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北京市语文中考各区一模试题汇编一记叙文 【2013东城一模】(一)阅读《回家过年真好》,完成15-18题。(共15分) 回家过年真好 林少华 ①回家过年,回老家过年,回家乡过年。对于远方游子,老家才是家,家乡才是家。家可以幻化为老 屋门外招来喜鹊的粉红色査花,幻化为井栏旁边披淸夕晖的歪脖子柳树,幻化为木篱笆上爬的长豆角和 芦瓜,幻化为雪地里通往茅屋的一行孤独的脚印,甚至幻化为士墙上挂的 胡或牧笛……但无论怎样 幻化,最后都一定幻化出母亲的身影。母亲才是家乡星空中的月亮,才是家乡岗顶上的晚霞。可以说, 乡因母亲而温暖,因母亲而让人梦绕魂牵。想家意味想母亲,回家过年意味回家看母亲,看母亲慈祥而苍 老的面容,听母亲呼唤自己乳名的语声,吃母亲亲手做的年饭 ②回家过年,今年我是多么想回家过年,从来没有这般归心似箭。往年从报纸电视上看到汽车站火车 站挤满回家过年的人们,看到无数焦急的双眼,心里很不以为然。然而,此刻我多么想成为他们中的一员, 多么想在冰天雪地中扑向小山村里一灯如豆的家门,多么想说一声“妈,我回来啦”,多么想听那句“孩 ,你可回来了……” ③回家过年真好!能回家过年真好! ④有多少年没回家过年了呢?我1982年研究生毕业,那年就没在家过年,直到今年2008年!我在广 州过年,在上海过年,在北京过年,在大阪过年,在长崎过年,在东京过年,在青岛过年,惟独没在家过 年,没回家过年,没回母亲身边过年。简直难以置信,28年时间里我居然一次也没回家过年!我怎么会那 样?我怎么会是那样的一个人? ⑤忙吗?忙。大年初一都几乎伏案忙碌。但我毕竟不身在炮火连天的战场,不身在抗洪救灾的前 不身为日理万机的一国总理。所谓忙,无非是忙着写论文写这个写那个,以便早点提职称提这个提那个罢 了。可那东西有回家过年重要吗?世上难道还有比突然出现在望眼欲穿的年迈母亲面前更让人激动的场景 吗?如果可能,我真想不要教授,不要论文,不要名声,什么都不要,只要回家过年,回老家过年,回到 母亲膝下一起度过除夕那个一年只有一次的夜晚…… ⑥不错,28年里有三个年是和母亲一起过的。但都不是我回老家母亲膝下,而是母亲来我身边。第 次在广州,差不多20年前的事了。对母亲来说,广州这个城市实在太大了,似乎总在提醒她千万别忘记 乡下人身份。母亲怯生生打量整街整巷的花市,怯生生注视手拿一束束鲜花的红男绿女,怯生生听着她根 本听不懂的喜洋洋的广东方言。那怯生生的样子让我有些不忍,于是我带她去比广州小得多的肇庆七星岩 游玩,在几乎没有人影的湖心路上,满目青山绿水似乎唤起了她似曾相识的归属感,露出少见的舒展的笑 容。第二天中午要退房时,我走进她和父亲住的房间,发现香皂、牙具和毛巾好端端放在那里没动,一问 母亲又恢复了怯生生的神情,反问那东西是随便用的
2013 北京市语文中考各区一模试题汇编—记叙文 【2013 东城一模】(一)阅读《回家过年真好》,完成 15—18 题。(共 15 分) 回家过年真好 林少华 ①回家过年,回老家过年,回家乡过年。对于远方游子,老家才是家,家乡才是家。家可以幻化为老 屋门外招来喜鹊的粉红色杏花,幻化为井栏旁边披满夕晖的歪脖子柳树,幻化为木篱笆上爬的长豆角和葫 芦瓜,幻化为雪地里通往茅屋的一行孤独的脚印,甚至幻化为土墙上挂的一把二胡或牧笛……但无论怎样 幻化,最后都一定幻化出母亲的身影。