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朝阳区2013届九年级综合练习(二) 语文试卷 2013.6 语文基础。下面各题均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选出答案后在答题卡上 用铅笔把对应题目的选项字母涂黑涂满。(共12分。每小题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有误的是 A.鸟瞰(kan) 哺育(bu) 和煦(xu) 茅塞顿开(se) B.颁发(ban) 刹那(cha) 贮臧(zhu) 忍俊不禁(jmn) C.猝然(cu) 沉淀(dian)水涨船高( zhang) D.诚挚(zhi)绽放(zhan)斟酌(zhen)毛遂自荐(sui)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是 A.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在争议声中解禁,人们担心的是:如果在使用中不加以管理与 控制,有可能重蹈覆辙,造成“白色污染”再次出现。 B.怀揣梦想的甘相伟边当保安边学习,凭借自己的奋斗,他与那些拥有良好学习环境 的莘莘学子殊途同归,终于也成为北大中文系的一名学生。 C.在城市的繁华路段,行色匆匆的人们异曲同工,常凑齐一小撮人便集体穿越马路 这种“中国式过马路”的现象为道路交通带来极大的安全隐患 D.日前,工信部和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宣布:在抽查的25个产品中,国产婴幼儿配方 乳粉的质量比进口产品要略胜一筹。这一结论引发了人们的热议 3.在下面语段中,依次填入关联词语最恰当的是 从2013年4月10日开始,国际黄金价格经历了一轮大跌。西方投资者纷纷抛售, 以中国为首的亚洲投资者却大力“吸金”,对金价形成有力支撑。因为黄金被 视为可以保值的财富,是馈赠佳品 A因为所以即使也 B.虽然但是既又 C.虽然但是即使也 D.因为所以既又 4根据文段内容,对下面两个画线病句的修改都正确的是 端午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①迄今已有大约2500年左右历史。每年的这一天,② 各地群众都要举行包粽子、插艾蒿、赛龙舟等,表达对爱国诗人屈原的怀念之情。 A.①句应将“左右”删去 ②句应将“举行”改为“开展” B.①句应将“左右”删去 ②句应在“等”之后加上“活动” C.①句应将“大约”改为“大概”②句应将“举行”改为“开展 D.①句应将“大约”改为“大概”②句应在“等”之后加上“活动” 5.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是 A.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多读书,不是什么难事;但行走万里,却不是常 人可以随便实现的。 B.鲁迅以极俭省的笔墨和典型的生活细节,塑造了《孔乙己》这个被残酷地抛弃于社会 底层的读书人形象 C.汽油、柴油、煤油、雷管、炸药、枪攴(含仿真枪)弹药、匕首、三棱刀等,这些都是 人们乘坐地铁时严禁携带的物品 D漂泊多年,他对故乡的依恋从未改变。再回故乡时,他乡音未改却已白发苍苍,孩子 们都不认识他,笑着问他是从哪里来的?
