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农业大学 2011一2012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试题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A) 题号 客观性试题 作文 总分 核分人 分值 70 30 100 得分 (注意:机读题的答案均填涂在答题卡上,作文写在作文纸上,否则不予评阅) 一、单项选择题(1X1X50=50分。从每一个问题的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 确答案,并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上把它涂上)(机读题) 1.从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讲,马克思主义是 A.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 B.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而由其后各个时代、各个民族的马克思主义者不断丰富 发展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C.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是关于资本主义发展和转变为社 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 D.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2.马克思主义全部学说的理论基础是 A.马克思主义政治学 B.马克思主义哲学 C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D.马克思主义人类学 3.马克思一生所取得的最伟大的理论成就是创立 A.剩余价值学说 B.无产阶级专政理论 C辩证唯物主义理论体系 D.历史唯物主义理论体系 4.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是 A.实现共产主义 B.消灭阶级、消灭国家 C.实现个人的绝对自由 D.实现人权 5.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正确方法是 A.认真读书 B.理论联系实际 C.一切从实际出发 D.用什么学什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A卷第1页共6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A 卷 第1页 共 6 页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11—2012 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试题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A) 题号 客观性试题 作文 总分 核分人 分值 70 30 100 得分 (注意:机读题的答案均填涂在答题卡上,作文写在作文纸上,否则不予评阅) 一、单项选择题(1X1X50=50 分。从每一个问题的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 确答案,并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上把它涂上)(机读题) 1.从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讲,马克思主义是 A.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 B.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而由其后各个时代、各个民族的马克思主义者不断丰富 发展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C.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是关于资本主义发展和转变为社 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 D.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2.马克思主义全部学说的理论基础是 A.马克思主义政治学 B.马克思主义哲学 C.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D.马克思主义人类学 3.马克思一生所取得的最伟大的理论成就是创立 A.剩余价值学说 B.无产阶级专政理论 C.辩证唯物主义理论体系 D.历史唯物主义理论体系 4.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是 A.实现共产主义 B.消灭阶级、消灭国家 C.实现个人的绝对自由 D.实现人权 5.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正确方法是 A.认真读书 B.理论联系实际 C.一切从实际出发 D.用什么学什么
6.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一个方面内容是 A.物质和精神何者是第一性的问题 B.物质和精神有无同一性的问题 C.物质能不能变精神的问题 D.精神能不能变物质的问题 7.哲学的两个基本派别是 A.辩证法与形而上学 B.反映论与先验论 C.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 D.可知论与不可知论 8.物质的唯一特性是 A.系统性 B.客观实在性 C.规律性 D.运动性 9辩证法的根本观点是 A联系的观点 B.发展的观点 C矛盾的观点 D.系统的观点 10.“一个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这一著名命题包含的哲理是 A物质运动的客观性和时空的主观性的统一 B.运动的绝对性和静止的相对性的统 C.物质运动无限性和有限性的统一 D.时空的无限性和有限性的统一 11.在猿转变为人的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 A.直立行走 B.手脚分工 C.劳动 D.语言 12.“割下来的手就不再是人手”,这句话体现了 A形而上学孤立观点 B.辩证法普遍联系观点 C唯心主义观点 D诡辩论观点 13.爱因斯坦认为,高速运动的物体自身中会出现“尺缩钟慢”的情形,这说明时间和 空间具有 A.客观性 B.主观性 C.绝对性 D.相对性 14.马克思主义认为,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 A规律性 B.物质性 C.运动性 D.客观性 15.人类社会的物质承担者是 A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 B.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 C.