母亲才是家乡星空中的月亮,才是家乡岗顶上的晚霞。可以说,家 乡因母亲而温暖,因母亲而让人梦绕魂牵。想家意味想母亲,回家过年意味回家看母亲,看母亲慈祥而苍 老的面容,听母亲呼唤自己乳名的语声,吃母亲亲手做的年饭…… ②回家过年,今年我是多么想回家过年,从来没有这般归心似箭。往年从报纸电视上看到汽车站火车 站挤满回家过年的人们,看到无数焦急的双眼,心里很不以为然。然而,此刻我多么想成为他们中的一员, 多么想在冰天雪地中扑向小山村里一灯如豆的家门,多么想说一声“妈,我回来啦”,多么想听那句“孩 子,你可回来了……” ③回家过年真好!能回家过年真好! ④有多少年没回家过年了呢?我 1982 年研究生毕业,那年就没在家过年,直到今年 2008 年!我在广 州过年,在上海过年,在北京过年,在大阪过年,在长崎过年,在东京过年,在青岛过年,惟独没在家过 年,没回家过年,没回母亲身边过年。简直难以置信,28 年时间里我居然一次也没回家过年!我怎么会那 样?我怎么会是那样的一个人? ⑤忙吗?忙。大年初一都几乎伏案忙碌。但我毕竟不身在炮火连天的战场,不身在抗洪救灾的前线, 不身为日理万机的一国总理。所谓忙,无非是忙着写论文写这个写那个,以便早点提职称提这个提那个罢 了。可那东西有回家过年重要吗?世上难道还有比突然出现在望眼欲穿的年迈母亲面前更让人激动的场景 吗?如果可能,我真想不要教授,不要论文,不要名声,什么都不要,只要回家过年,回老家过年,回到 母亲膝下一起度过除夕那个一年只有一次的夜晚…… ⑥不错,28 年里有三个年是和母亲一起过的。但都不是我回老家母亲膝下,而是母亲来我身边。第一 次在广州,差不多 20 年前的事了。对母亲来说,广州这个城市实在太大了,似乎总在提醒她千万别忘记 乡下人身份。母亲怯生生打量整街整巷的花市,怯生生注视手拿一束束鲜花的红男绿女,怯生生听着她根 本听不懂的喜洋洋的广东方言。那怯生生的样子让我有些不忍,于是我带她去比广州小得多的肇庆七星岩 游玩,在几乎没有人影的湖心路上,满目青山绿水似乎唤起了她似曾相识的归属感,露出少见的舒展的笑 容。第二天中午要退房时,我走进她和父亲住的房间,发现香皂、牙具和毛巾好端端放在那里没动,一问, 母亲又恢复了怯生生的神情,反问那东西是随便用的么……
⑦后两个一起过的春节是在青岛,第三个距今不到两年时间,一切恍若昨日。走进为父母在市中心租 住的一楼套间,客厅煦暖如春,年过70的母亲和父亲正面对面坐在桌前包饺子。父亲擀面饼,母亲包, 包我最喜欢吃的带有浓厚家乡味道的酸菜馅饺子。酸菜大概用凉水浸了很久,不怎么酸了,切得很细,放 了炸过油的肥肉渣进去。年夜饭就吃母亲包的饺子。吃着吃着,“咯嘣”一声吃出一枚硬币一一原来母亲 仍按老家习惯包了两三个有硬币的饺子。“谁吃到谁有福,今年你有福!”母亲笑眯眯地说。水仙花开得正 香,一盆春兰也知趣地擎起了两三朵小蝴蝶样的墨绿色小花,一家人就对着两盆花吃瓜籽唠家常。母亲还 拿出她戴着老花镜做的棉拖鞋叫我穿上……回想起来,那才真正是我后半生最幸福的夜晚,那才叫幸福。 ⑧可惜长达28年时间里这样的夜晚实在太少太少了,因了我没有回家过年,因了我所谓的忙,因了 我自己都难以相信的种种理由……时至现在,即使回家过年也永远不会有那样的场景了,那样的场景只能 在影集和梦境中寻找了!惟其如此,今年我才那么想回家过年,那么羡慕不顾一切回家过年的人们,他们 才是这个世界上最幸福最幸运的人一一因为等待他们的是母亲那句“孩子,你可回来了!” 