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初中毕业统一学业考试(上海卷)试卷分析 语文一—稳定为主注重能力考查 、试卷综述 1、总体评价 2013年上海中考语文试卷命题基于《课程标准》、《考试手册》、教学实际, 表现出“稳定为主”的特点,主要体现为七个“不变”:试卷结构、基本题型 题量和分值、核心考点、选文体裁、作文类型及命题特色保持不变。 试卷中文言文阅读部分注重考査识记和理解能力,现代文阅读重点考查整体 把握能力,作文重点考查“我手写我心”的写作能力 诗词赏析选取两首诗进行比较阅读,形式有变但题目平实。既复习巩固了已 学过的课文内容,又有所延伸,有利于拓宽考生的思维空间。 现代文阅读选用了规范的议论文,论点鲜明,结构清楚,试题“随文而考”, 整体感强,其中一题选用华盛顿的事例在命题设计上颇有新意,学以致用地考査 了学生对论证方法的掌握及“材料证明观点”的分析能力。《与老妈过招》是 篇文质兼美的记叙文,情节生动,内容富有生活气息,语言亦庄亦谐,堪称佳作。 文章立意深邃、引人深思,启迪我们要理解老人的心理需求。 作文试题“今天,我想说说心里话”,内容宽泛,选择角度多样,表达方式 灵活。“今天”可视为任何一天,“说说”的对象可以是任何人,只要是发自内心 的话语均可视为“心里话”。试题具有三个特点:一是贴近考生生活实际与思想 实际,让考生有话可说、有情可抒,真实反映自己的思想、学习、心理的诉求; 二是具有积极向上、充分显示当今社会正能量的思想导向,对处在人生“转型期” 的考生有着健康、阳光的启示作用;三是考生可以大胆说真话、说心里话,表达 内心深处萌发的种种情感、期盼、理想、追求或是曾遇到过的心理纠结、迷茫、 困惑….…给自己一个心理释放的机会,让心里话自然流淌。 2、试题结构 (1)试卷结构 内容 分值 题量 文言文() 默写 18分 (42分) 诗词赏析 4分 (三) 文言文阅读(一) 8分 6234 (四) 文言文阅读(二) 12分 现代文(一) 现代文阅读(一) (48分) 现代文阅读(二) 、写作 作文 分 合计 150 分 27 (2)基本题型 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写作题
1 2013 年初中毕业统一学业考试(上海卷)试卷分析 语文——稳定为主 注重能力考查 一、试卷综述 1、总体评价 2013 年上海中考语文试卷命题基于《课程标准》、《考试手册》、教学实际, 表现出“稳定为主”的特点,主要体现为七个“不变”:试卷结构、基本题型、 题量和分值、核心考点、选文体裁、作文类型及命题特色保持不变。 试卷中文言文阅读部分注重考查识记和理解能力,现代文阅读重点考查整体 把握能力,作文重点考查“我手写我心”的写作能力。 诗词赏析选取两首诗进行比较阅读,形式有变但题目平实。既复习巩固了已 学过的课文内容,又有所延伸,有利于拓宽考生的思维空间。 现代文阅读选用了规范的议论文,论点鲜明,结构清楚,试题“随文而考”, 整体感强,其中一题选用华盛顿的事例在命题设计上颇有新意,学以致用地考查 了学生对论证方法的掌握及“材料证明观点”的分析能力。《与老妈过招》是一 篇文质兼美的记叙文,情节生动,内容富有生活气息,语言亦庄亦谐,堪称佳作。 文章立意深邃、引人深思,启迪我们要理解老人的心理需求。 作文试题“今天,我想说说心里话”,内容宽泛,选择角度多样,表达方式 灵活。“今天”可视为任何一天,“说说”的对象可以是任何人,只要是发自内心 的话语均可视为“心里话”。试题具有三个特点:一是贴近考生生活实际与思想 实际,让考生有话可说、有情可抒,真实反映自己的思想、学习、心理的诉求; 二是具有积极向上、充分显示当今社会正能量的思想导向,对处在人生“转型期” 的考生有着健康、阳光的启示作用;三是考生可以大胆说真话、说心里话,表达 内心深处萌发的种种情感、期盼、理想、追求或是曾遇到过的心理纠结、迷茫、 困惑……给自己一个心理释放的机会,让心里话自然流淌。 2、试题结构 (1)试卷结构 内容 分值 题量 一、文言文 (42 分) (一) 默写 18 分 6 (二) 诗词赏析 4 分 2 (三) 文言文阅读(一) 8 分 3 (四) 文言文阅读(二) 12 分 4 二、现代文 (48 分) (一) 现代文阅读(一) 21 分 5 (二) 现代文阅读(二) 27 分 6 三、写作 作文 60 分 1 合计 150 分 27 (2)基本题型 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写作题
