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8月中句成熟,含糖量8%—11%,含酸量2%—3%。每果枝平均有果穗2—3个。我国东北长白山和小兴安岭一带的山葡萄资源极为丰富,是东北酿造葡萄酒的主要原料;其酒为红宝石色,鲜艳透明,具有独特的风味,受到消费者的欢迎。为了提高山葡萄产量,东北各地曾广泛展开了山葡萄的优系选种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当前重点推广的山葡萄品种有两性花“双优”,还有雌能花“左山一”、“左山二”等。山葡萄虽然存在着糖少、酸多,低产和扦插生根困难的缺点,但抗寒性极强,根系可耐-15℃左右的低温,枝条可耐-40—-50℃的低温,是葡萄属中抗寒性最强的一个种对白粉病、白腐病和黑痘病等,也有较强的抵抗力,但易感染炭疽病和霜霉病。没有美洲种的“狐香味”,因此,它是当前国内外葡萄抗寒育种的最重要资源(2)婴奠(V.thunbergiiSieb.etZucc.)亦称董氏葡萄,野生于我国华北、华中、华南及朝鲜和日本,抗寒力较强,在华北可露地越冬。植株生长中庸,雌雄异株。萌芽与花期晚。叶厚较粗糙,3一5浅裂,背面密披乳白色绒毛。果穗小,松散,重20—30g。果实极小,圆形、黑色,皮厚肉小,汁深红色,味酸涩。果实在北京10月上句成熟,成熟后数日内全部脱落,含糖量14.6%,含酸量1.35%,出汁率63.8%。果枝率在80%以上,每果枝多生3一4个果穗,最多可达5穗。是丰产抗寒抗病育种在的主要资源(3)刺葡萄(V.davidiFoex.)我国陕西、甘肃、华中、华南、华东、云南、贵州等地有分布。新梢及一、二年生枝有直立或弯曲的皮刺。雌雄异株或两性花。不同类型的叶型,果穗差异较大,其中两性花“塘尾”刺葡萄果穗中等大,平均重150.7g;果粒椭圆形,紫色,平均重2.3g:在陕西杨陵,果实于8月下句至9月上句成熟,果汁深红色,含可溶性固形物14%—16%。塘尾刺葡萄穗、粒大,较丰产,果实抗病力极强,酿酒品质良好,可直接利用和供优质抗病育种的亲本。本种极耐阴湿,扦插不易成活,但在抗湿热和抗病育种中值得重视(4)华东葡萄(V.gseudoreticulata W.T.Wang.)我国陕西、江苏、浙江、湖南、广西等省有分布。植株生长旺盛,雌雄异株。叶中等大,卵圆形,全缘,叶柄洼开张,茎具棱。果穗小,圆柱或圆锥形,松散至紧密。果粒小,近圆形,紫黑色,果汁红色,含可溶性固形物15%—18%。在陕西关中,果实于8月下句至9月上句成熟,抗霜霉病能力强,但易感白粉病。它是抗湿热和抗病育种中的重要种质。(5)毛葡萄(v.puinquangularis Rehd.)亦称五角叶葡萄,从秦岭、泰山以南至广西境内都有分布。植株生长旺盛,雌雄异株,叶中等大,全缘,五角形。叶背、一年生枝条密被白色绒毛。开花期极晚。果实9-6 -
- 6 - 在北京 8 月中旬成熟,含糖量 8%—11%,含酸量 2%—3%。每果枝平均有果穗 2—3 个。 我国东北长白山和小兴安岭一带的山葡萄资源极为丰富,是东北酿造葡萄酒的主要 原料;其酒为红宝石色,鲜艳透明,具有独特的风味,受到消费者的欢迎。为了提高山 葡萄产量,东北各地曾广泛展开了山葡萄的优系选种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当前重点 推广的山葡萄品种有两性花“双优”,还有雌能花“左山一”、“左山二”等。 山葡萄虽然存在着糖少、酸多,低产和扦插生根困难的缺点,但抗寒性极强,根系 可耐-15℃左右的低温,枝条可耐-40—-50℃的低温,是葡萄属中抗寒性最强的一个种。 对白粉病、白腐病和黑痘病等,也有较强的抵抗力,但易感染炭疸病和霜霉病 。没有 美洲种的“狐香味’,因此,它是当前国内外葡萄抗寒育种的最重要资源。 (2) 婴薁 (V.thunbergii Sieb.et Zucc.)亦称董氏葡萄,野生于我国华北、华中、 华南及朝鲜和日本,抗寒力较强,在华北可露地越冬。植株生长中庸,雌雄异株。萌芽 与花期晚。叶厚较粗糙,3—5 浅裂,背面密披乳白色绒毛。果穗小,松散,重 20—30g。 果实极小,圆形、黑色,皮厚肉小,汁深红色,味酸涩。果实在北京 10 月上旬成熟, 成熟后数日内全部脱落,含糖量 14.6%,含酸量 1.35%,出汁率 63.8%。果枝率在 80%以 上,每果枝多生 3—4 个果穗,最多可达 5 穗。是丰产抗寒抗病育种在的主要资源。 (3)刺葡萄(V.davidii Foex.) 我国陕西、甘肃、华中、华南、华东、云南、贵州 等地有分布。新梢及一、二年生枝有直立或弯曲的皮刺。雌雄异株或两性花。不同类型 的叶型,果穗差异较大,其中两性花“ 塘尾”刺葡萄果穗中等大,平均重 150.7g;果 粒椭圆形,紫色,平均重 2.3g;在陕西杨陵,果实于 8 月下旬至 9 月上旬成熟,果汁深 红色,含可溶性固形物 14%—16%。塘尾刺葡萄穗、粒大,较丰产,果实抗病力极强,酿 酒品质良好,可直接利用和供优质抗病育种的亲本。本种极耐阴湿,扦插不易成活,但 在抗湿热和抗病育种中值得重视。 (4)华东葡萄(V.qseudoreticulata W.T.Wang.) 我国陕西、江苏、浙江、湖南、 广西等省有分布。植株生长旺盛,雌雄异株。叶中等大,卵圆形,全缘,叶柄洼开张, 茎具棱。果穗小,圆柱或圆锥形,松散至紧密。果粒小,近圆形,紫黑色,果汁红色, 含可溶性固形物 15%—18%。在陕西关中,果实于 8 月下旬至 9 月上旬成熟,抗霜霉病能 力强,但易感白粉病。它是抗湿热和抗病育种中的重要种质。 (5)毛葡萄(V.puinquangularis Rehd.) 亦称五角叶葡萄,从秦岭、泰山以南至广西境内都有分布。植株生长旺盛,雌雄异 株,叶中等大,全缘,五角形。叶背、一年生枝条密被白色绒毛。开花期极晚。果实 9
一10月成熟,果穗小,平均重59g。果粒小,黑色,结果枝占90%左右。每果枝平均有果穗2.8一3.7个,最多有6个。甚丰产,是我国南方一些葡萄酒厂酿造葡萄酒的重要原料。本种抗黑痘病能力很强。已发现有白果实类型。它可用于高温多湿地区的育种资源(6)秋葡萄(V.romanetii Romam.)植株生长极旺,叶大,全缘。一年生枝和叶柄密生腺毛。萌芽与开花期早,果实7月下旬至8月上中旬成熟,果枝率60%一70%。果穗较小,每果枝平均有2个,多极松散。果粒小,紫黑色,含可溶性固形物14%一16%,最高可达19%以上,酿造葡萄酒口感良好。抗炭疽病和黑痘病能力强,是早熟优质抗病育种中的重要资源。3.欧亚种群仅有一个欧亚种(V.uiniferaL.),由于栽培历史悠久变异极其复杂多样,分为两个亚种,即野生亚种和栽培亚种。野生亚种为雌雄异株。果实小,黑色,9月下旬成熟,含糖量20%左右,含酸量2%,果穗小-重30-50g,果枝率在90%以上。每果枝有2个以上果穗。出汁率60%一70%。抗寒性强,对白腐病、霜霉病有一定抵抗力,可作抗逆性育种的原始材料。欧亚葡萄的栽培亚种是由野生亚种进化来的,通常所说的欧亚葡萄或欧洲葡萄,就是指的栽培亚种。三、欧洲葡萄的生态分布及其育种价值欧洲葡萄(V.uinifera L.)原产地中海、黑海沿岸和高加索、中亚细亚一带,是葡萄属中最重要的一个种,约有5000多个品种,目前世界各地栽培的葡萄品种多数属于本种,其产量约占世界葡萄总产量的90%以上。欧洲葡萄丰产、含糖量高、含酸量低、风味优美,是鲜食、酿酒、制干、制汁的最好原料。但抗寒性、抗病性较差,绝大多数品种对葡萄根瘤蚜没有抵抗力,是其主要缺点。欧洲葡萄按其起源,可分为三个生态地理群。(一)东方品种群(Proles orientalisNegr.)原产中亚细亚、高加索、阿富汗、伊朗和近东各国。本品种群的共同特点是:叶光滑,背面无毛或仅有刺毛。果穗大,松散,多呈分枝形。果粒中或大,形状多样,果肉多为肉质或脆质,无香味,种子大,喙长。结果枝少,通常每果枝仅有一个果穗,少数有2穗。植株发育旺盛,生长期长,抗寒性弱,但有些品种对于旱、盐碱和沙漠热风有较强的抗性。适宜在雨量稀少、气候干燥、日照充足、有灌溉条件的地区生长,宜用棚架整形和长梢修剪。.7