15.第④段画线句中,作者为什么不厌其详地列举自己在不同的地方过年?(3分) 16.文章第⑥、⑦两段,记叙了作者与母亲两次过年的情景以及他不同的感受,请你结合这两段内容,分 别说出作者产生的不同感受及其原因。(4分) 17.说说第⑦段中加点词语“知趣地”有什么表达作用。(2分) 18.阅读第①段,从内容和写法两方面对画线句子进行赏析。(不超过150个字)(6分) 参考答案 15.作者想借此表达自己多年没有回家过年的自责、愧疚。(共3分) 16.示例:在广州过年,母亲来到大城市“怯生生”的样子使我感到“不忍”;在青岛和母亲一起过有家乡 味道的年,我感到很幸福。(共4分) 17.示例:以花的善解人意,渲染了全家人一起过年时温馨、幸福的氛围。 18.示例:作者通过杏花、柳树、长豆角等一系列与自己生活密切关联且留下烙印的形象,写出家乡的美 好、亲切与温暖,表达出对母亲深深的思念之情。作者用“招来喜鹊”、“披满夕晖”等词语形象地写出家 乡的美景,并将自己对母亲的深情“幻化”其中,用排比的句式使眷恋故乡、思念母亲的情感得到强化。 (共6分。内容2分,写法3分,语言1分) 【2013西城一模】(一)阅读《父亲的村庄》,完成第15—17题。(共15分) 父亲的村庄 孙京涛 ①父亲,像他那一代大多数农民一样,没有文化,朴素、勤劳。父亲的村庄,也像大部分胶东农村一 样,贫瘠、平淡、寂寂无名。然而,就是这样的父亲,和他的东石水头村,成为了我生命的起航 ②改革开放前,父亲一直是生产队赶马车的,这份略略异于普通农人的职业,是我向小伙伴们夸耀的
⑦后两个一起过的春节是在青岛,第三个距今不到两年时间,一切恍若昨日。走进为父母在市中心租 住的一楼套间,客厅煦暖如春,年过 70 的母亲和父亲正面对面坐在桌前包饺子。父亲擀面饼,母亲包, 包我最喜欢吃的带有浓厚家乡味道的酸菜馅饺子。酸菜大概用凉水浸了很久,不怎么酸了,切得很细,放 了炸过油的肥肉渣进去。年夜饭就吃母亲包的饺子。吃着吃着,“咯嘣”一声吃出一枚硬币——原来母亲 仍按老家习惯包了两三个有硬币的饺子。“谁吃到谁有福,今年你有福!”母亲笑眯眯地说。水仙花开得正 香,一盆春兰也知趣地 ...擎起了两三朵小蝴蝶样的墨绿色小花,一家人就对着两盆花吃瓜籽唠家常。母亲还 拿出她戴着老花镜做的棉拖鞋叫我穿上……回想起来,那才真正是我后半生最幸福的夜晚,那才叫幸福。 ⑧可惜长达 28 年时间里这样的夜晚实在太少太少了,因了我没有回家过年,因了我所谓的忙,因了 我自己都难以相信的种种理由……时至现在,即使回家过年也永远不会有那样的场景了,那样的场景只能 在影集和梦境中寻找了!惟其如此,今年我才那么想回家过年,那么羡慕不顾一切回家过年的人们,他们 才是这个世界上最幸福最幸运的人——因为等待他们的是母亲那句“孩子,你可回来了!” 15.第④段画线句中,作者为什么不厌其详地列举自己在不同的地方过年?(3 分) 16.文章第⑥、⑦两段,记叙了作者与母亲两次过年的情景以及他不同的感受,请你结合这两段内容,分 别说出作者产生的不同感受及其原因。(4 分) 17.说说第⑦段中加点词语“知趣地”有什么表达作用。(2 分) 18.阅读第①段,从内容和写法两方面对画线句子进行赏析。(不超过 150 个字)(6 分) 参考答案: 15.作者想借此表达自己多年没有回家过年的自责、愧疚。(共 3 分) 16.示例:在广州过年,母亲来到大城市“怯生生”的样子使我感到“不忍”;在青岛和母亲一起过有家乡 味道的年,我感到很幸福。