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很重视对学生的“因材施教”,根据每个人的特点,分别用 不同的方法进行教育。 ·着重培养德行、言语、政事和文学四科的人才。 ·德行: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言语:宰我,子贡。政事: 冉有,季路。文学:子游,子夏。 ·孔子对学生要求严格,《论语公冶长》:宰予昼寝。子曰:“朽 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枵也!于予与何诛?
• 孔子很重视对学生的“因材施教”,根据每个人的特点,分别用 不同的方法进行教育。 • 着重培养德行、言语、政事和文学四科的人才。 • 德行: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言语:宰我,子贡。政事: 冉有,季路。文学:子游,子夏。 • 孔子对学生要求严格,《论语·公冶长》:宰予昼寝。子曰:“朽 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杇也!于予与何诛?
·孔子十分强调学以致用、学思结合。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温故而知新”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孔子十分强调学以致用、学思结合。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温故而知新”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五)大同思想 ·《礼记礼运》:“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 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 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 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 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做,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五)大同思想 • 《礼记•礼运》:“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 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 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 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 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做,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孟子的社会福利思想 孟子(约公元前372年一前289年),名轲,或字子 舆,邹(今山东邹城)人。 >他是孔子之孙孔伋的再传弟子。相传他是鲁国姬姓 贵族公子庆父的后裔,父名激,母仉(zhng)氏。 孟子是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 的代表人物。与孔子并称“孔孟
➢二、孟子的社会福利思想 ➢孟子(约公元前372年—前289年),名轲,或字子 舆,邹(今山东邹城)人。 ➢他是孔子之孙孔伋的再传弟子。相传他是鲁国姬姓 贵族公子庆父的后裔,父名激,母仉(zhǎng)氏。 ➢孟子是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 的代表人物。与孔子并称“孔孟
>政治上,孟子主张法先王、行仁政;学说上,他推崇孔子 >他主张仁政,提出“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游历于齐、 宋、滕、魏、鲁等诸国,效法孔子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 前后历时二十多年。 >但孟子的仁政学说被认为是“迂远而阔于事情”,而没有 得到实行。 最后他退居讲学,和他的学生一起,“序《诗》《书》 述仲尼(即孔子)之意,作《孟子》七篇
➢政治上,孟子主张法先王、行仁政;学说上,他推崇孔子。 ➢他主张仁政,提出“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游历于齐、 宋、滕、魏、鲁等诸国,效法孔子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 前后历时二十多年。 ➢但孟子的仁政学说被认为是“迂远而阔于事情”,而没有 得到实行。 ➢最后他退居讲学,和他的学生一起,“序《诗》《书》, 述仲尼(即孔子)之意,作《孟子》七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