括学衔为贡生的人,他们被认为相当于八 品官。生员,监生及捐纳而得的例贡生,被认为属于第二类即“庶士” 类。 上层和下层绅士的区别还可从衣冠的差异上显示出来。例如上 层绅十的帽子为金顶,下层绅士则为银顶。 自然,与下层绅士相比,上层绅土更受地方官的尊敬,一般说来 享有更多特权并更有势力。在以后的章节中,上层和下层绅士的区别 还将进一步展开论述。 第三节下层绅士身份的获得以及该集团的构成 虽然下层绅上的特权和势力都小于上层绅士,但是他们的人数 以及他们所管理的社区也多得多,并且在没有上层绅士居住的地方 他们也有放手管理的权力。自然应说明,在有些较小的社区甚至完全 没有绅士。 然而,无论何地,主要的分界线总是在平民百姓与整个绅士阶层 之间。在整个绅士:阶层中,下层绅士所古比例远大于上层绅士,并且 上层绅土也来自下层因此,获得下层绅士的地位是跨越平民百姓与 绅t:间主要分界线的决定性的一步。因此我先论述这一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