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导论23体验的需求体验的供给旅游旅游旅行社景区管理管理心理学社会学旅游体验欲望体验场体验旅游旅游饭店体验心理体验情境营销管理体验意识美学体验氛围体验行为体验设施体验关系体验设备导游体验效应体验流程旅游旅游旅游人类学经济学生态学旅游服务管理文化学图1-2旅游体验的知识衍生能力第四节旅游学的研究方法一、方法论及其层次-在科学研究领域,存在着三个根本问题: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本体论是对世界的看法,讨论的是存在的本质,或者说是对真实性(reality)的看法。比如,在老子那里,他认为世界是一元的,“有物混成,先天地生”,这就是“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这种观点与20世纪60年代流行起来的后现代主义的观点是截然不同的。在后现代主义哲学家看来,世界是破碎的,不存在绝对的真理,也没有必然的联系,是不可预测的。这些以及其他各种各样的带有世界观性质的认识,属于本体论范畴。在社会科学领域所存在的大量范式(比如实证主义范式、冲突理论范式、社会达尔文主义范式、符号互动主义范式等等),都标志着某种特殊的本体论观点。认识论体现的是科学研究过程中研究主体与研究客体之间的关系。通常,这种关系被归纳为主观的和客观的以及介于两者之间的种种类型。在近代社会科学昌明的时代背景当中,人们普遍推崇的客观的、不受研究者主观意志影响的【即所谓价值中立(value-free)J的科学研究。由于这种取向,自然科学领域的实证主义范式也得以在社会科学研究中被广为采纳。于是,定量的方法成了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而其渊源则要归结为认识论方面对科学研究的客观性的追求。尽管这种认识论在社会科学领域受到越来越多的质疑,但依然是主流的研究取向。方法论(methodology)不同于研究方法(methods)或研究策略(approaches),它是对各种研究方法或策略的适宜性的研究,是一个学科,一种理论。詹宁斯(Jennings,2001)曾指出,方法论是基于本体论而展开的研究所依赖的补充性指导原
24基础旅游学(第四版)则,而方法则是收集和分析数据的具体工具,研究者将使用这些工具在社会领域中收集信息,并建立关于这个社会的“理论”或“知识”。由于研究问题的不同性质,方法论存在着层次上的差异。最高层次的方法论是哲学方法论。比如,我们知道,在哲学上存在着两种针锋相对的认识世界的方法:唯物论的方法和唯心论的方法。这两种哲学派别,即标志着本体论上的差异,也决定着认识论上的不同,同时也影响着方法论的原则。可以说,任何科学研究,最终都无法脱离哲学层面的方法论的影响。在近代科学发展过程中,三种具有方法论色彩的哲学思想一直在影响着科学研究的走向和分野:实证主义、规范主义和实用主义。处于第二层次的方法论是一般科学方法论。这种方法论探讨横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多个领域的许多具有共性的一般性问题,其方法论的指导意义也因此而具有一般性。通常,可以把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复杂理论、统计学等学科,视为研究一般科学方法论的学科。这些领域的成果,在很多科学研究领域具有普适性。还有一个层次的方法论是具体科学研究领域的方法论,是指针对某个学科或某个知识领域的研究方法的科学性的探索。这种研究,解决的是该学科领域的方法体系和运用规则问题,解决各种具体方法在该学科领域的适用性问题。因此,这种方法论更带有专门性的特点。显然,由于各个学科发育程度、所处发展阶段的不同,其方法论的成熟程度也有很大的区别。比如,在社会科学研究领域,经济学方法论、社会学方法论、人类学方法论以及心理学方法论都有相当可观的积累,与此相比,管理学方法论则儿乎处于初级阶段。至于旅游学方法论,还只能说刚刚起步,正处在一个建立在“拿来主义”原则上的方法探索阶段。