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淀区: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第18一19题。(共7分) ①鼎在中国古代社会生活中具有独特地位,是中华文化的重要标志,有着丰富的 文化内涵。 ②早在7000多年前,我国就出现了用陶土制作的炊器一一陶鼎。这一时期的鼎 均为圆形,下设三足以支撑器腹,腹下加柴以烹煮食物。新石器时代早期的裴李岗文 化遗址中就出现了钵形和盆形鼎。 ③到了奴隶社会,人类进入青铜时代,出现了以青铜为原料制作的青铜鼎。其形 状有圆有方,圆鼎三足,方鼎四足。《说文解字》中有这样的解释:鼎,三足两耳, 和五味之宝器也。由于鼎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炊具,并有站立平稳等特 点,其地位便获得了提升。商周时期,统治者为了维系其政治体制,不遗余力地进行 各种各样的祭祀活动,鼎便成为祭祀上天和祖先的礼器 ④从鼎的装饰上来看,鼎的纹饰种类繁多,有饕餮纹、夔龙纹等。饕餮是一种神 秘狰狞的怪兽,它是辟邪平安的象征。最有代表性的是司母戊方鼎,该鼎四面以饕餮 作为主要纹饰,彰显崇高壮美之气势。夔龙是传说中的一爪龙,龙在中国传统文化中 是权势、尊贵的象征 ⑤鼎是我国青铜文化的代表,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由于华丽考究的青铜器铸造 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与资源,通常只有统治阶级才有能力完成,鼎成为贵族地位和身 份的象征。相传夏禹治水有功,被拥戴为王,九州(代表中国各地)各部落领袖纷纷把 他们的青铜献给夏禹。夏禹用这些青铜铸造了九座大鼎,用来象征九州。夏商周三朝 九鼎是代代相传的国之重器,鼎也就成为了国家政权的象征 ⑥自古以来,遇有政权变更、重大事件、盛大节日等,常习惯以定鼎、立鼎、赠 鼎等活动形式来表达人们和平统一、团结发展的美好愿望。2001年在广西壮族自治 区成立50周年之际,中央人民政府赠给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族团结宝鼎”。鼎圆禁① 方,象征天回地方;鼎总重量约13吨,寓意13亿各族人民团结协作,共同奋斗,共 谋发展,共创中华民族的美好未来。 ⑦中国的鼎文化在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它承载着华夏五千年的历史文化,是中 华儿女引以自豪的财富。 【注】①禁:底座。 18.文章第②③两段介绍了鼎的历史、 等内容。(3分) 19.阅读下面材料,根据文章第④⑥段的内容,说说“世纪宝鼎”的寓意。(4分) 【链接材料】 为庆贺联合国50华诞,中华人民共和国向联合国赠送了一尊青铜巨鼎一一世纪宝 鼎。鼎圆禁方,四周有饕餮纹饰。鼎禁高50厘米,上面铸有56条夔龙 答 朝阳区 (二)阅读下面文字,完成第19-21题。(共7分) ①1979年,美国地质勘探局的研究人员注意到,在加州帕克菲尔德这个地方,似乎 很有规律地定期发生5.5-6级地震,自1857年以来已发生了6次,平均间隔时间大约 是22年。最后一次发生于1966年,据此预测下一次应该发生于1988年左右。1984年 美国地质勘探局启动“帕克菲尔德实验”,并在1985年4月发布预测,有95%的把握认