从事物质资料生产的劳动者 D.各革命阶级的联合体 16.“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看问题的思想方法是 A朴素唯物主义方法 B.形而上学方法 C.辩证法方法 D.唯心主义方法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A卷第2页共6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A 卷 第2页 共 6 页 6.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一个方面内容是 A.物质和精神何者是第一性的问题 B.物质和精神有无同一性的问题 C.物质能不能变精神的问题 D.精神能不能变物质的问题 7.哲学的两个基本派别是 A.辩证法与形而上学 B.反映论与先验论 C.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 D.可知论与不可知论 8.物质的唯一特性是 A.系统性 B.客观实在性 C.规律性 D.运动性 9.辩证法的根本观点是 A.联系的观点 B.发展的观点 C.矛盾的观点 D.系统的观点 10.“一个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这一著名命题包含的哲理是 A.物质运动的客观性和时空的主观性的统一 B.运动的绝对性和静止的相对性的统一 C.物质运动无限性和有限性的统一 D.时空的无限性和有限性的统一 11.在猿转变为人的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 A.直立行走 B.手脚分工 C.劳动 D.语言 12.“割下来的手就不再是人手”,这句话体现了 A.形而上学孤立观点 B.辩证法普遍联系观点 C.唯心主义观点 D.诡辩论观点 13.爱因斯坦认为,高速运动的物体自身中会出现“尺缩钟慢”的情形,这说明时间和 空间具有 A. 客观性 B. 主观性 C. 绝对性 D. 相对性 14.马克思主义认为,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 A.规律性 B.物质性 C.运动性 D.客观性 15.人类社会的物质承担者是 A.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 B.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 C.从事物质资料生产的劳动者 D.各革命阶级的联合体 16.“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看问题的思想方法是 A 朴素唯物主义方法 B.形而上学方法 C.辩证法方法 D.唯心主义方法
17.“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的做法,主要体现了 A.一切从实际出发 B.矛盾分析的方法 C.抓住主要矛盾的原理 D.实事求是,主观符合客观 18.“旧唯物主义是半截子的唯物主义”,这是指 A.旧唯物主义是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 B.旧唯物主义在社会历史观上是唯心主义 C.旧唯物主义是机械唯物主义 D.旧唯物主义割裂了运动与静止的辩证法 19.承认意识对物质有能动的反作用,这是在物质和意识关系问题上坚持了 A.辩证法 B.唯物论 C.决定论 D.非决定论 20.“福兮祸所伏,祸兮福所倚”,这句话体现了 A.矛盾的同一性原理 B.矛盾的系统性原理 C矛盾的斗争性原理 D.矛盾的变动性原理 21.小麦从“麦种一一麦株一一麦穗”这种生长过程所体现的规律是 A.对立统一规律 B.质量互变规律 C.否定之否定规律 D.矛盾运动规律 22.“图难乎,其易也:为大乎,其细也。天下之难作于易,天下之大作于细。是以圣 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老子这段论述说明我们在人生的发展过程中 A.一定要扎扎实实做事情 B.一定要有理想和奋斗目标 C.一定要善于把远大目标和实干精神结合起来 D.一定要对未来充满信心和希望 23.规律的根本特点是 A.客观性 B.必然性 C.稳定性 D.系统性 24.辩证否定的实质是 A.自我否定 B联系 C发展 D.“扬弃” 25.新旧事物相区别的根本标志是 A.它们出现时间的先后 B.它们在形式上是否新颖 C.它们是否同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相符合 D.人们是否认可它们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A卷第3页共6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A 卷 第3页 共 6 页 17.“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的做法,主要体现了 A.一切从实际出发 B.矛盾分析的方法 C.抓住主要矛盾的原理 D.实事求是,主观符合客观 18.“旧唯物主义是半截子的唯物主义”,这是指 A.旧唯物主义是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 B.旧唯物主义在社会历史观上是唯心主义 C.旧唯物主义是机械唯物主义 D.旧唯物主义割裂了运动与静止的辩证法 19.承认意识对物质有能动的反作用,这是在物质和意识关系问题上坚持了 A.辩证法 B.唯物论 C.决定论 D.非决定论 20.“福兮祸所伏,祸兮福所倚”,这句话体现了 A.矛盾的同一性原理 B.矛盾的系统性原理 C.矛盾的斗争性原理 D.矛盾的变动性原理 21.小麦从“麦种——麦株——麦穗”这种生长过程所体现的规律是 A.对立统一规律 B.质量互变规律 C.否定之否定规律 D.矛盾运动规律 22.“图难乎,其易也;为大乎,其细也。天下之难作于易,天下之大作于细。是以圣 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老子这段论述说明我们在人生的发展过程中 A.一定要扎扎实实做事情 B.一定要有理想和奋斗目标 C.一定要善于把远大目标和实干精神结合起来 D.一定要对未来充满信心和希望 23.规律的根本特点是 A.客观性 B.必然性 C.稳定性 D.系统性 24.辩证否定的实质是 A.自我否定 B.联系 C.发展 D.“扬弃” 25.新旧事物相区别的根本标志是 A.它们出现时间的先后 B.它们在形式上是否新颖 C.它们是否同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相符合 D.人们是否认可它们
