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语文一试做答案 本答案为试做答案,由于能力、时间、版本等诸多因紊,肯定存在不少错误,敬请甄别 使用。标准答案公布后将第一时间做出详细解析。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1至4页,第Ⅱ卷5至8页。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在答题卡上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 并贴好条形码。请认真核准条形码上的准考证号、姓名和科目。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 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3.第I卷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汇总,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 求 9.语言文字运用(15分) 下列各组成语中,没有错误的一组是(3分) A.归根结底旁征博引莫衷一是舐犊情深 B.察言观色胜卷在握美轮美奂醍醐灌顶 C.孺子可教随遇而安铩羽而归相形见拙 D.运筹帷幄励精图治刻不容缓沧海桑田 解析:B、胜券在握,C相形见绌,D励精图治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不断改善并切实保障民生,才能真正保持社会的和谐与稳定,进一步提高国民的幸福指数, 实现长治久安的目标 B.所谓“生态自觉”,其要义固然包含了对生态的反省,但更重要的是对人在世界中的地位, 以及人的行为合理性的反省。 C.目前,我国是联合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入选项目最多的国家,这一成绩主要靠 的是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取得的。 D.为纪念建党90周年,“唱支山歌给党听”歌咏比赛将于7月1日举行,届时校长和其他学 校领导也将登台参加比赛。 解析:B应为“重要的是包含了对人 “主要靠的是.,”和“靠.取得的
1 2011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语文一试做答案 本答案为试做答案,由于能力、时间、版本等诸多因素,肯定存在不少错误,敬请甄别 使用。标准答案公布后将第一时间做出详细解析。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 1 至 4 页,第Ⅱ卷 5 至 8 页。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在答题卡上务必用直径 0.5 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 并贴好条形码。请认真核准条形码上的准考证号、姓名和科目。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 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 3.第 I 卷共 10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30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汇总,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 求。 9.语言文字运用(15 分) 1. 下列各组成语中,没有错误 ....的一组是(3 分) ( ) A. 归根结底 旁征博引 莫衷一是 舐犊情深 B. 察言观色 胜卷在握 美轮美奂 醍醐灌顶 C. 孺子可教 随遇而安 铩羽而归 相形见拙 D. 运筹帷幄 励精图治 刻不容缓 沧海桑田 答案:A 解析:B、胜券在握,C 相形见绌,D 励精图治 2.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 ....的一句是(3 分) ( ) A. 不断改善并切实保障民生,才能真正保持社会的和谐与稳定,进一步提高国民的幸福指数, 实现长治久安的目标。 B. 所谓“生态自觉”,其要义固然包含了对生态的反省,但更重要的是对人在世界中的地位, 以及人的行为合理性的反省。 C. 目前,我国是联合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入选项目最多的国家,这一成绩主要靠 的是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取得的。 D. 为纪念建党 90 周年,“唱支山歌给党听”歌咏比赛将于 7 月 1 日举行,届时校长和其他学 校领导也将登台参加比赛。 答案:A 解析:B 应为“重要的是包含了对人......”;“主要靠的是......”和“靠......取得的