北京市朝阳区 2013 届九年级综合练习(二) 语 文 试 卷 2013.6 一、语文基础。下面各题均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选出答案后在答题卡上 用铅笔把对应题目的选项字母涂黑涂满。(共 12 分。每小题 2 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有误的是 A.鸟瞰.(kàn) 哺.育(bǔ) 和煦.(xù) 茅塞.顿开(sè) B.颁.发(bān) 刹.那(chà) 贮.藏(zhù) 忍俊不禁.(jīn) C.猝.然(cù) 倾.斜(qǐnɡ) 沉淀.(diàn) 水涨.船高(zhǎnɡ) D.诚挚.(zhì) 绽.放(zhàn) 斟.酌(zhēn) 毛遂.自荐(suì)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是 A.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在争议声中解禁,人们担心的是:如果在使用中不加以管理与 控制,有可能重蹈覆辙 ....,造成“白色污染”再次出现。 B.怀揣梦想的甘相伟边当保安边学习,凭借自己的奋斗,他与那些拥有良好学习环境 的莘莘学子殊途同归 ....,终于也成为北大中文系的一名学生。 C.在城市的繁华路段,行色匆匆的人们异曲同工 ....,常凑齐一小撮人便集体穿越马路, 这种“中国式过马路”的现象为道路交通带来极大的安全隐患。 D.日前,工信部和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宣布:在抽查的 25 个产品中,国产婴幼儿配方 乳粉的质量比进口产品要略胜一筹 ....。这一结论引发了人们的热议。 3.在下面语段中,依次填入关联词语最恰当的是 从2013年4月10日开始,国际黄金价格经历了一轮大跌。____西方投资者纷纷抛售, ____以中国为首的亚洲投资者却大力“吸金”,对金价形成有力支撑。因为黄金____被 视为可以保值的财富,____是馈赠佳品。 A.因为 所以 即使 也 B. 虽然 但是 既 又 C.虽然 但是 即使 也 D. 因为 所以 既 又 4.根据文段内容,对下面两个画线病句的修改都正确的是 端午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①迄今已有大约 2500 年左右历史。每年的这一天,② 各地群众都要举行包粽子、插艾蒿、赛龙舟等,表达对爱国诗人屈原的怀念之情。 A. ①句应将“左右”删去 ②句应将“举行”改为“开展” B. ①句应将“左右”删去 ②句应在“等”之后加上“活动” C. ①句应将“大约”改为“大概” ②句应将“举行”改为“开展” D. ①句应将“大约”改为“大概” ②句应在“等”之后加上“活动” 5.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是 A. 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多读书,不是什么难事;但行走万里,却不是常 人可以随便实现的。 B. 鲁迅以极俭省的笔墨和典型的生活细节,塑造了《孔乙己》这个被残酷地抛弃于社会 底层的读书人形象。 C. 汽油、柴油、煤油、雷管、炸药、枪支(含仿真枪)弹药、匕首、三棱刀等,这些都是 人们乘坐地铁时严禁携带的物品。 D.漂泊多年,他对故乡的依恋从未改变。再回故乡时,他乡音未改却已白发苍苍,孩子 们都不认识他,笑着问他是从哪里来的?
