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商事纠纷解决机制概论》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代码:16200202 课程名称:《民商事纠纷解决机制概论》 英文名称:Introduction to Civil and Commercial Dispute Resolution 课程类别:通识课 学时:32 分:2 适用对象:二年级以上非法学专业本科生 考核方式:考查 先修课程:《思想道德基础与法律修养》、《民法》 二、课程简介 该课程系面向大二以上非法学专业本科生的开设的一门通识课,以现行立法和法 律实务为基础,简要介绍包括诉讼和替代性纠纷解决机制(Alternative Dispute Resolution,简称ADR)在内我国多元化民事纠纷机制。本课程的教学内容紧密围绕 如何解决民商事纠纷这一主题,坚持“立德树人”和“依法维权”两个中心点,既有 理论层面的讲授,也有制度层面的分析,还涉及实务层面的训练。这对培养学生的法 律素质和学以致用的能力均有着积极意义,而且为学生在合法权益受到侵犯时如何合 理运用我国的法律资源进行维权提供有益的指引和帮助。 The course is a suitable General Education for undergraduate students except law major,which is based on current legislation and law practice,and briefly introduces the diversified dispute resolution including lawsuit and Alternative Dispute Resolution.The course sticks to two central points such as strengthening moral education to cultivate people and assertion of rights in accordance with the law.Its content includes theory,system and practice which closely around the theme of how to resolve the civil and commercial disputes.The course is of positive significance to cultivate the students' legal quality and the ability to use them.Moreover,it provides beneficial guidance and help for students to rationally use the legal resources of our country to protect their legitimate rights and interests. 三、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 (一)课程性质
1 《民商事纠纷解决机制概论》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代码:16200202 课程名称:《民商事纠纷解决机制概论》 英文名称:Introduction to Civil and Commercial Dispute Resolution 课程类别: 通识课 学 时: 32 学 分:2 适用对象:二年级以上非法学专业本科生 考核方式:考查 先修课程:《思想道德基础与法律修养》、《民法》 二、课程简介 该课程系面向大二以上非法学专业本科生的开设的一门通识课,以现行立法和法 律实务为基础,简要介绍包括诉讼和替代性纠纷解决机制(Alternative Dispute Resolution,简称 ADR)在内我国多元化民事纠纷机制。本课程的教学内容紧密围绕 如何解决民商事纠纷这一主题,坚持“立德树人”和“依法维权”两个中心点,既有 理论层面的讲授,也有制度层面的分析,还涉及实务层面的训练。这对培养学生的法 律素质和学以致用的能力均有着积极意义,而且为学生在合法权益受到侵犯时如何合 理运用我国的法律资源进行维权提供有益的指引和帮助。 The course is a suitable General Education for undergraduate students except law major,which is based on current legislation and law practice, and briefly introduces the diversified dispute resolution including lawsuit and Alternative Dispute Resolution。The course sticks to two central points such as strengthening moral education to cultivate people and assertion of rights in accordance with the law. Its content includes theory, system and practice, which closely around the theme of how to resolve the civil and commercial disputes. The course is of positive significance to cultivate the students' legal quality and the ability to use them。Moreover,it provides beneficial guidance and help for students to rationally use the legal resources of our country to protect their legitimate rights and interests. 三、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 (一)课程性质
