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方法》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代码:16050702 课程名称:法律方法 英文名称:Legal methods 课程类别:专业选修 学时:32 学 分:2 适用对象:卓越法律人才创新实验班 考核方式:考核 二、课程简介 《法律方法论》是我校卓越法律人才创新实验班人才培养方案开设的专业选 修课程。本课程主要包括法律方法概述、小前提的建构及方法、大前提的建构及 方法、法律原则、一般条款和不确定概念的适用等四个教学模块。通过本课程教 学,力求使学生掌握法律基本方法,能够比较熟练运用法律方法分析和处理法律 实务中的具体问题,促进法律职业思维模式和法律人职业素养的形成。 本课程教学内容以讲授为主,同时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根据需要适时采 用分组讨论、学生研讨等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突出应 用性。 三、课程的性质与目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是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成就和经验的集中体现, 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唯一正确道路。我们要从中国国情和实际出发,坚持 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法治道路。该课程是《法理学》、《诉讼法》和《司法学》等法学学科交叉生长出 来的实践内容部分,着重从微观层面分析法学的基本原理、运行机制和大致过程, 是对法学专业学习具有引导和指导意义的高级课程。 课程目标:训练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法 律兴趣、规则意识和司法能力,使其深刻领会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核心要义、精神 1/11
1 / 11 《法律方法》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代码:16050702 课程名称:法律方法 英文名称:Legal methods 课程类别: 专业选修 学 时:32 学 分:2 适用对象:卓越法律人才创新实验班 考核方式:考核 二、课程简介 《法律方法论》是我校卓越法律人才创新实验班人才培养方案开设的专业选 修课程。本课程主要包括法律方法概述、小前提的建构及方法、大前提的建构及 方法、法律原则、一般条款和不确定概念的适用等四个教学模块。通过本课程教 学,力求使学生掌握法律基本方法,能够比较熟练运用法律方法分析和处理法律 实务中的具体问题,促进法律职业思维模式和法律人职业素养的形成。 本课程教学内容以讲授为主,同时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根据需要适时采 用分组讨论、学生研讨等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突出应 用性。 三、课程的性质与目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是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成就和经验的集中体现, 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唯一正确道路。我们要从中国国情和实际出发,坚持 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法治道路。该课程是《法理学》、《诉讼法》和《司法学》等法学学科交叉生长出 来的实践内容部分,着重从微观层面分析法学的基本原理、运行机制和大致过程, 是对法学专业学习具有引导和指导意义的高级课程。 课程目标:训练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法 律兴趣、规则意识和司法能力,使其深刻领会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核心要义、精神
实质、丰富内涵、实贱要求,在多思多想、学深悟透上下功夫,在系统把握、融 会贯通上下功夫,在学以致用、知行合一上下功夫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扩大其观 察问题的视野,丰言其分析法律问题的方法,加深其对法律问题的认识,激发其 对法学的相关社会科学的学习热情和兴趣 四、教学内容及要求 导言法律方法与法律人 (一)目的与要求 1,重点掌握法律人和法律方法的基本定义 2了解法律人和法律方法的功能和作用,领会法律方法的基本任务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1.主要内容 法律方法与判断者的价值立场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法律逻辑 3.问题与应用 何谓法律人? 如何理解法律人为定纷止争而生? 第二节 1主要内容 法律人与法律方法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价值判断与法律判断 法律方法与法治 3.问题与应用 法律方法与判断者的价值立场之间的联系 ((三)思考与实践 请结合相关案例,谈谈对法律方法的理解 2111
2 / 11 实质、丰富内涵、实践要求,在多思多想、学深悟透上下功夫,在系统把握、融 会贯通上下功夫,在学以致用、知行合一上下功夫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扩大其观 察问题的视野,丰富其分析法律问题的方法,加深其对法律问题的认识,激发其 对法学的相关社会科学的学习热情和兴趣。 四、教学内容及要求 导言 法律方法与法律人 (一)目的与要求 1.重点掌握法律人和法律方法的基本定义 2.了解法律人和法律方法的功能和作用,领会法律方法的基本任务 (二) 教学内容 第一节 1.主要内容 法律方法与判断者的价值立场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法律逻辑 3.问题与应用 何谓法律人? 如何理解法律人为定纷止争而生? 第二节 1.主要内容 法律人与法律方法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价值判断与法律判断 法律方法与法治 3.问题与应用 法律方法与判断者的价值立场之间的联系 (三)思考与实践 请结合相关案例,谈谈对法律方法的理解
