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课神奇的货币 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 单元概述 生活与消费”这一单元围绕消费生活中常见的商品、货币、价格现象,引导学生透过现 象看到本质,初步掌握马克思主义商品理论、货币理论、价格理论以及劳动价值论,帮助 学生树立劳动创造产品、劳动创造价值等观念,树立正确的金钱观,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在 全书中起着引领和导入作用。一方面,消费是最贴近生活的经济现象。从消费切入,有助于 我们的教材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另一方面,消费是生产的目的,对生产、分配等具有反作用。 从消费进入“经济生活”的学习,符合经济学的学科逻辑及生活逻辑。掌握本单元的基本理 论,可以为学生参与经济生活,正确认识经济现象提供有效的理论武器。本单元有神奇的货 币、多变的价格以及多彩的消费三个专题组成,与第二单元生产、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紧密 相连,是经济生活的引入部分,学好本单元对整个经济生活的学习至关重要 第一课神奇的货币 1.1.1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 、学习目标 (一)知识目标:能记住: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货币的 两个基本职能: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纸币是国家发行并强制使用的。 (二)能力目标 (1)能说出:物物交换的困难与货币产生的必然性、商品流通及其公式、商品流通与物 物交换的区别、纸币与金属货币的联系和区别 (2)能初步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联系现实生活中人们对货币的不同看法,从货币的本 质和基本职能来说明应当如何正确地对待金钱。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逐步确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商品货币观念,既要认识 货币在经济生活中的作用,又不盲目崇拜金钱,树立正确的金钱观,做到君子爱财,取之 有道,用之有度,用之有益。 学习重难点 1、重点:商品的含义、货币的本质、货币的两种基本职能、纸币 2、难点: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货币的本质
1 第一课 神奇的货币 第一单元 生活与消费 单元概述 “生活与消费”这一单元围绕消费生活中常见的商品、货币、价格现象,引导学生透过现 象看到本质, 初步掌握马克思主义商品理论、货币理论、价格理论以及劳动价值论,帮助 学生树立劳动创造产品、劳动创造价值等观念,树立正确的金钱观,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在 全书中起着引领和导入作用。一方面,消费是最贴近生活的经济现象。从消费切入,有助于 我们的教材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另一方面,消费是生产的目的,对生产、分配等具有反作用。 从消费进入“经济生活”的学习,符合经济学的学科逻辑及生活逻辑。掌握本单元的基本理 论,可以为学生参与经济生活,正确认识经济现象提供有效的理论武器。本单元有神奇的货 币、多变的价格以及多彩的消费三个专题组成,与第二单元生产、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紧密 相连,是经济生活的引入部分,学好本单元对整个经济生活的学习至关重要。 第一课 神奇的货币 1.1.1 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 一、学习目标 (一)知识目标:能记住: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货币的 两个基本职能: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纸币是国家发行并强制使用的。 (二)能力目标: (1)能说出:物物交换的困难与货币产生的必然性 、商品流通及其公式、 商品流通与物 物交换的区别 、纸币与金属货币的联系和区别 (2)能初步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联系现实生活中人们对货币的不同看法,从货币的本 质和基本职能来说明应当如何正确地对待金钱。