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初中毕业综合测试 语文试卷 本卷共8页,分三部分,共23小题,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2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在答题卡上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填写自己的考生号、姓名:同时填写 考场试室号、座位号,再用2B铅笔把对应号码的标号涂黑。 2.选择题答案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选择题答题区中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 用橡皮擦干净后,在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写在试题上。 3.非选择题答案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的相应位置上:如 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改动后的答案也不能超出指定的区域;不准使用 铅笔、圆珠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整洁,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试卷自行保管 第一部分积累与运用(共35分) (6小题,20分) 1.下列词语中,每对加点字的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帷幕/蓦然回首 襁褓/强聒不舍B.诘问/在劫难逃 粗犷/心旷神怡 C.咀嚼/味同嚼蜡 哽咽/狼吞虎咽D.哄骗/哄堂大笑 炽痛/叱咤风云 2.下列词语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琐屑姗姗来迟玷污 视同仁 B.愜意冥思暇想缄默锋芒 C.嬉闹心无旁骛悲怆谈笑风声 D.臆测相形见绌眶骗通宵达旦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①霍尊在《经典咏流传》节目中的演唱真的」 赢得了全场观众的喝彩。 ②在创造的宇宙里,贝多芬、爱因斯坦、霍金是光辉灿烂的明星,这是 的 ③刘锐参与了完成国产新一代远程轰炸机改装的全过程,他认为主要问题一解决,其他问题就 ④“感动中国2017”十大人物出炉,华南农业大学老校长卢永根教授榜上有名,他无私奉献的故事很 快 A.栩栩如生不可理喻迎刃而解家喻户晓 B.声情并茂不言而喻不攻自破路人皆知 C.栩栩如生不可理喻不攻自破路人皆知 D.声情并茂不言而喻迎刃而解家喻户晓 4.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A.南沙港近日开通了两条外贸航线, 经南沙进出口的货物拥有了更为便捷的海上通道。B.为优化育人环境,提高办学质量 南沙区很多学校加快了校园环境改造速度和规模。C.外卖小哥雷海为勇夺第三季《中 国诗词大会》总冠军的原因是他日积月累的结果 第1页共12页
第 1 页 共 12 页 注意事项: 2018 年初中毕业综合测试 语文试卷 本卷共 8 页,分三 部 分 ,共 23 小题,满 分 150 分,考试 用 时 120 分钟。 1.答卷前,考生务必在答题卡上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填写自己的考生号、姓名;同时填写 考场试室号、座位号,再用 2B 铅笔把对应号码的标号涂黑。 2.选择题 答 案 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选择题答题区中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 用橡皮擦干净后,在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写在试题上。 3.非选择题答案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的相应位置上;如 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改动后的答案也不能超出指定的区域;不准使用 铅笔、圆珠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整洁,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试卷自行保管。 第一部分 积累与运用(共 35 分) 一、(6 小题,20 分) 1.下列词语中,每对加点字的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 (3 分) A.帷幕. / 蓦.然回首 襁.褓 / 强.聒不舍 B.诘.问 / 在劫.难逃 粗犷. / 心旷.神怡 C.咀嚼. / 味同嚼.蜡 哽咽. / 狼吞虎咽. D.哄.骗 / 哄.堂大笑 炽.痛 / 叱.咤风云 2.