句式杂糅:D“其他学校领导”有歧义。 3、下面这段文字的结论是从那些方面推导出来的?请简要概况,不要超过15个字。(4分) 我国大陆海区处于宽广的大陆架上,海底地形平缓,近海水深大都在200米以内,相对较浅 从地质构造上看,只有营口—一郯城一一庐江大断裂纵贯渤海,其余沿海地区很少有大断裂层和断 裂带,也很少有岛弧和海沟。专家查阅相关资料发现,两千年来,我国仅发生过10次地震海啸。因 此,即使我国大陆海区发生较强的地震,一般也不会引起海底地壳大面积的垂直升降变化,发生地 震海啸的可能性较小。 答案提示:地形水深、地质构造、相关资料 解析:指向性压缩,分清层次,概括要点。 4、为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学校拟在校园网主页增设“辛亥英烈”专栏。请写出鲁迅小说中以秋 瑾为原型塑造的辛亥革命志士形象姓名及作品名,并为该专栏写一段不超过25个字的按语。(5分) (1)姓名: 作品名 (2)按语 提示:(1)夏瑜、《药》 (2)按语:回首辛亥,让我们恭敬地拿起坟前的白花,敬献于烈士的墓前。 二.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陈公弼传 苏轼 公讳希亮,字公弼。天圣八年进士第。始为长沙县。浮屠有海印国师者,交能权贵人,肆为奸 利,人莫敢正视。公捕置诸法,一县大耸。去为雩都。老吏曾腆侮法粥狱,以公少年易之。公视事 之日,首得其重罪,腆扣头出血,原自新。公戒而舍之。巫现岁 数民财祭鬼,谓之春斋,否则有火灾。公禁之,民不敢犯,火亦不作。毁淫祠数百区,勒巫觋为良 民七十余家。 盜起,知房州。州素无兵备,民凛凛欲亡去。公以牢城卒杂山河户得数百人,日夜部勒 声振山南,民恃以安,盗不敢入境。而殿侍雷甲以兵百余人,遂盗至竹山,甲不能戟士,所 至为暴。或告有大盗入境且及门,公自勒兵阻水拒之。身居前行,命十持满无得发。士皆矗 立如偶人,甲射之不动,乃下马拜,请死,曰:“初不知公官军也。”吏士请斩甲以徇。公 不可,独治为暴着十余人,使甲以捕盗自黩。 淮南饥,安抚、转运使皆言寿春守王正民不任职,正民坐免。诏公乘传往代之。转运使 调里胥米而蠲其役,凡十三万石,谓之折役米。米翔贵,民益饥。公至则除之,且表其事 旁郡皆得除。又言正民无罪。职事办治。诏复以正民为鄂州。 徙知庐州。虎翼军士屯寿春者以谋反诛,而迁其余不反者数百人于庐,士方自疑不安。一日, 有窃入府舍将为不利者。公笑曰:“此必醉耳。”贷而流之,尽以其余给左右使令,且以守仓库 为京西转运使。石塘河役兵叛,其首周元,震动汝、洛间。公闻之,即日轻骑出按斩元以徇, 而流军校一人,其余悉遣赴役如初。致仕卒,享年六十四。其人仁慈,故严而不残。 (选自《苏轼文集》,有删节)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一县大耸 耸:震惊。 B.以公少年易之 易:更换
2 句式杂糅;D“其他学校领导”有歧义。 3、下面这段文字的结论是从那些方面推导出来的?请简要概况,不要超过 15 个字。(4 分) 我国大陆海区处于宽广的大陆架上,海底地形平缓,近海水深大都在 200 米以内,相对较浅。 从地质构造上看,只有营口——郯城——庐江大断裂纵贯渤海,其余沿海地区很少有大断裂层和断 裂带,也很少有岛弧和海沟。专家查阅相关资料发现,两千年来,我国仅发生过 10 次地震海啸。因 此,即使我国大陆海区发生较强的地震,一般也不会引起海底地壳大面积的垂直升降变化,发生地 震海啸的可能性较小。 答案提示:地形水深、地质构造、相关资料 解析:指向性压缩,分清层次,概括要点。 4、为纪念辛亥革命 100 周年,学校拟在校园网主页增设“辛亥英烈”专栏。请写出鲁迅小说中以秋 瑾为原型塑造的辛亥革命志士形象姓名及作品名,并为该专栏写一段不超过 25 个字的按语。