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 第一课神奇的货币 ●年考 单项选择题。 1.(2014·江苏卷)在一定时期内,商品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受到多种因素影响。下 列选项中,使我国货币需求量增加的因素有() ①人民币流通速度下降 ②信用卡的广泛使用 ③人民币境外流通规模扩大 ④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 A.①② 【解析】B。本题考査人民币发行规律。人民币流通速度下降或流出国境,都会使流通 中的货币量满足不了商品交换的需要,①③符合题意。信用卡的使用,会减少货币需求量, ②不符合题意。同一时期、同一劳动下,社会劳动生产率与商品价值总量无关,排除④ 2.(2014·全国卷)2013年,中国人民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因收购外汇资产而相应 放的人民币新增276万亿元,远高于2012年的049万亿元。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 下,这种因收购外汇资产而增加本币投放的做法() A.会加大国内通货膨胀的压力 B.会提高国内企业的劳动生产率 C.会加快人民币的流通速度 D.会提升人民币实际购买力 【解析】A。增加本币投放,会使市场上流通的货币量增加,从而加大通货膨胀预期 降低货币的购买力,A项符合题意,D项错误。货币发行不直接影响企业劳动生产率,排除 B项。增加货币投放,不直接影响货币流通速度,排除C项。 3.(2014·天津卷)根据下图判断2014年以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变动的趋势,并据此 推断对我国进出口贸易产生的影响。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美元兑换人民币比率走势图 6.1 6 6.1 01401201402201403201404 A.人民币升值有利于出口,不利于进口
1 第一单元 生活与消费 第一课 神奇的货币 单项选择题。 1.(2014·江苏卷)在一定时期内,商品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受到多种因素影响。下 列选项中,使我国货币需求量增加的因素有( ) ①人民币流通速度下降 ②信用卡的广泛使用 ③人民币境外流通规模扩大 ④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B。本题考查人民币发行规律。人民币流通速度下降或流出国境,都会使流通 中的货币量满足不了商品交换的需要,①③符合题意。信用卡的使用,会减少货币需求量, ②不符合题意。同一时期、同一劳动下,社会劳动生产率与商品价值总量无关,排除④。 2.(2014·全国卷)2013 年,中国人民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因收购外汇资产而相应投 放的人民币新增 2 76 万亿元,远高于 2012 年的 0 49 万亿元。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 下,这种因收购外汇资产而增加本币投放的做法( ) A.会加大国内通货膨胀的压力 B.会提高国内企业的劳动生产率 C.会加快人民币的流通速度 D.会提升人民币实际购买力 【解析】A。增加本币投放,会使市场上流通的货币量增加,从而加大通货膨胀预期、 降低货币的购买力,A 项符合题意,D 项错误。货币发行不直接影响企业劳动生产率,排除 B 项。增加货币投放,不直接影响货币流通速度,排除 C 项。 3.(2014·天津卷)根据下图判断 2014 年以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变动的趋势,并据此 推断对我国进出口贸易产生的影响。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 A.人民币升值有利于出口,不利于进口