(共 4 分) 17.示例:以花的善解人意,渲染了全家人一起过年时温馨、幸福的氛围。 18.示例:作者通过杏花、柳树、长豆角等一系列与自己生活密切关联且留下烙印的形象,写出家乡的美 好、亲切与温暖,表达出对母亲深深的思念之情。作者用“招来喜鹊”、“披满夕晖”等词语形象地写出家 乡的美景,并将自己对母亲的深情“幻化”其中,用排比的句式使眷恋故乡、思念母亲的情感得到强化。 (共 6 分。内容 2 分,写法 3 分,语言 1 分) 【2013 西城一模】(一)阅读《父亲的村庄》,完成第 15—17 题。(共 15 分) 父亲的村庄 孙京涛 ①父亲,像他那一代大多数农民一样,没有文化,朴素、勤劳。父亲的村庄,也像大部分胶东农村一 样,贫瘠、平淡、寂寂无名。然而,就是这样的父亲,和他的东石水头村,成为了我生命的起航。 ②改革开放前,父亲一直是生产队赶马车的,这份略略异于普通农人的职业,是我向小伙伴们夸耀的
资本。我总觉得,父亲能走得很远很远,走到村人们都走不到的地方……因此他的每一次离家,都会引发 我对外界无穷的想象,然后添油加醋地演绎给伙伴们听。 ③大约在我三四岁的时候,父亲第一次带我到生产队的饲养场玩耍。当时的饲养员叫张爱,干瘦老头, 跛腿,脾气大,早年在外当长工,闯荡江湖,见多识广。张爱大爷定定地看着我的眼睛,转头对父亲说: “这孩子,以后就靠这双眼吃饭!”父亲不屑:人都靠双手吃饭,哪有靠眼吃饭的?后来我考上大学,学 摄影专业,父亲想起张爱大爷当年的“预言”,不胜唏嘘 ④年龄稍长,我随着父亲的马车进了城。我知道,在城里,有不用马拉就会自己跑的汽车,还有能把 人吸到肚子底下轧死的火车。父亲说:“使劲念书吧,念好了才能到城里工作。”我听父亲的话,从县城的 重点中学一直念到北京的重点大学。大学毕业,系里保送我上研究生。四年本科,我已经让家里家徒四壁 了,还可能再读三年吗?我回家问父亲,要不要上这个学?“研究生是什么?”父亲问。“大学毕业了可 以教高中,研究生毕业了,就可以教大学。”我比划着跟父亲解释。“那咱村有孩子读吗?”“没有。”“那 咱附近这三个村子有孩子读吗?”“好像也没有。”“那你得上!砸锅卖铁也得上!这个不是钱能买来的!” 父亲果断地替我做了主 ⑤后来,我真的在城里工作了。我觉得自己就像一支箭,而父亲,就是那张弓。他铆足了一生的气力, 把我放飞出去;自己却囿于那个封闭的乡村,日渐衰老 ⑥父亲经常说起一个故事:有一年正月十五晚上,一位年龄比父亲小、辈分比父亲高的小老奶奶来到 我家,坐下了,只是一个劲儿地东拉西扯。父亲陪了一会儿,问:“奶奶,您来我家,是有什么事儿吧?” 奶奶的确是有事,可她不好意思张口——她是来借钱的。儿子去烟台打工,缺一百块钱盘缠,正着急上不 了路。父亲二话不说,拿出钱来:“一百块够不?”“够!够了!”小老奶奶连声说。父亲客客气气地双手 呈给她一百块钱,奶奶客客气气双手接过。年尾,腊八刚过,小老奶奶就来了,还拎了两瓶“莱阳白干” 她客客气气地双手呈上一百块钱,父亲客客气气地双手接过。第二年正月十五,小老奶奶又来了,还是客 客气气借一百块钱:待到年尾腊八,还是拎两瓶“莱阳白干”,客客气气地还一百块钱,而父亲,总是客 客气气地接过。如此往复五六年,直到她的儿子成家立业。父亲说,小老奶奶遵循古训,债不过年,她真 是个要面子的人!我喜欢听父亲说这个故事,很多东西,从这个故事一直流淌进我的血脉 ⑦近些年,许多体力活儿,父亲已经力不从心。