(5 分) (1)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作品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按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1)夏瑜、《药》 (2)按语:回首辛亥,让我们恭敬地拿起坟前的白花,敬献于烈士的墓前。 二. 文言文阅读(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5-8 题。 陈公弼传 苏轼 公讳希亮,字公弼。天圣八年进士第。始为长沙县。浮屠有海印国师者,交能权贵人,肆为奸 利,人莫敢正视。公捕置诸法,一县大耸.。去为雩都。老吏曾腆侮法粥狱,以公少年易之。公视事 之日,首得其重罪,腆扣头出血,原自新。公戒而舍之。巫现岁 数民财祭鬼,谓之春斋,否则有火灾。公禁之,民不敢犯,火亦不作。毁淫祠数百区,勒巫觋为良 民七十余家。 盗起,知房州。州素无兵备,民凛凛欲亡去。公以牢城卒杂山河户得数百人,日夜部勒, 声振山南,民恃以安,盗不敢入境。而殿侍雷甲以兵百余人,遂盗至竹山,甲不能戟.士,所 至为暴。或告有大盗入境且及门,公自勒兵阻水拒之。身居前行,命士持满无得发。 士皆矗 立如偶人,甲射之不动,乃下马拜,请死,曰:“初不知公官军也。”吏士请斩甲以徇。公 不可,独治为暴着十余人,使甲以捕盗自黩。 淮南饥,安抚、转运使皆言寿春守王正民不任职,正民坐免。诏公乘传往代之。转运使 调里胥米而蠲其役,凡十三万石,谓之折役米。米翔贵,民益饥。公至则除之,且表其事。 旁郡皆得除。又言正民无罪。职事办治。诏复以正民为鄂州。 徙知庐州。虎翼军士屯寿春者以谋反诛,而迁其余不反者数百人于庐,士方自疑不安。一日, 有窃入府舍将为不利者。公笑曰:“此必醉耳。”贷而流之,尽以其余给左右使令,且以守仓库。 为京西转运使。石塘河役兵叛,其首周元,震动汝、洛间。公闻之,即日轻骑出按斩元以徇, 而流军校一人,其余悉遣赴役如初。致仕卒,享年六十四。其人仁慈,故严而不残。 ( 选自《苏轼文集》,有删节)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 ...的一项是(3 分) A.一县大耸. 耸:震惊。 B.以公少年易.之 易:更换
C.甲不能戟士 戟:约束 D.转运使调里胥米而蠲其役蠲:免除 答案 解析:易,轻视,看不起 6.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陈公弼治市“严而不残”的一组是(3分) ①公戒而舍之 ②公禁之,民不敢犯 ③民恃以安,盗不敢入境 ④独治为暴者十余人,使甲以捕盗自赎 ⑤虎翼军士屯寿春者以谋反诛,迁其余不反者数百人于庐⑥斩元以徇,其余悉遣赴役如初 A.①③⑤B.②④⑥C.②③⑤D.①④⑥ 答案:②说明禁止巫祭,没有“不残”:③说明治理得好。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雩都当地的巫师,每年春天的时候,都以祭鬼免除火灾为借口,大肆搜刮百姓财物,陈公弼到任 B.陈公弼到房州后,而对盗贼横行、缺乏兵备、百姓惶恐的情况,组织了数百人,昼夜布防,声威 赫赫。终于保得一方安宁 C.淮南放生饥荒,安抚、转运使职责寿春太守王正民救灾不力,王被免职。继任者陈公弼认为王正 民无罪,安排他到鄂州做官 陈公弼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曾逮捕法办为非作歹的海印国师,严惩危害百姓的雷甲部下,后来 又平息了周元的叛乱 答案:C 解析:安排王正民到鄂州做官的是皇帝。 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毁淫祠数百区,勒巫为农者七十余家 译文:陈希亮毁掉的不合礼制的祠堂上百个,勒令巫师成为农民的有七十多家。 (2)身居前行,命士持满无得发 译文:陈公身处于最前列,号令士兵将弓箭拉满但不射出 (3)贷而流之,尽以其余给左右使令,且以守仓库 译文:陈公宽恕了他,将他流放,把其余士兵全部交给公府左右使令,并且让他们把守仓库 参考译文: 公名为希亮,字公弼,姓陈。起初为长沙县令。有个叫海印国师的僧人,他出入章献皇后家, 与几个显贵的人(公卿大夫之类)来往,倚仗着他们的势力占据百姓的土地,人们没有谁敢正眼看他, 陈希亮收捕惩治他,在法律上定他的罪,全县的人都很惊惧。后去职担任雩都县令。资深的官吏曾 腆轻视法律,买卖官司。因为陈公年轻就轻视他。陈公就任的那天,首先査处他的重大罪责,曾腆 叩头以至于出血,愿意改过自新。陈公警诫他,宽免了他。适逢陈公修建县学,曾腆把家财用来资 助官府,让子弟都进入县学学习,最终他成为良吏,并且子弟中有考取了进士的。当地的巫师每年 搜刮百姓的钱财祭鬼,把这叫作“春斋”,他们说,不这样做就会发生火灾。陈希亮禁止了这项活 动,百姓不敢犯禁,火灾也没有发生。陈希亮毁掉的不合礼制的祠堂上百个,勒令巫师成为农民的 有七十多家 盗贼起事,陈公担任房州知州。房州平素没有军队守备,百姓很是恐惧想要逃亡离开这里。陈 公率领几百名牢城的士卒和民众,昼夜训练检阅,名声震荡山南。百姓依靠他们而得以安定,盗贼
