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南昌市2019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在今天中国人的生活中,儒家思想仍不失为颠扑不破的真理,仍然是一股活的力量,还 会影响我们民族的立身处世之道。 在西方读者看来,孔子只是一位智者,开口不是格言,便是警句,这种看法,自然不足 以阐释孔子思想其影响之深而且大。若缺乏思想上更为深奥的统一的信念或系统,纯靠一套 格言警语,而支配一个国家,像孔子思想之支配中国一样,是办不到的 筒捷地说,孔子的思想是代表一个理性的社会秩序,以伦理为法,以个人修养为本,以 道德为施政之基础,以个人正心修身为政治修明之根底。由此看来,最为耐人深思的特点是 取消政治与伦理之间的差异。其方法为一个伦理性的方法,与法家以严刑峻法为富国强兵之 道截然不同。孔子的学说要求人对人类与社会负起当负的责任,所谓以天下国家为己任,此 点与道家的适世玩世又大有不同。实际上,儒家思想所持的是人道主义者的态度,对全无实 用虚无缥缈的玄学与神秘主义完全弃置不顾,而是只注重基本的人际关系,灵异世界神仙不 朽又有何用?这种独具特色的人道主义中最有力的教义,是“人的标准就是人”。就凭这条 教义,一个常人只要顺着人性中的善去行动,就算初步奉行儒家的为人之道了,并不必在什 么观念信仰上去寻求神圣理想中的完美。 更精确点说,儒家思想志在重新树立一个理性化的封建社会,因为当时周朝的封建社会 正在趋于崩溃。儒家思想主张阶级分明。要了解这种情形,我们必须回溯到孔子当时封建制 度崩溃以及此后数百年内的状况。当时中国领土内有数百大大小小公侯伯子男等级的国家, 各自独立,其强者则国土与国力日增,时常与他国兵连祸结。周朝天子名为华夏君王,统治 全国,实则徒拥虚名,衰微已极。直至孔子及以后之孟子,虽周游列国,干谒诸侯,求其施 仁政,拯百姓于水火,但亦不屑于一朝周帝。这颇与其所主张之建立理性社会,尊崇周王之 学说相矛盾。因当时国内情势纷乱已极,周室衰微,天朝荏弱,纵然前往朝见,终无大用。 各国间虽订有条约,转眼粉碎,结盟和好,终难持久。养兵日众,捐税日增,强凌弱,众暴 寡。国与国间随时会商,真是舌敝唇焦,不见成功。学人智者开始定攻守之计,和战之策 当时国界之分渐渐混灭,学者智士周游列国,朝秦暮楚,亲疏无常。而古礼失,尊卑乱,贫 富悬殊,政教乖误,此等混乱失常遂使思想锐敏之士,劳神苦思以求拨乱返治之道。在此种 气氛中,更兼以思想之极端自由,智慧明敏之士,遂各抒己见,如百花齐放,竞妍争香,乃 形成中国哲学之黄金时代
江西省南昌市 2019 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在今天中国人的生活中,儒家思想仍不失为颠扑不破的真理,仍然是一股活的力量,还 会影响我们民族的立身处世之道。 在西方读者看来,孔子只是一位智者,开口不是格言,便是警句,这种看法,自然不足 以阐释孔子思想其影响之深而且大。若缺乏思想上更为深奥的统一的信念或系统,纯靠一套 格言警语,而支配一个国家,像孔子思想之支配中国一样,是办不到的。 筒捷地说,孔子的思想是代表一个理性的社会秩序,以伦理为法,以个人修养为本,以 道德为施政之基础,以个人正心修身为政治修明之根底。由此看来,最为耐人深思的特点是 取消政治与伦理之间的差异。其方法为一个伦理性的方法,与法家以严刑峻法为富国强兵之 道截然不同。孔子的学说要求人对人类与社会负起当负的责任,所谓以天下国家为己任,此 点与道家的适世玩世又大有不同。实际上,儒家思想所持的是人道主义者的态度,对全无实 用虚无缥缈的玄学与神秘主义完全弃置不顾,而是只注重基本的人际关系,灵异世界神仙不 朽又有何用?这种独具特色的人道主义中最有力的教义,是“人的标准就是人”。就凭这条 教义,一个常人只要顺着人性中的善去行动,就算初步奉行儒家的为人之道了,并不必在什 么观念信仰上去寻求神圣理想中的完美。 更精确点说,儒家思想志在重新树立一个理性化的封建社会,因为当时周朝的封建社会 正在趋于崩溃。儒家思想主张阶级分明。要了解这种情形,我们必须回溯到孔子当时封建制 度崩溃以及此后数百年内的状况。当时中国领土内有数百大大小小公侯伯子男等级的国家, 各自独立,其强者则国土与国力日增,时常与他国兵连祸结。周朝天子名为华夏君王,统治 全国,实则徒拥虚名,衰微已极。直至孔子及以后之孟子,虽周游列国,干谒诸侯,求其施 仁政,拯百姓于水火,但亦不屑于一朝周帝。这颇与其所主张之建立理性社会,尊崇周王之 学说相矛盾。因当时国内情势纷乱已极,周室衰微,天朝荏弱,纵然前往朝见,终无大用。 各国间虽订有条约,转眼粉碎,结盟和好,终难持久。养兵日众,捐税日增,强凌弱,众暴 寡。国与国间随时会商,真是舌敝唇焦,不见成功。学人智者开始定攻守之计,和战之策。 当时国界之分渐渐混灭,学者智士周游列国,朝秦暮楚,亲疏无常。而古礼失,尊卑乱,贫 富悬殊,政教乖误,此等混乱失常遂使思想锐敏之士,劳神苦思以求拨乱返治之道。在此种 气氛中,更兼以思想之极端自由,智慧明敏之士,遂各抒己见,如百花齐放,竞妍争香,乃 形成中国哲学之黄金时代
