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中并非独立存在,而是综合使用。1.上行旋律方向:常常表现为紧张度的加强,从而用于表现情绪的激动和高涨,通常情况下还随着力度加强,上行级进和模进是产生高潮的主要手段之一。2.下行旋律方向:常常表现为紧张度的消失,情绪的松弛和下降,通常情况下,同时伴随着力度渐弱。3.平行旋律方向(同音反复):缺乏紧张程度的变化,从而表现为情绪的静止、桌滞。平行旋律线由于在音高上没有变化(或个别变化),因此,只有利用音乐的其他要素(如节奏、速度、力度等)才能充分表现音乐形象。在戏曲音乐的紧张对执唱段中常采用这种旋律线。第二节节秦节拍O010一、节奏曲式音乐最先产生的因素是节奏,人类最先感受到的也是节奏。“自然中并没有旋律,也没有与和声,唯有负载看这两种要素的第三种要素是节奏”(奥地利音乐评论家汉斯立克语)。节拍作品是节奏运动的计量,没有节奏运动的发生和计量,就不会有节拍的出现。节奏比节拍有无限分的丰富性,节拍比节奏有划一的规范性,节奏和节拍有着紧密的联系。析节奏是乐音连续过程中的时值关系,它是各种长短时值不同的音有组织地连续进行的一种形态标志。节奏是音乐要素中最重要的要素之一。在数不尽的节奏运动中,凡是能引起人的快感的节奏,主体感到很舒适,就是人所需要的生活节奏。能引起人类快感和美感的节奏,是音乐艺术产生的生物性根源。现实生活中充满着各种运动,如人类的运动和劳动、动物的一系列运动、大自然中的声响变化、自然界的层次登置的景色等,它们为音乐提供了节奏基础。音乐中的节奏体系又为表现生活和抒发感情提供了广阔的可能性,使自然运动规律化、艺术化。二、节奏分类由于节奏和人类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现实生活中的各种节奏也体现了音乐中的各种节奏。节奏种类繁多,音的组合序列千变万化,将这些千变万化的节奏按其性格和常见的形态分为以下几种:1.均分型:在节奏运动中,没有时值的长短区分,造成时值的均等和无变化。如:XXXX;XXXX;XXXXXXXX等。2.分裂型:在节奏运动中,有时值的长短区分,把调式音列中的各音按照一定的节奏关系组合起来,形成符合一定特性的音组。有前长后短型、前短后长型两种(1)前短后长:XXX;XXX等。(2)前长后短:XXX;XXX等。这两种节奏由于时值的长短变化而带来了动力,增加了紧张度和不稳定性,因此推动音乐的发展
3.附点型节奏:作为附点,它都是对前一个音符的强调,不仅在时值上,而且在力度上也是一种强调,同时也是对后一个音的削弱。因此,这种节奏是强弱、长短对比性很大的一种弹性节奏型。这种节奏型既可在强拍上出现,也可在弱拍上出现,还可以连续使用。连续使用显得更加紧凑、活泼跳跃。常见的有:X.X:X.X:XX.;XX;X.XX.X等。4.切分节奏:是一种变强弱的节奏型,强拍由于时值短而具有弱拍的趋势,弱拍由于时值长而具有强拍的趋势(切分节奏的使用,产生了两个强音,一个是节拍强音,一个是节奏强音,如“ABC”节奏中,A为节拍强音,B节奏强音)。切分节奏打破了节奏重音循环的规律,造成一种强大的推动力,在需要强调及高潮处,采用切分型节奏很有效果。1如:XXX;XXX等。切分节奏还可采用空切分节奏,如×X;OXX等。空切分节奏更突出切分音本身的力度,具有强烈的对比性。切分节奏显得华丽、灵巧,许多欢快的舞曲常采用这种节奏型。连续切分节奏使不稳定性延长了,产生一种摇摆、飘电的感觉。5.留音型节奏:由强拍或次强拍上的延长音及其在后弱拍上的解决音而构成的节奏型,如:X×X;用连音线从弱拍延长到强拍上的音,使本该强拍上出现的重音却落空了,停顿也成为不可能,在弱拍上出现的解决音又由于节拍地位的不稳定,造成了一种无重音的感觉。在慢速的情况下采用留音节奏型,给人以摇曳不定的背景,有一种静感,用来表达一种抒情倾诉、细致入微的情绪十分贴切。如摇篮曲、船歌、夜曲等常采用这种节奏型。6.自由节奏:没有一定强弱规律,可根据演唱(奏)者的感觉自由发挥,节奏舒展,形式自由,具有烘托和背景作用。乐句与乐句之间用虚线隔开。开始用“书”记号标记。第1三、节拍章节拍是节奏及其重音循环出现的周期性序列,是乐音长短的“量器”。