3 C.甲不能戟.士. 戟:约束。 D.转运使调里胥米而蠲.其役 蠲:免除。 答案:B 解析:易,轻视,看不起。 6.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陈公弼治市“严而不残”的一组是(3 分) ①公戒而舍之 ②公禁之,民不敢犯 ③民恃以安,盗不敢入境 ④独治为暴者十余人,使甲以捕盗自赎 ⑤虎翼军士屯寿春者以谋反诛,迁其余不反者数百人于庐[⑥斩元以徇,其余悉遣赴役如初。 A.①③⑤ B. ②④⑥ C. ②③⑤ D. ①④⑥ 答案:②说明禁止巫祭,没有“不残”;③说明治理得好。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 ...的一项是(3 分) A. 雩都当地的巫师,每年春天的时候,都以祭鬼免除火灾为借口,大肆搜刮百姓财物,陈公弼到任 后,严令禁止。 B.陈公弼到房州后,而对盗贼横行、缺乏兵备、百姓惶恐的情况,组织了数百人,昼夜布防,声威 赫赫。终于保得一方安宁。 C.淮南放生饥荒,安抚、转运使职责寿春太守王正民救灾不力,王被免职。继任者陈公弼认为王正 民无罪,安排他到鄂州做官。 D.陈公弼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曾逮捕法办为非作歹的海印国师,严惩危害百姓的雷甲部下,后来 又平息了周元的叛乱 答案:C 解析:安排王正民到鄂州做官的是皇帝。 8.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毁淫祠数百区,勒巫为农者七十余家。 译文:陈希亮毁掉的不合礼制的祠堂上百个,勒令巫师成为农民的有七十多家。 (2)身居前行,命士持满无得发。 译文:陈公身处于最前列,号令士兵将弓箭拉满但不射出。 (3)贷而流之,尽以其余给左右使令,且以守仓库。 译文:陈公宽恕了他,将他流放,把其余士兵全部交给公府左右使令,并且让他们把守仓库。 参考译文: 公名为希亮,字公弼,姓陈。起初为长沙县令。有个叫海印国师的僧人,他出入章献皇后家, 与几个显贵的人(公卿大夫之类)来往,倚仗着他们的势力占据百姓的土地,人们没有谁敢正眼看他, 陈希亮收捕惩治他,在法律上定他的罪,全县的人都很惊惧。后去职担任雩都县令。资深的官吏曾 腆轻视法律,买卖官司。因为陈公年轻就轻视他。陈公就任的那天,首先查处他的重大罪责,曾腆 叩头以至于出血,愿意改过自新。陈公警诫他,宽免了他。适逢陈公修建县学,曾腆把家财用来资 助官府,让子弟都进入县学学习,最终他成为良吏,并且子弟中有考取了进士的。当地的巫师每年 搜刮百姓的钱财祭鬼,把这叫作“春斋”,他们说,不这样做就会发生火灾。陈希亮禁止了这项活 动,百姓不敢犯禁,火灾也没有发生。陈希亮毁掉的不合礼制的祠堂上百个,勒令巫师成为农民的 有七十多家。 盗贼起事,陈公担任房州知州。房州平素没有军队守备,百姓很是恐惧想要逃亡离开这里。陈 公率领几百名牢城的士卒和民众,昼夜训练检阅,名声震荡山南。百姓依靠他们而得以安定,盗贼
不敢进入房州境内。然而殿侍雷甲带领百余名兵士,追捕盗贼到竹山,雷甲不能辖制(管制)士兵, 士兵所到之处做下残暴之事。有人上报有大盗入境将要到达城门,陈公亲自统帅士兵在水边阻止抵 御盗贼。陈公身处于最前列,号令士兵将弓箭拉满但不射出。士兵都如同木头人人一样笔挺站立, 雷甲向他们射箭:他们毫不动摇,雷甲于是下马拜服,请求处以死罪,说:“起初不知道是您的军 队啊。”吏士请求斩杀雷甲来示众。陈公不答应,只处置了做下凶暴行为的十几人,劝告其余的人 并使他们离开,让雷甲用捕捉盗贼的方式赎本身的罪 屯驻在寿春的虎翼军士兵因为谋反被诛杀迁移其余没有谋反的士兵数百人到庐州士兵正惶惑 不安一天有暗中进入公府房屋将要做不利之事的人衬公笑着说:"这必定是喝醉酒而已"陈公宽恕了 他,将他流放把其余士兵全部交给公府左右使令,并且让他们把守仓库。 陈公作京西转运使。石塘河的役兵反叛,他们的首领周元,在汝州、洛州之间引起震动。陈公 听说了这件事,当天率领轻骑出去巡视杀死了周元来示众,并流放了一个军校,其余都像当初一样 派遣他们赶去做劳役。退休后逝世,享年六十四。他为人仁慈,所以严厉但不残酷。 三、古诗词鉴赏(10分) 9.