6.下列作家均为同一朝代的是 ①杜甫 ②苏轼③柳宗元④欧阳修⑤范仲淹⑥王安石 A.①②③⑤B.①②④⑥C.②③④⑥D.②④⑤⑥ 二、语文积累(共8分) 7.默写(5分 (1) 思而不学则殆。(《论语》) (2)沉舟侧畔千帆过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3)诗人在《水调歌头》中“把酒问青天”,问的内容是: (4)在《登飞来峰》一诗中反用了李白“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的诗句 8.名著阅读(3分) 春秋时产生的儒学是中国文化的主脉,孔子、①、荀子对儒学发展有独特建树 世称“三圣人”。“儒学十三经”是儒家文化的经典,包括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②》, 战国人所著、根据鲁史编写的《③》,还有《论语》《礼记》等。 三、综合性学习(共10分) 目前,学生越来越多地使用互联网进行学习、交流和娱乐,针对这一现象,某校学生会 进行了一次关于网络的主题活动,请你完成下面的任务。 9.分析下面两则材料,用一句话概括其主要信息。(4分) 【材料一】 2009-2012年中国互联网用户规模(单位:万人) 10000 2010 2011年 2012年 (数据来源: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3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材料二】 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统计,截至2010年底,我国21.8%的网民有过账号或密 码被盗的经历,2011年仅上半年,个人账号或密码被盗的网民达1.21亿,占网民总数 的24.%%。2011年12月21日开始,互联网上陆续爆出人人网、开心网、当当网等多家 站的用户个人信息遭泄露。国家互联网应急中心发布数据显示,涉及泄露的个人账 亿条 主要信息 10.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这两则材料提供的共同信息,写出你的发现。(4分) 【材料一】 百度某贴吧发言记录 独木舟:刚才有个人给我打电话,他说他知道我是学生,在暑假感到无聊,所以想让
6. 下列作家均为同一朝代的是 ①杜甫 ②苏轼 ③柳宗元 ④欧阳修 ⑤范仲淹 ⑥王安石 [来源:Z| x x |k .Com] A. ①②③⑤ B. ①②④⑥ C. ②③④⑥ D. ②④⑤⑥ 二、语文积累(共 8 分) 7.默写(5 分) (1) ,思而不学则殆。(《论语》) (2)沉舟侧畔千帆过,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3)诗人在《水调歌头》中“把酒问青天”,问的内容是:____? (4)在《登飞来峰》一诗中反用了李白“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的诗句 是: , 。 8.名著阅读(3 分) 春秋时产生的儒学是中国文化的主脉,孔子、_①_、荀子对儒学发展有独特建树, 世称“三圣人”。“儒学十三经”是儒家文化的经典,包括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_②_》, 战国人所著、根据鲁史编写的《_③_》,还有《论语》《礼记》等。 三、综合性学习(共 10 分) 目前,学生越来越多地使用互联网进行学习、交流和娱乐,针对这一现象,某校学生会 进行了一次关于网络的主题活动,请你完成下面的任务。 9. 分析下面两则材料,用一句话概括其主要信息。(4 分) 【材料一】 2009-2012 年中国互联网用户规模(单位:万人) (数据来源: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 31 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材料二】 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统计,截至 2010 年底,我国 21.8%的网民有过账号或密 码被盗的经历,2011 年仅上半年,个人账号或密码被盗的网民达 1.21 亿,占网民总数 的 24.9%。