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逐步确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商品货币观念,既要认识 货币在经济生活中的作用,又不盲目崇拜金钱,树立正确的金钱观,做到君子爱财,取之 有道,用之有度,用之有益。 二、学习重难点 1、重点:商品的含义、货币的本质、货币的两种基本职能、纸币。 2、难点: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货币的本质
【课前预习案】(20分钟) 阅读与思考: 自主学习 自主探究 阅读课本P4-P7,在教材找出并勾画以下知识,结合自己对课本的理解,自主完成所列问题 初步识记 、货币的本质 判断下列是否属于商品,并说明理由: 1、商品的含义、基本属性: (1)自然状态的空气、阳光。同学们买的增氧器中的氧。 2、货币的产生: (2)农贸市场上待售的蔬菜。 3、货币的含义、本质 (3)一农民将自己生产的100斤粮食在市场上出售 二、货币的基本职能 卖掉2/3,剩下1/3就送给了他的亲戚。 1、价值尺度A.含义B.价格c.观念中(4)到商店买来一个蛋糕作为生日礼物送给朋友。 的货币 思考后回答: 2、流通手段A.含义B.商品流通的含义及 大脚超市 公式C.现实的货币 刘能:大脚,给我来一瓶酱……酱油! 3、其他职能: 大脚:10元一瓶 纸币 刘能:太…太贵了!还是打…打散的吧。来…来1块钱 1、纸币的产生及优点 的 2、纸币的发行及规律 大脚:你还是喝凉水吧,那便宜 3、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含义、实质、影响)刘能:还要拿…拿个鸡腿,记帐上! 大脚:鸡腿呀,那可是15元一支呢!你舍得 刘能:舍…舍得,记村里账上! 〖问题〗(自主探究)根据预习结果,请分析10元、1 元15元各执行了什么职能? 、归纳与总结:根据你对课本知识的理解,概括本框知识体系: 【课堂探究案】(25分钟) 探究一:一个人在卖衣服,种类繁多,不断地有人来问价,于是他不停的回答:短袖20元
2 【课前预习案】(20 分钟) 一、阅读与思考: 自主学习 阅读课本 P4--P7,在教材找出并勾画以下知识, 初步识记 自主探究 结合自己对课本的理解,自主完成所列问题 一、货币的本质 1、商品的含义、基本属性: 2、货币的产生: 3、货币的含义、本质 二、货币的基本职能 1、价值尺度 A.含义 B. 价格 C. 观念中 的货币 2、流通手段 A.含义 B. 商品流通的含义及 公式 C. 现实的货币 3、其他职能: 三、纸币 1、纸币的产生及优点 2、纸币的发行及规律 3、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含义、实质、影响) 一、判断下列是否属于商品,并说明理由: (1)自然状态的空气、阳光。同学们买的增氧器中的氧。 (2)农贸市场上待售的蔬菜。 (3)一农民将自己生产的 100 斤粮食在市场上出售,其 卖掉 2/3,剩下 1/3 就送给了他的亲戚。 (4)到商店买来一个蛋糕作为生日礼物送给朋友。 二、思考后回答: 大脚超市 刘能:大脚,给我来一瓶酱……酱油! 大脚:10 元一瓶。 刘能:太…太贵了!还是打…打散的吧。来…来 1 块钱 的。 大脚:你还是喝凉水吧,那便宜。 刘能:还要拿…拿个鸡腿,记帐上! 大脚:鸡腿呀,那可是 15 元一支呢!你舍得! 刘能:舍…舍得,记村里账上! 〖问题〗(自主探究)根据预习结果,请分析 10 元、1 元 15 元各执行了什么职能? 二、归纳与总结:根据你对课本知识的理解,概括本框知识体系: 【课堂探究案】(25 分钟) 探究一:一个人在卖衣服,种类繁多,不断地有人来问价,于是他不停的回答:短袖 20 元
长袖40元,短裤15元,长裤30元……最后,实在不耐烦了,干脆写上了标价牌“短袖20 元/一件”、“长袖30元/一件”、“短裤15/一件长袖件短裤条”、“长裤30元/ 条”,于是顾客自己看着标价牌比较各种衣服。 (1)哪种衣服价值更大?你是根据什么判断出来的? (2)货币在这里起到了什么作用?为什么货币能起到这种作用? (3)卖衣服的人说出来的和标价牌上写的“20元/一件”叫做衣服的什么?表现的是什 (4)在这个过程中你有没有看到真实的货币?这表明什么? 探究二:场景1、木匠将自己生产的桌椅卖出去,然后购买木材带回家。 场景2、木匠将自己生产的桌椅卖出去,然后说“暂时没什么要买的”,将钱带回家,过 了几天之后,才到集市上买粮食 探究(1)木匠用桌椅换取货币,是最终目的还是一种手段?货币在这里起到了什么作用? (2)与物物交换相比较,货币的出现对商品交换过程产生了什么影响? (3)如果木匠卖不掉桌椅,对他会有什么影响?他会不会接受观念上的货币?