、逐题分析 、文言文(42分) (一)默写(18分) 1.山光悦鸟性 。(《题破山寺后禅院》) 2.东边日出西边雨, 。(《竹枝词》) 3 清泉石上流。(《山居秋暝》) 4.晨兴理荒秽, 。(《归园田。居》 亭亭净植 (《爱莲说》) 6.虎见之, 以为神..(《黔之驴》) 【参考答案】1.潭影空人心2.道是无晴却有晴 3.明月松间照 4.带月荷锄归5.香远益清 6.庞然大物也 【考查内容】能默写规定范围内的文言诗文 【评析】考查内容包括四句古诗,两句文言文,总体难度不大。今年考纲中新加 的默写篇目《归园田居》也在考查之中。每年考纲中新增默写的篇目,都是当年 考试的重点。 (二)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第7-8题(4分) 饮湖上初晴后雨 钱塘湖春行 苏轼 白居易 水光潋滟晴方好,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山色空蒙雨亦奇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欲把西湖比西子,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淡妆浓抹总相宜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7.两首诗都抒发了作者对西湖的 情。(2分) 【参考答案】喜爱 考查内容】能理解和把握诗词的基本内容 【评析】前年鉴赏宋词《如梦令》,去年鉴赏元曲《夭净沙·秋》,今年鉴赏的重 点在诗歌上面。与往年稍有不同的是,今年鉴赏了2首诗,这两首同为写西湖美 景的诗歌,抒发作者对西湖的赞美之情 8.对两首诗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都描写了晴雨变化中的湖光山色。 B.都描写了生机勃勃的早春景象 C.作者观察景物的角度不同。 D.作者所写景物的色彩相同。 【参考答案】C 【考查内容】能理解和把握诗词的基本内容 【评析】A项,只有《饮湖上初晴后雨》是描写了“晴雨变化中的湖光山色”, 故”都”字的提法错误;B项,只有《钱塘湖春行》“写了生机勃勃的早春景象”, 《饮湖上》写的是夏季的景色;D项,所写景物的色彩是不同的;C项,《饮湖上》 是从晴雨变化的角度来写西湖的湖光山色,《钱塘湖春行》是根据行踪的变化来 描写西湖早春的景象,角度不同。 (三)阅读下文,完成第9-11题(8分) 京中有善口技者,会宾客大宴,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 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众宾团坐。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 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2 二、逐题分析 一、文言文(42 分) (一)默写(18 分) 1.山光悦鸟性,____________________。 (《题破山寺后禅院》) 2.东边日出西边雨,________________。 (《竹枝词》) 3 _____________________,清泉石上流。 (《山居秋暝》) 4.晨兴理荒秽,____________________。 (《归园田 居》 5 _____________________,亭亭净植…… (《爱莲说》) 6.虎见之,______________,以为神… …(《黔之驴》) 【参考答案】1.潭影空人心 2.道是无晴却有晴 3.明月松间照 4.带月荷锄归 5.香远益清 6.庞然大物也 【考查内容】能默写规定范围内的文言诗文 【评析】考查内容包括四句古诗,两句文言文,总体难度不大。今年考纲中新加 的默写篇目《归园田居》也在考查之中。每年考纲中新增默写的篇目,都是当年 考试的重点。 (二)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第 7-8 题(4 分) 饮湖上初晴后雨 钱塘湖春行 苏轼 白居易 水光潋滟晴方好,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山色空蒙雨亦奇。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欲把西湖比西子,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淡妆浓抹总相宜。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7.两首诗都抒发了作者对西湖的_________之情。 (2 分) 【参考答案】喜爱 【考查内容】能理解和把握诗词的基本内容 【评析】前年鉴赏宋词《如梦令》,去年鉴赏元曲《天净沙·秋》,今年鉴赏的重 点在诗歌上面。与往年稍有不同的是,今年鉴赏了 2 首诗,这两首同为写西湖美 景的诗歌,抒发作者对西湖的赞美之情。 8.对两首诗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______(2 分) A.