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中国古代社会 福利思想
第七章 中国古代社会 福利思想
·第一节儒家的社会福利思想 ·第二节道家与道教的社会福利思想 ·第三节佛教的社会福利思想 ·第四节《墨子》和《管子》中的社会福利思想
•第一节 儒家的社会福利思想 •第二节 道家与道教的社会福利思想 •第三节 佛教的社会福利思想 •第四节 《墨子》和《管子》中的社会福利思想
•第一节儒家的社会福利思想 ”一、孔子的社会福利思想 ·二、孟子的社会福利思想 ·三、《周礼》的社会福利思想 四、何心隐的社会福利思想
•第一节 儒家的社会福利思想 • 一、孔子的社会福利思想 • 二、孟子的社会福利思想 • 三、《周礼》的社会福利思想 • 四、何心隐的社会福利思想
·一、孔子的社会福利思想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后期鲁国人。 ·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夏历八月二十七日),生于鲁国陬邑昌平 乡(今山东省曲阜市东南的鲁源村),因父母曾为生子而祷于尼 丘山,故名丘;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农历二月十一日)逝世, 享年73岁,葬于曲阜城北泗水之上,即今日孔林所在地
•一、孔子的社会福利思想 •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后期鲁国人。 • 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夏历八月二十七日),生于鲁国陬邑昌平 乡(今山东省曲阜市东南的鲁源村),因父母曾为生子而祷于尼 丘山,故名丘;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农历二月十一日)逝世, 享年73岁,葬于曲阜城北泗水之上,即今日孔林所在地
勿神改 者。 无友不如己 主忠信 学则不固 则不威, 君子不重, 信 义 则 智 礼 仁 者静,知 知者动, 者乐水 已欲达而达人 欲立而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