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春日忆李白 杜甫 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 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 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 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 注:庾开府、鲍参军:指庾信、鲍熙,均为南北朝时著名诗人。 渭北、江东:分别指当时杜甫所在的长安一带与李白所在的长江下游南岸地区 论文:此处指论诗。 17.这首诗的开头四句从哪三个方面对李白的诗作出了什么样的高度评价?(3分) 18.“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一联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用了何种表现手法?(4分) 19.说说这首诗的构思脉络。(3分 赏析 这首诗抒发了诗人对李白的赞誉和怀念之情,同时也充满着对李白诗文深深的怀念。 杜甫同李白的友谊,首先是从诗歌上结成的。这首怀念李白的五律,是746年(天宝五年)或 747年(天宝六年)春杜甫居长安时所作,主要就是从这方面来落笔的。开头四句,一气贯注,都 是对李白诗的热烈赞美。首句称赞他的诗冠绝当代。第二句是对上句的说明,是说他之所以“诗无 敌”,就在于他思想情趣,卓异不凡,因而写出的诗,出尘拔俗,无人可比。接着赞美李白的诗像 庾信那样清新,像鲍照那样俊逸。庾信、鲍照都是南北朝时的著名诗人。这四句,笔力峻拔,热情 洋溢,首联的“也”、“然”两个语助词,既加强了赞美的语气,又加重了“诗无敌”、“思不群” 的分量 对李白奇伟瑰丽的诗篇,杜甫在题赠或怀念李白的诗中,总是赞扬备至。从此诗坦荡真率的赞 语中,也可以见出杜甫对李白的诗作十分钦仰。这不仅表达了他对李白诗的无比喜爱,也体现了他 们的诚挚友谊。清代杨伦评此诗说:“首句自是阅尽甘苦上下古今 甘心让一头地语。窃谓古今诗人,举不能出杜之范围:惟太白天才超逸绝尘,杜所不能压倒,故尤 心服,往往形之篇什也。”(《杜诗镜铨》)这话说得很对。这四句是因忆其人而忆及其诗,赞诗
4 不敢进入房州境内。然而殿侍雷甲带领百余名兵士,追捕盗贼到竹山,雷甲不能辖制(管制)士兵, 士兵所到之处做下残暴之事。有人上报有大盗入境将要到达城门,陈公亲自统帅士兵在水边阻止抵 御盗贼。陈公身处于最前列,号令士兵将弓箭拉满但不射出。士兵都如同木头人人一样笔挺站立, 雷甲向他们射箭:他们毫不动摇,雷甲于是下马拜服,请求处以死罪,说:“起初不知道是您的军 队啊。”吏士请求斩杀雷甲来示众。陈公不答应,只处置了做下凶暴行为的十几人,劝告其余的人 并使他们离开,让雷甲用捕捉盗贼的方式赎本身的罪。 屯驻在寿春的虎翼军士兵因为谋反被诛杀,迁移其余没有谋反的士兵数百人到庐州.士兵正惶惑 不安.一天,有暗中进入公府房屋将要做不利之事的人.衬公笑着说:"这必定是喝醉酒而已."陈公宽恕了 他,将他流放,把其余士兵全部交给公府左右使令,并且让他们把守仓库。 陈公作京西转运使。石塘河的役兵反叛,他们的首领周元,在汝州、洛州之间引起震动。陈公 听说了这件事,当天率领轻骑出去巡视杀死了周元来示众,并流放了一个军校,其余都像当初一样 派遣他们赶去做劳役。退休后逝世,享年六十四。他为人仁慈,所以严厉但不残酷。 三、古诗词鉴赏(10 分) 9.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春日忆李白 杜甫 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 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 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 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 注:庾开府、鲍参军:指庾信、鲍熙,均为南北朝时著名诗人。 渭北、江东:分别指当时杜甫所在的长安一带与李白所在的长江下游南岸地区。 论文:此处指论诗。 17. 这首诗的开头四句从哪三个方面对李白的诗作出了什么样的高度评价?(3 分) 18. “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一联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用了何种表现手法?(4 分) 19. 说说这首诗的构思脉络。(3 分) 赏析: 这首诗抒发了诗人对李白的赞誉和怀念之情,同时也充满着对李白诗文深深的怀念。 