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鉴定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代码:16179302 课程名称:《司法鉴定学》 英文名称:Generality of Judicial Expertise 课程类别:专业课 时:32 学分:2 适用对象:法学专业 考核方式:考查 先修课程:法学基础理论、刑法、刑诉、民法、民诉 二、课程简介 司法实践中影响司法公正的原因不仅仅在于法律体系的不健全及法官适用法律依 据的整体素质有待提高,更重要在于案件事实的认定,而认定案件事实的依据和基础 是证据。鉴定意见(结论)是三大诉讼法规定的证据种类之一。随着经济发展、科技 进步、公民法治意识增强,以“口供为证据之王”的“人证”取证方法,正向以“物 证”为主的取证方法转变。各种物证的证明价值要通过科学技术的检验或鉴定来实现, 司法鉴定的作用日益突出。 司法鉴定制度是司法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诉讼实践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 用,在司法证明和案件事实认定中具有其他证据不可替代的特殊功能。正是在这个意 义上,司法鉴定成为法学本科专业必不可少的一门课程。 三、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 习主席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指出:青少年是祖国的未米、民族的 希望。我们党立志于中华民族千秋伟业,必须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 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因此,教学 中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 想,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培养德智体美 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司法鉴定属于证据法学的范畴,判案靠鉴定意见是未来诉讼模式的选择,因此司 法鉴定也常成为社会热点。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确立之后对侦查机关、公诉机关、审判 机关的要求会更高,作为法学学生该项知识构建极为重要,学习中关键在于把握程序, 原理和学会运用这一证据手段
1 《 司法鉴定学 》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代码:16179302 课程名称:《司法鉴定学》 英文名称:Generality of Judicial Expertise 课程类别: 专业课 学 时: 32 学 分:2 适用对象:法学专业 考核方式:考查 先修课程:法学基础理论、刑法、刑诉、民法、民诉 二、课程简介 司法实践中影响司法公正的原因不仅仅在于法律体系的不健全及法官适用法律依 据的整体素质有待提高,更重要在于案件事实的认定,而认定案件事实的依据和基础 是证据。鉴定意见(结论)是三大诉讼法规定的证据种类之一。随着经济发展、科技 进步、公民法治意识增强,以“口供为证据之王”的 “人证”取证方法,正向以“物 证”为主的取证方法转变。各种物证的证明价值要通过科学技术的检验或鉴定来实现, 司法鉴定的作用日益突出。 司法鉴定制度是司法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诉讼实践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 用,在司法证明和案件事实认定中具有其他证据不可替代的特殊功能。正是在这个意 义上,司法鉴定成为法学本科专业必不可少的一门课程。 三、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 习主席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指出: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 希望。