- 7 - —10 月成熟,果穗小,平均重 59g。果粒小,黑色,结果枝占 90%左右。每果枝平均有 果穗 2.8—3.7 个,最多有 6 个。甚丰产,是我国南方一些葡萄酒厂酿造葡萄酒的重要 原料。本种抗黑痘病能力很强。已发现有白果实类型。它可用于高温多湿地区的育种资 源。 (6)秋葡萄(V.romanetii Romam.) 植株生长极旺,叶大,全缘。一年生枝和叶柄 密生腺毛。萌芽与开花期早,果实 7 月下旬至 8 月上中旬成熟,果枝率 60%—70%。果穗 较小,每果枝平均有 2 个,多极松散。果粒小,紫黑色,含可溶性固形物 14%—16%,最 高可达 19%以上,酿造葡萄酒口感良好。抗炭疽病和黑痘病能力强,是早熟优质抗病育 种中的重要资源。 3.欧亚种群 仅有一个欧亚种(V.uinifera L.),由于栽培历史悠久变异极其复杂多样,分为两 个亚种,即野生亚种和栽培亚种。野生亚种为雌雄异株。果实小,黑色,9 月下旬成熟, 含糖量 20%左右,含酸量 2%,果穗小-重 30-50g,果枝率在 90%以上。每果枝有 2 个以 上果穗。出汁率 60%—70%。抗寒性强,对白腐病、霜霉病有一定抵抗力,可作抗逆性育 种的原始材料。欧亚葡萄的栽培亚种是由野生亚种进化来的,通常所说的欧亚葡萄或欧 洲葡萄,就是指的栽培亚种。 三、欧洲葡萄的生态分布及其育种价值 欧洲葡萄(V.uinifera L.)原产地中海、黑海沿岸和高加索、中亚细亚一带,是葡 萄属中最重要的一个种,约有 5000 多个品种,目前世界各地栽培的葡萄品种多数属于 本种,其产量约占世界葡萄总产量的 90%以上。欧洲葡萄丰产、含糖量高、含酸量低、 风味优美,是鲜食、酿酒、制干、制汁的最好原料。但抗寒性、抗病性较差,绝大多数 品种对葡萄根瘤蚜没有抵抗力,是其主要缺点。 欧洲葡萄按其起源,可分为三个生态地理群。 (一)东方品种群(Proles orientalis Negr.) 原产中亚细亚、高加索、阿富汗、伊朗和近东各国。本品种群的共同特点是:叶光 滑,背面无毛或仅有刺毛。果穗大,松散,多呈分枝形。果粒中或大,形状多样,果肉 多为肉质或脆质,无香味,种子大,喙长。结果枝少,通常每果枝仅有一个果穗,少数 有 2 穗。植株发育旺盛,生长期长,抗寒性弱,但有些品种对于旱、盐碱和沙漠热风有 较强的抗性。适宜在雨量稀少、气候干燥、日照充足、有灌溉条件的地区生长,宜用棚 架整形和长梢修剪
东方品种群绝大多数品种适于鲜食和制干,如无核白、无核黑,牛奶、力扎马特、可口甘、粉红太妃,尼木兰等,原产我国的龙眼、瓶儿、白鸡心、黑鸡心等,也属于本品种群。是选育大粒、鲜食和无核品种的主要原始材料。(二)黑海品种群(Proles pontica Negr.)又分为两个地理亚群:里海亚群和南亚群。原产黑海沿岸和巴尔干半岛各国。共同特点是:叶背面有绒长和刺毛。果穗中大,多紧密。果粒中大,多圆形,果肉多汁。结果枝较多,果枝上的果穗也较多。植株生长中庸或旺盛。与东方品种群比较,生长期较短,抗寒性较强,但抗旱性较差。因黑海沿岸的许多国家和地区很早就在葡萄根瘤蚜发生,因而起源于这一地区的少数品种如白羽、齐次卡等,对根瘤蚜有一定的抵抗力。本群品种多数适于酿酒,少数用以鲜食。优良的酿酒品种有晚红蜜、白羽等;鲜食品种有花叶白鸡心(白玉)、保加尔等。可用作酿酒、鲜食品种选育的原始材料。(三)西欧品种群(Proles occidentalis Negr.)