2011 年 12 月 21 日开始,互联网上陆续爆出人人网、开心网、当当网等多家 网站的用户个人信息遭泄露。 国家互联网应急中心发布数据显示,涉及泄露的个人账 号、密码达 2.78 亿条。 主要信息: 10.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这两则材料提供的共同信息,写出你的发现。(4 分) 【材料一】 百度某贴吧发言记录[来源:学*科*网] 独木舟:刚才有个人给我打电话,他说他知道我是学生,在暑假感到无聊,所以想让
我到他那儿去工作。真的吗?我都不认识他 终生爱:他怎么会知道你的情况?赶紧想想. 小太阳:是不是你的密码被人破解了? 独木舟:不会呀,我的密码挺复杂的,再说我的注册信息里也没填电话号码什么 小太阳:这人多半是骗子。你再想想,你在哪儿说过自己的事情? 独木舟:我就是在贴吧里有时说一些自己的事,还有上次为了一个网络投票,公布过 自己的电话号码。 天王星:泄露个电话号码不会有什么大事,最多就是有一些无聊电话。 独木舟:我也这么想,贴吧里和朋友聊天多快乐,这种人我不理他就行了。 【材料二】 专家表示,个人信息被泄露的原因很多。一些网站的安全防护有漏洞,黑客攻破数 据库后就可以看到用户的信息,还有个别网站的内部人员非法窃取数据进行买卖,获取 利益。另外,很多网络用户对个人信息安全保护意识不强,他们在各个网站论坛使用同 个用户名,设置简单好记的密码,在网上聊天时泄露自己的个人信息,甚至是一些隐 私。某网站负责人说,在密码泄露事件发生后,虽多次提醒,但也仅有30%用户修改了 密码。搜狐网调查显示,有56.7%的人认为个人信息泄露不会给自己带来什么危害 发现: 11.根据以上材料,写出两条有利于个人网络安全的具体建议。(2分) 四、文言文阅读(共9分) 阅读《祖邀》,完成第12-15题。 范阳祖逖,少有大志,与刘琨俱为司州主簿。同寝,中夜闻鸡鸣,蹴琨觉,曰:“此非 恶声也!”因起舞。 及渡江,左丞相睿以为军咨祭酒。逖居京口,纠合骁健,言于睿曰:“晋室之乱,由宗 室争权,自相鱼肉,遂使戎狄乘隙,毒流中土。今遗民既遭残贼,人思自奋。大王诚能命将 出师,使如逖者统之以复中原,郡国豪杰,必有望风响应者矣!”睿素无北伐之志,以逖为 奋威将军、豫州刺史,给千人廪,布三千匹,不给铠仗,使自召募。 逖将其部曲百余家渡江,中流,击楫而誓曰:“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 遂屯淮阴,起冶铸兵,募得二千余人而后进。 12.下列语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A.少有大志 饮少辄醉 B.人思自奋 使自召幕 C.大王诚能命将出师无硕师名人与游 D.睿素无北伐之志素湍绿潭 13.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 (1)蹴琨觉 蹴 (2)逖将其部曲百余家渡江将: 1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语句。(2分) (1)逖居京口,纠合骁健 翻译 (2)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 翻译 15阅读文章,概括祖逖为什么能够出师北伐。(3分) 五、现代文阅读(共31分) (一)阅读《薄暮中的刀锋》,完成第16-18题。(共15分) 薄幕中的刀锋
