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中国的革命 11 中国文化综合体中导致了中国和外国因素的某种共识。 但是千万不要一下就得出结论说,他们变得像我们了。 自然也有人会争辩说,在数目字的和某些无法控制的社 会弊病压力下,我们还不得不变得像他们呢。诚然,迄 今为止现代化对中国的影响主要来自国外,但到将来我 们大家面对面到一起的时候,这个平衡有一天会转 移呢。 在比较世界史中,中国更是处于不发达的领域。首 先,在政治平面上,中国是现存最古老的寰宇帝国。它 过去曾是一个依恃官僚行政和崇奉皇帝、靠军事征服的 农业社会。汉代的中国和罗马帝国同一时期,在规模和 成就上也可以相互媲美。特别是从1644年到1912年的 中国满清统治可以和1526年到1858年的印度莫卧尔王 朝,以及1600年到1868年日本的德川幕府,还有1613 年到917年俄国的罗曼诺夫王朝相比拟。它也可以比 之于14世纪到20世纪的奥托曼帝国。 第二,就世界经济的平面而论,开创近代历史的欧 洲扩张不仅仅是对东印度群岛香料贸易的反应,也是对 中国输出贸易中的茶叶、丝绸、陶瓷和其他艺术品和奢 侈品的反应。欧洲人之所以比较机动,葡萄牙人与荷兰 人之所以开创欧洲和印度以至于和中国、日本之间的贸 易,只不过显示欧洲人是“无所有”之人。他们寻求的 奢侈品和香料都在远东不过,等欧洲人到来的时候, 中国人在南洋勒扩展母筑进行多时了。·中华帝国派远征 队到印度尼西苹。蒙店还在征讨中,而在其后 30年间,即明期5年李14这年藉拓海域时没有紧
12 伟大的中国革命 跟下去。中国这个国家没有在海外搞殖民地化,虽然利 用季风航海到东南亚是很容易的。不过中国的航海家和 商人倒是在中国和东南亚之间开展了活跃的贸易。1644 年明朝灭亡后,没有回国的中国人在暹罗建立新国家的 过程中担当了领导的角色,另外也有人在马来亚和印尼 置产落户。在葡萄牙和荷兰帝国征服之下,中国的许多 中间人一一一当地商人、有租借权的人、银钱掮客一在 殖民场所起了相当重要的作用。19世纪中叶廉价的中 国劳动者向美洲移民时,不过是中国人大批漂海外流的 开始,中国从来设有助长或利用这一形势。由此可见, 中国肯于低声下气进入国际关系和外交世界之前,早已 跻身于现代国际贸易关系之中了。不言而喻,比较世界 史给我们留出很大的空白让我们绘制这幅大型图画。 许多西方研究中国的人曾把“中国”整个实体或 “中国文化”作为对象。对于世界最大的人群,作这样 简单化的处理,有几个来源:中国人对于帝国(至少理 想的)统一的传统观念以及同源于此的根深蒂固的儒家 价值观;耶稣教传教士们、欧洲的大师们和早期汉学家 们对这种思想文化统一体的肯定认识;以及现代西方人 对于那种文化体系的兴趣,以为中国的东西就是最特异 的。从外观上或从初步而相当无知的比拟上看,那种长 久向往的中国政治领域的统一(虽然是浮浅的),也可 以认为同样存在于社会文化领域中(当作一种典型或者 理想)。文明和文化的会合,一开始时,的确要求我们 认识一些粗枝大叶的实体,如什么“西方”啦,“现代 世界”啦,甚至于“现代化”啦,“帝国主义”啦,更