B.人民币升值不利于出口,有利于进口 人民币贬值不利于出口,有利于进口 D.人民币贬值有利于出口,不利于进口 【解析】D。图示表明同量美元兑换的人民币总体呈增多趋势,表明人民币总体贬值, 美元升值。有利于我国产品出口,不利于我国进口。 4.(2010·福建卷)福州至厦门高速铁路客运专线(动车)开通后,福州的张先生和李 先生在“乘坐动车还是汽车前往厦门”的讨论中,张先生说:我会选择动车,虽然它的价格 高一些,但速度快,用时少。李先生说:我会选择汽车,虽然它的速度没有动车快,但价格 低。由此可见() A.商品价格的高低受供求关系影响 商品价格的高低反映商品质量的优劣 C.人们选择商品关注的是商品的有用性 D.人们选择商品关注的是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统 【解析】D。作为消费者而言,动车与汽车同为交通工具,人们根据自己的消费水平, 进行取舍,体现了消费者力图实现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题干中不能体现A项。从 题干看,并没有体现商品质量的优劣,排除B项。本题易错选C项,对商品有用性的关注 只体现了对其中一方面的关注,而未涉及对商品价格的关注,是片面的。 5.(2012·海南卷)M国2011年货币供应量为15万亿元,同期商品价格总额为30万 亿元。回答(1)(2)题。 (1)假设该国货币供需均衡且货币价值稳定,那么,可推算出M国当年货币流通速度 为( A.0.5次/年 B.1次/年 C.2次/年 D.3次/年 【解析】C。流通中所需的货币量=待售商品价格总额÷货币流通速度。 (2)若M国货币流通速度加快20%,国内生产扩大10%,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该 国物价水平的变化大致是() A.下降10% B.上升10% C.上升30% D.上升50% 【解析】B。在本题中,流通中所需的货币量=待售商品价格总额÷货币流通速度=[30 ×(1+10%)]÷[2×(1+20%]=33÷2.4=13.75(万亿元)。而现在货币供应量为15万亿 元,即货币(纸币)的发行量超过了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肯定会引起物价上涨。物价上 涨的幅度=(15-13.75)÷13.75×100%=9.09%。只有B项和答案最接近
2 B.人民币升值不利于出口,有利于进口 C.人民币贬值不利于出口,有利于进口 D.人民币贬值有利于出口,不利于进口 【解析】D。图示表明同量美元兑换的人民币总体呈增多趋势,表明人民币总体贬值, 美元升值。有利于我国产品出口,不利于我国进口。 4.(2010·福建卷)福州至厦门高速铁路客运专线(动车)开通后,福州的张先生和李 先生在“乘坐动车还是汽车前往厦门”的讨论中,张先生说:我会选择动车,虽然它的价格 高一些,但速度快,用时少。李先生说:我会选择汽车,虽然它的速度没有动车快,但价格 低。由此可见( ) A.商品价格的高低受供求关系影响 B.商品价格的高低反映商品质量的优劣 C.人们选择商品关注的是商品的有用性 D.人们选择商品关注的是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统一 【解析】D。作为消费者而言,动车与汽车同为交通工具,人们根据自己的消费水平, 进行取舍,体现了消费者力图实现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题干中不能体现 A 项。从 题干看,并没有体现商品质量的优劣,排除 B 项。本题易错选 C 项,对商品有用性的关注, 只体现了对其中一方面的关注,而未涉及对商品价格的关注,是片面的。 5.(2012·海南卷)M 国 2011 年货币供应量为 15 万亿元,同期商品价格总额为 30 万 亿元。回答(1)~(2)题。 (1)假设该国货币供需均衡且货币价值稳定,那么,可推算出 M 国当年货币流通速度 为( ) A.0.5 次/年 B.1 次/年 C.2 次/年 D.3 次/年 【解析】C。流通中所需的货币量=待售商品价格总额÷货币流通速度。 (2)若 M 国货币流通速度加快 20%,国内生产扩大 10%,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该 国物价水平的变化大致是( ) A.下降 10% B.上升 10% C.上升 30% D.上升 50% 【解析】B。在本题中,流通中所需的货币量=待售商品价格总额÷货币流通速度=[30 ×(1+10%)]÷[2×(1+20%)]=33÷2.4=13.75(万亿元)。而现在货币供应量为 15 万亿 元,即货币(纸币)的发行量超过了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肯定会引起物价上涨。物价上 涨的幅度=(15-13.75)÷13.75×100%=9.09%。只有 B 项和答案最接近