我到他那儿去工作。真的吗?我都不认识他。 终生爱:他怎么会知道你的情况?赶紧想想…… 小太阳:是不是你的密码被人破解了? 独木舟:不会呀,我的密码挺复杂的,再说我的注册信息里也没填电话号码什么的。 小太阳:这人多半是骗子。你再想想,你在哪儿说过自己的事情? 独木舟:我就是在贴吧里有时说一些自己的事,还有上次为了一个网络投票,公布过 自己的电话号码。 天王星:泄露个电话号码不会有什么大事,最多就是有一些无聊电话。 独木舟:我也这么想,贴吧里和朋友聊天多快乐,这种人我不理他就行了。 【材料二】[来源:Z,x x ,k.Co m] 专家表示,个人信息被泄露的原因很多。一些网站的安全防护有漏洞,黑客攻破数 据库后就可以看到用户的信息,还有个别网站的内部人员非法窃取数据进行买卖,获取 利益。另外,很多网络用户对个人信息安全保护意识不强,他们在各个网站论坛使用同 一个用户名,设置简单好记的密码,在网上聊天时泄露自己的个人信息,甚至是一些隐 私。某网站负责人说,在密码泄露事件发生后,虽多次提醒,但也仅有 30%用户修改了 密码。搜狐网调查显示,有 56.77%的人认为个人信息泄露不会给自己带来什么危害。 发现: 11. 根据以上材料,写出两条有利于个人网络安全的具体建议。(2 分) 建议:_①_ _②_ 四、文言文阅读(共 9 分) 阅读《祖逖》,完成第 12-15 题。 范阳祖逖,少有大志,与刘琨俱为司州主簿。同寝,中夜闻鸡鸣,蹴琨觉,曰:“此非 恶声也!”因起舞。 及渡江,左丞相睿以为军咨祭酒。逖居京口,纠合骁健,言于睿曰:“晋室之乱,由宗 室争权,自相鱼肉,遂使戎狄乘隙,毒流中土。今遗民既遭残贼,人思自奋。大王诚能命将 出师,使如逖者统之以复中原,郡国豪杰,必有望风响应者矣!”睿素无北伐之志,以逖为 奋威将军、豫州刺史,给千人廪,布三千匹,不给铠仗,使自召募。 逖将其部曲百余家渡江,中流,击楫而誓曰:“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 遂屯淮阴,起冶铸兵,募得二千余人而后进。 12.下列语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 分) A.少.有大志 饮少.辄醉 B.人思自.奋 使自.召幕 C.大王诚能命将出师. 无硕师.名人与游 D.睿素.无北伐之志 素.湍绿潭 13.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 分) (1)蹴.琨觉 蹴: (2)逖将.其部曲百余家渡江 将: 1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语句。(2 分) (1)逖居京口,纠合骁健 翻译: (2)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 翻译: 15.阅读文章,概括祖逖为什么能够出师北伐。(3 分) 答: 五、现代文阅读(共 31 分) (一)阅读《薄暮中的刀锋》,完成第 16-18 题。(共 15 分) 薄幕中的刀锋
①酷暑之下,他仍着一袭草绿的建设服,前胸是斑渍,后背是汗碱,下身是土色的粗布 裤子,两只裤腿挽到膝盖。他推着一辆破旧的自行车,后架上绑着一个乡下才有的窄长板凳, 车把上挂着一个工具袋。看到我在注视着他,他便朝我一笑:“磨剪子磨刀不?” ②我从家里拿出一大一小的两把刀。虽经年使用,因勤于擦拭,刀面光洁。我心里说, 其实是无须磨的,不过是照顾一下你的生意而已。他接过刀去,顺刀刃斜睨了。一下,笑着 说:“您这两把刀,虽光亮唬人,却都还没有开刃呢。”我说:“这怎么可能?”他说:“您 看,这刀身与刀刃一样厚薄,手指头放在刀刃上用力摁一下,也不过是一道白印,不信您试 一试。”一试,果然没有锋利感觉 ③他憨然一笑,便将其中的一把抵在窄凳一端的匝柄之上,再用皮环缚住刀尾,蹬在脚 下,然后用锉刀一点一点地锉去刀刃上多余的部分。其实,窄凳的另一端就安着一盘砂轮, 手柄一转,刀刃立现,但他居然舍轻就重。如此做来,这将是一个相当长的过程。我说:“千 嘛不用砂轮?”他还是憨然一笑,说:“您这把是合金做的,钢口是脆的,一上砂轮,会崩 出豁口。”我不能信服,便问:“你们磨刀的是论件数,还是论工时?”他说:“论件数, 把四块。”说完,他好像明白了我问话背后的含义,脸不禁红了。