经常地,他会发现一堆土杂肥“被偷了”;待到耕种 时,却发现那堆肥已经被均匀地撒到了地里。或者,在大收时节,门口突然响起一嗓:“大叔,你陡崖山 的麦子割回来了,扔门口了啊!”出门去看,却是杳无人影。 ⑧2007年4月16日,在我的一再劝诱下,一辈子不愿花钱的父亲终于同意做手术,安装心脏起搏器。 在手术室外,我算了一笔账:我一年差不多回老家四趟,父亲已经七十五,假如他再活十年,那么,我统 共只能再见他四十次! ⑨就是这个结果,让我开始拍摄《父亲的村庄》。每拍一个人,我都会向父亲念叨念叨,父亲便给我
资本。我总觉得,父亲能走得很远很远,走到村人们都走不到的地方……因此他的每一次离家,都会引发 我对外界无穷的想象,然后添油加醋地演绎给伙伴们听。 ③大约在我三四岁的时候,父亲第一次带我到生产队的饲养场玩耍。当时的饲养员叫张爱,干瘦老头, 跛腿,脾气大,早年在外当长工,闯荡江湖,见多识广。张爱大爷定定地看着我的眼睛,转头对父亲说: “这孩子,以后就靠这双眼吃饭!”父亲不屑:人都靠双手吃饭,哪有靠眼吃饭的?后来我考上大学,学 摄影专业,父亲想起张爱大爷当年的“预言”,不胜唏嘘。 ④年龄稍长,我随着父亲的马车进了城。我知道,在城里,有不用马拉就会自己跑的汽车,还有能把 人吸到肚子底下轧死的火车。父亲说:“使劲念书吧,念好了才能到城里工作。”我听父亲的话,从县城的 重点中学一直念到北京的重点大学。大学毕业,系里保送我上研究生。四年本科,我已经让家里家徒四壁 了,还可能再读三年吗?我回家问父亲,要不要上这个学?“研究生是什么?”父亲问。“大学毕业了可 以教高中,研究生毕业了,就可以教大学。”我比划着跟父亲解释。“那咱村有孩子读吗?”“没有。”“那 咱附近这三个村子有孩子读吗?”“好像也没有。”“那你得上!砸锅卖铁也得上!这个不是钱能买来的!” 父亲果断地替我做了主。 ⑤后来,我真的在城里工作了。我觉得自己就像一支箭,而父亲,就是那张弓。他铆足了一生的气力, 把我放飞出去;自己却囿于那个封闭的乡村,日渐衰老。 ⑥父亲经常说起一个故事:有一年正月十五晚上,一位年龄比父亲小、辈分比父亲高的小老奶奶来到 我家,坐下了,只是一个劲儿地东拉西扯。父亲陪了一会儿,问:“奶奶,您来我家,是有什么事儿吧?” 奶奶的确是有事,可她不好意思张口——她是来借钱的。儿子去烟台打工,缺一百块钱盘缠,正着急上不 了路。父亲二话不说,拿出钱来:“一百块够不?”“够!够了!”小老奶奶连声说。父亲客客气气地双手 呈给她一百块钱,奶奶客客气气双手接过。年尾,腊八刚过,小老奶奶就来了,还拎了两瓶“莱阳白干”。 她客客气气地双手呈上一百块钱,父亲客客气气地双手接过。第二年正月十五,小老奶奶又来了,还是客 客气气借一百块钱;待到年尾腊八,还是拎两瓶“莱阳白干”,客客气气地还一百块钱,而父亲,总是客 客气气地接过。如此往复五六年,直到她的儿子成家立业。父亲说,小老奶奶遵循古训,债不过年,她真 是个要面子的人!我喜欢听父亲说这个故事,很多东西,从这个故事一直流淌进我的血脉。 ⑦近些年,许多体力活儿,父亲已经力不从心。经常地,他会发现一堆土杂肥“被偷了”;待到耕种 时,却发现那堆肥已经被均匀地撒到了地里。或者,在大收时节,门口突然响起一嗓:“大叔,你陡崖山 的麦子割回来了,扔门口了啊!”出门去看,却是杳无人影。 ⑧2007 年 4 月 16 日,在我的一再劝诱下,一辈子不愿花钱的父亲终于同意做手术,安装心脏起搏器。 在手术室外,我算了一笔账:我一年差不多回老家四趟,父亲已经七十五,假如他再活十年,那么,我统 共只能再见他四十次! ⑨就是这个结果,让我开始拍摄《父亲的村庄》。每拍一个人,我都会向父亲念叨念叨,父亲便给我