海淀区: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第 18 一 19 题。(共 7 分) ①鼎在中国古代社会生活中具有独特地位,是中华文化的重要标志,有着丰富的 文化内涵。 ②早在 7000 多年前,我国就出现了用陶土制作的炊器——陶鼎。这一时期的鼎 均为圆形,下设三足以支撑器腹,腹下加柴以烹煮食物。新石器时代早期的裴李岗文 化遗址中就出现了钵形和盆形鼎。 ③到了奴隶社会,人类进入青铜时代,出现了以青铜为原料制作的青铜鼎。其形 状有圆有方,圆鼎三足,方鼎四足。《说文解字》中有这样的解释:鼎,三足两耳, 和五味之宝器也。由于鼎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炊具,并有站立平稳等特 点,其地位便获得了提升。商周时期,统治者为了维系其政治体制,不遗余力地进行 各种各样的祭祀活动,鼎便成为祭祀上天和祖先的礼器。 ④从鼎的装饰上来看,鼎的纹饰种类繁多,有饕餮纹、夔龙纹等。饕餮是一种神 秘狰狞的怪兽,它是辟邪平安的象征。最有代表性的是司母戊方鼎,该鼎四面以饕餮 作为主要纹饰,彰显崇高壮美之气势。夔龙是传说中的一爪龙,龙在中国传统文化中 是权势、尊贵的象征。 ⑤鼎是我国青铜文化的代表,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由于华丽考究的青铜器铸造 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与资源,通常只有统治阶级才有能力完成,鼎成为贵族地位和身 份的象征。相传夏禹治水有功,被拥戴为王,九州(代表中国各地)各部落领袖纷纷把 他们的青铜献给夏禹。夏禹用这些青铜铸造了九座大鼎,用来象征九州。夏商周三朝, 九鼎是代代相传的国之重器,鼎也就成为了国家政权的象征。 ⑥自古以来,遇有政权变更、重大事件、盛大节日等,常习惯以定鼎、立鼎、赠 鼎等活动形式来表达人们和平统一、团结发展的美好愿望。2001 年在广西壮族自治 区成立 50 周年之际,中央人民政府赠给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族团结宝鼎”。鼎圆禁① 方,象征天回地方;鼎总重量约 13 吨,寓意 13 亿各族人民团结协作,共同奋斗,共 谋发展,共创中华民族的美好未来。 ⑦中国的鼎文化在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它承载着华夏五千年的历史文化,是中 华儿女引以自豪的财富。 【注】①禁:底座。 18.文章第②③两段介绍了鼎的历史、 、_ 、 等内容。(3 分) 19.阅读下面材料,根据文章第④一⑥段的内容,说说“世纪宝鼎”的寓意。(4 分) 【链接材料】 为庆贺联合国 50 华诞,中华人民共和国向联合国赠送了一尊青铜巨鼎——世纪宝 鼎。鼎圆禁方,四周有饕餮纹饰。鼎禁高 50 厘米,上面铸有 56 条夔龙。 答: 朝阳区: (二)阅读下面文字,完成第 19-21 题。(共 7 分) ①1979 年,美国地质勘探局的研究人员注意到,在加州帕克菲尔德这个地方,似乎 很有规律地定期发生 5.5-6 级地震,自 1857 年以来已发生了 6 次,平均间隔时间大约 是 22 年。最后一次发生于 1966 年,据此预测下一次应该发生于 1988 年左右。1984 年, 美国地质勘探局启动“帕克菲尔德实验”,并在 1985 年 4 月发布预测,有 95%的把握认
为,在未来的5-6年内,帕克菲尔德将会发生一次大约6级的地震,不晚于1993年1 月 ②地震学家们认为,他们终于等来了一个可以对地震的发生进行全程监控的机会 帕克菲尔德布满了各种各样的仪器测量地震“前兆”,100多名研究人员参与了这项“帕 克菲尔德实验”。然而,该来的地震却没有来,反而在1989年和1994年分别在旧金山 和洛杉矶附近发生了破坏性地震。2004年9月28日,帕克菲尔德地震终于姗姗来迟, 比预测的晚了11年。 ③日本地震学界同样经历了一次类似的“滑铁卢”,结果更惨。日本在1965年已开 始一项地震预测全国性项目,起初是研究性质的,但是到1978年,日本地震学家们相 信在日本中部将很快会有一场8级左右的“东海大地震”。这次预测的理由和“帕克菲 尔德实验”类似。