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
《 荀 子 》
作者介绍 荀子(约公元前313—前238),名况,字 战国末期赵国人,当时人们尊重他,称他荀卿。 曾两度到当时齐国的文化中心稷下(今山东临淄) 游学,任过列大夫的祭酒(学宫领袖),还到过 秦国,拜见秦昭王,后来到楚国,任兰陵(今山 东枣庄东南)令。公元前238年失官,居家著书, 死后葬于兰陵。 荀子是我国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朴素唯物 主义思想集大成者,是先秦儒家的最后代表
荀子(约公元前313—前238),名况,字卿, 战国末期赵国人,当时人们尊重他,称他荀卿。 曾两度到当时齐国的文化中心稷下(今山东临淄) 游学,任过列大夫的祭酒(学宫领袖),还到过 秦国,拜见秦昭王,后来到楚国,任兰陵(今山 东枣庄东南)令。公元前238年失官,居家著书, 死后葬于兰陵。 荀子是我国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朴素唯物 主义思想集大成者,是先秦儒家的最后代表。 作者介绍
韩非子和李斯都是他的学生。他反对迷信,天命鬼神 肯定自然规律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并提出“制天 命而用之”的人定胜天的思想。 他强调教育和礼法的作用,主张治理天下既要靠“法 制”,又要重视教化用“礼”治,强调“行”对于 “知”的必要性和后天学习的重要性,认为后天环境和 教育可以改变人的本性。提出“性恶论”的看法
韩非子和李斯都是他的学生。他反对迷信,天命鬼神, 肯定自然规律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并提出“制天 命而用之”的人定胜天的思想。 他强调教育和礼法的作用,主张治理天下既要靠“法 制”,又要重视教化兼用“礼”治,强调“行”对于 “知”的必要性和后天学习的重要性,认为后天环境和 教育可以改变人的本性。提出“性恶论”的看法
荀子 ·《荀子》二十卷。由 《论语》、《孟子》的 上海籍出版 语录体,发展为有标题 的论文,标志着古代说 藷子百家叢書 理文的进一步成熟。 《荀子》一书大部分是 荀子所著,一小部分出 于其弟子之手,现存20 卷,32篇,内容涉及哲 学、政治、治学、处世 学术等
• 《荀子》二十卷。由 《论语》、《孟子》的 语录体,发展为有标题 的论文,标志着古代说 理文的进一步成熟。 • 《荀子》一书大部分是 荀子所著,一小部分出 于其弟子之手,现存20 卷,32篇,内容涉及哲 学、政治、治学、处世 学术等
荀子认为后天环境 和教育可以使人的本性 改变,因此,他十分强 调教育的作用和学习。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 《劝学》
荀子认为后天环境 和教育可以使人的本性 改变,因此,他十分强 调教育的作用和学习。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 《劝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