下列词语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琐屑 姗姗来迟 玷污 一视同仁 B.惬意 冥思暇想 缄默 锋芒毕露 C.嬉闹 心无旁骛 悲怆 谈笑风声 D.臆测 相形见绌 眶骗 通宵达旦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3 分) ①霍尊在《经典咏流传》节目中的演唱真的 ,赢得了全场观众的喝彩。 ②在创造的宇宙里,贝多芬、爱因斯坦、霍金是光辉灿烂的明星,这是 的。 ③刘锐参与了完成国产新一代远程轰炸机改装的全过程,他认为主要问题一解决,其他问题就 了。 ④“感动 中国 2017”十大人物出炉,华南农业大学老校长卢永根教授榜上有名,他无私奉献的故事很 快 。 A.栩栩如生 不可理喻 迎刃而解 家喻户晓 B.声情并茂 不言而喻 不攻自破 路人皆知 C.栩栩如生 不可理喻 不攻自破 路人皆知 D.声情并茂 不言而喻 迎刃而解 家喻户晓 4.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3 分) A.南沙港近日开通了两条外贸航线, 经南沙进出口的货物拥有了更为便捷的海上通道。 B.为优化育人环境,提高办学质量, 南沙区很多学校加快了校园环境改造速度和规模。 C.外卖小哥雷海为勇夺第三季《中 国诗词大会》总冠军的原因是他日积月累的结果
D.4月8日,以“繁荣发展世界,开放创新的亚洲”为主题的博鳌亚洲论坛举行开幕式 5.把下列句子组合成语序合理、语义连贯的一段话,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①甲骨文是中国文化的活化石,它与古埃及象形文字、古巴比伦楔形文字一样,在各自环境中独立诞 生,但传承3000年以上的,只有汉字。 ②这种文字对3000多年来中国文化产生了根本的影响 ③后期的隶、楷、行、草,均发轫于斯。 ④在河南安阳殷墟文字博物馆,可以看到世界三大最古老的文字体系之一—甲骨文 ⑤十几亿中国人今天使用的汉字,即源自甲古文 ⑥它不仅证明古老的汉字是独立起源的,还提供了中国古代独立的造字法则 A.①⑥⑤③④②B.④⑥②⑤③①C.①②⑤③④⑥D.④⑤③⑥②① 6.请欣赏右边这幅画,并按要求做答。(5分) (1)请描述画面的主要内容。(3分) (2)请说说你对这幅画主题的理解。(2分) 馆 二、(2小题,15分) 7.古诗文默写。(10分) (1)根据课本,下列古诗文默写正确的两项是( )(4分)A.明月 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乡思泪。B.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树木丛生, 百草丰茂。C.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D.悬泉瀑布, 飞漱其间,清荣俊茂,良多趣味。E.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相随饷田 去,丁壮在南冈。F.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纷纷暮雪下辕门, 风掣红旗冻不翻。 (2)根据课本,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六题只选四题作答)(4分) 巴山夜雨涨秋池。(李商隐《夜雨寄北》 ①②③④ ,坐断东南战未休。(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俱怀逸兴壮思飞 。(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张岱《湖心亭看雪》) ⑤饭疏食饮水 乐亦在其中矣。(《论语》十二章) ⑥故曰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孟子《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 (3)根据语境,在横线上填入古诗词名句。(说明:①题为必答题2分,②题为加分题2分。加分后第 七题不超过10分) 古代文人墨客常借“草”这一意象来描绘春景。韩愈在《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中用“天街 第2页共12页
第 2 页 共 12 页 D.4 月 8 日,以“繁荣发展世界,开放创新的亚洲”为主题的博鳌亚洲论坛举行开幕式。 5.把下列句子组合成语序合理、语义连贯的一段话,最恰当的一项是( )(3 分) ①甲骨文是中国文化的活化石,它与古埃及象形文字、古巴比伦楔形文字一样,在各自环境中独立诞 生,但传承 3000 年以上的,只有汉字。 ②这种文字 对 3000 多年来中国文化产生了根本的影响。 ③后期的隶、楷、行、草,均发轫于斯。 ④在河南安阳殷墟文字博物馆,可以看到世界三大最古老的文字体系之一——甲骨文。 ⑤十几亿中国人今天使用的汉字,即源自甲古文。 ⑥它不仅证明古老的汉字是独立起源的,还提供了中国古代独立的造字法则。 A.①⑥⑤③④② B.④⑥②⑤③① C.①②⑤③④⑥ D.④⑤③⑥②① 6.请欣赏 右边 这幅画,并 按要求做答。 (5 分) (1) 请描述画 面 的 主 要 内 容。 (3 分) (2) 请说说你 对 这 幅 画 主 题的 理 解。 (2 分) 二、(2 小题,15 分) 7.古诗文默写。(10 分) (1)根据课本,下列古诗文默写正确的两项是( )(4 分) A.明月 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乡思泪。 B.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树木丛生, 百草丰茂。 C.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D.悬泉瀑布, 飞漱其间,清荣俊茂,良多趣味。 E.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相随饷田 去,丁壮在南冈。 F.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纷纷暮雪下辕门, 风掣红旗冻不翻。 (2)根据 课 本 ,补 写 出 下列名篇名句中 的 空 缺 部分 。(六题只选四题作答)( 4 分) ① ,巴山夜雨涨秋池。(李商隐《夜雨寄北》) ② ,坐断东南战未休。(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③俱怀逸兴壮思飞, 。(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④ ,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张岱《湖心亭看雪》) ⑤饭疏食饮水, ,乐亦在其中矣。(《论语》十二章) ⑥故曰,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孟子《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 (3)根 据语 境 ,在横线上 填入 古 诗 词 名 句。(说明 :① 题 为必 答 题 2 分,②题为加分 题 2 分。加分后第 七题不超过 10 分) 古代文人墨客常借“草”这一意象来描绘春景。韩愈在《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中用“天街
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描绘了清新朦胧的早春之景;崔颢在《黄鹤楼》中用① 。”描绘了清丽开阔的汉江春景:韦应物在《滁州 西涧》中用②“ ”描绘了清秀幽雅的暮春之景。 8.解释下面文言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5分) (1)稍稍宾客其父 (《伤仲永》) (2)至若春和景明 (《岳阳楼记》) (3)困于心衡于虑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4)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出师表》 (5)小信未孚 (《曹刿论战》 第二部分阅读与鉴赏(共55分) (4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9-12题。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 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 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同游者:吴武陵,龚古, 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选自柳宗元《小石潭记》) 9.下列加点词的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以其境过清 扶苏以数谏故B.如鸣佩环 心乐之 醉能同其乐C.潭中鱼可百 许头 可以一战 D.乃记之而去 乃不知有汉 10.把“寂寥无人,凄神透骨,悄怆幽邃”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段,作者在移动交换中带领我们领略各种不同的景致,具有极强的动态的画面感。B. 第二段,写游鱼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也没有,从侧面写出鱼儿的轻灵敏捷。C.第三 段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小石潭溪水的曲折蜿蜒及小溪岸势的交错复杂。D.作者 在写小石潭的景物时自如地融进自己的感情,情随景迁,形成一种凄清的艺术境界。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5分)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韩愈 第3页共12页
