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段为抒展优美的牧歌,复调性的。第二段是热情的具舞蹈性的主调音乐。对比之新主题有时也可能和原主题材料有定联系,即新材料是从旧的主题或主题材料中变化派生出来,但经发展中变化,成为对比性新主题。例21:《黄河大合唱》第一乐章《黄河船夫曲》光未然词1洗星海曲H划哟,划哟,划感,划冲前!,2绪.我们看见了河岸,-论e019例22:李斯特《b小调奏鸣曲》I.Allegroenergicof:
mp#Tnoicodim曲花式分析D教程020ppritpoco在这两例中很明显,第二个新主题是前面材料派生出来的,但主题性格、音乐形象已经完全不同了。事实上,重复性手法(保持材料上的联系)与对比性手法(更换新材料)在实际作品中是经常结合运用的,这就形成了在中外音乐作品中常见的头同尾不同、尾同头不同或头尾相同而中间部分不同等情况。这几种在表现意义上的差别是:“同头不同尾”是从相同的乐思出发,后加以不同的引申与归结。“同尾不同头”,则是从不同的陈述出发,最后统一到同一个乐思上来。“同头尾变中间”,是中间部分陈述的发展。而首尾相接构成连环扣式的发展关系,就是前面所说“承递”手法中的一种。现在举一首外国类似的例子
例23:门德尔松《无词歌》Op.62crese论42021华口-Hf月Ceo四、曲式结构中的段落及其关系(一)段落界限的划分一首作品是由许多大、小段落有机组合而成的,这些段落构成音乐中的句读关系
通过长音上的停留,休止的停顿感,旋律音调的重复,音型织体的反复、变更,新材料的出现,以及音区、力度、速度、演奏、演唱形式变换等等,显示出段落的界限,从而形成音乐的句读、段落,而在多声部音乐中,起显著作用的是和声的终止式。由于形成句读段落的具体情况的差异,界限有的清晰,有的则较模糊,并构成不同的组合关系。主调音乐一般界限分明,而界限模糊却可说是复调音乐的一个特征。复调音乐由于不同声部之间动静交错,此起彼落,一个声部旋律的句读界限,被另外声部正在流动着的旋律掩盖过去了。当然,主、复调手法交互使用的情况也不鲜见。曲式分例24:克菜门蒂《小泰鸣曲》Op.36Nr.6第二乐章析教程L+0229生学用宝前安用四RPPE厂生学中fole
学学自坊生门用用具这是在主调音乐中借用复调手法,第二行第二小节旋律声部的第一个音A,既是前面段落的结束音,同时又是后面段落的开始音,形成一种环扣式结构,和声上构成隐匿性终止(第三行第三小节相同),消除了段落界限,音乐连绵不断。又见例舒曼《梦幻曲》调性变换及复调手法的结合运用,表现绪了连绵不断的缤纷梦境。(二)段落之间的关系论1.音乐材料上相同(相似)相异的关系023主要由于主题及主题材料的相同或相异的不同情况,构成段落之间各种不同的关系和联系,由对比主题或主题材料构成的段落,句读划分清楚、鲜明。材料虽相同,但在音乐发展中经过处理,使原主题形象特性有了显著改变,从而与原主题或主题材料构成鲜明对比,也能获得鲜明的句读段落效果。根据段落间相同或相异的不同情况,一些小的部分、小的段落,又可合成为大段落,这就造成了音乐发展上的鲜明的层次。因此各段落各部分之间相同或相异,对音乐内容和形象的发展的逻辑结构,具有重大意义。2.结构各部分不同的主、从地位作品中各部分在整个作品中所处地位有主从之别。主体部分,也称基本部分,起表达主要乐思的作用,包括主题呈示、主题的发展或新主题出现,以及主题再现部分。从属部分起背景引入、联系、补充的作用,如前奏、尾声及连接部分,这些段落不是每个作品全都需要的,对小型作品而言尤其如此。从属部分的乐思、形象、材料通常从属或源于主体部分,很少和它们形成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