日本东海地区据估计平均大约120年发生一次大地震,此时距上一次 大地震(1854年)已过了120年,大地震的发生似乎迫在眉睫。日本政府为此采取了 系列紧急措施严阵以待,却忽视了其他地区。但是“东海大地震”至今还没有发生,却 在1995年出乎意料地发生了死伤惨重的神户大地震。 ④自这两次事件之后,越来越多的地震学家意识到,想要对地震进行预测是不现实 的,他们把研究的重点改为研究地震机理和地震灾害的评估,而不是地震预测。1996 年11月,“地震预测框架评估”国际会议在伦敦召开。与会者达成一个共识:地震本质 上是不可预测的,不仅现在无法预测,将来也无法预测 ⑤他们认为,地球处于自组织的临界状态,任何微小的地震都有可能演变成大地震。 这种演变是高度敏感的,其初始条件不明,很难预测。如果要预测一个大地震,就需要 精确地知道大范围的物理状况的所有细节,这是不可能的。而如果想通过监控前兆来预 测地震,也是不可行的。所谓“地震前兆”极其多样,不同的地震往往都有不同的前兆 而且一般都是地震发生后才“发现”有过前兆,缺乏客观的认定,既无定量的物理机制 能把前兆与地震联系起来,也无统计上的证据证明这些前兆真的与地震有关。 19.日本地震学家预测“东海大地震”发生的依据是什么?(2分) 答 20.结合文章内容,说说第③段中“滑铁卢”一词的意思。(2分) 答 21.借助文章中的相关知识,写出你对下面材料的看法并阐明理由。(3分) 【材料】 某次地震后,灾区的人们议论纷纷:有人说在地震前,他家的牛羊骡马不进厩, 鸡不吃食狗乱咬:还有人说看到了大鼠叼着小鼠跑,鱼跃水面惶惶跳。这些现象, 看来都是地震前兆。如果相关部门能注意到这些前兆,就可以准确作出地震预报。 东城区 (二)阅读下文,完成18-20题。(共8分) ①台风常常给人类以重创,因此,提起台风,人们总是谈虎色变,对这个“海上暴徒” 心存畏惧。然而,客观地说,台风有过亦有功,甚至台风的功大于过。我国东南沿海地 区民间流传的“台风来了怕台风,台风不来想台风”,正是对台风的客观评价
为,在未来的 5-6 年内,帕克菲尔德将会发生一次大约 6 级的地震,不晚于 1993 年 1 月。 ②地震学家们认为,他们终于等来了一个可以对地震的发生进行全程监控的机会。 帕克菲尔德布满了各种各样的仪器测量地震“前兆”,100 多名研究人员参与了这项“帕 克菲尔德实验”。然而,该来的地震却没有来,反而在 1989 年和 1994 年分别在旧金山 和洛杉矶附近发生了破坏性地震。2004 年 9 月 28 日,帕克菲尔德地震终于姗姗来迟, 比预测的晚了 11 年。 ③日本地震学界同样经历了一次类似的“滑铁卢”,结果更惨。日本在 1965 年已开 始一项地震预测全国性项目,起初是研究性质的,但是到 1978 年,日本地震学家们相 信在日本中部将很快会有一场 8 级左右的“东海大地震”。这次预测的理由和“帕克菲 尔德实验”类似。日本东海地区据估计平均大约 120 年发生一次大地震,此时距上一次 大地震(1854 年)已过了 120 年,大地震的发生似乎迫在眉睫。日本政府为此采取了一 系列紧急措施严阵以待,却忽视了其他地区。但是“东海大地震”至今还没有发生,却 在 1995 年出乎意料地发生了死伤惨重的神户大地震。 ④自这两次事件之后,越来越多的地震学家意识到,想要对地震进行预测是不现实 的,他 们把研究的重点改为研究地震机理和地震灾害的评估,而不是地震预测。1996 年 11 月,“地震预测框架评估”国际会议在伦敦召开。与会者达成一个共识:地震本质 上是不可预测的,不仅现在无法预测,将来也无法预测。 ⑤他们认为,地球处于自组织的临界状态,任何微小的地震都有可能演变成大地震。 这种演变是高度敏感的,其初始条件不明,很难预测。如果要预测一个大地震,就需要 精确地知道大范围的物理状况的所有细节,这是不可能的。而如果想通过监控前兆来预 测地震,也是不可行的。所谓“地震前兆”极其多样,不同的地震往往都有不同的前兆, 而且一般都是地震发生后才“发现”有过前兆,缺乏客观的认定,既无定量的物理机制 能把前兆与地震联系起来,也无统计上的证据证明这些前兆真的与地震有关。 