都描写了晴雨变化中的湖光山色。 B.都描写了生机勃勃的早春景象。 C.作者观察景物的角度不同。 D.作者所写景物的色彩相同。 【参考答案】C 【考查内容】能理解和把握诗词的基本内容 【评析】A 项,只有《饮湖上初晴后雨》是描写了“晴雨变化中的湖光山色”, 故”都”字的提法错误;B 项,只有《钱塘湖春行》“写了生机勃勃的早春景象”, 《饮湖上》写的是夏季的景色;D 项,所写景物的色彩是不同的;C 项,《饮湖上》 是从晴雨变化的角度来写西湖的湖光山色,《钱塘湖春行》是根据行踪的变化来 描写西湖早春的景象,角度不同。 (三)阅读下文,完成第 9-11 题(8 分) 京中有善口技者,会宾客大宴,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 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众宾团坐。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 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呓语。既而儿醒,大啼。夫亦醒,妇 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又一大儿醒,絮絮不止。当是时,妇手拍儿声, 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一时齐发,众妙毕备,满坐 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9.上文节选自课文《 》,作者是 9.【参考答案】口技林嗣环 【考查内容】掌握课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以及相关的文学和文化常识。 【评析】重点在于识记作家、作品,包括作家的姓名、字号、朝代,作品的名字 出处等。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 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参考答案】全场静悄悄的,没有敢大声喧哗的人 【考查内容】能用现代汉语翻译文言句子。 【评析】“寂然”,是静悄悄的样子,“无……者”,没有……的人。翻译时注意直 译和意译相结合。 11不能体现表演者技艺高超的一项是 (3分) A.表演者使用的道具很少。 B.观众的孩子被吓得大哭。 C表演者模仿各种声音惟妙惟肖。 D观众听得入迷,默默赞叹。 【参考答案】B 【考查内容】能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能把握作者的写作意图。 【评析】题型跟去年完全一样,不正确的一项很明显。B项,文中没有出现观众 的孩子,观众的表现也只是“满坐寂然,无敢哗者”,没有哭的;有孩子哭的, 是口技人表演出来的“既而儿醒,大啼”、“儿含乳啼 (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2-15题(12分) 闻公有一册历,自记日行事,纤悉不遗。每日阴晴风雨,亦必详记。如云某 日午前晴,午后阴,某日东风,某日西风,某日昼夜雨。人初不知其故。 日,民有告粮船失风者,公诘其失船为何日?午前午后?东风西风?其人 不能知而妄对,公一一语其实。其人惊服,诈遂不得行。于是知公之风雨必记, 盖亦公事,非漫书也 【注】公:文中指周忱,明朝官员。册历:记事簿。失风:行船遇恶风失事。漫: 随便 12.解释文中的加点词(4分) (1)人初不知其故()(2)公诘其失船为何日() 【参考答案】(1)原因,缘故(2)是 【考查内容】掌握150个文言实词的含义。 【评析】该题型属于常规题型,毎年基本上都有考查,2个实词4分。今年这两 个实词没有太大的难度。 13.对文中画线句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那人震惊佩服,行骗于是没有成功 B.那人震惊佩服,于是就不再去行骗了。 C.其中一人震惊佩服,行骗于是没有成功。 D.其中一人震惊佩服,于是就不再去行骗了
