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小组互读,纠正读音,初步确定朗读感情。 (3)试着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小组表演,生生互评 四、教师指导,提高朗读 1、分句训练。 (1)自由读,体会一下,你最喜欢哪一句话,说说为什么。 (2)其他学生补充说明这句话的精彩之处。 (3)指名朗读这句话,生点评。 (4)生竞赛读这句话,达到朗诵水平。 2、如上,对相关句子进行训练 3、重点部分,拓展训练 (1)生质疑:哪些句子不太理解? (2)指名读这些句子,师生共同解决。 (3)再读句子,抒发感情。 (4)重点句子:让春晖和朝霞在心灵闪耀;笔尖飞舞,那是春蚕悄悄地编 织理想的丝线湙笑语盈盈,那是甘露轻轻地撒向茁壮的新苗。带学生理解“春 珲"、“朝霞"、“春蚕"、“理想的丝线″、“甘露"、“茁壮的新苗”的象征义 (5)相机出示句子:古今中外,哪个人的成长不浸透着教师的心血!地北 天南,哪一项创造不蕴含着教师的辛劳! ①指名读; ②理解“浸透"、“蕴含”的表层意思 ③换一种句式,读一读,比一比,体会有什么不同 ④根据你搜集的资料,来证明这句话
(2) 小组互读,纠正读音,初步确定朗读感情。 (3) 试着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 小组表演,生生互评。 四、 教师指导,提高朗读 1、 分句训练。 (1) 自由读,体会一下,你最喜欢哪一句话,说说为什么。 (2) 其他学生补充说明这句话的精彩之处。 (3) 指名朗读这句话,生点评。 (4) 生竞赛读这句话,达到朗诵水平。 2、 如上,对相关句子进行训练。 3、 重点部分,拓展训练。 (1) 生质疑:哪些句子不太理解? (2) 指名读这些句子,师生共同解决。 (3) 再读句子,抒发感情。 (4) 重点句子:让春晖和朝霞在心灵闪耀;笔尖飞舞,那是春蚕悄悄地编 织理想的丝线;笑语盈盈,那是甘露轻轻地撒向茁壮的新苗。带学生理解“春 晖”、“朝霞”、“春蚕”、“理想的丝线”、“甘露”、“茁壮的新苗”的象征义。 (5) 相机出示句子:古今中外,哪个人的成长不浸透着教师的心血!地北 天南,哪一项创造不蕴含着教师的辛劳! ① 指名读; ② 理解“浸透”、“蕴含”的表层意思。 ③ 换一种句式,读一读,比一比,体会有什么不同? ④ 根据你搜集的资料,来证明这句话
⑤饱含感情地再读一读。 4、齐读 五、补充资料,增强积累 1、调动学生积累,说说赞美教师的诗句 2、师出示有关赞美教师的诗文,小故事 六、小练笔 1、你们一定也有好多话想对教师说,你是不是也仿照课文写一首诗,长短 不限,我们来个新的节目——诗歌联诵 2、各自起笔。 3、主动朗读,师生点评,以鼓励为主,提出改进性意见。 4、修改后进行诗歌联诵。 七、作业 1、抄写优美词句 2、小组合作,排练诗朗诵。 课后反思 2、但愿人长久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46自然段. 2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文章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⑤ 饱含感情地再读一读。 4、 齐读。 五、 补充资料,增强积累 1、 调动学生积累,说说赞美教师的诗句。 2、 师出示有关赞美教师的诗文,小故事。 六、 小练笔 1、 你们一定也有好多话想对教师说,你是不是也仿照课文写一首诗,长短 不限,我们来个新的节目——诗歌联诵。 2、 各自起笔。 3、 主动朗读,师生点评,以鼓励为主,提出改进性意见。 4、 修改后进行诗歌联诵。 七、 作业: 1、 抄写优美词句 2、 小组合作,排练诗朗诵。 课后反思: 2、但愿人长久 教学要求: 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 4~6 自然段。 2 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 理解文章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4让学生接受经典诗词的教育 5体会作者对兄弟苏辙的思念之情,理解“但愿人长久,干里共婵娟”的含 义 教学重、难点:理解“但愿人长久,干里共婵娟”的含义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掌握本课的生字词,理解相配的词语。 2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3了解苏轼,欣赏配乐诗<水调歌头 4让学生接受经典诗词的教育 教学过程 朗读导入,简介生平。 1播放<水调歌头>的录音带,小黑板岀示<水调歌头>全篇。 2简介苏轼生平,并揭示课题。(板书:6但愿人长久) 二初读课文 1自读课文,出示要求 自由练读课文后的生字 画出课文中带有生字的词语,理解词义。 力求读顺句子,读通全文 2师检查自读情况 (1)检查词语的读音与记忆(小黑板出示) 品尝玩耍埋怨睡觉吟诵悲欢离合屈指算来