19.日本地震学家预测“东海大地震”发生的依据是什么?(2 分) 答: 20.结合文章内容,说说第③段中“滑铁卢”一词的意思。(2 分) 答:______ 21.借助文章中的相关知识,写出你对下面材料的看法并阐明理由。(3 分) 【材料】 某次地震后,灾区的人们议论纷纷:有人说在地震前,他家的牛羊骡马不进厩, 鸡不吃食狗乱咬;还有人说看到了大鼠叼着小鼠跑,鱼跃水面惶惶跳。这些现象, 看来都是地震前兆。如果相关部门能注意到这些前兆,就可以准确作出地震预报。 答:______ 东城区: (二)阅读下文,完成 18—20 题。(共 8 分) ①台风常常给人类以重创,因此,提起台风,人们总是谈虎色变,对这个“海上暴徒” 心存畏惧。然而,客观地说,台风有过亦有功,甚至台风的功大于过。我国东南沿海地 区民间流传的“台风来了怕台风,台风不来想台风”,正是对台风的客观评价
②盛夏时节,我国由于受副热带高压控制,干旱严重,大片农作物干枯,这时人们会想 起台风,盼望台风带来降水。台风降水是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夏季降水的主要来源,根据 统计,这些地方每年7月~9月有59%~76%的降水是台风带来的。雨水极大地缓解了旱 情,并蓄满了江河湖泊,大小水库;它补充了地下水,减缓了地面沉降,确保了农业丰 收。据统计,台风带来的丰沛的降水对改善这些地区的生态环境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③台风可调节地球温度,维持全球热量平衡。台风发展和维持的主要能量来源是水汽凝 结释放出的潜热能,其水汽主要来自低纬度的热带洋面:随着台风从热带向中高纬度地 区移行,其携带的大量热量和水汽也从热带输送至中高纬度地区,它给酷暑难熬的人们 带来了清凉。2003年7月,正是台风“伊布都”的出现,结束了我国江南大部分地区持 续40℃左右的高温天气。如果没有台风,就会造成热带地区气候越来越炎热,地表干旱 更加严重。寒带地区正好相反,如果没有台风调节将会更冷。我国也就没有了昆明这样 的春城和四季常青的广州,“北大仓”、内蒙古草原亦将不复存在:众多的植物和动物 也会因难以适应气候环境而灭绝。 ④由于台风的水汽源自热带洋面的海水,它是咸水,而降落的台风雨是淡水,因此台风 还是天然的海水“淡化器”。研究表明,一个普通强度的台风登陆时即可带来约30亿 吨的淡水资源。可见,台风在淡化水资源方面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⑤除此而外,台风登陆时,陆地下垫面会迅速削弱其风速,因此风害也被大大减轻,甚 至不再成害而可以被人们用于风力发电,从而缓解电力供应的紧张程度。 18.文中第①段引用“台风来了怕台风,台风不来想台风”有什么作用?(2分) 答 19.说说文章第③、④两段的位置不能调换的理由。(2分) 答: 20.阅读下面材料,借助文中相关知识,简要分析9505号台风到来时,广东省发电量增 加的原因。(4分) 【材料】 据报道,1995年夏,广东省水利厅根据准确天气预报,下令在9505号台风来袭之前 全省大、中型水库放水发电,结果9505号台风果然为广东省多发电800万千瓦时 西城区 (二)阅读《摩天大楼的防风》,完成第18~19题。(共7分) 摩天大楼的防风 ①近年来,中国各地摩天大楼发展速度十分惊人。未来10年内,中国将以1318座