讲他们的故事。我惊讶地发现:每一个看似最平常的生命,都是一个不可复制的传奇。人到中年,蓦然回 首,却发现,这片自己曾经拼命挣脱的土地,却早已注定了此生所有的精魂。 (有删改) 15.阅读③一⑦段的内容,将下列情节补充完整。(每空限15字以内)(4分) 情节一:张爱大爷预言我将来靠双眼吃饭 情节二 情节三:小老奶奶多次年初借钱年尾还钱 情节四: 16.结合第⑥段内容,说说作者7次运用“客客气气”一词有什么作用。(4分) 17.结合全文内容,说说父亲的村庄里的人们有怎样的特点,给予作者怎样的影响。(不超过150字)(7 分) 参考答案 15.情节二:父亲决定砸锅卖铁供我上研究生情节四:乡亲们不留名帮父亲干体力活 (4分。每空2分,人物1分,喜件1分) 16.表现了父亲对小老奶奶的恭敬,小老奶奶对父亲的感谢,村庄里的人们重情义、讲礼数的特点。(4 分。前两点各1分,后一点2分) 17.示例一:张爱大爷预言成真,看出他见多识广;父亲砸锅卖铁供“我”读研究生,体现了父亲无私的 爱;小老奶奶按时还钱显示了乡亲对诚信的看重;乡亲不留名地帮助父亲干农活,写出了人们的淳朴和善 良的性格特点。村里人的这种品质、性格、生活态度深深影响了“我,铸就“我”一生所有的精魂 示例二:父亲村庄的人们朴实,善良,他们重情义,有爱心,讲信誉,他们虽然贫穷,但是他们热情。那 里有见多识广的人,有像我父亲一样对知识和未来充满向往和憧憬的普通人。父亲村庄这些人的性格、品 质,以及他们所表现出来的对生活的态度,深深影响了“我”,钟就“我”一生所有的精魂。 (7分。结合内容2分,特点2分,影响2分语言1分) 【2013朝阳一模】(一)阅读《壁画》节选,完成第16-18题。(共15分) 壁画 简媜 ①我在台大文学院拥有很多幅壁画,有时候,我简直是个快乐的画廊主人 ②高中时候,有一天,我去看画展,人群中挤来挤去,吱吱喳喳地,看得我头昏脑涨。突然,我看到 一幅多美的画面,多和谐的黄昏,它完全吸引了我。我定神一看,唉!原来是一扇打开的窗子!我不禁笑 出声来,笑自己怎会有如此错觉?于是,兀自站在窗前欣赏这幅奇妙的画,竟忘了是来看画展的。 ③我仍记得那个午后,第一次进台大文学院,实在不该择那么一个宁静的夏日午后去文学院,那种肃
讲他们的故事。我惊讶地发现:每一个看似最平常的生命,都是一个不可复制的传奇。人到中年,蓦然回 首,却发现,这片自己曾经拼命挣脱的土地,却早已注定了此生所有的精魂。 (有删改) 15.阅读③—⑦段的内容,将下列情节补充完整。(每空限 15 字以内)(4 分) 情节一:张爱大爷预言我将来靠双眼吃饭 情节二: 情节三:小老奶奶多次年初借钱年尾还钱 情节四: 16.结合第⑥段内容,说说作者 7 次运用“客客气气”一词有什么作用。(4 分) 17.结合全文内容,说说父亲的村庄里的人们有怎样的特点,给予作者怎样的影响。(不超过 150 字)(7 分) 参考答案: 15.情节二:父亲决定砸锅卖铁供我上研究生 情节四:乡亲们不留名帮父亲干体力活 (4 分。每空 2 分,人物 1 分,事件 1 分) 16.表现了父亲对小老奶奶的恭敬,小老奶奶对父亲的感谢,村庄里的人们重情义、讲礼数的特点。(4 分。