4 让学生接受经典诗词的教育 5 体会作者对兄弟苏辙的思念之情,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含 义。 教学重、难点: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含义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 掌握本课的生字词,理解相配的词语。 2 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3 了解苏轼,欣赏配乐诗<<水调歌头>>。 4 让学生接受经典诗词的教育 教学过程: 一 朗读导入,简介生平。 1 播放<<水调歌头>>的录音带,小黑板出示<<水调歌头>>全篇。 2 简介苏轼生平,并揭示课题。(板书:6 但愿人长久) 二 初读课文 1 自读课文,出示要求 自由练读课文后的生字 画出课文中带有生字的词语,理解词义。 力求读顺句子,读通全文。 2 师检查自读情况 (1) 检查词语的读音与记忆(小黑板出示) 品尝 玩耍 埋怨 睡觉 吟诵 悲欢离合 屈指算来
观赏但愿宽慰眼睁睁隐藏阴晴圆缺躺在床上 (2)学生提出一些不理解的词语师生共同探讨 婵娟埋怨皓月吟诵等 (3)指名试读课文,并思考:这篇课文写的是谁的事,是一件什么事? 诗歌诵读比赛 1学生准备,小组之间先进行交流,比比谁读得好,并选一名代表出来准备 参加班级比赛 2师生选好参赛人员和评委,准备比赛 3比赛正式开始,师和评委打分 4选出一名最佳读手,关配乐朗诵诗 四作业 背诵<〈水调歌头〉,并描红。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但愿人长久,干里共婵娟”的含义。 复习 1指名背诵<水调歌头》 2学生齐背<<水调歌头》〉 二细读课文 1观察图画,学习第1到第4小节 师:我们观察一幅图画,一般都要观察哪些要素?(生:时间地点人物事
观赏 但愿 宽慰 眼睁睁 隐藏 阴晴圆缺 躺在床上 (2) 学生提出一些不理解的词语师生共同探讨 婵娟 埋怨 皓月 吟诵等 (3) 指名试读课文,并思考:这篇课文写的是谁的事,是一件什么事? 三 诗歌诵读比赛 1 学生准备,小组之间先进行交流,比比谁读得好,并选一名代表出来准备 参加班级比赛 2 师生选好参赛人员和评委,准备比赛 3 比赛正式开始,师和评委打分 4 选出一名最佳读手,关配乐朗诵诗 四 作业 背诵<<水调歌头>>,并描红。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含义。 一 复习 1 指名背诵<<水调歌头>> 2 学生齐背<<水调歌头>> 二 细读课文 1 观察图画,学习第 1 到第 4 小节 师:我们观察一幅图画,一般都要观察哪些要素?(生:时间 地点 人物 事 情)
师:那时间、地点、人物、事情分别是什么?(师板书) 学生带着问题进行讨论交流。 师生共同解决这些问题,并完成1-4小节的朗读与理解。 (a重点理解“心绪不宁”和“手足情深”,b突出第3小节朗读的欢迎与第 4小节朗读的忧愁c理解第四小节的后的省略号表示心里还有许多对月 亮埋怨的话) 师板书:心绪不宁 师总结:晴朗的夜空万里无云,一轮又大又圆的明月高高地悬挂着窗外不时 传来家庭中亲人团聚、共赏明月的欢笑声。可这一切都不属于苏轼,反而更 增添他思念分别已久、独居远方的弟弟,他为心里不禁埋怨起来:无情的月 亮啊,你为什么偏偏在别人分离的时候变得这么圆、这么亮呢? 师板书:埋怨 2细读5、6小节,理解苏轼心情的转变 (1)自由轻声读课文 (2)出示句子∶想到这儿,他的心里似乎宽慰了许多,便低声吟诵起来。 师:“想到这儿”指想到哪儿?(联系上下文理解) 师:“宽慰”是什么意思?他为什么宽慰了许多?这说明了什么?(这说明他 豁达大度,热爱人生) 师板书:宽慰 (3)师生一起背诵《<水调歌头》〉 (4)再读第5自然段 用“”画出表示“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睛圆缺,此事古难全”意 思的句子。用“-—”画出表示“但愿人长久,干里共婵娟”的意思的句
师:那时间、地点、人物、事情分别是什么?(师板书) 学生带着问题进行讨论交流。 师生共同解决这些问题,并完成 1-4 小节的朗读与理解。 (a 重点理解“心绪不宁”和“手足情深”,b 突出第 3 小节朗读的欢迎与第 4 小节朗读的忧愁 c 理解第四小节的后的省略号表示心里还有许多对月 亮埋怨的话) 师板书:心绪不宁 师总结:晴朗的夜空万里无云,一轮又大又圆的明月高高地悬挂着窗外不时 传来家庭中亲人团聚、共赏明月的欢笑声。可这一切都不属于苏轼,反而更 增添他思念分别已久、独居远方的弟弟,他为心里不禁埋怨起来:无情的月 亮啊,你为什么偏偏在别人分离的时候变得这么圆、这么亮呢?...... 师板书:埋怨 2 细读 5、6 小节,理解苏轼心情的转变 (1) 自由轻声读课文 (2)出示句子:想到这儿,他的心里似乎宽慰了许多,便低声吟诵起来。 师:“想到这儿”指想到哪儿?(联系上下文理解) 师:“宽慰”是什么意思?他为什么宽慰了许多?这说明了什么?(这说明他 豁达大度,热爱人生) 师板书:宽慰 (3) 师生一起背诵<<水调歌头>> (4)再读第 5 自然段 用“~~~~~~~”画出表示“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睛圆缺,此事古难全”意 思的句子。用“-----”画出表示“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意思的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