而孔子,则如现代的基督徒,他相信道德的力量,相信教育的力量,相信艺术的力量, 相信文化历史的传统,相信国与国间某种程度的道德行为,相信人与人之间高度的道德标准, 这都是孔子的信念。 (林语堂《孔子思想的特性》,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孔子不仅是一个智者,还以其丰富厚重的思想影响着一个民族的立身之道。这是中 外学界对孔子的共同认识 B.孔子所代表的儒家思想注重人际关系,尊崇人性中的“善”,并以此作为治国理政 之道去追求实现理想的完美。 C.在孔子的理性社会里,要实现政治的修明,没有法家之“法”,取而代之的是个人 修养、社会伦理和道德力量。 D.儒家思想立足现实,强调人应该担负的责任,既和适世玩世的道家大有不同,也摒 弃了毫无价值的玄学与神秘主义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篇点明孔子思想的价值和影响,然后由概括分析到具体分析层层深入地对孔 子思想的特质进行阐释。 B.文章由今及古,评古论今,纵横开阖,作者阐析纷繁复杂的史实,语言凝练雅致 句式整散交错,说理透辟深刻。 C.文章第四段立足于时代大背景,分析了孔子思想产生的外部原因,彰显了孔子在乱 世中弥足珍贵的信念及力量 D.文章多处运用对比论证,如中西方观念对比,儒家与不同学说对比,孔子的执着与 他为执政者不屑对比,揭示了孔子思想的价值和意义。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孔子所代表的儒家主张做人要有社会担当,以天下国家为己任,而道家主张适世玩 世,因此儒家是理性的,道家是感性的 B.儒家把“追求人的标准就是人”作为最有力的教义,这无论是对于过去,还是当今 我们民族的立身处世之道都具有一定的意义。 C.对于周室王朝,孔孟在学说上尊崇但实际行为却不屑,这是因为他们认识到,周室 衰微对他们实现志向终无大用 D.当时天下情势纷乱,国运没落,却迎来了思想的黄金期,各路学说精彩纷呈,但百家争
而孔子,则如现代的基督徒,他相信道德的力量,相信教育的力量,相信艺术的力量, 相信文化历史的传统,相信国与国间某种程度的道德行为,相信人与人之间高度的道德标准, 这都是孔子的信念。 (林语堂《孔子思想的特性》,有删改)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孔子不仅是一个智者,还以其丰富厚重的思想影响着一个民族的立身之道。这是中 外学界对孔子的共同认识。 B. 孔子所代表的儒家思想注重人际关系,尊崇人性中的“善”,并以此作为治国理政 之道去追求实现理想的完美。 C. 在孔子的理性社会里,要实现政治的修明,没有法家之“法”,取而代之的是个人 修养、社会伦理和道德力量。 D. 儒家思想立足现实,强调人应该担负的责任,既和适世玩世的道家大有不同,也摒 弃了毫无价值的玄学与神秘主义。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开篇点明孔子思想的价值和影响,然后由概括分析到具体分析层层深入地对孔 子思想的特质进行阐释。 B. 文章由今及古,评古论今,纵横开阖,作者阐析纷繁复杂的史实,语言凝练雅致, 句式整散交错,说理透辟深刻。 C. 文章第四段立足于时代大背景,分析了孔子思想产生的外部原因,彰显了孔子在乱 世中弥足珍贵的信念及力量。 D. 文章多处运用对比论证,如中西方观念对比,儒家与不同学说对比,孔子的执着与 他为执政者不屑对比,揭示了孔子思想的价值和意义。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孔子所代表的儒家主张做人要有社会担当,以天下国家为己任,而道家主张适世玩 世,因此儒家是理性的,道家是感性的。 B. 儒家把“追求人的标准就是人”作为最有力的教义,这无论是对于过去,还是当今 我们民族的立身处世之道都具有一定的意义。 C. 对于周室王朝,孔孟在学说上尊崇但实际行为却不屑,这是因为他们认识到,周室 衰微对他们实现志向终无大用。 D. 当时天下情势纷乱,国运没落,却迎来了思想的黄金期,各路学说精彩纷呈,但百家争