杜甫同李白的友谊,首先是从诗歌上结成的。这首怀念李白的五律,是 746 年(天宝五年)或 747 年(天宝六年)春杜甫居长安时所作,主要就是从这方面来落笔的。开头四句,一气贯注,都 是对李白诗的热烈赞美。首句称赞他的诗冠绝当代。第二句是对上句的说明,是说他之所以“诗无 敌”,就在于他思想情趣,卓异不凡,因而写出的诗,出尘拔俗,无人可比。接着赞美李白的诗像 庾信那样清新,像鲍照那样俊逸。庾信、鲍照都是南北朝时的著名诗人。这四句,笔力峻拔,热情 洋溢,首联的“也”、“然”两个语助词,既加强了赞美的语气,又加重了“诗无敌”、“思不群” 的分量。 对李白奇伟瑰丽的诗篇,杜甫在题赠或怀念李白的诗中,总是赞扬备至。从此诗坦荡真率的赞 语中,也可以见出杜甫对李白的诗作十分钦仰。这不仅表达了他对李白诗的无比喜爱,也体现了他 们的诚挚友谊。清代杨伦评此诗说:“首句自是阅尽甘苦上下古今, 甘心让一头地语。窃谓古今诗人,举不能出杜之范围;惟太白天才超逸绝尘,杜所不能压倒,故尤 心服,往往形之篇什也。”(《杜诗镜铨》)这话说得很对。这四句是因忆其人而忆及其诗,赞诗
亦即忆人。但作者并不明说此意,而是通过第三联写离情,自然地加以补明。这样处理,不但简洁 还可避免平铺直叙,而使诗意前后勾联,曲折变化 表面看来,第三联两句只是写了作者和李白各自所在之景。“渭北”指杜甫所在的长安一带 “江东”指李白正在漫游的江淅一带地方。“春天树”和“日暮云”都只是平实叙出,未作任何修 饰描绘。分开来看,两句都很一般,并没什么奇特之处。然而作者把它们组织在一联之中,却有了 种奇妙的紧密的联系。也就是说,当作者在渭北思念江东的李白之时,也正是李白在江东思念渭 北的作者之时;而作者遥望南天,惟见天边的云彩,李白翘首北国,惟见远处的树色,又见出两人 的离别之恨,好像“春树”、“暮云”,也带着深重的离情。故而淸代黄生说:“五句寓言己忆彼, 六句悬度彼忆己。”(《杜诗说》)两句诗,牵连着双方同样的无限情思。回忆在一起时的种种美 好时光,悬揣二人分别后的情形和此时的种种情状,这当中有十分丰富的内容。这两句,看似平淡, 实则每个字都千锤百炼:语言非常朴素,含蕴却极丰富,是历来传颂的名句。”《唐诗别裁》称它 “写景而离情自见”,《杜臆》引王慎中语誉为“淡中之工”,都极为赞赏。 上面将离情写得极深极浓,这就引出了末联的热切希望:“什么时候才能再次欢聚,像过去那 样,把酒论诗啊!”把酒论诗,这是作者最难忘怀、最为向往的事,以此作结,正与诗的开头呼应。 说“重与”,是说过去曾经如此,这就使眼前不得重晤的怅恨更为悠远,加深了对友人的怀念。用 “何时”作诘问语气,把希望早日重聚的愿望表达得更加强烈,使结尾余意不尽,回荡着作者的无 限思情。清代浦起龙说:“此篇纯于诗学结契上立意。”(《读杜心解》)道出了这首诗在内容 和结构上的特点。全诗以赞诗起,以“论文”结,由诗转到人,由人又回到诗,转折过接,极其自 然,通篇始终贯穿着一个“忆”字,把对人和对诗的倾慕怀念,结合得水乳交融。以景寓情的手法 更是出神入化,把作者的思念之情,写得深厚无比,情韵绵绵。 (4)名句名篇默写(8分) 10.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夫列子御风而行 旬有五日而后反。(庄子《逍遥游》) 来吾道夫先路!(屈原《离骚 (3)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若出其里。(曹操《观沧海》 (4)土地平旷,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陶渊明《桃花源记》) (5)以古为镜, 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吴兢《贞观政要·任贤》) (6) ,绕船月明江水寒。(白居易《琵琶行》) (2)可堪回首 一片神鸦社鼓。(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自由之思想,历千万祀,与天壤而同久,共三光而永光。(陈寅恪《王 国维先生纪念碑》) (1)泠然善也(2)乘骐骥以驰骋兮(3)星汉灿烂(4)屋舍俨然(5)可以知兴替 (6)去来江口守空船(7)佛狸祠下(8)独立之精神 五、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20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1~14题。 “这是你的战争! 宗璞 ①昆明下着雪。红土地、灰校舍和那不落叶的树木,都蒙上了一层白色。几个学生从校门走出, 不顾雪花飘扬,停下来看着墙上的标语:“这是你的战争! This is your war!