6.(2013淅江卷)2013年1月4日100美元兑人民币628.97元,到5月9日跌至619.25 元。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美元对人民币汇率的这一变化表明() A.我国居民降低对美国商品的需求 B.我国居民更多地选择去美国旅游 C.我国企业增加对美国的商品出口 D.我国企业减少对美国的投资 【解析】B。100美元可兑换的人民币减少,表明美元汇率跌落,美元贬值,人民币升 值,有利于增加进口、促进中国对外投资和消费,但不利于出口,故选B项。 7.(2010·安徽卷)在“商品一货币一商品”的流通过程中,“商品一货币”阶段的变 化是“商品的惊险的跳跃”。这个跳跃如果不成功,摔坏的不是商品,而是商品所有者。这 说明() A.商品生产者需要生产适销对路、质量上乘的商品 B.商品生产者生产的商品就失去了使用价值和价值 C.货币作为商品交换的媒介必须是观念上的货币 D.货币作为一般等价物在物物交换中起决定作用 【解析】A。商品生产者只有把商品卖出去,才能实现“商品一货币”的转化,实现商 品的价值:而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商品生产者只有生产适销对路、质量上乘的商 品,才能顺利出售商品,实现商品的价值。B、C、D三项说法错误。商品生产者获得价值, 让渡商品的使用价值,物物交换时还没有货币。 8.(2011·江苏卷)某公司向计算机个人用户提供免费的安全和杀毒服务,占据了国内 网络安全软件市场的半壁江山。该公司的产品和服务之所以免费提供,是因为其提供的产品 与服务() A.属于公共物品 B.价值通过其他形式实现 C.使用价值不大 D.未用于交换而没有价值 【解析】B。首先,该公司免费提供的产品和服务不是公共物品,而属于商品,具有使 用价值和价值,A、C、D三项错误;题干中该公司提供的产品和服务不是通过费用的方式进 行交换,而是通过隐性交换的方式来实现其价值,即价值通过其他形式实现。 9.(2012·新课标全国卷)货币最早是以足值的金属货币形式出现的。随着商品生产和 商品交换的发展,商品流通中产生了作为价值符号的纸币,并逐渐取代了金属货币。纸币之 所以能取代金属货币,是因为()
3 6.(2013·浙江卷)2013 年 1 月 4 日 100 美元兑人民币 628.97 元,到 5 月 9 日跌至 619.25 元。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美元对人民币汇率的这一变化表明( ) A.我国居民降低对美国商品的需求 B.我国居民更多地选择去美国旅游 C.我国企业增加对美国的商品出口 D.我国企业减少对美国的投资 【解析】B。100 美元可兑换的人民币减少,表明美元汇率跌落,美元贬值,人民币升 值,有利于增加进口、促进中国对外投资和消费,但不利于出口,故选 B 项。 7.(2010·安徽卷)在“商品—货币—商品”的流通过程中,“商品—货币”阶段的变 化是“商品的惊险的跳跃”。这个跳跃如果不成功,摔坏的不是商品,而是商品所有者。这 说明( ) A.商品生产者需要生产适销对路、质量上乘的商品 B.商品生产者生产的商品就失去了使用价值和价值 C.货币作为商品交换的媒介必须是观念上的货币 D.货币作为一般等价物在物物交换中起决定作用 【解析】A。商品生产者只有把商品卖出去,才能实现“商品—货币”的转化,实现商 品的价值;而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商品生产者只有生产适销对路、质量上乘的商 品,才能顺利出售商品,实现商品的价值。B、C、D 三项说法错误。 商品生产者获得价值, 让渡商品的使用价值,物物交换时还没有货币。 8.(2011·江苏卷)某公司向计算机个人用户提供免费的安全和杀毒服务,占据了国内 网络安全软件市场的半壁江山。该公司的产品和服务之所以免费提供,是因为其提供的产品 与服务( ) A.属于公共物品 B.价值通过其他形式实现 C.使用价值不大 D.未用于交换而没有价值 【解析】B。首先,该公司免费提供的产品和服务不是公共物品,而属于商品,具有使 用价值和价值,A、C、D 三项错误;题干中该公司提供的产品和服务不是通过费用的方式进 行交换,而是通过隐性交换的方式来实现其价值,即价值通过其他形式实现。 9.(2012·新课标全国卷)货币最早是以足值的金属货币形式出现的。随着商品生产和 商品交换的发展,商品流通中产生了作为价值符号的纸币,并逐渐取代了金属货币。纸币之 所以能取代金属货币,是因为( )