3 长袖 40 元,短裤 15 元,长裤 30 元……最后,实在不耐烦了,干脆写上了标价牌“短袖 20 元/一件”、“长袖 30 元/一件”、“短裤 15/一 件 长袖 件 短裤条”、“长裤 30 元/一 条”,于是顾客自己看着标价牌比较各种衣服。 (1)哪种衣服价值更大?你是根据什么判断出来的? (2)货币在这里起到了什么作用?为什么货币能起到这种作用? (3)卖衣服的人说出来的和标价牌上写的“20 元/一件” 叫做衣服的什么?表现的是什 么? (4)在这个过程中你有没有看到真实的货币?这表明什么? 探究二:场景 1、木匠将自己生产的桌椅卖出去,然后购买木材带回家。 场景 2、木匠将自己生产的桌椅卖出去,然 后说“暂时没什么要买的”,将钱带回家, 过 了几天之后,才到集市上买粮食。 探究(1)木匠用桌椅换取货币,是最终目的还是一种手段? 货币在这里起到了什么作用? (2)与物物交换相比较,货币的出现对商品交换过程产 生了什么影响? (3)如果木匠卖不掉桌椅,对他会有什么影响?他会不会接受观念上的货币?
探究三:理论假设:甲:我们都想拥有一辆汽车,国家多发行货币(纸币),使我们轻松拥 有10万元,都能买汽车,多好啊! 乙:还是少发行好,那样汽车价格就会降低,用我现在的存款就能买到汽车了! 请你运用第一课所学的知识评价甲、乙同学的观点 【当堂检测案】(10分钟) 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4分) 1、流通手段是货币的基本职能之一。在执行流通手段职能时,货币应该是() A.价值不变的特殊商品B.想象中的货币C.现实的货币D.一种价值符号 2、金银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之后,在商品交换中,作为商品流通的工具或手段的是() A、货币B、一般等价物C、价格D、交换价值 3、下列经济现象中货币在执行流通手段的是( A.一件衣服标价2000元 B.把2000元借给朋友 C.工厂支付给工人2000元工资D.用2000元买回一台彩电 4、关于纸币、货币、一般等价物三者之间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纸币是货币的符号,能代替货币执行各种职能 B.纸币、货币与一般等价物都具有流通手 C.纸币、货币与一般等价物没有本质区别 D.纸币的本质就是一般等价物 5、如果在一年里全社会用现金支付的销售商品总量是5000亿件,平均价格水平是8元,在 这一年里货币流通5次。那么这一年里货币发行量应为亿元,如果这一年实际发行了 16000亿元纸币,这可能会引起 A.8000通货膨胀 B.4000纸币购买力下降
4 探究三:理论假设:甲:我们都想拥有一辆汽车,国家多发行货币(纸币),使我们轻松拥 有 10 万元,都能买汽车,多好啊! 乙:还是少发行好,那样汽车价格就会降低,用我现在的存款就能买到汽车了! 请你运用第一课所学的知识评价甲、乙同学的观点。 【当堂检测案】(1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4分) 1、流通手段是货币的基本职能之一。在执 行流通手段职能时,货币应该是( ) A.价值不变的特殊商品 B.想象中的货币 C.现实的货币 D.一种价值符号 2、金银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之后,在商品交换中,作为商品流通的工具或手段 的是( ) A、货币 B、一般等价物 C、价格 D、交换价值 3、下列经济现象中货币在执行流通手段的 是( ) A.一件衣服标价 2000 元 B.把 2000 元借给朋友 C.工厂支付给工人 2000 元工资 D.用 2000 元买回一台彩电 4、关于纸币、货币、一般等价物三者之间 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纸币是货币的符号,能代替货币执行各 种职能 B.纸币、货币与一般等价物都具有流通手 C.纸币、货币与一般等价物没有本质区别 D.纸币的本质就是一般等价物 5、如果在一年里全社会用现金支付的销售商品总量是 5000 亿件,平均价格水平是 8 元,在 这一年里货币流通 5 次。那么这一年里货币发行量应为____亿元,如果这一年实际发行了 16000 亿元纸币,这可能会引起______ A. 8000 通货膨胀 B. 4000 纸币购买力下降
