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西城区高三年级二模 语文 第一部分(27分) 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隐讳 令五申 创伤( chuang) 文采斐然(fi) B.追缴 微言大意 内讧(hong) 安营扎寨(zh 座谈 转瞬急逝 装载(zai) 人才济济(j D.凋弊所向披靡辟谣(bi)义愤填膺(ying) 2.下列依次在①②③处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日本此次受灾,①了强震、海啸及核②三重劫难。在人类抗击自然灾害这一方面,日 本的事实具有标本性的研究价值,③是吸取教训和学习经验的“富矿” A.①汇集②泄露③必定B.①汇合②泄露③无疑 C.①汇合②泄漏③必定D.①汇集②泄漏③无疑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每到春茶上市的时节,茶叶交易市场内就开始喧闹起来,前来交易的茶农、茶商人 满为患,好不热闹 B.打开电视一看,各电视频道争相预告各档花期,这才让人意识到对春天的向往渐成 现实,倍觉意兴阑珊。 C.针对该国发生灾情,我国驻当地大使馆迅速作出应对,发布紧急公告,强调将对中 国公民鼎力相助 D.几年来,庙会看上去都很热闹,但游人很少能买到称心如意的东西,看来庙会必须 适应新的时代进行改革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011 年西城区高三年级二模 语 文 第一部分(27 分) 一、本大题共 5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15 分。 1.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隐讳 三令五申 创伤(chuānɡ) 文采斐然(fěi) B.追缴 微言大意 内讧(hònɡ) 安营扎寨(zh á) C.座谈 转瞬急逝 装载(zài) 人才济济(j ǐ) D.凋弊 所向披靡 辟谣(bì) 义愤填膺(yīnɡ) 2.下列依次在①②③处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日本此次受灾, ① 了强震、海啸及核 ② 三重劫难。在人类抗击自然灾害这一方面,日 本的事实具有标本性的研究价值, ③ 是吸取教训和学习经验的“富矿”。 A.①汇集 ②泄露 ③必定 B.①汇合 ②泄露 ③无疑 C.①汇合 ②泄漏 ③必定 D.①汇集 ②泄漏 ③无疑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每到春茶上市的时节,茶叶交易市场内就开始喧闹起来,前来交易的茶农、茶商人 满为患,好不热闹。 B.打开电视一看,各电视频道争相预告各档花期,这才让人意识到对春天的向往渐成 现实,倍觉意兴阑珊。 C.针对该国发生灾情,我国驻当地大使馆迅速作出应对,发布紧急公告,强调将对中 国公民鼎力相助。 D.几年来,庙会看上去都很热闹,但游人很少能买到称心如意的东西,看来庙会必须 适应新的时代进行改革。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局部生态环境的改善并不能遏制整体恶化的态势,中国每年土地沙漠化的速度与面 积仍然在不断扩大。 B.收看了来自地震灾区的采访录像,对我们每一位不在现场的年轻人的启发和教育都 很大,让人内心久久不能平静 C.近年来,随着工业化水平的提高和用人观念的转变,各类技术人员深受生产企业的 欢迎,就业率明显提高 总结这一次农村实践经历,我们要从指导思想上,明确树立起依靠科学技术,加快 解决农民强烈的致富愿望和落后的生产技术这一突出矛盾。 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陶渊明的《归园田居》《饮酒》等,其中对田园生活的描写,冲淡自然、恬静平和, 在一定意义上是陶渊明性情的写照。 B.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作品,与其自身遭遇相联系,前后期风格不同,《声声慢》是 其抒发故国之思和身世之感的代表作。 C.《彷徨》是鲁迅的短篇小说集,其中塑造了孔乙己、阿Q、祥林嫂等经典形象,他 们都是受到精神和肉体双重迫害的弱者。 D.契诃夫是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变色龙》中的奥楚蔑洛夫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乃至成为现实生活中某一类人的代名词。 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6~9题。 华佗论 刘禹锡 史称华佗以恃能厌事,为曹公所怒。荀文若请曰:“佗术实工,人命系焉,宜议能 以宥。”曹公曰:“忧天下无此鼠辈邪!"遂考竟佗。至仓舒°病且死,见医不能生,始有 悔之之叹。嗟乎!以操之明略见几,然犹轻杀材能如是。文若之智力地望,以的然之理攻之 然犹不能返其恚。执柄者之恚,真可畏诸,亦可慎诸。 原夫史氏之书于册也,是使后之人宽能者之刑,纳贤者之谕,而惩暴者之轻杀。故自恃 能至有悔,悉书焉。后之惑者,复用是为口实。悲哉!夫贤能不能无过,苟置于理矣,或必 有宽之之请。彼王人皆曰:“忧天下无材邪!曾不知悔之日,方痛材之不可多也。或必 有惜之之叹。彼王人皆日:“譬彼死矣,将若何?″曾不知悔之日,方痛生之不可再也。可 不谓大哀乎?