②盛夏时节,我国由于受副热带高压控制,干旱严重,大片农作物干枯,这时人们会想 起台风,盼望台风带来降水。台风降水是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夏季降水的主要来源,根据 统计,这些地方每年 7 月~9 月有 59%~76%的降水是台风带来的。雨水极大地缓解了旱 情,并蓄满了江河湖泊,大小水库;它补充了地下水,减缓了地面沉降,确保了农业丰 收。据统计,台风带来的丰沛的降水对改善这些地区的生态环境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③台风可调节地球温度,维持全球热量平衡。台风发展和维持的主要能量来源是水汽凝 结释放出的潜热能,其水汽主要来自低纬度的热带洋面;随着台风从热带向中高纬度地 区移行,其携带的大量热量和水汽也从热带输送至中高纬度地区,它给酷暑难熬的人们 带来了清凉。2003 年 7 月,正是台风“伊布都”的出现,结束了我国江南大部分地区持 续 40℃左右的高温天气。如果没有台风,就会造成热带地区气候越来越炎热,地表干旱 更加严重。寒带地区正好相反,如果没有台风调节将会更冷。我国也就没有了昆明这样 的春城和四季常青的广州,“北大仓”、内蒙古草原亦将不复存在;众多的植物和动物 也会因难以适应气候环境而灭绝。 ④由于台风的水汽源自热带洋面的海水,它是咸水,而降落的台风雨是淡水,因此台风 还是天然的海水“淡化器”。研究表明,一个普通强度的台风登陆时即可带来约 30 亿 吨的淡水资源。可见,台风在淡化水资源方面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⑤除此而外,台风登陆时,陆地下垫面会迅速削弱其风速,因此风害也被大大减轻,甚 至不再成害而可以被人们用于风力发电,从而缓解电力供应的紧张程度。 18. 文中第①段引用“台风来了怕台风,台风不来想台风”有什么作用?(2 分) 答: 19.说说文章第③、④两段的位置不能调换的理由。(2 分) 答: 20.阅读下面材料,借助文中相关知识,简要分析 9505 号台风到来时,广东省发电量增 加的原因。(4 分) 【材料】 据报道,1995 年夏,广东省水利厅根据准确天气预报,下令在 9505 号台风来袭之前, 全省大、中型水库放水发电,结果 9505 号台风果然为广东省多发电 800 万千瓦时。 答: 西城区: (二)阅读《摩天大楼的防风》,完成第 18~19 题。(共 7 分) 摩天大楼的防风 ①近年来,中国各地摩天大楼发展速度十分惊人。未来 10 年内,中国将以 1318 座
的摩天大楼总数傲视全球。摩天大楼以其独特的建筑造型和文化韵味,给城市带来了经 济效益,受到不少大城市的青睐,但同时也带来了很多安全隐患,比如防风方面的问题。 ②摩天大楼的立面会受到风荷载(即风对工程结构所产生的压力)的作用,随着高 度的增加,风荷载不断増大,摩天大楼的横向振幅也随之增大,这与长竹竿遇风一吹会 摇摆的道理相同。距地面越高,风所受阻力越小,风速会越大,摇摆就会越明显。当地 面风速为10米/秒时,高空100米处风速可达22米/秒。 ③为了解决大风引起的摇摆问题,有的摩天大楼会安装“风阻尼器”,如台北的101 大厦,有世界最大且最重的“风阻尼器”,在88至92楼挂置了一个重达660吨、直径 5.5米的巨大钢球,像一颗秤锤稳镇中心,抵消或减缓风力所产生的摆动幅度。 ④由于摩天大楼体型高大,风力不能透过大楼,必然会绕过大楼在它的周围形成较 强的气流,因此摩天大楼将使周围的通道及低层建筑物所受风荷载加大,形成所谓的“高 楼峡谷风”。这宗“高楼峡谷风”使得大楼拐角处形成旋风,行人在经过大楼时会受到 强风的冲击,也使街道上某些地方的风速特别大,影响到路人和行车的安全。 ⑤目前,国内外已对这个问题做了研究,在建造摩天大楼之前,设计者会根据当地 的气象观测资料,利用计算机模拟自然风力和风向进行试验,然后利用所得数据为摩天 大楼的设计提供参考,尽量降低对街区行人和建筑物产生的影响 ⑥摩天大楼会产生风噪音,当地面徐徐轻风时,几十米高的大楼里却能听到呼啸风 声。为什么摩天大楼内风声这么大呢?一方面摩天大楼很高风速很大,风声自然会大 另一方面与摩天大楼表面“风振效应”有关。简单地说,就是摩天大楼周围的风可以形 成漩涡,与大楼产生摩擦,风力越大,摩擦声也就越大。因此,摩天大楼的风噪音污染 问题,还有待进一步研究解决。 ⑦相信不久的将来,人们将发挥智慧和创造力,很好地解决摩天大楼的防风问题, 以促进摩天大楼的健康发展。 18.简要分析第①段在文中的作用。(3分) 19.阅读下面材料,借助上文中的相关知识,简要分析李冰对风力的实际感受与天气预 报不符的原因。(4分) 【材料】 某日,北京的天气预报为:晴,最高气温22°,北转南风3级。在北京市200 米高的摩天大楼“京广中心”上班的李冰,在走近大楼的时候,险些被风吹倒。到 达位于26层的办公室之后,李冰将窗户半开通风,呼呼作响的大风扑面而来,听 起来很吓人,他甚至怀疑气象台的天气预报是不是报错了 房山区: (阅读下文,完成18~19题。(7分) ①“千里之堤,溃于蚁穴”,此话不假。白蚁对江河堤坝可谓危害严重。2001年四川会 理县大路沟水库因白蚁危害而垮坝,导致16人死亡,10人失踪,洪水冲毁良田770亩。 2008年8月8日晚南宁市良庆区文笔水库也因蚁害发生漏水险情,不少人因抢险而未能 观看奥运会开幕式。那么,小小白蚁怎么能使千里之堤毁于一旦呢?
的摩天大楼总数傲视全球。摩天大楼以其独特的建筑造型和文化韵味,给城市带来了经 济效益,受到不少大城市的青睐,但同时也带来了很多安全隐患,比如防风方面的问题。 ②摩天大楼的立面会受到风荷载(即风对工程结构所产生的压力)的作用,随着高 度的增加,风荷载不断增大,摩天大楼的横向振幅也随之增大,这与长竹竿遇风一吹会 摇摆的道理相同。距地面越高,风所受阻力越小,风速会越大,摇摆就会越明显。当地 面风速为 10 米/秒时,高空 100 米处风速可达 22 米/秒。 ③为了解决大风引起的摇摆问题,有的摩天大楼会安装“风阻尼器”,如台北的 101 大厦,有世界最大且最重的“风阻尼器”,在 88 至 92 楼挂置了一个重达 660 吨、直径 5.5 米的巨大钢球,像一颗秤锤稳镇中心,抵消或减缓风力所产生的摆动幅度。 ④由于摩天大楼体型高大,风力不能透过大楼,必然会绕过大楼在它的周围形成较 强的气流,因此摩天大楼将使周围的通道及低层建筑物所受风荷载加大,形成所谓的“高 楼峡谷风”。这宗“高楼峡谷风”使得大楼拐角处形成旋风,行人在经过大楼时会受到 强风的冲击,也使街道上某些地方的风速特别大,影响到路人和行车的安全。 ⑤目前,国内外已对这个问题做了研究,在建造摩天大楼之前,设计者会根据当地 的气象观测资料,利用计算机模拟自然风力和风向进行试验,然后利用所得数据为摩天 大楼的设计提供参考,尽量降低对街区行人和建筑物产生的影响。 ⑥摩天大楼会产生风噪音,当地面徐徐轻风时,几十米高的大楼里却能听到呼啸风 声。为什么摩天大楼内风声这么大呢?一方面摩天大楼很高风速很大,风声自然会大; 另一方面与摩天大楼表面“风振效应”有关。简单地说,就是摩天大楼周围的风可以形 成漩涡,与大楼产生摩擦,风力越大,摩擦声也就越大。因此,摩天大楼的风噪音污染 问题,还有待进一步研究解决。 ⑦相信不久的将来,人们将发挥智慧和创造力,很好地解决摩天大楼的防风问题, 以促进摩天大楼的健康发展。 18.简要分析第①段在文中的作用。(3 分) 19.阅读下面材料,借助上文中的相关知识,简要分析李冰对风力的实际感受与天气预 报不符的原因。(4 分) 【材料】 某日,北京的天气预报为:晴,最高气温 22°,北转南风 3 级。在北京市 200 米高的摩天大楼“京广中心”上班的李冰,在走近大楼的时候,险些被风吹倒。到 达位于 26 层的办公室之后,李冰将窗户半开通风,呼呼作响的大风扑面而来,听 起来很吓人,他甚至怀疑气象台的天气预报是不是报错了。 房山区: ㈡ 阅读下文,完成 18~19 题。(7 分) ①“千里之堤,溃于蚁穴”,此话不假。白蚁对江河堤坝可谓危害严重。2001 年四川会 理县大路沟水库因白蚁危害而垮坝,导致 16 人死亡,10 人失踪,洪水冲毁良田 770 亩。 2008 年 8 月 8 日晚南宁市良庆区文笔水库也因蚁害发生漏水险情,不少人因抢险而未能 观看奥运会开幕式。那么,小小白蚁怎么能使千里之堤毁于一旦呢?