5 亦即忆人。但作者并不明说此意,而是通过第三联写离情,自然地加以补明。这样处理,不但简洁, 还可避免平铺直叙,而使诗意前后勾联,曲折变化。 表面看来,第三联两句只是写了作者和李白各自所在之景。“渭北”指杜甫所在的长安一带; “江东”指李白正在漫游的江浙一带地方。“春天树”和“日暮云”都只是平实叙出,未作任何修 饰描绘。分开来看,两句都很一般,并没什么奇特之处。然而作者把它们组织在一联之中,却有了 一种奇妙的紧密的联系。也就是说,当作者在渭北思念江东的李白之时,也正是李白在江东思念渭 北的作者之时;而作者遥望南天,惟见天边的云彩,李白翘首北国,惟见远处的树色,又见出两人 的离别之恨,好像“春树”、“暮云”,也带着深重的离情。故而清代黄生说:“五句寓言己忆彼, 六句悬度彼忆己。”(《杜诗说》)两句诗,牵连着双方同样的无限情思。回忆在一起时的种种美 好时光,悬揣二人分别后的情形和此时的种种情状,这当中有十分丰富的内容。这两句,看似平淡, 实则每个字都千锤百炼;语言非常朴素,含蕴却极丰富,是历来传颂的名句。”《唐诗别裁》称它 “写景而离情自见”,《杜臆》引王慎中语誉为“淡中之工”,都极为赞赏。 上面将离情写得极深极浓,这就引出了末联的热切希望:“什么时候才能再次欢聚,像过去那 样,把酒论诗啊!”把酒论诗,这是作者最难忘怀、最为向往的事,以此作结,正与诗的开头呼应。 说“重与”,是说过去曾经如此,这就使眼前不得重晤的怅恨更为悠远,加深了对友人的怀念。用 “何时”作诘问语气,把希望早日重聚的愿望表达得更加强烈,使结尾余意不尽,回荡着作者的无 限思情。 清代浦起龙说:“此篇纯于诗学结契上立意。”(《读杜心解》)道出了这首诗在内容 和结构上的特点。全诗以赞诗起,以“论文”结,由诗转到人,由人又回到诗,转折过接,极其自 然,通篇始终贯穿着一个“忆”字,把对人和对诗的倾慕怀念,结合得水乳交融。以景寓情的手法, 更是出神入化,把作者的思念之情,写得深厚无比,情韵绵绵。 (4)名句名篇默写(8 分) 10.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夫列子御风而行,______________,旬有五日而后反。(庄子《逍遥游》) (2)______________,来吾道夫先路!(屈原《离骚》) (3)日月之行,若出其中;________________,若出其里。(曹操《观沧海》) (4)土地平旷,_______________,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陶渊明《桃花源记》) (5)以古为镜,_______________;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吴兢《贞观政要·任贤》) (6)_______________,绕船月明江水寒。(白居易《琵琶行》) (2)可堪回首, ▲ ,一片神鸦社鼓。(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3) ▲ ,自由之思想,历千万祀,与天壤而同久,共三光而永光。(陈寅恪《王 国维先生纪念碑》) (1)泠然善也 (2)乘骐骥以驰骋兮 (3)星汉灿烂 (4)屋舍俨然 (5)可以知兴替 (6)去来江口守空船 (7)佛狸祠下 (8)独立之精神 五、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20 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 11~14 题。 “这是你的战争!” 宗 璞 ①昆明下着雪。红土地、灰校舍和那不落叶的树木,都蒙上了一层白色。几个学生从校门走出, 不顾雪花飘扬,停下来看着墙上的标语:“这是你的战争!This is your w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