A.局部生态环境的改善并不能遏制整体恶化的态势,中国每年土地沙漠化的速度与面 积仍然在不断扩大。 B.收看了来自地震灾区的采访录像,对我们每一位不在现场的年轻人的启发和教育都 很大,让人内心久久不能平静。 C.近年来,随着工业化水平的提高和用人观念的转变,各类技术人员深受生产企业的 欢迎,就业率明显提高。 D.总结这一次农村实践经历,我们要从指导思想上,明确树立起依靠科学技术,加快 解决农民强烈的致富愿望和落后的生产技术这一突出矛盾。 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陶渊明的《归园田居》《饮酒》等,其中对田园生活的描写,冲淡自然、恬静平和, 在一定意义上是陶渊明性情的写照。 B.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作品,与其自身遭遇相联系,前后期风格不同,《声声慢》是 其抒发故国之思和身世之感的代表作。 C.《彷徨》是鲁迅的短篇小说集,其中塑造了孔乙己、阿 Q、祥林嫂等经典形象,他 们都是受到精神和肉体双重迫害的弱者。 D.契诃夫是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变色龙》中的奥楚蔑洛夫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乃至成为现实生活中某一类人的代名词。 二、本大题共 4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12 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 6~9 题。 华佗 论 刘禹锡 史称华佗以恃能厌事,为曹公所怒。荀文若①请曰:“佗术实工,人命系焉,宜议能 以宥。”曹公曰:“忧天下无此鼠辈邪!” 遂考竟佗。至仓舒②病且死,见医不能生,始有 悔之之叹。嗟乎!以操之明略见几,然犹轻杀材能如是。文若之智力地望,以的然之理攻之, 然犹不能返其恚。执柄者之恚,真可畏诸,亦可慎诸。 原夫史氏之书于册也,是使后之人宽能者之刑,纳贤者之谕,而惩暴者之轻杀。故自恃 能至有悔,悉书焉。后之惑者,复用是为口实。悲哉!夫贤能不能无过,苟置于理矣,或必 有宽之之请。彼壬人③皆曰:“忧天下无材邪!”曾不知悔之日,方痛材之不可多也。或必 有惜之之叹。彼壬人皆曰:“譬彼死矣,将若何?”曾不知悔之日,方痛生之不可再也。可 不谓大哀乎?
夫以佗之不宜杀,昭昭然不可言也。独病夫史书之义,是将推此而广耳。吾观自曹魏以 来,执死生之柄者,用一恚而杀材能众矣。又乌用书佗之事为?呜呼!前事之不忘,期有劝 且惩也。而暴者复借口以快意。孙权则曰:“曹孟德杀孔文举矣,孤于虞翻°何如?″而孔 融亦以应泰山杀孝廉自譬。仲谋近霸者,文举有高名,犹以可惩为故事,矧他人哉? 【注】①荀文若:敢于向曹操直谏的谋臣荀彧。②仓舒:曹操爱子曹冲的字。③壬人:指奸 佞小人。④虞翻:吴国的官员,历事孙策、孙权,屡犯颜谏诤,惹得孙权要杀他。⑤孔融:字文举。 其任北海太守时曾重用一人,后又要杀他,有人问他为什么,他以应泰山(应劭)自比。⑥矧:shn,况 6.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宜议能以宥 宥:辅助、帮助。 B.然犹不能返其恚返:使……平息。 C.原夫史氏之书于册也原:探究、推究 D.独病夫史书之义病:担心,忧虑 7.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为曹公所怒∥犹以可惩为故事 然犹轻杀材能如是∥昭昭然不可言也 C.是使后之人宽能者之刑∥/执死生之柄者 D.而惩暴者之轻杀∥/而暴者复借口以快意 8.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以操之明略见几 凭着曹操的深明韬略能够洞察事物细微变化 B.后之惑者,复用是为口实 后来一些记忆不牢靠的人,更是以讹传讹 C.方痛生之不可再也 才会痛惜被处死的人才不能够重新获得生命 .又乌用书佗之事为 又何须记录华佗的事呢 9.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夫以佗之不宜杀,昭昭然不可言也。独病夫史书之义,是将推此而广耳。吾观自曹魏以 来,执死生之柄者,用一恚而杀材能众矣。又乌用书佗之事为?呜呼!前事之不忘,期有劝 且惩也。而暴者复借口以快意。孙权则曰:“曹孟德杀孔文举矣,孤于虞翻④何如?”而孔 融 ⑤亦以应泰山杀孝廉自譬。