二、旅游研究方法的形成旅游学作为一门跨学科,它在研究方法上既有跨学科的一般特征,也有作为一个特殊的研究领域所独有的思路和方法。由于旅游学是一门后起的跨学科,因此,它的研究方法的形成,除了一些独创的研究方法之外,更多地是来自方法的移植、渗透和融合。在跨学科研究领域,人们普遍注意到的事实是,跨学科的方法论形成,主要是靠方法的移植、渗透和融合来实现的。①方法的移植是指平行学科间一门学科的研究方法(包括概念、原理、思想甚至实验和技术方法)向另一门学科的转移。这种转移可以通过研究对象的转移和综合,通过科学理论或原理的推广、转移和综合,以及通过研究方法的转移和综合而实现,是推动有关学科的建立和发展的重要途径。这种情况在科学研究中相当普遍。德国科学家贡泽尔曾对此做过极有启发性的论述:“各部门科学的快速发展和我们使用的研究工具日益精致,使实验工作者不得不做出两种不同①金吾伦:《跨学科研究引论》,中央编译出版社,1997年版,第70一108页
第一章导论25A的选择:或者他使用一种方法,把它应用于不同的科学领域;或者他应用各种方法研究一个固定的领域。”方法的渗透是指数学方法及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等横断科学方法和带头学科方法,向所有科学结构层次的横向拓展。数学作为一门十分古老的学科,在研究客观世界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方面,已经积累了丰硕的成果。由数学研究的对象和数学的本质属性所决定,数学的研究方法具有最一般的特征。运用数学概念、方法和技巧对所要研究的对象进行量的分析、描述、计算和推导从而找出能以数学形式表达事物的量的规律性的方法,也由此具有一般方法论的特征。正是因为这样,在我们今天蔚为大观的科学园地中,我们儿乎可以随处见到数学方法得以应用的场合。作为横断学科的系统论、信息论和控制论等学科也具有很多共同点和结合点。它们不是以客观世界某一种运动形式或某一种物质结构、物质形态作为研究对象,而是以许多不同的运动形式或是以许多不同的物质结构、物质形态在某些特定方面的共同点作为研究对象,这就决定了横断科学作为理论和方法向各门学科渗透的广泛性。由这此学科所产生的许多新的特有的而且应用范围极其广泛的概念和认识方法,促进了各门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为各门学科在概念、语言、方法等方面的沟通筑起了桥梁,从而加速了当代科学的整体化过程。带头学科这个命题的提出是基于对科学发展的不平衡规律的认识。在科学史的不同发展阶段上,总是表现为某一主导学科的带头向前发展并对其他学科甚至整个科学领域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这也构成了一个科学渗透的途径。方法的融合是指在跨学科研究中,实现多种知识、多种方法、多种研究手段的交叉与汇流,从而形成超越学科界限的跨学科研究方法。融合是一种高级层次的吸收和消化,它使不同学科的研究方法在新的应用领域中得以重新整合而以新的面貌出现。三、旅游研究方法的类型在旅游研究对象、内容、学科性质和学科体系等方面所体现的跨学科特点,使旅游学有必要并有条件形成其独特的方法体系。这个体系的建立,对应于旅游现象的复杂性和研究内容的广泛性,因此具有丰富而多样的研究方法。依照不同的标准,这些方法可以分别属于以下不同的类型:(一)定性的和定量的研究方法定性与定量研究是科学研究的两种基本的分类方式。要完全区别两种方法的特性,必须从多个角度加以总结(如表1-1所示),但如果简单地来理解的话,可以从两种方法的资料表述形式上来做一个大致的判断:定性研究通常以文字形式来处理资料,而定量研究主要使用数值资料。④比如,在历史上,天文学、物理学等都曾在不同的时代独领风骚,其理论与方法甚至观念,对其他学科的影响非常大