第 3 页 共 12 页 小 雨 润 如 酥 , 草 色 遥 看 近 却 无 ” 描 绘 了 清 新 朦 胧 的 早 春 之 景 ; 崔 颢 在 《 黄 鹤 楼 》 中 用 ① “ , 。”描绘了清丽开阔的汉江春景;韦应物在《滁州 西涧》中用②“ , 。”描绘了清秀幽雅的暮春之景。 8.解释下 面 文 言 句子 中 加 点词 的 意 思 。(5 分) (1)稍稍宾.客.其父 ( 《伤仲永》 ) (2)至若春和景.明 ( 《岳阳楼记》 ) (3)困于心衡.于虑 (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 (4)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 《出师表》 ) (5)小信未孚. ( 《曹刿论战》 ) 第二部分 阅读与鉴赏(共 55 分) 三、(4 小题,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 9—12 题。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 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 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 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9.下列加点词的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 分) A.以.其境过清 扶苏以.数谏故 B.如鸣佩环, 心乐.之 醉能同其乐. C.潭中鱼可.百 许头 可.以一战 D.乃.记之而去 乃.不知有汉 10.把“寂寥无人 ,凄神透骨, 悄 怆 幽邃 ”翻译成 现 代汉语。(4 分) (选自柳宗元《小石潭记》) 1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首段,作者在移动交换中带领我们领略各种不同的景致,具有极强的动态的画面感。 B. 第二段,写游鱼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也没有,从侧面写出鱼儿的轻灵敏捷。 C.第三 段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小石潭溪水的曲折蜿蜒及小溪岸势的交错复杂。 D.作者 在写小石潭的景物时自如地融进自己的感情,情随景迁,形成一种凄清的艺术境界。 12.阅读下 面 这 首古 诗 , 然 后回 答 问 题。( 5 分) 左迁至蓝 关 示 侄 孙湘 韩愈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阳路八千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1)“左迁”弊事”是什么意思?请任选一个回答。(2分) (2)请结合颈联分析本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3分) 四、(10小题,40分) (一)阅读下列文段,完成13-17题。(18分) 家风 ①“家风”一词,最早见于西晋文学家潘岳的作品中。西晋文学家夏侯湛,将《诗经》中有目无 文的六篇“笙诗”,补缀以成《周诗》,并给潘岳看。潘岳认为:这些诗篇不仅温文尔雅,而且可以 看到孝悌的本性。为与友人唱和,潘岳因此写作了《家风诗》,自述家族风尚:“绾发绾发,发亦鬓 止。日袛日祗,敬亦慎止。靡专靡有,受之父母。鸣鹤匪和,析薪弗荷。隐忧孔疚,‘我’堂靡构。 义方既训,家道颖颖。岂敢荒宁,一日三省。”在该诗中,作者并没有具体描述自家家世,而是通过 歌颂祖德、称美自己的家族传统以自我勉励。 ②两晋以后,这个词语渐次流行,尤其是在北朝,更是使用甚广。从它发轫之初,就往往和门风 互用。如“门生故吏,遍于天下,而言色恂恂,出于诚至,恭德慎行,为世师范,汉之万石家风、陈 纪门法所不过也,诸子秀立,青紫盈庭,其积善之庆欤”(《魏书》卷五十八),“少而清虚寡欲 好学有家风”(《北齐书》卷四十二)等等。 ③历史文献中提及家风一词,往往蕴藏有对传统的继承意义。例如,“齐有人焉,于斯为盛。其 余文雅儒素,各禀家风。箕裘不坠,亦云美矣”(《南史》卷二十二)。这里的“禀”字,就生动地 传达了下对上、后对前的承继接受。至于比比皆是的“不坠家风”“世守家风”“克绍家风”“世其 家风”以及“家风克嗣”等,无不体现了这一特点 ④北周庾信《哀江南赋》序“潘岳之文采,始述家风;陆机之辞赋,先陈世德”,把家风世徳作 为最优先的题材。当时的大家族皆以“世守家风”为要务。 ⑤家风作为家庭的文化和传统,表现的也是一个家庭的气质和风习,反映出一个家庭有别于其他 家庭的不同之处。它是一个中性的概念,并不必然具有正面的意义。有的家风可能是勤奋俭朴、为人 忠厚、待人有礼;乜有的家风可能是狡诈刻薄、游荡为非、忿戾凶横 ⑥正因为如此,对家风、门风或称誉或贬损,也就并存于历史文献中。如《魏书》卷三十八说 刁氏世有荣禄,而门风不甚修洁,为时所鄙。”卷四十七也有:“及道将卒后,家风衰损,子孙多 非法,帷薄混秽,为论者所鄙。”可见,即便是在传统社会,被视为传家久、继世长的家风,也只有 耕读、忠厚、清廉这样一些美好的品质。 ⑦家风,是一个家庭在长期的延续过程中,形成的自己独特的风习和风貌。这样一种看不见的精 神风貌,摸不着的风尚习气,以一种隐性的形态,存在于特定家庭的日常生活之中,家庭成员的一举 第4页共12页