原产法国、西班牙、意大利、荷兰等国。共同特点是:叶背面有绒毛,果穗小,紧密,圆柱或圆锥形,小或中大。果肉多汁,种子小,喙短。与上述两个品种群比较,因其原产地纬度高。故生长期较短,抗寒性较强。此外,结果枝多,果枝上的穗数亦多,产量中或较高。本品种群的绝大多数品种适于酿酒,如意斯林、黑比诺、雷司令、白诗南、霞多丽、赤霞珠、小白玫瑰、法国蓝、加里娘,少数品种适于鲜食,如玫瑰香、意大利、白马拉加、阿芳、粉红葡萄等。此外,还有很多起源较晚,属于这三个品种群相互杂交育成的中间型品种。四、主要性状的遗传1、花型的遗传葡萄的花型有三种(见图13-5):雄花()、雌能花()和两性花(完全花)()栽培品种绝大多数为两性花;少数为雌能花;野生类型为雌雄异株。葡萄杂育种时,由于亲本之不同,这几种花型都可能在后代出现,据很多人的研究,欧洲葡萄品种间杂交时,后代花型可能是多种多样的,如果欧洲葡萄与其它种杂交,后代花型就更为复杂。关于葡萄花型遗传的理论,有多种假说,如涅格鲁里等认为,决定葡萄花型性状的基因位于一对性染色体上。雌能花植株的性染色体上的基因为隐性同质结合ff,控制雌性第一性征(花粉不育,卵细胞可育)和第二性征(雄蕊向外卷曲,花粉粒三角形,花粉外壁无发芽孔)。雄花植株性染色体上的基因为异质结合Ff,F决定雄性第一性征(花粉-8-
- 8 - 东方品种群绝大多数品种适于鲜食和制干,如无核白、无核黑,牛奶、力扎马特、 可口甘、粉红太妃,尼木兰等,原产我国的龙眼、瓶儿、白鸡心、黑鸡心等,也属于本 品种群。是选育大粒、鲜食和无核品种的主要原始材料。 (二)黑海品种群(Proles pontica Negr.) 又分为两个地理亚群:里海亚群和南亚群。原产黑海沿岸和巴尔干半岛各国。共同 特点是:叶背面有绒长和刺毛。果穗中大,多紧密。果粒中大,多圆形,果肉多汁。结 果枝较多,果枝上的果穗也较多。植株生长中庸或旺盛。与东方品种群比较,生长期较 短,抗寒性较强,但抗旱性较差。因黑海沿岸的许多国家和地区很早就在葡萄根瘤蚜发 生,因而起源于这一地区的少数品种如白羽、齐次卡等,对根瘤蚜有一定的抵抗力。本 群品种多数适于酿酒,少数用以鲜食。优良的酿酒品种有晚红蜜、白羽等;鲜食品种有 花叶白鸡心(白玉)、保加尔等。可用作酿酒、鲜食品种选育的原始材料。 (三)西欧品种群(Proles occidentalis Negr.) 原产法国、西班牙、意大利、荷兰等国。共同特点是:叶背面有绒毛,果穗小,紧 密,圆柱或圆锥形,小或中大。果肉多汁,种子小,喙短。与上述两个品种群比较,因 其原产地纬度高。故生长期较短,抗寒性较强。此外,结果枝多,果枝上的穗数亦多, 产量中或较高。本品种群的绝大多数品种适于酿酒,如意斯林、黑比诺、雷司令、白诗 南、霞多丽、赤霞珠、小白玫瑰、法国蓝、加里娘,少数品种适于鲜食,如玫瑰香、意 大利、白马拉加、阿芳、粉红葡萄等。 此外,还有很多起源较晚,属于这三个品种群相互杂交育成的中间型品种。 四、主要性状的遗传 1、花型的遗传 葡萄的花型有三种(见图 13-5):雄花(♂)、雌能花(♀)和两性花(完全花)(♀♂)。 栽培品种绝大多数为两性花;少数为雌能花;野生类型为雌雄异株。葡萄杂育种时,由 于亲本之不同,这几种花型都可能在后代出现。 据很多人的研究,欧洲葡萄品种间杂交时,后代花型可能是多种多样的,如果欧洲 葡萄与其它种杂交,后代花型就更为复杂。 关于葡萄花型遗传的理论,有多种假说,如涅格鲁里等认为,决定葡萄花型性状的 基因位于一对性染色体上。雌能花植株的性染色体上的基因为隐性同质结合 ff,控制雌 性第一性征(花粉不育,卵细胞可育)和第二性征(雄蕊向外卷曲,花粉粒三角形,花粉 外壁无发芽孔)。雄花植株性染色体上的基因为异质结合 Ff,F 决定雄性第一性征(花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