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类阅读需树立的 几个观念 三门中学李文武
文学类阅读需树立的 几个观念 三门中学 李文武
(04浙江卷)18.二、三两段写委羽洞, 读后请用简洁的词语概括出它的4个 特点。(不超过10个字)(4分) 审题需仔细 ①野性、勇敢、无畏 ②历史悠久、野性十足、神秘、 深不可测 ③神秘、寂静、长林郁郁、幽涧 参答:野性、神秘、幽黑、深邃 寂静 ①看问题②看要求 ③看限制④看分值
▪ (04浙江卷) 18.二、三两段写委羽洞, 读后请用简洁的词语概括出它的4个 特点。(不超过10个字)(4分) 参答:野性、神秘、幽黑、深邃、 寂静 ①野性、勇敢、无畏 ②历史悠久、野性十足、神秘、 深不可测 ③神秘、寂静、长林郁郁、幽涧 审 题 需 仔 细 ①看问题②看要求 ③看限制④看分值
(08浙江卷)21.鲁迅《祝福》中的“我”既是 不可或缺的人物形象,又是主人公祥林嫂命 运的见证,其重要性与本篇中的“我”相似。 分值作参考 请赏析《乌米》中“我”的形象与作用。(6 形象:①对不幸者富有同情心;②对人 性之美满怀敬意;③对现实有清醒的认 识。 作用:①使文中的人和事更具真实感; ②“我”是贯串全文的线索;③借“我” 的感触揭示全文主旨;④通过“我”对 乌米的情感态度突出鸟米的形象
▪ (08浙江卷) 21.鲁迅《祝福》中的“我”既是 不可或缺的人物形象,又是主人公祥林嫂命 运的见证,其重要性与本篇中的“我”相似。 请赏析《乌米》中“我”的形象与作用。(6 分) ▪ 形象:①对不幸者富有同情心;②对人 性之美满怀敬意;③对现实有清醒的认 识。 ▪ 作用:①使文中的人和事更具真实感; ②“我”是贯串全文的线索;③借“我” 的感触揭示全文主旨;④通过“我”对 乌米的情感态度突出乌米的形象。 分 值 作 参 考
(07浙江卷)18从本文看,泰山文化反映了 怎样的“锁闭心态”,请从两个方面加以概 原 括。(各不超过2个字)2分) 文①定位置第石 寻种洋②找区间 L缕轻狂。这 。圣人说 答 登泰 ③做筛选 是一种阔大 胸怀, “有眼不识 案 泰山”, 是一种 ④成答案 说它流露的 眼睛,泰山 文化中积淀的太多东西也锁闭了它的灵性与心智 (1)自大答自夸、自狂、轻狂或狭隘等均可) (2)卑怯答自卑也可)
▪ 但是,那种目空一切、惟我独尊、老子天下第一 的气质却深深侵入了山中每一棵树和每一片岩石, 让你无时无刻不感觉到几丝压抑、几缕轻狂。这 种洋洋自夸,正暴露出一种锁闭心态。圣人说 “登泰山而小天下”,与其说夸赞的是一种阔大 胸怀,不如说它是坐井观天;俗话说“有眼不识 泰山”,与其说推崇的是权威,不如说它流露的 是一种卑怯意识。正如那浓雾封锁了眼睛,泰山 文化中积淀的太多东西也锁闭了它的灵性与心智。 (07浙江卷) 18从本文看,泰山文化反映了 怎样的“锁闭心态”,请从两个方面加以概 括。(各不超过2个字)(2分) ▪ (1)自大(答自夸、自狂、轻狂或狭隘等均可) (2)卑怯(答自卑也可) 原 文 寻 答 案 ▪①定位置 ▪②找区间 ▪③做筛选 ▪④成答案
(07浙江卷)19作者为什么说“在我的心中, 泰山早已成为一个巍峨博大的文化符号”?请 从文中找出“早已成为”的依据。(4分) 原文寻答案 ①关于泰山的来历,《述异记》中有这样一段记载: “昔,盘古之死也,头为四岳,目为日月,脂膏为江海, 毛发为草木。秦汉闻俗说:盘古头为东岳,腹为中岳, 左壁为古丘右壁为北丘旦头雨丘”出就是说,泰 ①《述异记》中早有关于泰山之首。②自 来历的记载。 了清朝的乾 神③赐福, ②历代君王登临泰山封禅 叹:“高矣, 臭。”历代 ③历代文人墨客对泰山充满景的“凭崖揽 览众 中,泰山 八1第啊人时又们号,又是个亘古而来 的震撼
(07浙江卷) 19作者为什么说“在我的心中, 泰山早已成为一个巍峨博大的文化符号”?请 从文中找出“早已成为”的依据。(4分) ①关于泰山的来历,《述异记》中有这样一段记载: “昔,盘古之死也,头为四岳,目为日月,脂膏为江海, 毛发为草木。秦汉闻俗说:盘古头为东岳,腹为中岳, 左臂为南岳,右臂为北岳,足为西岳……”也就是说,泰 山乃是盘古氏头部化成,因而也就成为五岳之首。 ②自 泰始皇于公元前219年登上泰山封禅以后,到了清朝的乾 隆皇帝,先后有72位君王登临泰山,祈求山神 ③赐福, 以保江山永固。江武帝刘彻还留下一连串感叹:“高矣, 极矣,大矣,特矣,壮矣,赫矣,骇矣,惑臭。”历代 的文人墨客对于泰山更是充满了景仰。李白的“凭崖揽 八极,目尽长空闲”,杜甫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 小”,都是极言泰山之雄伟高大。④在我的心中,泰山 早已成为一个巍峨博大的文化符号,更是一个亘古而来 的震撼。 ▪ ①《述异记》中早有关于泰山 来历的记载。 ▪ ②历代君王登临泰山封禅。 ▪ ③历代文人墨客对泰山充满景 仰。 原 文 寻 答 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