脸红的应该是我,他却 ④刃开过之后,他从工具袋里拿出一块磨刀石,不紧不慢地磨了起来。磨一会儿,他便 斜眼看一看刃口,并用手指在刃上拭一拭,再接着磨下去。我觉得那刀口已足够锋利了,但 他还是觉得不到火候,一系列的动作不断反复。他那个不急不躁的样子,让我不禁自问:他 这是出来做买卖的吗? ⑤这把刀终于磨好了,竟用了近半个小时,看了一眼那另一把刀,我不禁笑着摇了摇头。 拿过刀来,他也笑着摇了摇头,说:“还是一把合金做的。”我说:“这一把就不磨了,凑 合着用吧。”他说:“那可不成,刀既然到了我手里,就属于我。”似乎怕我跟他争夺,他 急切地把刀固定在窄凳之上,点燃了他的烟袋,嘻嘻笑。我真的有些不耐烦,转身走了,把 刀和人遗弃在那里。 ⑥我住的是一楼,时时地到阳台上看一眼那人。那个人专注地工作着,嘴上的烟袋像个 摆设。夕阳的余晖洒在他的脸上,脸色很黄,一如土地。到了后来,余晖收敛,已看不见他 的脸色,只有身姿还在,一如剪纸。 ⑦知道他快完成工作了,我便从冰箱里拿了两听可乐,走出门去。他不知所措,推拒时 竟至把窄凳带翻了。掏出十元纸币给他付工钱,“不用找了。”我说。他坚决把两元纸币塞 进我兜里,说:“八块钱是我的手艺,十块钱就是人的贪心 ⑧这时有数人拿刀出户,匠人又有了新的商机。没想到他却满脸惊慌,推车要走。我说: 到手的生意都不做,您这是为什么呢?”他说:“天都黑了,看不清物件了。”我说 “不是有路灯吗?”他说:“我眼神不济,灯光下看东西是模糊的,会给人家磨不好。”见 来人近了,他说一声“再见您哪”,便仓皇骑远,一如逃。 ⑨我坚信,明天阳光灿烂之时,那个人一定会来,因为他知道,这里的住户,对他有期 待 16小说记叙了“我”的一次磨刀经历,结合文章内容,将故事情节补充完整。(4分) 我”拿出两把刀来磨,他告诉“我”这两把刀没开刃 他不紧不慢地磨刀,“我”很不耐烦地回家,但又到阳台上观察他 天黑之后,因为眼神不好,为避免磨不好刀,他骑车离开 17结合文章内容,说出第③段画线句中他脸红和“我”应该脸红的原因分别是什么?(4
凸凹 ①酷暑之下,他仍着一袭草绿的建设服,前胸是斑渍,后背是汗碱,下身是土色的粗布 裤子,两只裤腿挽到膝盖。他推着一辆破旧的自行车,后架上绑着一个乡下才有的窄长板凳, 车把上挂着一个工具袋。看到我在注视着他,他便朝我一笑:“磨剪子磨刀不?” ②我从家里拿出一大一小的两把刀。虽经年使用,因勤于擦拭,刀面光洁。我心里说, 其实是无须磨的,不过是照顾一下你的生意而已。他接过刀去,顺刀刃斜睨了 一下,笑着 说:“您这两把刀,虽光亮唬人,却都还没有开刃呢。”我说:“这怎么可能?”他说:“您 看,这刀身与刀刃一样厚薄,手指头放在刀刃上用力摁一下,也不过是一道白印,不信您试 一试。”一试,果然没有锋利感觉。[来源: 学科网 ZXX K] ③他憨然一笑,便将其中的一把抵在窄凳一端的匝柄之上,再用皮环缚住刀尾,蹬在脚 下,然后用锉刀一点一点地锉去刀刃上多余的部分。其实,窄凳的另一端就安着一盘砂轮, 手柄一转,刀刃立现,但他居然舍轻就重。如此做来,这将是一个相当长的过程。我说:“干 嘛不用砂轮?”他还是憨然一笑,说:“您这把是合金做的,钢口是脆的,一上砂轮,会崩 出豁口。”我不能信服,便问:“你们磨刀的是论件数,还是论工时?”他说:“论件数, 一把四块。”说完,他好像明白了我问话背后的含义,脸不禁红了。脸红的应该是我,他却 先红了。 ④刃开过之后,他从工具袋里拿出一块磨刀石,不紧不慢地磨了起来。磨一会儿,他便 斜眼看一看刃口,并用手指在刃上拭一拭,再接着磨下去。我觉得那刀口已足够锋利了,但 他还是觉得不到火候,一系列的动作不断反复。他那个不急不躁的样子,让我不禁自问:他 这是出来做买卖的吗? ⑤这把刀终于磨好了,竟用了近半个小时,看了一眼那另一把刀,我不禁笑着摇了摇头。 拿过刀来,他也笑着摇了摇头,说:“还是一把合金做的。”我说:“这一把就不磨了,凑 合着用吧。”他说:“那可不成,刀既然到了我手里,就属于我。”似乎怕我跟他争夺,他 急切地把刀固定在窄凳之上,点燃了他的烟袋,嘻嘻笑。