26基础旅游学(第四版)表1-1定性与定量方法之间的主要区别(Jennings,2001)定性定量归纳法研究方法演绎法本体论观点多元关系因果关系真理的本质植根于真实世界假设检验认识论观点主观认识论客观认识论研究者的地位出位的(旁观者)在位的(局中人)非结构的、即兴的、结构的、系统的、研究设计个案研究可重复的研究焦点不同的变量不同的主题参与者的选择非随机的随机的资料的形式文字的数值的分析主题分析、主旨分析统计分析结论的表述叙事的统计表格和图表研究人员口吻第一人称,主动第三人称,被动生活片断一般典型对真实世界的反映在实际的科学研究过程中,经常还存在着一种混合的方法,即对定性方法和定量方法的综合运用。值得注意的是这虽然可以克服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各自的缺点,但同时也可能导致一些新的矛盾。(二)实证的和规范的研究方法实证的方法主要解决“是什么”和“怎么样”的问题,是一种追求价值中立的、通常被标榜为“科学的研究方法”。这种方法最早可以追溯到笛卡儿的归纳法,而在社会科学领域推行实证主义的则是社会学的鼻祖孔德。实证主义哲学坚持只有通过观察(感觉)获得的知识才是可信赖的,“纯”实证主义甚至怀疑推理和理论在获得可靠知识上的有效性。这种思想起源于自然科学,甚至直到今天仍有人将它视为科学哲学。这种哲学强调实证性的知识,它既不承认关于“实在”价值的规则性认识,也不承认关于“实在”价值的描述性知识的可靠性或科学有效性。实证哲学对于事物的可观察性和可测量性的强调,几乎近于走向极端。但是,这种哲学对旅游研究的意义在于,通过更多地强调客观性,强调计量和数量表示,可以使我们更加警惕主观的、个人的意见在形成研究结论时所产生的不良影响。规范的方法则主要解决“应该怎样”的问题,因此,它无法摆脱价值判断,无法做到价值中立。规范主义的方法认为关于条件、状况、事物和行为的好与坏的知识对于产生规则性知识是有效的,甚至是必要的。这种哲学既存在于社会领域,也存在于经济领域,甚至存在于人类社会的各个角落。实际上,我们可以认为规范哲学是人类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对社会过程、自然过程所形成的规则性认识的历史积累。在社会学领域,习俗、惯例、伦理、道德、公平等、这些概念即使是动态的、但同
第一章导论274时也是规范性的。在经济学领域,效率、福利、收人、生活标准、生活质量等,是人们所强调的有价值的东西。所以,规范主义哲学实际上等于认为,在一定的时空背景下,条件和状况可以有好坏之别,但未必就一定和正确与错误对应。但不管怎么说,规范主义哲学这种思想在对策性研究中总要占有突出的地位,否则对策就无法出笼了。(三)演绎的和归纳的研究方法这既是两种逻辑方法,同时也是两种科学研究方法。归纳是从经验观察出发,通过对大量现象的观察概括出具有普遍性或一般性的结论。演绎是从一般原理或理论出发,通过逻辑推理来解释具体的事件或现象。也可以说,归纳是从特殊到一般、从个性到共性、从具体到抽象、从经验到理论,而演绎则相反。归纳法是人类认识世界的基本方法,通常有完全归纳法和简单枚举法。前者的逻辑是:S.是P.S是P....·Sn是P(S·S.是S类的全部对象)所以所有S都是P。显然这种完全归纳法的前提是所研究的对象的有限性和已知性,没有了这个前提条件,归纳法就潜藏着得出错误结论的风险。而实际上,人类对真实世界的有限知识决定了完全归纳法应用的局限性,而这也恰好成就了波普尔的证伪主义哲学。归纳法中的简单枚举法的逻辑过程虽然与完全归纳法并无实质性区别,但由于S··S.并非S类的全部对象,因此,这种归纳法就更容易造成以偏概全的逻辑错误。在旅游研究领域,有关一些基本范畴的本质界定所出现的问题甚至逻辑谬误,常常是由于研究者采用了简单枚举法的缘故。演绎法与归纳法之间是一种反向的思维逻辑和研究路径。归纳法从具体事实开始,终于逻辑命题,而演绎法从逻辑命题开始,终于利用具体事实对这一命题的验证(证实或证伪)。二者在很大程度上还是相互依赖的,历史地看,甚至很难说清楚谁先谁后。由此在整个科学研究的过程中,就形成了一个所谓的科学环(见图1-3),它反映了科学研究过程中演绎法和归纳法的相互依赖关系。真实世界数据资料河(归纳开始点)分析解释理论架构(演绎开始点一假设)←图1-3由归纳法和演绎法所构成的统一的科学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