了解中国的革命 13 不用说“民族主义”等。我们并始思考和讲话时,只能 使用很概括的词语,尤其是在这个伟大的社会学时代, 更需要如此。 所有以上这些都是高水平的概括一是我们在初中 一年级应该学习的。如果在有意识的头脑中知识从一般 向特殊增长,从宏观向微规推理(我是这样主张的), 那么,我们在思想上对于中国形象的认识要相对地缺少 特殊性,就不会感到惊异了,因为这是一个很大的地 方,从北面的西伯利亚南伸到撒哈拉大沙漠,而且住着 全人类1/4的人口。我们要把它称为“中国”小宇宙, 然后再看看法国、德国、墨西哥以至美国,把这些都当 作一个基督教区的各个部分、等量齐观地着作同等的实 体。这就足以说明我们头脑简单到何等地步。 不过,历史社会学(或者说社会学的历史科学)的 发展,正在把简单地将中国看为单一实体的做法加以分 解开来。这样就把关于中国的研究提高到较高的复杂的 水平,而没有改变关键问题,即一个人在自己的文化知 识背景中,怎样思考别人在他的文化知识背景中怎么生 活的问题。历史学者总是碰到这个问题。现在更加明显 的是,“中国”正是这样地被分成碎块对待了。 中国观察家们的这种聪明智慧却迎头碰上一个关于 中国国家的中心神话一一就是认为中国的赛宇天生是统 一(天下一统)的信念。让我们看看这个非叫人相信不 可的概念是怎样发展起来的。自古以来,中国的统治者 一般都是把教会和国家的职能集为一身,他是军事的也 是精神的领袖,是行为的楷模和正义的主辛。他的全能 总括了国家的一切主要职能,包括国家对于皇帝在大自
14 伟大的中国革命 然力量面前代表全人类的尊崇。他是“天下一人”,是 社会政治殿堂前的帅旗。历代王室把天子的形象供奉在 人世间的顶峰,学会了怎样把权力的缰绳集中在自己手 中,保持一个统一的国家,作为保证在人民中间维持和 平、安宁与繁荣的方法。中国这个国家虽在人口上不断 增长,而这种团结的理想却持续下来。人口的增长不仅 在粮食供应和生存方面产生了严重问题,而且在组织上 和中央控制上也遇到严重问题,这就加重了今天统一的 中国的已经繁重的负担。 为了证明,可以翻看一下世界地图。全欧洲和南北 美洲住着10多亿人。这10多亿人生活在大约50个主 权独立的国家,而10多亿中国人则生活在-一个国家里。 这个惊心动魄的事实,全世界中学生都是熟悉的,但是 迄今为止几乎没有人对它的涵义做过分析。这使我们想 起来,中国在宗教和国家之间没有分管,甚至对国内和 海外也没有分管的情况下,它的要求和愿望常是包罗万 象,也许正是因此之故,它在人们生活中渐渐变得越来 越浮浅空泛无所谓。中央政权不能不承担和允许大量不 同的地方情况的存在,从寒带到热带、从干燥到潮湿、 从人烟稠密到人口稀薄的地区,无所不包。 说到最后,欧洲和中国的区别在于人民的愿望。中 国历史中表面上的统一,实际只占全部时间的2/3,而 统一的理想则相沿无改。欧洲宗教和文化在基督教信教 区域内(除土耳其或阿拉伯人侵时期外)是统一的,而 整个欧洲统一的尝试总是被各个地方君主所挫败而未成 功。自查理曼大帝以后,无论娜一个搞政治统-一的人, 不管是波拿巴(拿破仑),还是希特勒,都没有成功
了解中国的苹命 15 一部分原因就是他们没有得到人望。 以上所述,说明一个不大为人承认的真理,就是不 管是谁要试图了解中国革命而对中国的历史没有相当充 分的认识,那就犯了在群山之间盲目飞行的错误。 当代社会史学界流行一种风气,喜欢描写普通人的 生活和他们怎样一起过活。这当然是可喜的,对所有历 史学者也是一种激励。但是如果以为我们懂得中国历史 事件,就像我们懂得欧洲和美洲历史事件那样,那就大 错特错了。相反,当我们对于中国的政治历史以及与之 相关联的各种制度的历史还懵然不知的时候,社会史已 经吸引住我们的兴趣。这就好像拿法国农民同江苏的农 民,或者拿荷兰和四川的商人做个比较,在他们的耕牛 回到家里以前,你完全不知道它们在外面干了些什么把 戏呢。一个人要了解普通人,不在事件和事件领导人的 事实基础上去理解历史,是没有别的办法的。在中国, 皇帝留下了最主要的记录,而且他是影响最大的人物。 如果我们要理解现代革命,我们必须从那些王朝的统治 者和他们怎样掌的权、怎样统治中国入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