音乐节拍的存在主要是由其作用决定的,其表情作用主要是表现在音乐体裁方面与观察生活发中客观存在的重音规律有着密切的联系,与节奏相互依存。节拍不仅是组织音乐的手段,它展的本身就是音乐的一种组织。在板式变化体音乐中,它的作用不仅仅是组织功能,还有突出的要表现功能,是一种扩大了的节奏形式。它自身的变化就有极强的表现力,加之它特殊的板眼素及音响方式,如抒情的慢板、平铺的中板、激动的快板、言语不得的散板、复调式的流水板。所功以,“使用节拍为的是利用乐音的各种强度来组织它们”(俄国音乐理论家斯波索宾语)。能011四、节拍的作用及常见节拍的表情特点节拍的作用主要是表现在音乐体裁方面,与生活中客观存在的重音有着切实的联系。节拍与节奏相互依存。所以节拍的作用是和节奏的表情作用结合表现,配合作用的。常见的节拍有二拍子、四拍子、三拍子、六拍子、散拍子(散板)和变换拍子等。二拍子具有雄壮有力,一强一弱的特点。非常符合进行步伐,常用于进行曲
四拍子庄严雄伟,既有二拍子的力度感,内部有强、次强、弱三个层次的交替;又有四拍子情、雄伟的特点,既可抒情,又可歌颂。三拍子华丽优美,一强两弱,使人有旋转起来之感,常用于圆舞曲。六拍子较三拍子更有层次感,又有二拍子的特点,所以可当两个三拍子对待,也可当二拍子去体会,具有较强的抒情性。散拍子也称散板,用“”记号标记,无重音规律。这种自由、舒展的节奏更接近生活语言音调,再配合起伏的旋律及结构的变化,音乐会变得异常激动。第三节调式调性调式是指音与音关系的体系,即在一个八度之内的各音之间,有一个中心稳定音(主音),0121围绕中心音的上下方纯五度各有一个支柱音(属音和下属音),另有一些在中心音和上下支柱曲音周围倾向于它们的色彩音(中音、上主音、下中音和导音)。由于这些音之间的不同倾向程式度,而形成一张紧密的网络,这张网络就是调式与作调式和调性是音乐最基本的要素之一,二者结合使用,相互影响,紧密相关。品在有调性音乐中,任何旋律或和弦都要受到调式的约束,都必须是建立在一定调式基础分上,所以调性离不开调式。调性在音乐作品中的作用具体体现在调式功能、调式色彩、调高功析能和调高色彩四个方面。一、调式的功能调式的种类是非常丰富的,这主要是因为不同的中心音、支柱音、色彩音及音程关系的不同。倾向关系不同,调式就不同,因此调式是多种多样的。调式是音乐思维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地域、不同时代形成不同的调式,这就很大程度上使音乐的时代性、民族性、地域性,甚至个性都与调式紧密相关调式的功能性集中表现在不稳定音对稳定的倾向性上。由稳定音到不稳定音,紧张度得到加强,再由不稳音进行到稳定音,紧张度得以缓解,这些矛盾相互推动就成了乐曲展开的动力。在一个调式里,主音是最稳定的音,在大多数作品中,乐曲都结束在主音上。主音的稳定性是由调式内其他各音对它的支持造成的,其中对主音最强有力的支持音是上下方纯五度音,即属音和下属音,这是调内的两个支柱音,它们和主音一起在调式内构成调式骨架,造成调式内最强有力的功能倾向。其他各音有的是不稳定的,有的是极不稳定的,它们的倾向音(解决音)也各不相同,因而对主音的支持力也各不同,其功能作用也各不相同,每个调式内的功能性和紧张度也必然不同。二、调式色彩所谓调式色彩是指该调式由于各音与主音之间的音程关系在听觉上给人造成的一种情绪联想上的“色彩”感觉。调式的色彩主要体现在调式中各音与主音的音程关系上(各音与支柱音的音程关系也很重要)。不同的调式由于组成音不同,与主音的关系就不同,在听觉上的
色彩感也不同。如大调式的主音与上方三度音为大三度,故主和弦为大三和弦,构成大调式明亮的色彩;小调式的主音与上方三度音为小三度,故主和弦为小三和弦,构成小调式柔和暗淡的色彩。大小调式最明显的特点是导音到主音有半音倾向的强化(小调式常用和声小调,也构成半音倾向性)。在这个尖锐的功能倾向中,十分突出地表现了稳定的主功能和不稳定的导音功能的分工。我国民族五声调式体系与大小调体系在调式功能方面的根本不同点在于没有半音倾向的强化,特别是没有导音到主音的丰富倾向性。虽说在六声、七声音阶中存在半音关系,但上述的不同点仍具备,因为六声、七声音阶是在五声音阶的基础上,添人偏音而形成的。这些偏音与大、小调式中的同级调式音相比,其功能完全不同,所表现的色彩也截然相异。