鸣也引发了人们对文化的质疑 【答案】1.C2.B3.A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十九大报告提出,“使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三感”是人民向往美好生活的整体性展示。能否提高人民群众的“三感”,将成为衡量改 革成败的基本指标 影响“三感”的因素有很多,但只有弄清哪些因素对“三感”有显著影响,我们才能为 进一步提高人民的“三感”,提出切中要害、更具体且可操作的建议。中国青年报社进行“改 革开放40年”大型青年调查,对诸多影响因素深入分析显示,调查的已有因素中,最影响 获得感的因素是“工作稳定”和“收入提升”,最影响幸福感的因素是“社会公平正义”和 “人们身体健康”,最影响安全感的因素是“未来生活保障” (摘编自《当代青年的幸福感从哪里来》,《中国青年报》2018年12月11日) 材料 今天揭晓的“改革开放40年”大型青年调查显示,多数受访者确认自己是改革开放受 益者,在获得感、安全感、幸福感三方面打分都在7.5分以上(满分10分)。 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首次将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并列提出,深化了 我们对改革目的和发展归宿的认识 调査发现,不同年龄青年中,80后受访者获得感和安全感更高,90后幸福感更高。90 后的获得感、安全感低而幸福感高,或因获得感和安全感跟个人阅历有关,年长者因有在不 同年龄段的阅历,纵向对比会有更明显的获得感和安全感。而90后因生活阅历,对比感受 不明显,但他们活在当下,觉得很幸福。90后的幸福感更强,因为他们是改革开放后的独 生子女,父母通常是70后,给他们创造较好的生活条件,他们属于消费的一代。90后的安 全感稍弱,因为他们处在奋斗的起点,获得的社会资本、保障性要素和支撑性备件都还不够 多,还没到真正拥有自己一方天地的时候,相对来说安全感会弱些。 (摘编自《“改革开放40年”大型青年调查发布:当代青年是改革开放的充分受益者》 《中国青年报》2018年12月11日) 材料三:
鸣也引发了人们对文化的质疑。 【答案】1. C 2. B 3. A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十九大报告提出,“使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三感”是人民向往美好生活的整体性展示。能否提高人民群众的“三感”,将成为衡量改 革成败的基本指标。 影响“三感”的因素有很多,但只有弄清哪些因素对“三感”有显著影响,我们才能为 进一步提高人民的“三感”,提出切中要害、更具体且可操作的建议。中国青年报社进行“改 革开放 40 年”大型青年调查,对诸多影响因素深入分析显示,调查的已有因素中,最影响 获得感的因素是“工作稳定”和“收入提升”,最影响幸福感的因素是“社会公平正义”和 “人们身体健康”,最影响安全感的因素是“未来生活保障”。 (摘编自《当代青年的幸福感从哪里来》,《中国青年报》2018 年 12 月 11 日) 材料二: 今天揭晓的“改革开放 40 年”大型青年调查显示,多数受访者确认自己是改革开放受 益者,在获得感、安全感、幸福感三方面打分都在 7.5 分以上(满分 10 分)。 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首次将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并列提出,深化了 我们对改革目的和发展归宿的认识。 调查发现,不同年龄青年中,80 后受访者获得感和安全感更高,90 后幸福感更高。90 后的获得感、安全感低而幸福感高,或因获得感和安全感跟个人阅历有关,年长者因有在不 同年龄段的阅历,纵向对比会有更明显的获得感和安全感。而 90 后因生活阅历,对比感受 不明显,但他们活在当下,觉得很幸福。90 后的幸福感更强,因为他们是改革开放后的独 生子女,父母通常是 70 后,给他们创造较好的生活条件,他们属于消费的一代。90 后的安 全感稍弱,因为他们处在奋斗的起点,获得的社会资本、保障性要素和支撑性备件都还不够 多,还没到真正拥有自己一方天地的时候,相对来说安全感会弱些。 (摘编自《“改革开放 40 年”大型青年调查发布:当代青年是改革开放的充分受益者》, 《中国青年报》2018 年 12 月 11 日) 材料三:
教育部长江学者周晓虹曾在访谈中说到改革开放对他那一代人命运的巨大影响。他 1978年时21岁,做过知青,赶上恢复高考。他认为他们这一代人是幸运的,他们是改革开 放的参与者、受益者和拥护者。周晓虹及同时代人经历的命运改变,可称为改革开放对中国 人命运改变的“解除压抑”版本,其特征是恢复高考使很多人进大学入体制,通过体制的资 源配置获得阶层和命运的跃升。如今高考制度虽已寻常化,是国家的正常阶层流动方式,且 更多人通过获得大学文凭进入的是市场而非体制,但仍可视为该版本的发展延续。 第二版本可称为引导能量。最典型的是20世纪80年代农村改革,引导农民“离土不离 ”,剩余劳动力投入商品经济和乡镇企业,导出的能量改变了很多人的命运,如“万元户” 和乡镇企业主。能量一旦被引导到改变自身命运,它就极大推动社会的进一步变革 仅解除压抑和引导能量还不够,还需通过制度、政策等组织投入到特定领域和方向。这 构成了改革开放对中国人命运改变的第三版本——组织能量。如20世纪80年代成立经济特 区,给出各种政策:90年代后全面开放;如地方政府竞争成为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强大动 力;如积极给出优惠政策扶持各类高科技企业:如1998年至今的房地产。如能量的组织 引发巨大的财富规模效应,在相应的利益结构上,使处于该结构各种位置的人受益,实现阶 层攀升。 个有机体的高速发展还需要激发出它巨大的潜力。这是改变命运的第四版本。这类例 子如互联网、高科技等领域的创新创业。在改革开放对中国这个有机体巨大潜能的激发中 很多改变社会生活方式的商业模式、商品、服务被创造出来,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做大了 蛋糕。能吃到这些蛋糕的人实现命运的巨变 解除压抑、引导能量、组织能量、激发能量,使中国这个有机体焕发巨大活力。这正是 中国人改变命运的方式,每个人都在和改革开放一起成长。 (摘编自《改革关乎国运》,《南风窗》2018年11月21日)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80后受访者获得感和安全感高而幸福感较低,是因为幸福感与个人阅历无关,无法通过 身处不同年龄段的纵向对比来感知。 B.能否确保工作稳定和收入提长、社会公平正义和人们身体健康及未来生活保障,是衡量 “三感”高低及改革成败的主要指标。 C.改革开放通过解除压抑、引导能量、组织能量、激发能量的方式改变国运,也改变了很 多与改革开放同行的个体的命运。 D.使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既是国家推进改革开
教育部长江学者周晓虹曾在访谈中说到改革开放对他那一代人命运的巨大影响。他 1978 年时 21 岁,做过知青,赶上恢复高考。他认为他们这一代人是幸运的,他们是改革开 放的参与者、受益者和拥护者。周晓虹及同时代人经历的命运改变,可称为改革开放对中国 人命运改变的“解除压抑”版本,其特征是恢复高考使很多人进大学入体制,通过体制的资 源配置获得阶层和命运的跃升。如今高考制度虽已寻常化,是国家的正常阶层流动方式,且 更多人通过获得大学文凭进入的是市场而非体制,但仍可视为该版本的发展延续。 第二版本可称为引导能量。最典型的是 20 世纪 80 年代农村改革,引导农民“离土不离 乡”,剩余劳动力投入商品经济和乡镇企业,导出的能量改变了很多人的命运,如“万元户” 和乡镇企业主。能量一旦被引导到改变自身命运,它就极大推动社会的进一步变革。 仅解除压抑和引导能量还不够,还需通过制度、政策等组织投入到特定领域和方向。这 构成了改革开放对中国人命运改变的第三版本——组织能量。如 20 世纪 80 年代成立经济特 区,给出各种政策;90 年代后全面开放;如地方政府竞争成为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强大动 力;如积极给出优惠政策扶持各类高科技企业;如 1998 年至今的房地产。如能量的组织, 引发巨大的财富规模效应,在相应的利益结构上,使处于该结构各种位置的人受益,实现阶 层攀升。 一个有机体的高速发展还需要激发出它巨大的潜力。这是改变命运的第四版本。这类例 子如互联网、高科技等领域的创新创业。在改革开放对中国这个有机体巨大潜能的激发中, 很多改变社会生活方式的商业模式、商品、服务被创造出来,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做大了 蛋糕。能吃到这些蛋糕的人实现命运的巨变。 解除压抑、引导能量、组织能量、激发能量,使中国这个有机体焕发巨大活力。这正是 中国人改变命运的方式,每个人都在和改革开放一起成长。 (摘编自《改革关乎国运》,《南风窗》2018 年 11 月 21 日) 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80 后受访者获得感和安全感高而幸福感较低,是因为幸福感与个人阅历无关,无法通过 身处不同年龄段的纵向对比来感知。 B. 能否确保工作稳定和收入提长、社会公平正义和人们身体健康及未来生活保障,是衡量 “三感”高低及改革成败的主要指标。 C. 改革开放通过解除压抑、引导能量、组织能量、激发能量的方式改变国运,也改变了很 多与改革开放同行的个体的命运。 D. 使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既是国家推进改革开