我们党立志于中华民族千秋伟业,必须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 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因此,教学 中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 想,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培养德智体美 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司法鉴定属于证据法学的范畴,判案靠鉴定意见是未来诉讼模式的选择,因此司 法鉴定也常成为社会热点。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确立之后对侦查机关、公诉机关、审判 机关的要求会更高,作为法学学生该项知识构建极为重要,学习中关键在于把握程序、 原理和学会运用这一证据手段
四、教学内容及要求 第一章司法鉴定概述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事求是作为党的思想路线,始终是中国共产党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要 求,是我们党的基本思想方法、工作方法和领导方法,是党带领人民推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事业 不斯取得胜利的重要法宝。 本章节中讲授内容为基本概念,基本定义,司法鉴定是法律规范下的科学实证活动。 深刻领悟习总书记关于实事求是的理论,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坚持正确的识别方 法。 教学目的和要求: 习近平指出,全面依法治国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 事关我们党执政兴因,事关人民幸福安康,事关党和国家事业发展。随着中国特色社 、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 推进全面 建设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 法,都离不开一支高素质的法治工作队伍。法治人才培养上不去,法治领域不能人才 辈出,全面依法治国就不可能做好 掌握司法鉴定的概念、性质和任务与作用 2、掌堂握刑事技术检验与鉴定 教学重点和难点:司法鉴定的含义 学方法与手段:课堂讲授与讨论 第 司法鉴定概念 1.1.1司法鉴定的含义 第二节司法鉴定与相关概念 1.2.1法科学鉴定与法驻科学鉴定 1.2.2刑事技术检验与司法鉴定 1.2.3其他专业检测与司法鉴定的关系 第三节司法鉴定的认识本质特性 1.3.1鉴定客体的可认识性 (1)客体具备可认识的特定性 (2)客体特定性由客体的特征表现出来
2 四、教学内容及要求 第一章 司法鉴定概述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事求是作为党的思想路线,始终是中国共产党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要 求,是我们党的基本思想方法、工作方法和领导方法,是党带领人民推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事业 不断取得胜利的重要法宝。 本章节中讲授内容为基本概念,基本定义,司法鉴定是法律规范下的科学实证活动。, 应深刻领悟习总书记关于实事求是的理论,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坚持正确的识别方 法。 教学目的和要求: 习近平指出,全面依法治国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 事关我们党执政兴国,事关人民幸福安康,事关党和国家事业发展。随着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事业不断发展,法治建设将承载更多使命、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推进全面依 法治国既要着眼长远、打好基础、建好制度,又要立足当前、突出重点、扎实工作。 