我真的有些不耐烦 ...,转身走了,把 刀和人遗弃在那里。 ⑥我住的是一楼,时时地到阳台上看一眼那人。那个人专注地工作着,嘴上的烟袋像个 摆设。夕阳的余晖洒在他的脸上,脸色很黄,一如土地。到了后来,余晖收敛,已看不见他 的脸色,只有身姿还在,一如剪纸。 ⑦知道他快完成工作了,我便从冰箱里拿了两听可乐,走出门去。他不知所措,推拒时 竟至把窄凳带翻了。掏出十元纸币给他付工钱,“不用找了。”我说。他坚决把两元纸币塞 进我兜里,说:“八块钱是我的手艺,十块钱就是人的贪心了。” ⑧这时有数人拿刀出户,匠人又有了新的商机。没想到他却满脸惊慌,推车要走。我说: “到手的生意都不做,您这是 为什么呢?”他说:“天都黑了,看不清物件了。”我说: “不是有路灯吗?”他说:“我眼神不济,灯光下看东西是模糊的,会给人家磨不好。”见 来人近了,他说一声“再见您哪”,便仓皇骑远,一如逃。 ⑨我坚信,明天阳光灿烂之时,那个人一定会来,因为他知道,这里的住户,对他有期 待。 16.小说记叙了“我”的一次磨刀经历,结合文章内容,将故事情节补充完整。(4 分) “我”拿出两把刀来磨,他告诉“我”这两把刀没开刃。 ① 他不紧不慢地磨刀,“我”很不耐烦地回家,但又到阳台上观察他。 ② 天黑之后,因为眼神不好,为避免磨不好刀,他骑车离开。 17.结合文章内容,说出第③段画线句中他脸红和“我”应该脸红的原因分别是什么?(4
分) 答 18依据文中的人物描写,简要分析为什么“我”对他从“有些不耐烦”到充满期待。(不 超过150个字)(7分) 答 (二)阅读下面文字,完成第19-21题。(共7分) ①1979年,美国地质勘探局的研究人员注意到,在加州帕克菲尔德这个地方,似乎很 有规律地定期发生5.5-6级地震,自1857年以来已发生了6次,平均间隔时间大约是22 年。最后一次发生于1966年,据此预测下一次应该发生于1988年左右。1984年,美国地 质勘探局启动“帕克菲尔徳实验”,并在1985年4月发布预测,有95%的把握认为,在未 来的5-6年内,帕克菲尔德将会发生一次大约6级的地震,不晚于1993年1月 ②地震学家们认为,他们终于等来了一个可以对地震的发生进行全程监控的机会。帕 克菲尔德布满了各种各样的仪器测量地震“前兆”,100多名研究人员参与了这项“帕克菲 尔德实验”。然而,该来的地震却没有来,反而在1989年和1994年分别在旧金山和洛杉矶 附近发生了破坏性地震。2004年9月28日,帕克菲尔徳地震终于姗姗来迟,比预测的晩了 年 ③日本地震学界同样经历了一次类似的“滑铁卢”,结果更惨。日本在1965年已开始 一项地震预测全国性项目,起初是研究性质的,但是到1978年,日本地震学家们相信在日 本中部将很快会有一场8级左右的“东海大地震”。这次预測的理由和“帕克菲尔德实验” 类似。日本东海地区据估计平均大约120年发生一次大地震,此时距上一次大地震(1854 年〕已过了120年,大地震的发生似乎迫在眉睫。日本政府为此采取了一系列紧急措施严阵 以待,却忽视了其他地区。但是“东海大地震”至今还没有发生,却在1995年出乎意料地 发生了死伤惨重的神户大地震 ④自这两次事件之后,越来越多的地震学家意识到,想要对地震进行预测是不现实的, 他们把研究的重点改为研究地震机理和地震灾害的评估,而不是地震预测。19%6年11月, “地震预測框架评估”国际会议在伦敦召开。与会者达成一个共识:地震本质上是不可预测 的,不仅现在无法预测,将来也无法预测。 ⑤他们认为,地球处于自组织的临界状态,任何微小的地震都有可能演变成大地震。这 种演变是高度敏感的,其初始条件不明,很难预测。如果要预测一个大地震,就需要精确地」 知道大范围的物理状况的所有细节,这是不可能的。而如果想通过监控前兆来预测地震 也是不可行的。所谓“地震前兆”极其多样,不同的地震往往都有不同的前兆,而且一般都 是地震发生后才“发现”有过前兆,缺乏客观的认定,既无定量的物理机制能把前兆与地震 联系起来,也无统计上的证据证明这些前兆真的与地震有关。 19.日本地震学家预测“东海大地震”发生的依据是什么?(2分) 答 20.结合文章内容,说说第③段中“滑铁卢”一词的意思。(2分) 答 21.借助文章中的相关知识,写出你对下面材料的看法并阐明理由。(3分) 【材料】 某次地震后,灾区的人们议论纷纷:有人说在地震前,他家的牛羊骡马不进厩,鸡 不吃食狗乱咬;还有人说看到了大鼠叼着小鼠跑,鱼跃水面惶惶跳。这些现象,看来都 是地震前兆。如果相关部门能注意到这些前兆,就可以准确作出地震预报 答 (三)阅读下面文字,完成第22-24题。(共9分)