通识选修课 (二)教学目的 本课程坚持“立德树人”和“依法维权”两个中心点,贯彻二十大报告和党中央 文件关于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的精神,从立法、理论和实务三个维度让学生了解我国 现行的各纠纷解决方式的基本概念、基本原则,理解这些纠纷解决方式之间的关系以 及把握它们的运行特点,并掌握这些纠纷解决方式的相关的一些重要的法律规则,如 《仲裁法》《人民调解法》《民事诉讼法》等,通过案例教学和模拟实战的训练,能 够结合具体的民商事法律纠纷懂得如何选择对己最有利的纠纷解决方式以及如何在 该纠纷解决方式中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四、教学内容及要求 第一章民商事法律纠纷与纠紛解决 (一)目的与要求 1.了解纠纷的产生与解决历史以及纠纷解决的类型 2.掌握民商事纠纷的概念与判断标准 3.理解纠纷解决的意义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民商事法律纠纷概述 1.主要内容 (1)纠纷 (2)法律纠纷 (3)民商事法律纠纷的界定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纠纷、法律纠纷、民商事法律纠纷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1)了解纠纷的种类 (2)掌握民商事法律纠纷的判断 第二节 纠纷解决的类型 1.主要内容 (1)合意性纠纷解决方式与决定性纠纷解决方式 (2)私力救济、社会救济和公力救济 (3)ADR与诉讼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私力救济,社会救济,公力救济,ADR,诉讼 3.问颗与应用(能力要求) 了解各种类型的分类标准 2
2 通识选修课 (二)教学目的 本课程坚持“立德树人”和“依法维权”两个中心点,贯彻二十大报告和党中央 文件关于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的精神,从立法、理论和实务三个维度让学生了解我国 现行的各纠纷解决方式的基本概念、基本原则,理解这些纠纷解决方式之间的关系以 及把握它们的运行特点,并掌握这些纠纷解决方式的相关的一些重要的法律规则,如 《仲裁法》《人民调解法》《民事诉讼法》等,通过案例教学和模拟实战的训练,能 够结合具体的民商事法律纠纷懂得如何选择对己最有利的纠纷解决方式以及如何在 该纠纷解决方式中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四、教学内容及要求 第一章 民商事法律纠纷与纠纷解决 (一)目的与要求 1.了解纠纷的产生与解决历史以及纠纷解决的类型 2.掌握民商事纠纷的概念与判断标准 3.理解纠纷解决的意义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民商事法律纠纷概述 1.主要内容 (1) 纠纷 (2) 法律纠纷 (3) 民商事法律纠纷的界定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纠纷、法律纠纷、民商事法律纠纷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1)了解纠纷的种类 (2)掌握民商事法律纠纷的判断 第二节 纠纷解决的类型 1.主要内容 (1) 合意性纠纷解决方式与决定性纠纷解决方式 (2) 私力救济、社会救济和公力救济 (3) ADR 与诉讼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私力救济,社会救济,公力救济,ADR,诉讼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了解各种类型的分类标准
第三节纠纷解决的意义 1.主要内容 (1)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2) 消除冲突,保障社会的稳定 (3)激活法律的生命力,并强化法律秩序 (4)促使新制度形成和现有制度的完善 课程思政元素:】.纠纷解决对法治社会的积极章义:2.当的二十大强调“完 善社会治理体系,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提升社会治理效能,畅通 和切范群众斥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磁通道,及时把盾纠纷化解在基层 化解在萌芽状态。”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纠纷解决的意义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理解纠纷解决的意义 (三)思考与实践 1.如何判断民商事纠纷? 2.民商事纠纷为什么存在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课堂讲授、课堂讨论、多媒体教学 第二章和解 (一)目的与要求 1.理解和解的概念与特点 2.把握和解的条件 3.重点掌握和解的原则与谈判策略,并能结合具体案例进行分析。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和解概述 1.主要内容 (1)和解(Negotiation)的概念 (2)和解的特点 (3)和解的条件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和解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1)理解和解与其他纠纷解决方式的不同 (2)满足什么条件就可进行和解? 3
3 第三节 纠纷解决的意义 1.主要内容 (1) 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2) 消除冲突,保障社会的稳定 (3) 激活法律的生命力,并强化法律秩序 (4) 促使新制度形成和现有制度的完善 课程思政元素:1.纠纷解决对法治社会的积极意义;2.党的二十大强调“完 善社会治理体系,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提升社会治理效能,畅通 和规范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通道,及时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 化解在萌芽状态。”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纠纷解决的意义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理解纠纷解决的意义 (三)思考与实践 1.如何判断民商事纠纷? 2.民商事纠纷为什么存在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课堂讲授、课堂讨论、多媒体教学 第二章 和解 (一)目的与要求 1.理解和解的概念与特点 2.把握和解的条件 3.重点掌握和解的原则与谈判策略,并能结合具体案例进行分析。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和解概述 1.主要内容 (1) 和解(Negotiation)的概念 (2) 和解的特点 (3) 和解的条件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和解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1) 理解和解与其他纠纷解决方式的不同 (2) 满足什么条件就可进行和解?
