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卷标准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A2.C3.A4.C5.D6.C7.C8.C9.A10.C11.C12.C13.D14.D15.B16.C17.A18.C19.D 20.B21.A22.A23.B24D25.D26.A27.A28.B29.C30.D31.C32.C33.A 34.A35.C36 .B 37.C38.A39.D40.D41.C42.B43.D44.A45.C46.C47.D48.C49.C50.C 二、判断题 51.B52.B53.A54.B55.B56.A57.A58.A59.B60.B61.B62.B.63.B64.B65.A66.A67.B68 B69.B70.A 三、简答题 71.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1分):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1分):否定是新旧事 物联系的环节(1分):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新事物对旧事物既克服又保留(2分)。 72.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2分):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2分): 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1分)。 73.矛盾双方斗争促进矛盾双方力量的变化,竞长争高,造成双方力量发展不平衡, 为对立面的转化、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3分)。矛盾双方的斗争,是一种矛盾体向 另一种矛盾体过度的决定力量(2分)。 74.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1分):实践为认识提供了可能(1分):实践使认识得 以产生和发展(1分):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2分)。 75.使用价值和价值是对立统一的关系(1分)。对立性表现在、商品的使用价值和 价值相互排斥、不可兼得(2分):统一性表现在,作为商品必须同时具有实用价值 和价值两个因素,实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载体,价值寓于使用价值中(2分)。 76.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2分):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2分):量变和质变是 相互渗透的(1分)。 77.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3分):检验真理的标准是客观的(2分)。 78.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发展的不平衡性(2分):社会意识内部各种形式之间的相 互影响及各自具有的历史继承性(1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2 分)。 四、材料题 79.(1)第三种观点(4分)(2)必须尊重客观规律(2分):在尊重规律的基础上 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2分):结合实际(2分) 80.(1)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关系是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而生产关系又反作 用于生产力。首先,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力的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生 产力的发展决定生产关系的变革。生产关系对生产力有能动的反作用。(3分)二者 的相互作用是一个矛盾运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运动是指,当一种生产 关系取代旧的生产关系后,在一定时期内,由于它适合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对生产 力发展有促进作用。但随着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生产关系就会由原来的适合变成 不适合,逐步成为生产力发展的桎梏,必须打破旧的生产关系,建立新的生产关系
B 卷标准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A2.C 3.A4.C5.D6.C7.C8.C9.A10.C11.C12.C13.D14.D15.B16.C17.A18.C19.D 20.B21.A22.A23.B24.D25.D26.A27.A28.B29.C30.D31.C32.C33.A 34.A35.C36 .B 37.C38.A39.D40.D41.C42.B 43.D44.A 45.C 46.C47.D 48.C 49.C 50.C 二、判断题 51.B52.B53.A 54.B55.B56.A57.A58.A.59.B 60.B61.B 62.B.63.B64.B65.A66.A67.B68. B69.B70.A 三、简答题 71. 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1 分);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1 分);否定是新旧事 物联系的环节(1 分);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新事物对旧事物既克服又保留(2 分)。 72. 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2 分);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2 分); 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1 分)。 73. 矛盾双方斗争促进矛盾双方力量的变化,竞长争高,造成双方力量发展不平衡, 为对立面的转化、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3 分)。矛盾双方的斗争,是一种矛盾体向 另一种矛盾体过度的决定力量(2 分)。 74. 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1 分);实践为认识提供了可能(1 分);实践使认识得 以产生和发展(1 分);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2 分)。 75. 使用价值和价值是对立统一的关系(1 分)。对立性表现在、商品的使用价值和 价值相互排斥、不可兼得(2 分);统一性表现在,作为商品必须同时具有实用价值 和价值两个因素,实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载体,价值寓于使用价值中(2 分)。 76. .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2 分);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2 分);量变和质变是 相互渗透的(1 分)。 77. 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3 分);检验真理的标准是客观的(2 分)。 78. 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发展的不平衡性(2 分);社会意识内部各种形式之间的相 互影响及各自具有的历史继承性(1 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2 分)。 四、材料题 79.(1)第三种观点(4 分)(2)必须尊重客观规律(2 分);在尊重规律的基础上 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2 分);结合实际(2 分) 80.(1)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关系是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而生产关系又反作 用于生产力。首先,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力的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生 产力的发展决定生产关系的变革。生产关系对生产力有能动的反作用。(3 分)二者 的相互作用是一个矛盾运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运动是指,当一种生产 关系取代旧的生产关系后,在一定时期内,由于它适合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对生产 力发展有促进作用。但随着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生产关系就会由原来的适合变成 不适合,逐步成为生产力发展的桎梏,必须打破旧的生产关系,建立新的生产关系
(3分)。(2)当生产关系束缚生产力发展时(4分)
(3 分)。(2)当生产关系束缚生产力发展时(4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