前两点各 1 分,后一点 2 分) 17.示例一:张爱大爷预言成真,看出他见多识广;父亲砸锅卖铁供“我”读研究生,体现了父亲无私的 爱;小老奶奶按时还钱显示了乡亲对诚信的看重;乡亲不留名地帮助父亲干农活,写出了人们的淳朴和善 良的性格特点。村里人的这种品质、性格、生活态度深深影响了“我”,铸就“我”一生所有的精魂。 示例二:父亲村庄的人们朴实,善良,他们重情义,有爱心,讲信誉,他们虽然贫穷,但是他们热情。那 里有见多识广的人,有像我父亲一样对知识和未来充满向往和憧憬的普通人。父亲村庄这些人的性格、品 质,以及他们所表现出来的对生活的态度,深深影响了“我”,铸就“我”一生所有的精魂。 (7 分。结合内容 2 分,特点 2 分,影响 2 分,语言 1 分) 【2013 朝阳一模】(一)阅读《壁画》节选,完成第 16-18 题。(共 15 分) 壁画 简媜 ①我在台大①文学院拥有很多幅壁画,有时候,我简直是个快乐的画廊主人。 ②高中时候,有一天,我去看画展,人群中挤来挤去,吱吱喳喳地,看得我头昏脑涨。突然,我看到 一幅多美的画面,多和谐的黄昏,它完全吸引了我。我定神一看,唉!原来是一扇打开的窗子!我不禁笑 出声来,笑自己怎会有如此错觉?于是,兀自站在窗前欣赏这幅奇妙的画,竟忘了是来看画展的。 ③我仍记得那个午后,第一次进台大文学院,实在不该择那么一个宁静的夏日午后去文学院,那种肃
穆的气氛颇令我害怕。我鼓足勇气上楼,心里仍旧忐忑。当我看到亮丽的阳光透过长型玻璃窗首先迎接我 时,哦!谁说我不是幸运的?瞧窗外翠绿的小草原,微风中不停点头的浓树,用亲切的姿态欢迎我。好美 的窗子,仿佛轻轻一推,便能推出凉爽的夏季。环视静寂的四周,只觉得窗里窗外,夏的景色让人陶醉。 瞬间,对于美的直觉便如泉涌一般活泼起来,于是,我爱上文学院 ④上了大学,天天在文学院,我常常有新的发掘。我最爱在二十四教室上课,那里的阳光最多,我喜 欢在那里上文学课。阳光中,那些诗人、学者一个个都从书本上跳出来,那么亲切。偶尔抬头望望窗外, 想到和建安七子晒同一个太阳,便觉得他们的感情有一半也是我的。走入唐朝,被李白醉过的眼睛,再看 看阳光壁画,满是长安风情。二十四教室总让我有无限遐思。 ⑤二十三教室的壁画,没什么主题,我不太欣赏。可是,有一天清晨,我来得太早了,莫名其妙地去 开教室后面那扇窗。突然,我吓了一跳:楼下那棵漫天盘伸的大树,张着手臂般的粗枝,像要满天空攫抓 什么,甚至有一枝,几乎要伸进窗里来。一股无法按捺的伸展力,在每根粗枝上凝聚。粗枝后面,是一方 池,池中间正开着白睡莲,池水把树影映成墨黑,宁谧、安详,有一种淡淡的柔美;而粗枝虬劲地盘突着。 ⑥文学院左侧,一上楼看到的壁画,刚开始觉得它很糟。树枝歪歪扭扭地全挤在左边,天空的比例也 很怪,布局乱得很,怎么看怎么不对劲。可是,渐渐的,我喜欢站在这儿欣赏,画里留着宽阔的空间,让 上课、下课的人们走动,这是我在其他画里看不到的,我喜欢它的人情味。常常,我便在窗前看看有几个 我认识的朋友走进画里来。 ⑦楼下的长廊,有一幅我特别喜爱。那是个落雨的下午,我抱着书匆匆走过,不经意的一眼,便把我 吸引了。那幅画不大,因为窗子是半开的。远处,带着黑的树荫叶影,像泼墨的画法,三两枝窗前瘦瘦的 枝条,不着叶,随意地曲斜,一朵初绽的花在雨中淋成淡淡的粉红。水珠密密地在画布上渲染着,整幅画 有着柔柔的意境,像是国画大师张大千刚挥洒的一幅未干的国画,看了整个人就像浴过仙泉,觉得超离俗 尘了 ⑧无论是楼上的或楼下的画廊,总是一年四季地美。