①纸币容易生产,且同样具有充当贮藏手段的职能 ②使用纸币能够有效降低货币制作成本 ③纸币的使用范围更广 ④纸币同样能执行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的职能 A.①② 【解析】C。纸币能代替金属货币的原因有两点:一是与金属货币比起来,纸币的制造 成本更低,易于保管、携带和运输,避免了铸币在流通中的磨损;二是纸币能执行货币的部 分职能,如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本题的设问是纸币代替金属货币的原因,①说法错误,纸 币不能执行贮藏手段,作为贮藏手段的货币,必须是实实在在的足值的货币。只有金银才具 有贮藏手段的职能。③使用范围广,不构成纸币能够取代金属货币的原因。所以排除①③, 答案选C项。 10.(2011·浙江卷)银行信用卡是商业银行对资信状况良好的客户发行的一种信用凭 证,使用银行信用卡() A.可以减少现金流通量并缓解通货膨胀 B.相当于货币执行价值尺度职能 C.既非常方便又十分安全 D.可以获得银行指定额度内的贷款 【解析】D。银行信用卡的使用,主要是代替货币执行支付手段的职能,排除B项:银 行信用卡的使用,可以减少现金的使用,但与缓解通货膨胀并无必然联系。信用卡使用确实 非常方便,但是仍有各种因素造成一定风险的情况发生,故C项说法错在“十分安全”。正 确选项是D项。 11.(2012·福建卷)假设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基准价为630.00,美元存款年利率为3%, 人民币一年期储蓄利率为2.5%,一年期国债利率为3.7%。不考虑其他因素,分别用10000 元人民币进行一年的投资,其收益对比正确的是() A.人民币储蓄存款大于购买国债 B.购买国债大于兑换美元后用美元存款 C.兑换美元后用美元存款等于购买国债 D.兑换美元后用美元存款小于人民币储蓄存款 【解析】B。基准汇价不变,不考虑其他因素,材料中利率大小是:一年期国债利率 7%大于美元存款年利率3%,美元存款年利率3%大于人民币存款年利率25%,所以,收
4 ①纸币容易生产,且同样具有充当贮藏手段的职能 ②使用纸币能够有效降低货币制作成本 ③纸币的使用范围更广 ④纸币同样能执行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的职能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C。纸币能代替金属货币的原因有两点:一是与金属货币比起来,纸币的制造 成本更低,易于保管、携带和运输,避免了铸币在流通中的磨损;二是纸币能执行货币的部 分职能,如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本题的设问是纸币代替金属货币的原因,①说法错误,纸 币不能执行贮藏手段,作为贮藏手段的货币,必须是实实在在的足值的货币。只有金银才具 有贮藏手段的职能。③使用范围广,不构成纸币能够取代金属货币的原因。所以排除①③, 答案选 C 项。 10.(2011·浙江卷)银行信用卡是商业银行对资信状况良好的客户发行的一种信用凭 证,使用银行信用卡( ) A.可以减少现金流通量并缓解通货膨胀 B.相当于货币执行价值尺度职能 C.既非常方便又十分安全 D.可以获得银行指定额度内的贷款 【解析】D。银行信用卡的使用,主要是代替货币执行支付手段的职能,排除 B 项;银 行信用卡的使用,可以减少现金的使用,但与缓解通货膨胀并无必然联系。信用卡使用确实 非常方便,但是仍有各种因素造成一定风险的情况发生,故 C 项说法错在“十分安全”。正 确选项是 D 项。 11.(2012·福建卷)假设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基准价为 630.00,美元存款年利率为 3%, 人民币一年期储蓄利率为 2.5%,一年期国债利率为 3.7%。不考虑其他因素,分别用 10 000 元人民币进行一年的投资,其收益对比正确的是( ) A.人民币储蓄存款大于购买国债 B.购买国债大于兑换美元后用美元存款 C.兑换美元后用美元存款等于购买国债 D.兑换美元后用美元存款小于人民币储蓄存款 【解析】B。基准汇价不变,不考虑其他因素,材料中利率大小是:一年期国债利率 3 7%大于美元存款年利率 3%,美元存款年利率 3%大于人民币存款年利率 2 5%,所以,收
益对比应该是国债收益大于用美元存款收益,用美元存款收益大于用人民币存款收益。正确 选项是B项。 12.(2010·江苏卷)中国人民银行外汇牌价显示:2007年8月24日,100美元兑换 756.91元人民币;2010年5月4日,100美元兑换682.65元人民币。这一变化表明 A.人民币汇率跌落,美元贬值 B.人民币汇率升高,美元升值 C.美元汇率升高,人民币贬值 D.美元汇率跌落,人民币升值 【解析】D。2010年5月4日和2007年8月24日相比,100美元兑换更少人民币,意 味着美元贬值,人民币升值。 13.(2010·新课标全国卷)按照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协议,成员国90%的贸易商品实 行零关税。