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图表目录 表绅士集团划分简表.6 表2知县的实际任期56 表3皖南各县因捐输军饷而获准增加的学额.94 表4太平天国前后文生员学额简表.96 表5生员取中时年龄 .l04 表6太平天国前后任何时期生员总数简表.110 表7各省生员在人口中的比例.112 表8太平天国前后(任一时期)绅士总数.22 表9“正途”绅士中担任官职的比例.32 表10进七及第时的年龄.134 表11会试中额(1889).134 表12举人中举时的年龄.138 表13太平天国前后各时期各类“正途”贡生人数.42 表14“正途”贡生出任官职的比例.144 表15太平天国前后各省商学生员、康生、增生、岁贡名额的比较.155 表161850年以前文生员学额 .156 表171850年以后文生员学额.158 表18文武生员学额的差异.160 表191731-1880年间出生的有传记人物的死亡年龄.165 表20太平天国以前的生员人数及其在各省的分布.166 表21太平天国前后苏州府长元吴三县生员人数的增加.6们 表22太平天国后生员人数及其在各省的分布. .168 表23绅士家庭的人数计算.69 表24道光朝捐监人数、捐监银数及捐监者在人口中的比例.小0 3
中国绅士 表25各类上偿绅十的构成. .l72 表26武职官员出身(1881).173 表27清代会试授进士和贡生的人数.74 表28太平天国前后官学每华的岁贡名额 .l78 表29松江府学及各县学五贡的比较.179 表30正途贡生与异途贡生的比.180 表31太平天国前后的虞生和增华人数.81 表32太平天国前后各省绅上绅士家庭成员的人数及其在人口数中 所占的比例.182 表33绅上的各项社会活动参与(包括各宜省及晚清各朝).241 表34绅十的各项社会活动参与(包括各直省,但按晚清各朝分列).242 表35绅士的社会活动参与(分省但不分时期).243 表36绅士中的“新进者”和“继进者”(按晚清各朝分列,但不分省).245 表37绅士中的“新进者”和“继进者”(按省分列,但不分时期).245 表38绅士中的“新进者”和“继进者”对社会活动的参与 (分时期,但不分省份).246 表39绅士及其祖辈的经济情况(不分省份》.247 表0上层与下层绅上的经济情况.249 表41绅十成员的经济情况(分省) .250 图1绅七身份的获得以及绅七集闭的构成.0 图2绅士阶层在19世纪中国人口中的比例.124 图3太平天国前后各类生员人数的比较. .48 图4太平天国前后上层绅上与下层绅士、正途绅土 与异途绅士之间的比例.50
第章19世纪中国绅士之构成 和特的考察 第一节关于以学衔和功名划分的 主要绅士集团的描述 绅士的地位是通过取得功名、学品、学衔和宜职而获得的,凡属 上述身份者即自然成为绅士集团成负。功名、学品和学衔都用以表明 持该身份者的受教育背景。官职一般只授给那些其教育背景业经考 试证明的人。 学品和学衔都是通过政府的科举考试后取得的。这种考试是证 明受教育者资格的正式方法。因此人们常将经科举考试而成为绅士 的那此人称为“正途”。 然面,功名可以由捐纳而获得,虽然捐功名的人-一般也是有义化 或受过若干教育的,但他们并不需要提供任何足证其受教有资格的 证明。这些绅上人们常称之为“异途”。 19世纪的一个州方作者在《澳门月报》第1卷第11期曾这样描 述绅士的这两个集团:“绅士是那些已获得某种功名的人,虽然有功 名的人都被称为读书人',其实这些功名有的可以用钱买到,有的是 通过读书而取得的。” 有.位朝廷显宦曾用下面这段话来说明对教育的高度评价和对
中国绅士 “正途”出身的绅士的尊敬:“举人、附生之所以贵于世者,谓其以诗 书自致。”①以受教育的水准和社会地位而言,这些通过考试而获得 其身份的绅士要高于由捐纳而成为绅士的人。“正途”出身的绅士尤 为强调这种差异,从而在面对“异途”竞争时保护其来之不易的既得 利益。2 有不少材料可说明中央政府利用这种竞争为手段来控制绅士, 在绅士内部集团间搞平衡,以便将它们都掌握在自己手中。 在这两个绅士集团中,“正途”是指那些通过政府考试的那些绅 士。使人得到绅士地位的最低一级学品就是生员,这一学品的获得 也需经过一系列考试。“生员”一词确切的意思是“官办学校的学 生”,它指的是在州、县学或府学里的学生。④“生”的字面意思是学 生,“员”的意思是指某个确定的数额。合为一词,其意思即为每个 州、县学或府学经考试录取的固定数额的学生。 这些生员可参加“举人”和“进士”等更高等级的考试,乡试入选 即为“举人”,®会试人选即为“进士”。⑦有些在等级较高的考试中下 第,但其较深的学生资历为人公认的生员,可授予“贡生”(即“朝廷 会、爱议,榜录、礼节、试卷各种封面 2
第一章9世纪中国绅士之构成和特征的考察 ①陈庆:《箱经堂集》,“补遗”上第1页 现代为 只是为了参加科華书 如果们未得到更高的学 或功名,学生 关于其中 细节参阅本书第三章。 未为人泛使用 “生员”更多地翻译为文学硕士贼学士,但是笔者认为这一译名不妥,图为生 员是学生而不是华业生,薛宝超(1还iebP0Cho)在《中国的政府(1644 1911年二节第m搭泰可的观点:伯写道: 进入州, 武的资格,但是常被误解为 的重要 上÷月 不是学餐 引征《唐书》说:“《唐书》第学传',国半始置生七十二员,取三品以上子弟若 孙为之.大学百内十员,取五品以上,四门学百三十员,取七马以上.那县 等,上都学置生六十员,中下以十为兰。上舞学置生回+员,中下亦以十为 推存的 。据《辞海》及项炎武《日知录》卷16 出现 ”利则除官,不复谓 市各州推荐 号,然而到明清,以乡试谓之举人 收生持有的功 举人”一词也出现于《新唐书),“选举志”,泰阅罗贝公·德·罗田尔断(Rb 吉尚上我保华两本地人失楼 到清时代,“进士”或为会试和试中榜者的 他功名的你号:参《辞海》及《日知录》,卷16,第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