放的目的所在,也是国家发展的归宿 5.下列对材料三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顺应制度政策的人把握特定时代机遇,在特定领域的相应利益结构中凭借财富的规模效 应获益,实现自身阶层攀升。 B.创新创业的时代,催生了很多改变社会生活方式的商业模式、商品、服务,相关从业者 也可能随之改变自身命运 C.国家通过引导能量的方式,引导农村剩余劳动力投入商品经济和乡镇企业,很多人在改 革中获得成功,改变了命运。 D.如今高考制度虽然已经常态化,但多数大学毕业生进入的是市场而非体制,因此,他们 潜在的压抑并未得到解除 6.在“改革开放再出发”的背景下,如何才能让当代青年在和改革开放一起成长的过程中 更加“有感”?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答案】4.A5.D 6.①为当代青年提供足够的未来生活保障,提供社会资本、保障性要素和支撑性条件,提 高当代青年的安全感:②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保证国家正常阶层流动方式,改善社会生活方 式,提高当代青年的幸福感;③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通过新的商业模式、商品、服务,提 供稳定的工作机会和收入提升空间,提高当代青年的获得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之美 毛志成 巧得近于出奇。就在几天前,我几乎同时接到了远处寄来的两份讣告,两者生前的命运 大异:一个前半生虽然活得坎坎坷坷、命运多舛,但此后却着实走红了一把;一个前半生飞 黄腾达多年,但死前却落得身败名裂、贫病交加。鉴于两者都是我的朋友,故而补寄的简短 挽词都是一样的。这两句话是从古小说《庄子鼓盆成大道》中抄来的 “夫子之来,时矣;夫子之去,适矣。” 所谓“适”,我不想解释得多么深奥,只想解释成“最终都永久地睡去了”。无论是什 么样的人,活着的时候其态万千,一经死去,其睡态往往都是一样的,实现了真正的平等。 世上许多的美感之一就包括睡态之美
放的目的所在,也是国家发展的归宿。 5. 下列对材料三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顺应制度政策的人把握特定时代机遇,在特定领域的相应利益结构中凭借财富的规模效 应获益,实现自身阶层攀升。 B. 创新创业的时代,催生了很多改变社会生活方式的商业模式、商品、服务,相关从业者 也可能随之改变自身命运。 C. 国家通过引导能量的方式,引导农村剩余劳动力投入商品经济和乡镇企业,很多人在改 革中获得成功,改变了命运。 D. 如今高考制度虽然已经常态化,但多数大学毕业生进入的是市场而非体制,因此,他们 潜在的压抑并未得到解除。 6. 在“改革开放再出发”的背景下,如何才能让当代青年在和改革开放一起成长的过程中 更加“有感”?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答案】4. A 5. D 6. ①为当代青年提供足够的未来生活保障,提供社会资本、保障性要素和支撑性条件,提 高当代青年的安全感;②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保证国家正常阶层流动方式,改善社会生活方 式,提高当代青年的幸福感;③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通过新的商业模式、商品、服务,提 供稳定的工作机会和收入提升空间,提高当代青年的获得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睡之美 毛志成 巧得近于出奇。就在几天前,我几乎同时接到了远处寄来的两份讣告,两者生前的命运 大异:一个前半生虽然活得坎坎坷坷、命运多舛,但此后却着实走红了一把;一个前半生飞 黄腾达多年,但死前却落得身败名裂、贫病交加。鉴于两者都是我的朋友,故而补寄的简短 挽词都是一样的。这两句话是从古小说《庄子鼓盆成大道》中抄来的: “夫子之来,时矣;夫子之去,适矣。” 所谓“适”,我不想解释得多么深奥,只想解释成“最终都永久地睡去了”。无论是什 么样的人,活着的时候其态万千,一经死去,其睡态往往都是一样的,实现了真正的平等。 世上许多的美感之一就包括睡态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