建设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 法,都离不开一支高素质的法治工作队伍。法治人才培养上不去,法治领域不能人才 辈出,全面依法治国就不可能做好。 1、掌握司法鉴定的概念、性质和任务与作用 2、掌握刑事技术检验与鉴定 教学重点和难点:司法鉴定的含义 教学方法与手段:课堂讲授与讨论 第一节 司法鉴定概念 1.1.1 司法鉴定的含义 第二节 司法鉴定与相关概念 1.2.1 法科学鉴定与法庭科学鉴定 1.2.2 刑事技术检验与司法鉴定 1.2.3 其他专业检测与司法鉴定的关系 第三节 司法鉴定的认识本质特性 1.3.1 鉴定客体的可认识性 (1)客体具备可认识的特定性 (2)客体特定性由客体的特征表现出来
(3)客体特性相对稳定性 (4)客体特征的反应性 1.3.2对鉴定客体认识的科学性 1.3.3认识活动中的中立 性 1.3.4对客体认识的客观和主观性 第四节司法鉴定任务 1.41发现证据 1.4.2提取证据 1.4.3分析、识别证据 1.4.4鉴定证据 1.4.5为执法工作提供科学意见 第五节司法鉴定法律特性 1.5.1司法鉴定是法律规范下的科学实证活动 1.5.2司法鉴定客体必须是涉案物体(质)及其含的专门性问题 1.5.3司法鉴定主体具特定性 154司法鉴定结论的证摆性 第六节司法鉴定发展简史 我国是世界上开展司法鉴定最早的国家之一,公元前六世纪司法鉴定己经萌发,并在 以后几千年的发展中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中国的法医实践和理论以及制度都曾经在相 当长时间内干世界范围占据讨时领地位 外国司法鉴定发展 复习与作业要求:司法鉴定的含义 考核要点:司法鉴定的概念、性质和任务与作用 辅助教学活动:讨论 第二章司法鉴定法律制度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努力建设法治中国,以更好发挥法治在国家治理和社会管理 中的作用”,强调“各级领导干部在推进依法治国方面肩负着重要责任,要牢固树立 法律红线不能触碰、法律底线不能渝越的观念” 本章节介绍了司法鉴定制度基本内涵,司法鉴定管理制度概念及意义,司法鉴定委托 实施过程中应遵循法制,公平公正,独立鉴定。 教学目的和要求: 1、掌握审判制度 2、堂据刑事诉该 3、掌握证据种类与分类 教学重点和难点:掌握证据种类与分类 教学方法与手段:课堂讲授与讨论 3
3 (3)客体特性相对稳定性 (4)客体特征的反应性 1.3.2 对鉴定客体认识的科学性 1.3.3 认识活动中的中立性 1.3.4 对客体认识的客观和主观性 第四节 司法鉴定任务 1.4.1 发现证据 1.4.2 提取证据 1.4.3 分析、识别证据 1.4.4 鉴定证据 1.4.5 为执法工作提供科学意见 第五节 司法鉴定法律特性 1.5.1 司法鉴定是法律规范下的科学实证活动 1.5.2 司法鉴定客体必须是涉案物体(质)及其含的专门性问题 1.5.3 司法鉴定主体具特定性 1.5.4 司法鉴定结论的证据性 第六节 司法鉴定发展简史 我国是世界上开展司法鉴定最早的国家之一,公元前六世纪司法鉴定已经萌发,并 在 以后几千年的发展中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中国的法医实践和理论以及制度都曾经在相 当长时间内于世界范围占据过领先地位。 外国司法鉴定发展 复习与作业要求:司法鉴定的含义 考核要点:司法鉴定的概念、性质和任务与作用 辅助教学活动:讨论 第二章 司法鉴定法律制度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努力建设法治中国,以更好发挥法治在国家治理和社会管理 中的作用”,强调“各级领导干部在推进依法治国方面肩负着重要责任,要牢固树立 法律红线不能触碰、法律底线不能逾越的观念”。 本章节介绍了司法鉴定制度基本内涵,司法鉴定管理制度概念及意义,司法鉴定委托、 实施过程中应遵循法制,公平公正,独立鉴定。 教学目的和要求: 1、掌握审判制度 2、掌握刑事诉讼 3、掌握证据种类与分类 教学重点和难点:掌握证据种类与分类 教学方法与手段:课堂讲授与讨论