②科学家研究的结果告诉我们,我国的白蚁大体上可分为三类:木栖性白蚁、土栖性白 蚁和土木两栖性白蚁。破坏堤坝的白蚁主要是土栖性白蚁,即专在土中筑巢的一类白蚁。 成年蚁巢内的几百万只白蚁在一起过着“有组织、有纪律”的群体生活。白蚁的社 会有严格的分工:蚁王、蚁后专门繁殖后代:兵蚁,负责安全保卫;工蚁数量最多,从 事筑巢、觅食等基本劳动。土白蚁的巢穴在地下可深达2米,主巢大约1-2立方米, 主巢周围有四通八达的蚁道相连。由于土白蚁不断在堤坝内分群、蚕食、筑巢,使得堤 坝中蚁巢星罗棋布。一旦汛期来临,水位高涨,水流溢入蚁道、蚁穴,就会出现堤坝管 涌、渗漏和滑坡等险情 ③这种白蚁,离不开土壤和水。土质上要求酸、粘、硬、深和润:酸性土对菌圃微生物 生长有利;粘性土则是构筑蚁路的重要材料,既能保温保湿,又能防渗防燥:硬实土筑 巢比较牢固:深土能屏蔽地面气温干扰,有利于菌圃培养真菌食料;潮润土含水量在 14%~30%之间,有利于保持巢内温湿度的稳定。离不开水,是因为蚁体的含水量在80% 以上,白蚁吞食的纤维素也要通过酶的水解才能转化为葡萄糖,同时,培养真菌食料的 菌圃,也必须保持一定的水分使真菌在一定的温湿度条件下增殖。在食物上,主要啃食 树木的表皮、茎草、半腐蚀叶片等。 (选文有删改) 8.第①段为什么从白蚁危害堤坝的实例说起?(3分) 答9因 阅读下面材料,结合上文相关知识,简要分析土白蚁能在水库堤坝中筑巢生存的原 分) 【材料】 我国现有的84000多座水库,600多万个山塘和上百万公里的堤防中 90%以上均为土质堤坝,其填土料比较密实、均一,其干容重一般都在1.4kg/cm3以上 含水量一般都在14%~33%之间,其填筑材料一般为粘土和粉质土壤。一般土质堤坝坝 坡均为草皮护坡,即使是干砌块石护坡,其缝隙中也会长岀茎草。 答 大兴区 (二)阅读《鲸之“歌声”》,完成第18~19题。(7分) 鲸之“歌声” ①鲸是社会性动物,它们善于使用“歌声”作为交流方式,这种“歌声”比我们想象的 要复杂得多。鲸有不同的部落,每个部落都有独具特色的“歌声”:有的发音是连续的 滴答声;有的则是发几声,然后停顿,接着再发声:有的是发几声,快到末尾时停顿, 然后发一声便终止了 ②这些“歌声”是一代代传承下来的。座头鲸、虎鲸都会从它们的长辈那里习得本部落 独特的“歌声”及生活习性。有资料表明,一头温驯的雌性座头鲸1981年以来一直在 美国缅因海湾一带游弋,将世袭“技艺”—“水泡战术”传授给下一代。在这里,经 常有一群群座头鲸聚在一起通过“歌声”实施独特的“水泡战术”来捕猎食物。它们时 不时地探出水面发出“歌声”,接着用击起来的水泡扰乱猎物的视线;同时,狠命扑打 水面,让水泡飞散,搅得水面“天昏地暗”,然后将陷入汹涌波涛中茫然不知所措的猎 物吞噬掉