3 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呓语。既而儿醒,大啼。夫亦醒,妇 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又一大儿醒,絮絮不止。当是时,妇手拍儿声, 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一时齐发,众妙毕备,满坐 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9. 上文节选自课文《 》,作者是___________ 9.【参考答案】口技 林嗣环 【考查内容】掌握课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以及相关的文学和文化常识。 【评析】重点在于识记作家、作品,包括作家的姓名、字号、朝代,作品的名字、 出处等。 10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 分) 满坐寂然,无敢哗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全场静悄悄的,没有敢大声喧哗的人 【考查内容】能用现代汉语翻译文言句子。 【评析】“寂然”,是静悄悄的样子,“无……者”,没有……的人。翻译时注意直 译和意译相结合。 11 不能体现表演者技艺高超的一项是_____(3 分) A.表演者使用的道具很少。 B.观众的孩子被吓得大哭。[来源:学_科_网 Z_X_X_K] C 表演者模仿各种声音惟妙惟肖。 D 观众听得入迷,默默赞叹。 【参考答案】B 【考查内容】能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能把握作者的写作意图。 【评析】题型跟去年完全一样,不正确的一项很明显。B 项,文中没有出现观众 的孩子,观众的表现也只是“满坐寂然,无敢哗者”,没有哭的;有孩子哭的, 是口技人表演出来的“既而儿醒,大啼”、“儿含乳啼”。 (四)阅读下文,完成第 12-15 题(12 分) 闻公有一册历,自记日行事,纤悉不遗。每日阴晴风雨,亦必详记。如云某 日午前晴,午后阴,某日东风,某日西风,某日昼夜雨。人初不知其故。 一日,民有告粮船失风者,公诘其失船为何日?午前午后?东风西风?其人 不能知而妄对,公一一语其实。其人惊服,诈遂不得行。于是知公之风雨必记, 盖亦公事,非漫书也。 【注】公:文中指周忱,明朝官员。册历:记事簿。 失风:行船遇恶风失事。 漫: 随便。 12.解释文中的加点词(4 分) (1)人初不知其故 . ( ) (2)公诘其失船为 . 何日( )[来源:学|科|网] 【参考答案】(1)原因,缘故 (2)是 【考查内容】掌握 150 个文言实词的含义。 【评析】该题型属于常规题型,每年基本上都有考查,2 个实词 4 分。今年这两 个实词没有太大的难度。 13.对文中画线句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_____(3 分) A.那人震惊佩服,行骗于是没有成功。 B.那人震惊佩服,于是就不再去行骗了。 C.其中一人震惊佩服,行骗于是没有成功。 D.其中一人震惊佩服,于是就不再去行骗了
【参考答案】A 【考查内容】能用现代汉语翻译文言句子。 【评析】课外文言文的翻译,近几年都是作选择题考,一般会考查2个点,根据 排列组合成ABCD四项,学生完全可以通过排除法得到答案。今年考查的这句难 度很低,“其人”就是指那人,“不得行”是没有成功。 14从文中看出“民”有诈的语句是 用原文语句回答)(2分) 【参考答案】其人不能知而妄对 【考查内容】能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 【评析】常考题型,模考中也是常考题型,学生正确理解文章的内容,注意内容 的对应 15对本文写作意图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希望官员做事认真,一心为公 B.称赞周忱留心公事,做事细密 C.赞赏周忱学识超群,慧眼独具 D.讽刺“民”自作聪明,贪图钱财 【参考答案】B(3分)A(1分) 【考查内容】能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能把握作者的写作意图。 【评析】把握文章的写作意图必须从分析文章内容入手,周忱“记日行事,纤悉 不遗”不是为了别的,而是“盖亦公事,非漫书也”,了解了这一点,选择就容 易了 二、现代文(48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6-20题(21分) ①著名作家贾平凹说:“会活的人,或者说取得成功的人,其实懂得了两个 字——舍得。”舍得,《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愿意割舍,不吝惜”,实际意思偏 向于“舍”。贾平凹的话是在告诉我们:要学会舍。 ②舍能体现一个人的智慧。 ③现实世界纷繁复杂,我们常常面临着舍的考验,需要我们不断地去选择, 去割舍。当无法同时完成许多事情时,当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时,我们就一定 要舍,该舍就舍,是智慧的体现。