第一节司法鉴定制度概述 2.1.1司法鉴定制度基本内涵 2.1.2司法鉴定制度基本分类 2.1.3中国司法鉴定制度改革与发展的相关情况介绍 2.1.4国外司法鉴定制度相关内容介绍 第二节司法鉴定制度管理制度 2.2.1司法鉴定管理制度概念及意义 2.2.2司法鉴定管理制度类型简介 第三节司法鉴定的启动制度 2.3.1司法鉴定启动制度概述 2.3.2司法官启动制度的主要内容 23.3当車人启动制度的主要内容海 2.3.4两种启动制度的融合 第四节司法鉴定实施制度 2.4.1司法鉴定实施制度概况 2.4.2司法鉴定人的概今 2.4.3司法鉴定人的类型 2.4.4司法鉴人的法律地位 第五节司法鉴定的程序制度 2.5.1司法鉴定的申请 2.5.6鉴定人的出庭 2.5.3司法鉴定的委扌 2.5.4司法鉴定的实t 2.5.5鉴定结论的出具 2.5.2司法鉴定的决定 复习与作业要求: 证据制度相关内容 考核要点:掌握证据种类与分类 辅助教学活动:讨论 第三章司法鉴定理论基础 教学目的和要求: 1、 掌握司法鉴定基本理论基础 2、掌握同一认定、种属认定概念、相互关系及步骤 教学重点和难点:同一认定、种属认定的概念、鉴定步骤 教学方法与手段:课堂讲授与讨论
4 第一节 司法鉴定制度概述 2.1.1 司法鉴定制度基本内涵 2.1.2 司法鉴定制度基本分类 2.1.3 中国司法鉴定制度改革与发展的相关情况介绍 2.1.4 国外司法鉴定制度相关内容介绍 第二节 司法鉴定制度管理制度 2.2.1 司法鉴定管理制度概念及意义 2.2.2 司法鉴定管理制度类型简介 第三节 司法鉴定的启动制度 2.3.1 司法鉴定启动制度概述 2.3.2 司法官启动制度的主要内容 2.3.3 当事人启动制度的主要内容 2.3.4 两种启动制度的融合 第四节 司法鉴定实施制度 2.4.1 司法鉴定实施制度概况 2.4.2 司法鉴定人的概念 2.4.3 司法鉴定人的类型 2.4.4 司法鉴人的法律地位 第五节 司法鉴定的程序制度 2.5.1 司法鉴定的申请 2.5.6 鉴定人的出庭 2.5.3 司法鉴定的委托 2.5.4 司法鉴定的实施 2.5.5 鉴定结论的出具 2.5.2 司法鉴定的决定 复习与作业要求:证据制度相关内容 考核要点:掌握证据种类与分类 辅助教学活动:讨论 第三章 司法鉴定理论基础 教学目的和要求: 1、 掌握司法鉴定基本理论基础 2、掌握同一认定、种属认定概念、相互关系及步骤 教学重点和难点:同一认定、种属认定的概念、鉴定步骤 教学方法与手段:课堂讲授与讨论
第一节司法鉴定的科学依据 3.1,1司法鉴定的应用理论 3.1.2司法鉴定方法的科学依据 第二节同一认定理论 3.2.1同一认定的内潘 3.2.2同一认定的分类 3.2.3同一认定的原则和方才 32.4同一认定的基本形式及其步骤 第三节种属认定理论以及种属认定与同一认定的关系 3.3.1种属认定的概念及其作用 3.3.2种属认定的分类 3.3.3种属认定的原则和方法 3.3.4种属认定的步骤 3.3,5种属认定和同一认定的关系 复习与作业要求:同一认定、种属认定的概念、鉴定步骤 考核要点:掌握司法鉴定基本理论基础 辅助教学活动:讨论 第四章司法鉴定的分类 教学目的和要求: 1、掌握司法鉴定学科分类 2、掌握司法鉴定客体分头 3、经济案件司法鉴定程序 教学重点和难点:掌握司法鉴定学科分类 教学方法与手段:课堂讲授与讨论 第一节按司法鉴定学科分类 4.1.1法医学鉴定 4.1.2司法精神病学鉴定 4.1.3物证技术学鉴定 4.1.4司法会计学鉴定 4.1.5其他司法科学鉴定 第二节按司法鉴定客体分类 4.2.1活体(人体)鉴定 422口休览定 4.2.3 人体物质鉴定 4.2.4肤纹类鉴定 4.2.5声纹鉴定 42.6运动习惯类鉴定 5
5 第一节 司法鉴定的科学依据 3.1.1 司法鉴定的应用理论 3.1.2 司法鉴定方法的科学依据 第二节 同一认定理论 3.2.1 同一认定的内涵 3.2.2 同一认定的分类 3.2.3 同一认定的原则和方法 3.2.4 同一认定的基本形式及其步骤 第三节 种属认定理论以及种属认定与同一认定的关系 3.3.1 种属认定的概念及其作用 3.3.2 种属认定的分类 3.3.3 种属认定的原则和方法 3.3.4 种属认定的步骤 3.3.5 种属认定和同一认定的关系 复习与作业要求:同一认定、种属认定的概念、鉴定步骤 考核要点:掌握司法鉴定基本理论基础 辅助教学活动:讨论 第四章 司法鉴定的分类 教学目的和要求: 1、掌握司法鉴定学科分类 2、掌握司法鉴定客体分类 3、经济案件司法鉴定程序 教学重点和难点:掌握司法鉴定学科分类 教学方法与手段:课堂讲授与讨论 第一节 按司法鉴定学科分类 4.1.1 法医学鉴定 4.1.2 司法精神病学鉴定 4.1.3 物证技术学鉴定 4.1.4 司法会计学鉴定 4.1.5 其他司法科学鉴定 第二节 按司法鉴定客体分类 4.2.1 活体(人体)鉴定 4.2.2 尸体鉴定 4.2.3 人体物质鉴定 4.2.4 肤纹类鉴定 4.2.5 声纹鉴定 4.2.6 运动习惯类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