如果以前一件10元人民币的M商品出口到某东盟成员国N国的关税为5%,本 外币间的汇率为1:82010年该商品实行零关税,中国生产M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提高25%, 其他条件不变,则一件M商品在实行零关税之前和之后出口到N国的价格用N国货币单位表 示分别为 B.84,80 C.84,64 D.84,100 【解析】C。以前10元人民币的商品出口到某东盟成员国N国,按照人民币本币与外币 间的汇率为1:8,再加上N国的关税为5%,计算公式是:10×8×(1+5%)=84N国货币 单位;2010年该商品实行零关税,中国生产M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提高25%,故中国以前一 件10元人民币的M商品,现在是10元÷(1+25%)=8元人民币,人民币本币与外币间的 汇率仍为1:8,故一件M商品在实行零关税之后出口到N国的价格是64N国货币单位。 14.(2010·浙江卷)如果甲国货币年利率为1%,乙国货币对甲国货币呈贬值趋势,预 期一年后贬值为2%,那么,不考虑其他因素的条件下,从投资的角度看() 更多的资金将会流向甲国 B.更多的资金将会流向乙国 C.甲乙两国资金出现等量流动 D.甲乙两国间停止资金流动 【解析】A。乙国货币对甲国货币呈贬值趋势,意味着乙国货币兑换甲国货币时需要支 出的更多,故从投资的角度看,为避免损失,将会把资金流向甲国。本题中“投资”角度是 从“金融市场投资”角度设问的,乙国货币相对甲国货币贬值,那么一般人们都愿意持有升 值的货币,而不愿持有贬值的货币。故A项正确。 15.(2011·重庆卷)张某有5万美元,他决定将其中2万美元换成人民币,3万美元
5 益对比应该是国债收益大于用美元存款收益,用美元存款收益大于用人民币存款收益。正确 选项是 B 项。 12.(2010·江苏卷)中国人民银行外汇牌价显示:2007 年 8 月 24 日,100 美元兑换 756.91 元人民币;2010 年 5 月 4 日,100 美元兑换 682.65 元人民币。这一变化表明( ) A.人民币汇率跌落,美元贬值 B.人民币汇率升高,美元升值 C.美元汇率升高,人民币贬值 D.美元汇率跌落,人民币升值 【解析】D。2010 年 5 月 4 日和 2007 年 8 月 24 日相比,100 美元兑换更少人民币,意 味着美元贬值,人民币升值。 13.(2010·新课标全国卷)按照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协议,成员国 90%的贸易商品实 行零关税。如果以前一件 10 元人民币的 M 商品出口到某东盟成员国 N 国的关税为 5%,本 外币间的汇率为 1∶ 8。2010 年该商品实行零关税,中国生产 M 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提高 25%, 其他条件不变,则一件 M 商品在实行零关税之前和之后出口到 N 国的价格用 N 国货币单位表 示分别为( ) A.80,84 B.84,80 C.84,64 D.84,100 【解析】C。以前 10 元人民币的商品出口到某东盟成员国 N 国,按照人民币本币与外币 间的汇率为 1∶ 8,再加上 N 国的关税为 5%,计算公式是:10×8×(1+5%)=84 N 国货币 单位;2010 年该商品实行零关税,中国生产 M 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提高 25%,故中国以前一 件 10 元人民币的 M 商品,现在是 10 元÷(1+25%)=8 元人民币,人民币本币与外币间的 汇率仍为 1∶ 8,故一件 M 商品在实行零关税之后出口到 N 国的价格是 64 N 国货币单位。 14.(2010·浙江卷)如果甲国货币年利率为 1%,乙国货币对甲国货币呈贬值趋势,预 期一年后贬值为 2%,那么,不考虑其他因素的条件下,从投资的角度看( ) A.更多的资金将会流向甲国 B.更多的资金将会流向乙国 C.甲乙两国资金出现等量流动 D.甲乙两国间停止资金流动 【解析】A。 乙国货币对甲国货币呈贬值趋势,意味着乙国货币兑换甲国货币时需要支 出的更多,故从投资的角度看,为避免损失,将会把资金流向甲国。本题中“投资”角度是 从“金融市场投资”角度设问的,乙国货币相对甲国货币贬值,那么一般人们都愿意持有升 值的货币,而不愿持有贬值的货币。故 A 项正确。 15.(2011·重庆卷)张某有 5 万美元,他决定将其中 2 万美元换成人民币,3 万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