2007年,“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马云面对旗 下淘宝网是否收费问题时,他的分析是:“阿里巴巴”的长远目标是成为中国最好 的电子商务平台,目前的主要任务是做大规模;同一时间想做大规模 想赚大钱,现有能力还做不到。因此,马云最终决定不收费。马云是睿智的,他 的舍是为了更大的发展,是为了走得更远.如今,“阿里巴巴”已成为中国最好的 电子商务平台。 ④舍能体现一个人的品德。 ⑤列夫·托尔斯泰在《一个人需要多少土地》中写了这样一件事:面对用脚 丈量多少土地就可得到多少土地”的诱惑,帕霍姆长时间不停地用脚丈量土地, 最终吐血而死。帕霍姆的贪得无厌是造成这一悲剧的真正原因, ⑥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远离混浊的官场,回归田园。他舍去对名利的 追求,体现了淡泊名利的品德,是一种很高的人生境界。 ⑦学会舍,我们能拥有人生的智慧,获得成功;学会舍,我们能不被物欲所 迷、名利所惑、世俗所左右,就能活得高尚,活得坦荡。 ⑧请记住泰戈尔的名言:“当鸟翼系上了黄金,就再也飞不远了。 16.根据上下文,填入第②段画线处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3分)
4 【参考答案】A 【考查内容】能用现代汉语翻译文言句子。 【评析】课外文言文的翻译,近几年都是作选择题考,一般会考查 2 个点,根据 排列组合成 ABCD 四项,学生完全可以通过排除法得到答案。今年考查的这句难 度很低,“其人”就是指那人,“不得行”是没有成功。 14 从文中看出“民”有诈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 (用原文语句回答) (2 分) 【参考答案】其人不能知而妄对 【考查内容】能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 【评析】常考题型,模考中也是常考题型,学生正确理解文章的内容,注意内容 的对应。 15 对本文写作意图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___(3 分) A.希望官员做事认真,一心为公。 B.称赞周忱留心公事,做事细密。 C.赞赏周忱学识超群,慧眼独具。 D.讽刺“民”自作聪明,贪图钱财。 【参考答案】B(3 分) A(1 分) 【考查内容】能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能把握作者的写作意图。 【评析】把握文章的写作意图必须从分析文章内容入手,周忱“记日行事,纤悉 不遗”不是为了别的,而是“盖亦公事,非漫书也”,了解了这一点,选择就容 易了。 二、现代文(48 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 16-20 题(21 分) ①著名作家贾平凹说:“会活的人,或者说取得 成功的人,其实懂得了两个 字——舍得。”舍得,《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愿意割舍,不吝惜”,实际意思偏 向于“舍”。贾平凹的话是在告诉我们:要学会舍。 ②舍能体现一个人的智慧。 ③现实世界纷繁复杂,我们常常面临着舍的考验,需要我们不断地去选择, 去割舍。当无法同时完成许多事情时,当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时,我们就一定 要舍,该舍就舍,是智慧的体现。2007 年,“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马云面对旗 下淘宝网是否收费问题时,他的分析是:“阿里巴巴”的长远目标是成为中国最好 的电子商务平台,目前的主要任务是做大规模;同一时间___想做大规模,___ 想赚大钱,现有能力还做不到。因此,马云最终决定不收费。马云是睿智的,他 的舍是为了更大的发展,是为了走得更远.如今,“阿里巴巴”已成为中国最好的 电子商务平台。 ④舍能体现一个人的品德。 ⑤列夫·托尔斯泰在《一个人需要多少土地》中写了这样一件事:面对“用脚 丈量多少土地就可得到多少土地”的诱惑,帕霍姆长时间不停地用脚丈量土地, 最终吐血而死。帕霍姆的贪得无厌是造成这一悲剧的真正原因。 ⑥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远离混浊的官场,回归田园。他舍去对名利的 追求,体现了淡泊名利的品德,是一种很高的人生境界。 ⑦学会舍,我们能拥有人生的智慧,获得成功;学会舍,我们能不被物欲所 迷、名利所惑、世俗所左右,就能活得高尚,活得坦荡。 ⑧请记住泰戈尔的名言:“当鸟翼系上了黄金,就再也飞不远了。” 16.根据上下文,填入第②段画线处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___(3 分)