第一章认识法律方法 (一)目的与要求 1.重点掌握法律方法的发生及其体系 2.掌握法律方法的功能 3.了解各部门的法律方法及其专属功能,以形成整体的法律方法体系。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1.主要内容 法律方法的发生 法律方法及其体系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法律的适用边界 法律方法体系的建构 3.问题与应用 谈谈你对法律方法的理解 第二节 1.主要内容 法律方法的功能 各部门法有自己的方法吗?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部门法与法律方法 法律的功能 3.问题与应用 注意相关概念的具体运用 (三)思考与实践 法律方法的现实意义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课堂讲授和课堂讨论相结合 第二章法律判断形成的过程 (一)目的与要求 /11
3 / 11 第一章 认识法律方法 (一)目的与要求 1.重点掌握法律方法的发生及其体系 2.掌握法律方法的功能 3.了解各部门的法律方法及其专属功能,以形成整体的法律方法体系。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1.主要内容 法律方法的发生 法律方法及其体系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法律的适用边界 法律方法体系的建构 3. 问题与应用 谈谈你对法律方法的理解 第二节 1.主要内容 法律方法的功能 各部门法有自己的方法吗?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部门法与法律方法 法律的功能 3. 问题与应用 注意相关概念的具体运用 (三) 思考与实践 法律方法的现实意义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课堂讲授和课堂讨论相结合 第二章 法律判断形成的过程 (一)目的与要求
1重点掌握法律判断的形成过程 2.了解法律人分析、处理案件的机制和过程等基本内容 3.了解我国司法运作的基本机理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1主要内容 处理事实和提出案件问题 寻找规范 分析事实构成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事实判断与价值判断 3.问题与应用 规范与事实 第二节 1.主要内容 建构大前提 涵摄 作出结论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涵摄与射程 3.问题与应用 注意相关概念的具体运用 (三)思考与实践 法律适用的过程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课堂讲授和课堂讨论相结合 第三章小前提的建构及方法 (一)目的与要求 1重点掌握建构法律判断小前提的过程及方法 4/11
4 / 11 1.重点掌握法律判断的形成过程 2.了解法律人分析、处理案件的机制和过程等基本内容 3.了解我国司法运作的基本机理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1.主要内容 处理事实和提出案件问题 寻找规范 分析事实构成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事实判断与价值判断 3.问题与应用 规范与事实 第二节 1.主要内容 建构大前提 涵摄 作出结论 2. 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涵摄与射程 3. 问题与应用 注意相关概念的具体运用 (三)思考与实践 法律适用的过程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课堂讲授和课堂讨论相结合 第三章 小前提的建构及方法 (一)目的与要求 1.重点掌握建构法律判断小前提的过程及方法
2.了解小前提建构的大体机理和具体方法。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1.主要内容 冤假错案源于事实不清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法律事实 3.问题与应用 事实真相重要吗? 第二节 1主要内容 建构小前提的过程 生活事实归入法律事实的方法:解释/诠释方法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法律事实与客观真相的关系 3.问题与应用 你怎么理解“以事实为依据”这句话? (三)思考与实践 你在日常生活里,有没有遇到过即使没搞清楚事情真相,也把问题解决掉的情况 呢?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课堂讲授和课堂讨论相结合 第四章大前提的建构及方法(一)一有法律规定的情形 (一)目的与要求 1.理解有法律规定情形下法律判断之大前提建构的过程及方法 2.了解大前提建构的基本机理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1.主要内容 5111
5 / 11 2.了解小前提建构的大体机理和具体方法。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1.主要内容 冤假错案源于事实不清 2. 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法律事实 3. 问题与应用 事实真相重要吗? 第二节 1.主要内容 建构小前提的过程 生活事实归入法律事实的方法:解释/诠释方法 2. 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法律事实与客观真相的关系 3. 问题与应用 你怎么理解“以事实为依据”这句话? (三)思考与实践 你在日常生活里,有没有遇到过即使没搞清楚事情真相,也把问题解决掉的情况 呢?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课堂讲授和课堂讨论相结合 第四章 大前提的建构及方法(一)——有法律规定的情形 (一)目的与要求 1.理解有法律规定情形下法律判断之大前提建构的过程及方法 2.了解大前提建构的基本机理。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1.主要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