②科学家研究的结果告诉我们,我国的白蚁大体上可分为三类:木栖性白蚁、土栖性白 蚁和土木两栖性白蚁。破坏堤坝的白蚁主要是土栖性白蚁,即专在土中筑巢的一类白蚁。 一个成年蚁巢内的几百万只白蚁在一起过着“有组织、有纪律”的群体生活。白蚁的社 会有严格的分工:蚁王、蚁后专门繁殖后代;兵蚁,负责安全保卫;工蚁数量最多,从 事筑巢、觅食等基本劳动。土白蚁的巢穴在地下可深达 2 米,主巢大约 1—2 立方米, 主巢周围有四通八达的蚁道相连。由于土白蚁不断在堤坝内分群、蚕食、筑巢,使得堤 坝中蚁巢星罗棋布。一旦汛期来临,水位高涨,水流溢入蚁道、蚁穴,就会出现堤坝管 涌、渗漏和滑坡等险情。 ③这种白蚁,离不开土壤和水。土质上要求酸、粘、硬、深和润:酸性土对菌圃微生物 生长有利;粘性土则是构筑蚁路的重要材料,既能保温保湿,又能防渗防燥;硬实土筑 巢比较牢固;深土能屏蔽地面气温干扰,有利于菌圃培养真菌食料;潮润土含水量在 14℅~30℅之间,有利于保持巢内温湿度的稳定。离不开水,是因为蚁体的含水量在 80℅ 以上,白蚁吞食的纤维素也要通过酶的水解才能转化为葡萄糖,同时,培养真菌食料的 菌圃,也必须保持一定的水分使真菌在一定的温湿度条件下增殖。在食物上,主要啃食 树木的表皮、茎草、半腐蚀叶片等。 (选文有删改) 18. 第①段为什么从白蚁危害堤坝的实例说起?(3 分) 答: 19. 阅读下面材料,结合上文相关知识,简要分析土白蚁能在水库堤坝中筑巢生存的原 因。(4 分) 【材料】 我国现有的 84000 多座水库,600 多万个山塘和上百万公里的堤防中, 90℅以上均为土质堤坝,其填土料比较密实、均一,其干容重一般都在 1.4kg/cm3 以上, 含水量一般都在 14℅~33℅之间,其填筑材料一般为粘土和粉质土壤。一般土质堤坝坝 坡均为草皮护坡,即使是干砌块石护坡,其缝隙中也会长出茎草。 答: 大兴区: (二)阅读《鲸之“歌声”》,完成第 18~19 题。(7 分) 鲸之“歌声” ①鲸是社会性动物,它们善于使用“歌声”作为交流方式,这种“歌声”比我们想象的 要复杂得多。鲸有不同的部落,每个部落都有独具特色的“歌声”:有的发音是连续的 滴答声;有的则是发几声,然后停顿,接着再发声;有的是发几声,快到末尾时停顿, 然后发一声便终止了…… ②这些“歌声”是一代代传承下来的。座头鲸、虎鲸都会从它们的长辈那里习得本部落 独特的“歌声”及生活习性。有资料表明,一头温驯的雌性座头鲸 1981 年以来一直在 美国缅因海湾一带游弋,将世袭“技艺”——“水泡战术”传授给下一代。在这里,经 常有一群群座头鲸聚在一起通过“歌声”实施独特的“水泡战术”来捕猎食物。它们时 不时地探出水面发出“歌声”,接着用击起来的水泡扰乱猎物的视线;同时,狠命扑打 水面,让水泡飞散,搅得水面“天昏地暗”,然后将陷入汹涌波涛中茫然不知所措的猎 物吞噬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