仲谋近霸者,文举有高名,犹以可惩为故事,矧⑥他人哉? 【注】①荀文若:敢于向曹操直谏的谋臣荀彧。 ②仓舒:曹操爱子曹冲的字。 ③壬人:指奸 佞小人。④虞翻:吴国的官员,历事孙策、孙权,屡犯颜谏诤,惹得孙权要杀他。 ⑤孔融:字文举。 其任北海太守时曾重用一人,后又要杀他,有人问他为什么,他以应泰山(应劭)自比。⑥矧:shěn,况 且。 6.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宜议能以宥 宥:辅助、帮助。 B.然犹不能返其恚 返:使……平息。 C.原夫史氏之书于册也 原:探究、推究。 D.独病夫史书之义 病:担心,忧虑。 7.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为曹公所怒 // 犹以可惩为故事 B.然犹轻杀材能如是 // 昭昭然不可言也 C.是使后之人宽能者之刑 // 执死生之柄者 D.而惩暴者之轻杀 // 而暴者复借口以快意 8.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以操之明略见几 凭着曹操的深明韬略能够洞察事物细微变化 B.后之惑者,复用是为口实 后来一些记忆不牢靠的人,更是以讹传讹 C.方痛生之不可再也 才会痛惜被处死的人才不能够重新获得生命 D.又乌用书佗之事为 又何须记录华佗的事呢 9.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文章第一段借所叙述的曹操杀华佗一事,指出了“执柄者”轻杀材能的错误,也为 下文阐发观点提供铺垫 B.文章第二段强调史书记载华佗被杀是为了警示后人善待人才,可是后世的奸佞小人 却常以此误导糊涂的当权者。 C.文章第三段作者以孙权和孔融为例,在对比中突出了曹操轻杀材能的残暴,表达了 自己对“执柄者”的极大愤慨。 D.文章中“前事之不忘,期有劝且惩也”一句表明了作者写作此文的目的,期待统治 者能以古为镜,有所儆戒 第二部分(123分) 、本大题共4小题,共30分 10.用斜线(/)给下面短文画横线的部分断句。(5分) 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干里马者,三年不能得。涓人言于君曰:“请求之。 三月得干里马马已死买其首五百金反以报君君大怒日所求者生马安事死马而捐五百金 涓人对日死马且买之五百金况生马乎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于是不能期年,干里之马至者 (取材自《战国策》) 【注】涓人:太监 11.在横线处写出诗文的原句。(限选做其中4道题)(8分) (1)乱石穿空,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2)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3) 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4)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 (杜牧《阿房宫赋》 (5)锲而舍之,朽木不折
A.文章第一段借所叙述的曹操杀华佗一事,指出了“执柄者”轻杀材能的错误,也为 下文阐发观点提供铺垫。 B.文章第二段强调史书记载华佗被杀是为了警示后人善待人才,可是后世的奸佞小人 却常以此误导糊涂的当权者。 C.文章第三段作者以孙权和孔融为例,在对比中突出了曹操轻杀材能的残暴,表达了 自己对“执柄者”的极大愤慨。 D.文章中“前事之不忘,期有劝且惩也”一句表明了作者写作此文的目的,期待统治 者能以古为镜,有所儆戒。 第二部分(123 分) 三、本大题共 4 小题,共 30 分。 10.用斜线(/)给下面短文画横线的部分断句。(5 分) 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涓人言 于君曰:“请求之。” 三月得千里马马已死买其首五百金反以报君君大怒曰所求者生马安事死马而捐五百金 涓人对曰死马且买之五百金况生马乎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于是不能期年,千里之马至者 三。 (取材自《战国策》) 【注】涓人:太监。 11.在横线处写出诗文的原句。(限选做其中 4 道题)(8 分) (1)乱石穿空, ,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2) ,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3) , 。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4)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 , ? (杜牧《阿房宫赋》) (5)锲而舍之,朽木不折; ,