第 4 页 共 12 页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阳路八千。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1)“左 迁” 弊 事” 是什么意思 ? 请 任选 一个回答。( 2 分) (2)请结 合 颈 联分 析 本 诗表达了诗人怎 样的情感。( 3 分) 四、(10 小题,40 分) (一)阅读下列文段,完成 13—17 题。(18 分) 家 风 ①“家风”一词,最早见于西晋文学家潘岳的作品中。西晋文学家夏侯湛,将《诗经》中有目无 文的六篇“笙诗”,补缀以成《周诗》,并给潘岳看。潘岳认为:这些诗篇不仅温文尔雅,而且可以 看到孝悌的本性。为与友人唱和,潘岳因此写作了《家风诗》,自述家族风尚:“绾发绾发,发亦鬓 止。日祗日祗,敬亦慎止。靡专靡有,受之父母。鸣鹤匪和,析薪弗荷。隐忧孔疚,‘我’堂靡构。 义方既训,家道颖颖。岂敢荒宁,一日三省。”在该诗中,作者并没有具体描述自家家世,而是通过 歌颂祖德、称美自己的家族传统以自我勉励。 ②两晋以后,这个词语渐次流行,尤其是在北朝,更是使用甚广。从它发轫之初,就往往和门风 互用。如“门生故吏,遍于天下,而言色恂恂,出于诚至,恭德慎行,为世师范,汉之万石家风、陈 纪门法所不过也,诸子秀立,青紫盈庭,其积善之庆欤”(《魏书》卷五十八),“少而清虚寡欲, 好学有家风”(《北齐书》卷四十二)等等。 ③历史文献中提及家风一词,往往蕴藏有对传统的继承意义。例如,“齐有人焉,于斯为盛。其 余文雅儒素,各禀家风。箕裘不坠,亦云美矣”(《南史》卷二十二)。这里的“禀”字,就生动地 传达了下对上、后对前的承继接受。至于比比皆是的“不坠家风”“世守家风”“克绍家风”“世其 家风”以及“家风克嗣”等,无不体现了这一特点。 ④北周庾信《哀江南赋》序“潘岳之文采,始述家风;陆机之辞赋,先陈世德”,把家风世德作 为最优先的题材。当时的大家族皆以“世守家风”为要务。 ⑤家风作为家庭的文化和传统,表现的也是一个家庭的气质和风习,反映出一个家庭有别于其他 家庭的不同之处。它是一个中性的概念,并不必然具有正面的意义。有的家风可能是勤奋俭朴、为人 忠厚、待人有礼;也有的家风可能是狡诈刻薄、游荡为非、忿戾凶横。 ⑥正因为如此,对家风、门风或称誉或贬损,也就并存于历史文献中。如《魏书》卷三十八说: “刁氏世有荣禄,而门风不甚修洁,为时所鄙。”卷四十七也有:“及道将卒后,家风衰损,子孙多 非法,帷薄混秽,为论者所鄙。”可见,即便是在传统社会,被视为传家久、继世长的家风,也只有 耕读、忠厚、清廉这样一些美好的品质。 ⑦家风,是一个家庭在长期的延续过程中,形成的自己独特的风习和风貌。这样一种看不见的精 神风貌,摸不着的风尚习气,以一种隐性的形态,存在于特定家庭的日常生活之中,家庭成员的一举
手、一投足,无不体现出这样一种习性,这就是家风。可以将家风理解为家庭的风气,将它看作是 个家庭的传统,是一个家庭的文化。 ⑧家风有别于家庭世代相传的道德准则和处世方法,它是一个家庭的性格特征。虽然它一旦形成 也就成为教化的资源,对家族子弟具有熏染影响、沾溉浸濡的意义,但家风是一种不必刻意教诫或传 授,仅仅通过耳濡目染就能获得的精神气质,具有“润物细无声”的意义。《魏书》卷九十一中的“渐 渍家风”,就极为生动形象地诠释了这一过程。通俗地说,可以把家规看作是教化家人的教科书,而 家风则是经由长期教化后的结果。 (选自百度百科,有删减) 链接一:习近平谈家风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家风的“家”,是家庭的“家”, 也是国家的“家”。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多次强调家风,说的是“小家”,着眼 的是“大家 2015年2月17日,中国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春节团拜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时强调,家庭是社会的基 本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中华儿女都要 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紧密结合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扬光 大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促进家庭和睦,促进亲人相亲相爱,促进下一代健康成长,促进老年人老 有所养,使千千万万个家庭成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 在2016年12月12日召开的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表彰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家风好,就能 家道兴盛、和顺美满;家风差,难免殃及子孙、贻害社会”。他谈到,“广大家庭都要弘扬优良家风, 以千千万万家庭的好家风支撑起全社会的好风气”,“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抓好家风,做家风建设的表 2017年3月5日,习近平参加上海代表团审议时,询问上海奉贤区“奉贤”之含义,肯定家风、 村风与民风建设。 