第二节谈判的原则和策略 1.主要内容 (1)谈判的原则 (2)谈判的策略 课程思政元素: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警惕以和解为名进行敲诈勒索犯 罪;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自愿原则、合法原则、公平原则、诚信原则:硬性谈判法、软式谈判法、原 则谈判法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1)理解和解的基本原则 (2)掌握谈判的策略并能灵活运用 (三)思考与实践 1.和解有哪些局限性?如何克服? 2.假若你在网上购物,买到了假冒伪劣产品,准备协商解决,该如何进行?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课堂讲授、课堂讨论、多媒体教学 第三章调解 (一)目的与要求 1理解调解的概念与特点 2.了解我国的调解组织 3掌握调解的程序,并能结合具体案例进行分析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调解概述 1主要内容 (1)调解的概念与特点 (2) 调解的分类 (3)调解的利弊分析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调解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理解调解与其他纠纷解决方式的不同 第二节人民调解制度 1.主要内容 (1)人民调解组织
4 第二节 谈判的原则和策略 1.主要内容 (1) 谈判的原则 (2) 谈判的策略 课程思政元素: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警惕以和解为名进行敲诈勒索犯 罪;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自愿原则、合法原则、公平原则、诚信原则;硬性谈判法、软式谈判法、原 则谈判法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1) 理解和解的基本原则 (2) 掌握谈判的策略并能灵活运用 (三)思考与实践 1. 和解有哪些局限性?如何克服? 2. 假若你在网上购物,买到了假冒伪劣产品,准备协商解决,该如何进行?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课堂讲授、课堂讨论、多媒体教学 第三章 调解 (一)目的与要求 1.理解调解的概念与特点 2.了解我国的调解组织 3.掌握调解的程序,并能结合具体案例进行分析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调解概述 1.主要内容 (1) 调解的概念与特点 (2) 调解的分类 (3) 调解的利弊分析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调解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理解调解与其他纠纷解决方式的不同 第二节 人民调解制度 1.主要内容 (1) 人民调解组织
(2)人民调解员 (3)人民调解委员会的受案范围 (4)人民调解的基本程序 课程思政元素:1.人民调解为人民化解纠纷促和谐:2.十二大报告关于健 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的思想:3.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法治建设 既要抓末端、治己病,更要抓前端、治未病”的观点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人民调解委员会、人民调解员 3.问颗与应用(能力要求) (1)了解人民调解组织与国家机关的不同 (2)理解人民调解员的任职条件有哪些 (3)掌握调解的基本程序 (三)思考与实践 1.调解有哪些优势与局限性? 2.如何申请调解? 3.如何开展调解?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课堂讲授、课堂讨论、多煤体教学 第四章仲裁 (一)目的与要求 1.理解仲裁的概念与特点 2.了解仲裁的分类 3重点掌握我国的仲裁制度,并能结合具体案例进行分析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仲裁的概述 1.主要内容 (1)仲裁的概念与特点 (2)仲裁的分类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仲裁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理解仲裁与其他纠纷解决方式的不同 第二节国内仲裁制度 1.主要内容 (1)仲裁机构
5 (2) 人民调解员 (3) 人民调解委员会的受案范围 (4) 人民调解的基本程序 课程思政元素:1.人民调解为人民 化解纠纷促和谐;2.十二大报告关于健 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的思想;3.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法治建设 既要抓末端、治已病,更要抓前端、治未病”的观点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人民调解委员会、人民调解员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1) 了解人民调解组织与国家机关的不同 (2) 理解人民调解员的任职条件有哪些 (3) 掌握调解的基本程序 (三)思考与实践 1.调解有哪些优势与局限性? 2.如何申请调解? 3.如何开展调解?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课堂讲授、课堂讨论、多媒体教学 第四章 仲裁 (一)目的与要求 1. 理解仲裁的概念与特点 2.了解仲裁的分类 3.重点掌握我国的仲裁制度,并能结合具体案例进行分析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仲裁的概述 1.主要内容 (1) 仲裁的概念与特点 (2) 仲裁的分类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仲裁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理解仲裁与其他纠纷解决方式的不同 第二节 国内仲裁制度 1.主要内容 (1) 仲裁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