(荀子《劝学》 (6)衔远山,吞长江 ;朝晖夕阴,气象万干 范仲淹《岳阳楼记》) 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7分) 水调歌头杨炎正 ⅴ把酒对斜日,无语问西风。胭脂何事,都做颜色染芙蓉。放眼暮江干顷,中有离愁万斛, 无处落征鸿。天在阑干角,人倚醉醒中。 干万里,江南北,浙西东。吾生如寄,尚想三径菊花丛。谁是中州豪杰?借我五湖舟楫, 去作钓鱼翁。故国且回首,此意莫匆匆 【注】五湖舟楫:传说范蠡助越灭吴后,弃官归隐,泛舟于五湖之上。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上片起首两句点明时间,夕阳西斜,词人手持酒杯,临风怀想,突发奇问。 看到江面上芙蓉如被胭脂染过,红艳夺目,词人心中才感觉到真正的快慰 “尚想三径菊花丛”化用陶渊明“三径就荒,松菊犹存”意,寄寓田园之思 D.最后两句写回首中原故土,不禁涌起报国之情,也就暂时放下归隐的念头。 (2)上片中,作者借文字表达了怎样的心情?请结合具体词句作简要分析。(4分) 13.杨炎正与辛弃疾是至交。有词评家认为,杨炎正的情怀及词风与辛弃疾相类,你如何 看待这种认识?结合这首词,联系自己的阅读体验,选择一个方面谈谈你的认识。不 少于200字。(10分) 四、本大题共3小题,共15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4~16题。 我国现代文学史上曾有一批才气很高的诗人,被称做“七月诗派”。这个诗派的诗,现 在还偶被人吟诵 在纪念阿珑百年诞辰的会议上,“七月诗派”的诗人鲁煤朗诵了《又见阿珑》,声音苍 冷浑厚,有回旋的力度。八十岁的老人能够有如此激越的声色,在场的人无不动容。都是普 通的句子,没有奇异的词语,可句句打在心头。诗如果是真情的盘绕,就是好的
(荀子《劝学》) (6)衔远山,吞长江, , ;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范仲淹《岳阳楼记》) 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7 分) 水调歌头 杨炎正 v 把酒对斜日,无语问西风。胭脂何事,都做颜色染芙蓉。放眼暮江千顷,中有离愁万斛, 无处落征鸿。天在阑干角,人倚醉醒中。 千万里,江南北,浙西东。吾生如寄,尚想三径菊花丛。谁是中州豪杰?借我五湖舟楫, 去作钓鱼翁。故国且回首,此意莫匆匆。 【注】五湖舟楫:传说范蠡助越灭吴后,弃官归隐,泛舟于五湖之上。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上片起首两句点明时间,夕阳西斜,词人手持酒杯,临风怀想,突发奇问。 B.看到江面上芙蓉如被胭脂染过,红艳夺目,词人心中才感觉到真正的快慰。 C.“尚想三径菊花丛”化用陶渊明“三径就荒,松菊犹存”意,寄寓田园之思。 D.最后两句写回首中原故土,不禁涌起报国之情,也就暂时放下归隐的念头。 (2)上片中,作者借文字表达了怎样的心情?请结合具体词句作简要分析。(4 分) 13.杨炎正与辛弃疾是至交。有词评家认为,杨炎正的情怀及词风与辛弃疾相类,你如何 看待这种认识?结合这首词,联系自己的阅读体验,选择一个方面谈谈你的认识。不 少于 200 字。(10 分) 四、本大题共 3 小题,共 15 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 14~16 题。 我国现代文学史上曾有一批才气很高的诗人,被称做“七月诗派”。这个诗派的诗,现 在还偶被人吟诵。 在纪念阿珑百年诞辰的会议上,“七月诗派”的诗人鲁煤朗诵了《又见阿珑》,声音苍 冷浑厚,有回旋的力度。八十岁的老人能够有如此激越的声色,在场的人无不动容。都是普 通的句子,没有奇异的词语,可句句打在心头。诗如果是真情的盘绕,就是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