C.16000纸币升值 D.2000纸币购买力提高 6、一套演出服通过180元的货币表现出来的价值是: A、商品的价值 B、商品的使用价值。C、商品的价格D、商品本身 7、“夫朱玉金银,饥不可食,寒不可衣”,但是人们还是喜欢金银。这表明金银作为货币() A.从起源看,是和商品同时产生的 B.从作用看,是财富的唯一象征 C.从本质看,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D.从职能看,具有价值尺度、储存手段两种基本职能 1.1.2《信用工具和外汇》 、学习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知道经济往来结算中常用的信用工具:信用卡、支票、汇票2、知道外汇和汇率的含义3、 理解各种信用工具的用途和使用范围4、保持人民币币值稳定的意义5、运用初步掌握的信 用工具知识,联系实际谈谈信用工具在现代经济生活中的作用 (二)能力目标: 通过演绎信用卡、支票、汇票等几种信用工具的使用,使学生感受现代经济生活中学会正 确使用信用工具的好处,增强学生参与经济生活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使学生确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商品货币观念,树立正确 的金钱观 学习重难点 1、重点:信用工具,外汇2、难点:外汇、汇率 【课前预习案】(15分钟) 阅读与思考 自主学习 自主探究 阅读课本P8-P10,在教材找出并勾画以结合自己对课本的理解,自主完成所列问题 下知识,初步识记 信用卡与支票 、【易错点辨析】判断下列说法正误,错误的改正过来: 1、结算方式: 1、信用卡是具有消费、转账结算、存取现金、信用贷款等全部 2、信用工具: 功能的电子支付卡。()
5 C. 16000 纸币升值 D.2000 纸币购买力提高 6、一套演出服通过 180 元的货币表现出来的价值是: A、商品的价值 B、商品的使用价值 C、商品的价格 D、商品本身 7、“夫朱玉金银,饥不可食,寒不可衣”,但是人们还是喜欢金银。这表明金银作为货币( ) A.从起源看,是和商品同时产生的 B.从作用看,是财富的唯一象征 C .从本质看,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D.从职能看,具有价值尺度、储存手段两种基本职能 1.1.2《信用工具和外汇》 一、学习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知道经济往来结算中常用的信用工具:信用卡、支票、汇票 2、知道外汇和汇率的含义 3、 理解各种信用工具的用途和使用范围 4、保持人民币币值稳定的意义 5、运用初步掌握的信 用工具知识,联系实际谈谈信用工具在现代经济生活中的作用 (二)能力目标 : 通过演绎信用卡、支票、汇票等几种信用工具的使用,使学生感 受现代经济生活中学会正 确使用信用工具的好处,增强学生参与经 济生活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使学生确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商品货币观念, 树立正确 的金钱观 二、 学习重难点 1、重点:信用工具,外汇 2、难点:外汇、汇率 【课前预习案】(15 分钟) 一、阅读与思考: 自主学习 阅读课本 P8—P10,在教材找出并勾画以 下知识,初步识记 自主探究 结合自己对课本的理解,自主完成所列问题 一、信用卡与支票 1、结算方式: 2、信用工具: 一、【易错点辨析】判断下列说法正误,错误的改正过来: 1、 信用卡是具有消费、转账结算、存取现金、信用贷款等全部 功能的电子支付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