分) 答: 18.依据文中的人物描写,简要分析为什么“我”对他从“有些不耐烦”到充满期待。(不 超过 150 个字)(7 分) 答: (二)阅读下面文字,完成第 19-21 题。(共 7 分) ①1979 年,美国地质勘探局的研究人员注意到,在加州帕克菲尔德这个地方,似乎很 有规律地定期发生 5.5-6 级地震,自 1857 年以来已发生了 6 次,平均间隔时间大约是 22 年。最后一次发生于 1966 年,据此预测下一次应该发生于 1988 年左右。1984 年,美国地 质勘探局启动“帕克菲尔德实验”,并在 1985 年 4 月发布预测,有 95%的把握认为,在未 来的 5-6 年内,帕克菲尔德将会发生一次大约 6 级的地震,不晚于 1993 年 1 月。 ②地震学家们认为,他们终于等来了一个可以对地震的发生进行全程监控的机会。帕 克菲尔德布满了各种各样的仪器测量地震“前兆”,100 多名研究人员参与了这项“帕克菲 尔德实验”。然而,该来的地震却没有来,反而在 1989 年和 1994 年分别在旧金山和洛杉矶 附近发生了破坏性地震。2004 年 9 月 28 日,帕克菲尔德地震终于姗姗来迟,比预测的晚了 11 年。 ③日本地震学界同样经历了一次类似的“滑铁卢”,结果更惨。日本在 1965 年已开始 一项地震预测全国性项目,起初是研究性质的,但是到 1978 年,日本地震学家们相信在日 本中部将很快会有一场 8 级左右的“东海大地震”。这次预测的理由和“帕克菲尔德实验” 类似。日本东海地区据估计平均大约 120 年发生一次大地震,此时距上一次大地震(1854 年)已过了 120 年,大地震的发生似乎迫在眉睫。日本政府为此采取了一系列紧急措施严阵 以待,却忽视了其他地区。但是“东海大地震”至今还没有发生,却在 1995 年出乎意料地 发生了死伤惨重的神户大地震。 ④自这两次事件之后,越来越多的地震学家意识到,想要对地震进行预测是不现实的, 他 们把研究的重点改为研究地震机理和地震灾害的评估,而不是地震预测。1996 年 11 月, “地震预测框架评估”国际会议在伦敦召开。与会者达成一个共识:地震本质上是不可预测 的,不仅现在无法预测,将来也无法预测。 ⑤他们认为,地球处于自组织的临界状态,任何微小的地震都有可能演变成大地震。这 种演变是高度敏感的,其初始条件不明,很难预测。如果要预测一个大地震,就需要精确地 知道大范围的物理状况的所有细节,这是不可 能的。而如果想通过监控前兆来预测地震, 也是不可行的。所谓“地震前兆”极其多样,不同的地震往往都有不同的前兆,而且一般都 是地震发生后才“发现”有过前兆,缺乏客观的认定,既无定量的物理机制能把前兆与地震 联系起来,也无统计上的证据证明这些前兆真的与地震有关。 19.日本地震学家预测“东海大地震”发生的依据是什么?(2 分) 答: 20.结合文章内容,说说第③段中“滑铁卢”一词的意思。(2 分) 答:______ 21.借助文章中的相关知识,写出你对下面材料的看法并阐明理由。(3 分) 【材料】 某次地震后,灾区的人们议论纷纷:有人说在地震前,他家的牛羊骡马不进厩,鸡 不吃食狗乱咬;还有人说看到了大鼠叼着小鼠跑,鱼跃水面惶惶跳。这些现象,看来都 是地震前兆。如果相关部门能注意到这些前兆,就可以准确作出地震预报。 答:______ (三)阅读下面文字,完成第 22-24 题。(共 9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