因为民族调式中的偏音在使用时,偏音不能被强调,不能强调偏音到正音之间的半音倾向性,一般都是经过性、辅助性、倚音性或临时导音性出现的、三、调高的功能调高功能是指两个不同的调高之间所产生的倾向性,即不稳定到稳定的倾向性。就像调式功能中所讲的在一个调式内不稳定音倾向与稳定音一样,不同的调高之间也有一个稳定和不稳定问题,因此就有倾尚性。调式只讲调内音与音之间的倾向性(自然音阶),而调高则讲调与调之间的音高关系(调外音高)。调高功能和曲式的结构功能紧密联系。稳定的调高功能常常用于呈示性和再现性的段落,而不稳定的调高功能常用在中间的展开性(对比性)段落。四、调高色彩第调高色彩主要是指由不同调高的对比而产生的。这种色彩必须是前后调高对比的感觉,二章这种感觉如同“色彩”的差别。音乐发五、调性展的调性就是调的特性,是包含调式特性和调高特性两个方面的一个综合性概念,所以调性要就是调式类别和主音音高的总称。如C大调一一就是以C为主音的大调式;G宫调一一就是素及以G为宫的宫调式。功在一首较复杂的音乐作品中,常常遇到多种调性的对置及各种转调、离调等。新的调性盛013的出现在往造成音乐作品中新的紧张性和新的矛盾,并产生多种色彩变化。音乐作品中的调性关系是根据内容的需要而确定的。调性的相互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和弦的相互关系,音乐作品中主调和其他所有调性的对比是主调使其他调性向自已集中,调性对比成为音乐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加强音乐的矛盾变化,获得更完满的终止,使作品的乐思发展达到更鲜明的结论
第四节速度力度速度和力度都是音乐作品中极为重要的表情手段。准确把握作品的速度和力度,从而准确地表达音乐形象,完成音乐作品的创作和诠释。一、速度速度是指演奏(唱)时的快慢程度。速度的快慢与节奏的松紧是不同的,虽然单位拍内音符密集时,常常给人一种速度快的感觉,单位拍的音符少时给人一种速度慢的感觉,但并不是节奏的宽松或密集而使速度随之慢或快,所以音符的多少只是节奏的密集与宽松问题,而不014是速度的快慢问题。真正的速度快慢是指相同数量和长短的音符在演奏时间的不同而已。曲时间长则速度慢,时间短则速度快。所以音乐作品的速度不是节奏的松紧决定的,而是速度式与的标记决定的。作速度是音乐作品中极为重要的表情手段,它直接影响着音乐形象的特征,同一节奏在不品分同速度下演奏唱(奏),会得到截然不同的感觉。例如X×X节奏型,在快速时极富有动力感和析号召性,在慢速时则感觉平静、缠绵而细腻。其谱例极为多见,如《义勇军进行曲》中的三连音是快速号角性的、舒伯特《小夜曲》中的三连音是慢速摇电情的。速度变化直接影响着情绪的变化。在一部音乐作品中,速度发生了变化就意味着情绪的变化,或激动高涨,或平静缓和。在大型声乐作品中同样如此,如歌剧、清唱剧、声乐套曲中并非从头至尾是一种速度或一种情绪,而是多种情绪的交织,因此速度也随之发生变化。只有这样,才能准确地把握情绪,表现音乐思想。在速度变化的同时,加上音乐的其他要素,则可以表现各种情绪。即便是一首短小的歌曲,也有速度快慢的处理。二、力度力度是指演奏演唱音乐作品时的音响强度,力度的变化也就是音响强度的变化,力度的天小与音乐紧张度有很大关系。力度愈大,紧张度增加,音响强;力度愈小,紧张度减弱,音响弱。力度的表情作用在于力度的大小可以引起人们情绪的联想。强力度是与激动有关,表现情绪的高涨;而弱力度则表现力量的消耗和情绪的下降。音乐作品中的力度是情绪起伏变化的反映。当情绪激动时,走向高潮,必然伴随着力度的增强;当情绪缓和时,走向低谷,伴随着力度的渐弱。在歌曲中,一般来讲高潮部分的力度较强;开头和结尾的强弱没有规律,一般是较强开始,较弱结束。乐曲进行中有渐强、渐弱、强、中强、弱、中弱等,但必然是强后弱或弱后强。力度的表情作用并不是孤立的,必须与其他表情要素结合来表达音乐形象。在与其他要素结合时,由于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与对比作用,也可表现与上述相反的情况,即弱奏时并非表现情绪的缓慢与低潮,反而表现一种潜在的力度,有“此时无声胜有声”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