我走进大自然的画廊里,发觉处处都是俯拾不完 的美,我的思路更无止境地扩宽、更加活泼。有时候,我真想把壁画指给别人看,然而我仍旧缄默。因为 每个人都有一双心灵的眼,如果它们紧闭着,我再怎么描述都是徒然。 ⑨由于这些壁画,让我在课堂上变成一个不很专心的学生。有时候,我觉得,天天只到文学院打开 才真是可惜。 (有改动) 【注】国立台湾大学的简称。 16.作者笔下台大文学院里的“壁画”各具特色,请你根据其特色依次为每一幅壁画拟一个恰当标题。(每 个标题4个字)(4分) ①阳光诗情
穆的气氛颇令我害怕。我鼓足勇气上楼,心里仍旧忐忑。当我看到亮丽的阳光透过长型玻璃窗首先迎接我 时,哦!谁说我不是幸运的?瞧窗外翠绿的小草原,微风中不停点头的浓树,用亲切的姿态欢迎我。好美 的窗子,仿佛轻轻一推,便能推出凉爽的夏季。环视静寂的四周,只觉得窗里窗外,夏的景色让人陶醉。 瞬间,对于美的直觉便如泉涌一般活泼起来,于是,我爱上文学院。 ④上了大学,天天在文学院,我常常有新的发掘。我最爱在二十四教室上课,那里的阳光最多,我喜 欢在那里上文学课。阳光中,那些诗人、学者一个个都从书本上跳出来,那么亲切。偶尔抬头望望窗外, 想到和建安七子晒同一个太阳,便觉得他们的感情有一半也是我的。走入唐朝,被李白醉过的眼睛,再看 看阳光壁画,满是长安风情。二十四教室总让我有无限遐思。 ⑤二十三教室的壁画,没什么主题,我不太欣赏。可是,有一天清晨,我来得太早了,莫名其妙地去 开教室后面那扇窗。突然,我吓了一跳:楼下那棵漫天盘伸的大树,张着手臂般的粗枝,像要满天空攫抓 什么,甚至有一枝,几乎要伸进窗里来。一股无法按捺的伸展力,在每根粗枝上凝聚。粗枝后面,是一方 池,池中间正开着白睡莲,池水把树影映成墨黑,宁谧、安详,有一种淡淡的柔美;而粗枝虬劲地盘突着。 ⑥文学院左侧,一上楼看到的壁画,刚开始觉得它很糟。树枝歪歪扭扭地全挤在左边,天空的比例也 很怪,布局乱得很,怎么看怎么不对劲。可是,渐渐的,我喜欢站在这儿欣赏,画里留着宽阔的空间,让 上课、下课的人们走动,这是我在其他画里看不到的,我喜欢它的人情味。常常,我便在窗前看看有几个 我认识的朋友走进画里来。 ⑦楼下的长廊,有一幅我特别喜爱。那是个落雨的下午,我抱着书匆匆走过,不经意的一眼,便把我 吸引了。那幅画不大,因为窗子是半开的。远处,带着黑的树荫叶影,像泼墨的画法,三两枝窗前瘦瘦的 枝条,不着叶,随意地曲斜,一朵初绽的花在雨中淋成淡淡的粉红。水珠密密地在画布上渲染着,整幅画 有着柔柔的意境,像是国画大师张大千刚挥洒的一幅未干的国画,看了整个人就像浴过仙泉,觉得超离俗 尘了。 ⑧无论是楼上的或楼下的画廊,总是一年四季地美。我走进大自然的画廊里,发觉处处都是俯拾不完 的美,我的思路更无止境地扩宽、更加活泼。有时候,我真想把壁画指给别人看,然而我仍旧缄默。因为 每个人都有一双心灵的眼,如果它们紧闭着,我再怎么描述都是徒然。 ⑨由于这些壁画,让我在课堂上变成一个不很专心的学生。有时候,我觉得,天天只到文学院打开书 本,才真是可惜。 (有改动) 【注】国立台湾大学的简称。 16.作者笔下台大文学院里的“壁画”各具特色,请你根据其特色依次为每一幅壁画拟一个恰当标题。(每 个标题 4 个字)(4 分) ① 阳光诗情 ② ③ 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