26.在马克思主义看来,人的存在方式是 A.实践 B.劳动 C.生产 D.工作 27.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是 A.唯物主义的观点 B.普遍联系的观点 C矛盾的观点 D.实践的观点 28.主体和客体之间的根本关系是 A.审美关系 B.价值关系 C.认识关系 D.实践关系 29.毛泽东说:“你要知道梨子的滋味,你就得变革梨子,亲口吃一吃。你要知道原子的 组成同性质,你就得实行物理学和化学的实验,变革原子的情况。你要知道革命的 理论和方法,你就得参加革命。一切真知都是从直接经验发源的。”这说明 A.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B.技术推动了科学的发展 C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D科学进步是实践的目的 30.我们眼、耳、鼻、舌、身各种感官分别对事物不同属性的认识是 A.感觉 B.知觉 C表象 D.分析 31.真理的根本特点是 A.客观性 B.具体性 C有用性 D.相对性 32.一切从实际出发,从根本上说,就是要 A.从客观事物的各种联系出发 B.从客观事物的全面内容出发 C.从客观事物的整体出发 D.从客观事物的规律出发 33.实践之所以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主要是 A由实践的自觉能动性特点决定的 B.由实践的直接现实性特点决定的 C.由实践的社会性特点决定的 D.由实践的历史性特点决定的 34.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是 A.生产力 B.生产关系 C.生产方式 D.社会基本矛盾 35.各种社会意识形式中起主导作用的因素是 A.哲学 B.艺术 C道德 D.政治法律思想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A卷第4页共6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A 卷 第4页 共 6 页 26.在马克思主义看来,人的存在方式是 A.实践 B.劳动 C.生产 D.工作 27.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是 A.唯物主义的观点 B.普遍联系的观点 C.矛盾的观点 D.实践的观点 28.主体和客体之间的根本关系是 A.审美关系 B.价值关系 C.认识关系 D.实践关系 29.毛泽东说:“你要知道梨子的滋味,你就得变革梨子,亲口吃一吃。你要知道原子的 组成同性质,你就得实行物理学和化学的实验,变革原子的情况。你要知道革命的 理论和方法,你就得参加革命。一切真知都是从直接经验发源的。”这说明 A.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B.技术推动了科学的发展 C.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D.科学进步是实践的目的 30.我们眼、耳、鼻、舌、身各种感官分别对事物不同属性的认识是 A.感觉 B.知觉 C.表象 D.分析 31.真理的根本特点是 A.客观性 B.具体性 C.有用性 D.相对性 32.一切从实际出发,从根本上说,就是要 A.从客观事物的各种联系出发 B.从客观事物的全面内容出发 C.从客观事物的整体出发 D.从客观事物的规律出发 33.实践之所以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主要是 A.由实践的自觉能动性特点决定的 B.由实践的直接现实性特点决定的 C.由实践的社会性特点决定的 D.由实践的历史性特点决定的 34.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是 A.生产力 B.生产关系 C.生产方式 D.社会基本矛盾 35.各种社会意识形式中起主导作用的因素是 A.哲学 B.艺术 C.道德 D.政治法律思想
36.区分社会经济时代的客观依据是 A劳动资料 B.生产资料 C.生产工具 D.劳动对象 37.“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的社会”, 这句话揭示了 A.生产工具是衡量生产力水平的重要尺度 B.物质生产的发展需要建立相应的生产关系 C.社会形态的更替有其一定的顺序性 D.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38.一切社会关系中最基本的关系是 A生产关系 B.阶级关系 C.政治关系 D.家庭关系 39.对社会性质和面貌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 A.生产力 B.生产关系 C.国家政权 D.思想文化 40.政治结构的核心内容是 A政治制度 B.政治设施 C.政治组织 D.国家政权 41.个人与个人之间的本质区是他(她)的 A.思维 B.劳动 C道德 D.社会关系 42.商品经济得以产生和发展的根本条件是 A.社会分工 B.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 C.生产资料私有制 D.生产资料公有制 43.交换价值是价值的 A.基础 B.内容 C.本质 D.表现形式 44.马克思认为“理解政治经济学的枢纽”是 A.商品二因素理论 B.劳动二重性理论 C.货币理论 D.价值规律理论 45.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不同于普通商品使用价值的特点在于 A它被消费时,使用价值消失,价值也消失 B它被使用时,使用价值消失,价值会转移到产品中去 C.它被使用时,能创造大于自身价值的价值 D.它被消费时,使用价值不变,价值也不变 46.下列属于马克思经济学特有的范畴是 A.价值 B.剩余价值 C.利润 D.利息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A卷第5页共6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A 卷 第5页 共 6 页 36.区分社会经济时代的客观依据是 A.劳动资料 B.生产资料 C.生产工具 D.劳动对象 37.“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的社会”, 这句话揭示了 A.生产工具是衡量生产力水平的重要尺度 B.物质生产的发展需要建立相应的生产关系 C.社会形态的更替有其一定的顺序性 D.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38.一切社会关系中最基本的关系是 A.生产关系 B.阶级关系 C.政治关系 D.家庭关系 39.对社会性质和面貌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 A.生产力 B.生产关系 C.国家政权 D.思想文化 40.政治结构的核心内容是 A.政治制度 B.政治设施 C.政治组织 D.国家政权 41.个人与个人之间的本质区是他(她)的 A.思维 B.劳动 C.道德 D.社会关系 42.商品经济得以产生和发展的根本条件是 A.社会分工 B.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 C.生产资料私有制 D.生产资料公有制 43.交换价值是价值的 A.基础 B.内容 C.本质 D.表现形式 44.马克思认为“理解政治经济学的枢纽”是 A.商品二因素理论 B.劳动二重性理论 C.货币理论 D.价值规律理论 45.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不同于普通商品使用价值的特点在于 A.它被消费时,使用价值消失,价值也消失 B.它被使用时,使用价值消失,价值会转移到产品中去 C.它被使用时,能创造大于自身价值的价值 D.它被消费时,使用价值不变,价值也不变 46.下列属于马克思经济学特有的范畴是 A.价值 B.剩余价值 C.利润 D.利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