习近平对好家风的重视,始终如一 (摘自中国家风网,有删改) 链接二:《中华好家风》歌词 你也这样说我也这样说 没有好家风日子咋红火 我也这样说你也这样说 治国如治家治家如治国 你有一个家我有一个家 不能治好家怎能治好国 家风连国风国风兴家风温良恭俭让是否还记得 是否还记得 你也对我说我也对你说国风不清明哪有万民乐我也对你说你也对我说 家和福星照国泰鸿运多 爱国如爱家爱家如爱国 人讲精气神国讲正清和 家风连国风国风兴家风仁义礼智信千年传美德 千年传美德 (摘自酷我音乐网,有删减 13.阅读上述材料,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A. 《家风诗》中作者通过歌颂祖德、称美自己的家族传统以自我勉励 B.《魏书》卷中对家风的描述告诉我们或称誉或贬损的家风并存于历史文献中。C.家风, 有自己独特的风习和风貌,以一种隐性的形态存在于每个家庭的日常生活之中。D.“渐 渍家风”生动形象的诠释了家风对家族子弟润物细无声的熏染过程。 14.下列对材料中“家风”的表述,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3分) 第5页共12页
第 5 页 共 12 页 手、一投足,无不体现出这样一种习性,这就是家风。可以将家风理解为家庭的风气,将它看作是一 个家庭的传统,是一个家庭的文化。 ⑧家风有别于家庭世代相传的道德准则和处世方法,它是一个家庭的性格特征。虽然它一旦形成, 也就成为教化的资源,对家族子弟具有熏染影响、沾溉浸濡的意义,但家风是一种不必刻意教诫或传 授,仅仅通过耳濡目染就能获得的精神气质,具有“润物细无声”的意义。《魏书》卷九十一中的“渐 渍家风”,就极为生动形象地诠释了这一过程。通俗地说,可以把家规看作是教化家人的教科书,而 家风则是经由长期教化后的结果。 (选自百 度 百科 , 有 删减) 链接一:习近平谈家风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家风的“家”,是家庭的“家”, 也是国家的“家”。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多次强调家风,说的是“小家”,着眼 的是“大家”。 2015 年 2 月 17 日,中国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春节团拜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时强调,家庭是社会的基 本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中华儿女都要 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紧密结合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扬光 大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促进家庭和睦,促进亲人相亲相爱,促进下一代健康成长,促进老年人老 有所养,使千千万万个家庭成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 在 2016 年 12 月 12 日召开的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表彰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家风好,就能 家道兴盛、和顺美满;家风差,难免殃及子孙、贻害社会”。他谈到,“广大家庭都要弘扬优良家风, 以千千万万家庭的好家风支撑起全社会的好风气”,“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抓好家风,做家风建设的表 率”。 2017 年 3 月 5 日,习近平参加上海代表团审议时,询问上海奉贤区“奉贤”之含义,肯定家风、 村风与民风建设。 习近平对好家风的重视,始终如一。 链接二:《中华好家风》歌词 (摘自中国家风网,有删改) 你也这样说 我也这样说 没有好家风 日子咋红火 我也这样说 你也这样说 治国如治家 治家如治国 你有一个家 我有一个家 不能治好家 怎能治好国 家风连国风 国风兴家风 温良恭俭让 是否还记得 是否还记得 你也对我说 我也对你说 国风不清明 哪有万民乐 我也对你说 你也对我说 家和福星照 国泰鸿运多 爱国如爱家 爱家如爱国 人讲精气神 国讲正清和 家风连国风 国风兴家风 仁义礼智信 千年传美德 千年传美德 13.阅读上述材料,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3 分) A. 《家风诗》中作者通过歌颂祖德、称美自己的家族传统以自我勉励。 (摘自酷我音乐网,有删减) B.《魏书》卷中对家风的描述告诉我们或称誉或贬损的家风并存于历史文献中。 C.家风, 有自己独特的风习和风貌,以一种隐性的形态存在于每个家庭的日常生活之中。 D.“渐 渍家风”生动形象的诠释了家风对家族子弟润物细无声的熏染过程。 14.下列对材料中“家风”的表述,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3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