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卷标准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A2.C3.A4.D5.A6.A7.B8.A9.A10.D11.B12.D13.B14D15 B16.C17.D18.C19.A20.B21.B22.C23.A24.C25.B26.A27.D28.A29.D30.B31.C32 C33.B34.A35.B36.A37.B38.D39.C40.B41.B42.B43.D44.C45.C46.B47.D48.A 49.D50.A 二、判断题 51.A52.A53.A54.B55.A56.A57.B58.A59.B60.B61.A62.A63.B64.A65.A66 B67.B68.B69.B70.A 三、简答题 71.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2分):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2分):量变和质变是 相互渗透的(1分)。 72.同一性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前提,在矛盾双方中一方的发展以另一方的发展为条 件(2分):同一性是矛盾双方相互吸取有利于自身的因素,在相互作用中各自得到 发展(2分):同一性规定着事物转化的可能和发展的趋势(1分)。 73.意识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2分):具有创造性(1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 世界的作用(1分):具有指导、控制人的行为和心理活动的作用(1分)。 74.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理性认识必须以感性认识为基础(2分):感性认识有 待于发展和深化为理性认识(2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渗透、相互包含(1 分) 75.自发地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各生产部门之间的分配比例(2分):自发地 刺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2分):自发地调节社会收入的分配(1分)。 76.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2分):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2分): 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1分)。 77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3分):检验真理的标准是客观的(2分)。 78.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2分):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2 分):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1分)。 四、材料题 79.(1)第三种观点(4分)(2)必须尊重客观规律(2分):在尊重规律的基础上 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2分):结合实际(2分) 80.(1)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关系是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而生产关系又反作 用于生产力。首先,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力的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生 产力的发展决定生产关系的变革。生产关系对生产力有能动的反作用。(3分)二者 的相互作用是一个矛盾运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运动是指,当一种生产 关系取代旧的生产关系后,在一定时期内,由于它适合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对生产 力发展有促进作用。但随着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生产关系就会由原来的适合变成 不适合,逐步成为生产力发展的桎梏,必须打破旧的生产关系,建立新的生产关系 (3分)。(2)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的变更(4分)
A 卷标准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A 2. C 3.A 4.D 5.A 6.A 7.B 8. A 9.A 10.D 11. B 12.D 13.B 14.D15. B16.C17.D18.C19.A20. B21. B22.C23.A24.C25.B 26.A27.D28.A 29.D30.B31.C32. C33. B34.A35.B36. A 37.B 38.D 39.C40. B41.B42.B43.D44.C 45.C 46. B 47.D 48.A 49. D 50.A 二、判断题 51.A52.A53.A 54. B55.A 56.A 57.B 58.A59.B 60.B61.A62.A63.B64.A 65.A66. B67.B68.B69.B70. A 三、简答题 71.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2 分);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2 分);量变和质变是 相互渗透的(1 分)。 72.同一性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前提,在矛盾双方中一方的发展以另一方的发展为条 件(2 分);同一性是矛盾双方相互吸取有利于自身的因素,在相互作用中各自得到 发展(2 分);同一性规定着事物转化的可能和发展的趋势(1 分)。 73.意识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2 分);具有创造性(1 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 世界的作用(1 分);具有指导、控制人的行为和心理活动的作用(1 分)。 74.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理性认识必须以感性认识为基础(2 分);感性认识有 待于发展和深化为理性认识(2 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渗透、相互包含(1 分)。 75.自发地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各生产部门之间的分配比例(2 分);自发地 刺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2 分);自发地调节社会收入的分配(1 分)。 76.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2 分);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2 分); 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1 分)。 77.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3 分);检验真理的标准是客观的(2 分)。 78.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2 分);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2 分);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1 分)。 四、材料题 79.(1)第三种观点(4 分)(2)必须尊重客观规律(2 分);在尊重规律的基础上 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2 分);结合实际(2 分) 80.(1)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关系是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而生产关系又反作 用于生产力。首先,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力的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生 产力的发展决定生产关系的变革。生产关系对生产力有能动的反作用。(3 分)二者 的相互作用是一个矛盾运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运动是指,当一种生产 关系取代旧的生产关系后,在一定时期内,由于它适合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对生产 力发展有促进作用。但随着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生产关系就会由原来的适合变成 不适合,逐步成为生产力发展的桎梏,必须打破旧的生产关系,建立新的生产关系 (3 分)。(2)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的变更(4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