A.是还是B.既又 C.不仅还D.不是而是 【参考答案】B 【考查内容】现代文基础知识关联词语的正确运用。 【评析】要选好关联词,一定要联系上下文,理解关联词的关系。“是……还是” 属于选择关系,“既……又”属于并列关系,不仅还属于递进关系,不是· 是属于并列关系,根据文意,选B。 17.第⑦段中的“左右“在文中的意思是 (2分) 【参考答案】支配、操纵 【考查内容】理解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评析】这道题也是近几年中考的常考题,关键是了解词语的语境意义。“左右” 在这里是动词,有“支配、操纵”的含义。 18.概括第③段的具体事例, 这一事例证明的观点是 。(4分) 【参考答案】马云为做大阿里巴巴的规模,决定淘宝不收费舍能体现一个人 的智慧 【考查内容】能识别不同的文体特点,能读懂文章内容,能概括文章要点和主旨 【评析】本题考查概括论据,并能根据论据找到论点。概括时冋样也要注意根据 主要人物、主要事件来概括。文章第③段的具体事例是为了证明第②段论点“舍 能体现一个人的智慧”。 19.本文的中心论点是 论证结构是 。(6分) 【参考答案】要学会舍并列 【考查内容】能概括文章要点和主旨、能分析文章的思路结构。 【评析】这题延续了去年中考19题的题型,考查的角度相似。去年也是考“本 文的中心论点”,而且也是在前文的总结段落中出现,今年亦是如此,在第①段 最后一句就总结出来了“要学会舍”。文章的论证结构与文章结构是不同的概念, 这篇文章的结构是总分,文章的论证结构是并列。 20.下面这段文字能与文中哪一段形成对比论证?请具体阐明理由。(6分) 美国开国元勋华盛顿连任两届总统后,民众依然希望他担任第三届总统,但为了 推动美国的民主进程,无论民众再怎么拥戴,大公无私的他还是毅然做出了谁也 无法更改的决定:不参加第三届总统竞选。他舍弃权利的举动是美丽的,他转身 离去的背影亦是人间最动人的。 【参考答案】第⑤段这段文字写的是华盛顿拒绝参加第三届总统竞选, 霍姆的贪得无厌形成对比,与该段论述的“舍能体现一个人的品德”观点相· 一和 【考查内容】能分析文章的思路结构 【评析】这题延续了去年中考20题的题型,考查的角度相似。这段文字是列举 个事例,是一个事实论据,我们需要找到它对应的分论点。首先我们需要归纳 出这段的内容:华盛顿拒绝参加第三届总统竞选,为自己赢得了赞誉,跟第⑤段 帕霍姆的贪得无厌形成对比。这两个事例从正反两方面论证了“舍能体现一个人 的品德”观点。 (二)阅读下文,完成第21—16题(27分) 和老妈过招 ①老妈89岁,正在人生的第二个童年时期,又活泼又率真。我正当中年 精力充沛。可是别以为在耄耋老人的面前你就很强大,和老妈过招,胜算几何昵? ②老妈住在我家朝阳的大南屋,家庭公共电视在她的屋里。晚上老妈总是很
5 A.是 还是 B.既 又 C.不仅 还 D.不是 而是 【参考答案】B 【考查内容】现代文基础知识关联词语的正确运用。 【评析】要选好关联词,一定要联系上下文,理解关联词的关系。“是……还是” 属于选择关系,“既……又”属于并列关系,不仅 还属于递进关系,不是……而 是属于并列关系,根据文意,选 B 。 17.第⑦段中的“左右”在文中的意思是________。(2 分) 【参考答案】支配、操纵 【考查内容】理解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评析】这道题也是近几年中考的常考题,关键是了解词语的语境意义。“左右” 在这里是动词,有“支配、操纵”的含义。 18.概括第③段的具体事例_____,这—事例证明的观点是_________。(4 分) 【参考答案】马云为做大阿里巴巴的规模,决定淘宝不收费 舍能体现一个人 的智慧 【考查内容】能识别不同的文体特点,能读懂文章内容,能概括文章要点和主旨。 【评析】本题考查概括论据,并能根据论据找到论点。概括时同样也要注意根据 主要人物、主要事件来概括。文章第③段的具体事例是为了证明第②段论点“舍 能体现一个人的智慧”。 19.本文的中心论点是________,论证结构是_______________。(6 分) 【参考答案】要学会舍 并列 【考查内容】能概括文章要点和主旨、能分析文章的思路结构。 【评析】这题延续了去年中考 19 题的题型,考查的角度相似。去年也是考“本 文的中心论点”,而且也是在前文的总结段落中出现,今年亦是如此,在第①段 最后一句就总结出来了“要学会舍 ”。文章的论证结构与文章结构是不同的概念, 这篇文章的结构是总分,文章的论证结构是并列。 20.下面这段文字能与文中哪一段形成对比论证?请具体阐明理由。(6 分) 美国开国元勋华盛顿连任两届总统后,民众依然希望他担任第三届总统,但为了 推动美国的民主进程,无论民众再怎么拥戴,大公无私的他还是毅然做出了谁也 无法更改的决定:不参加第三届总统竞选。他舍弃权利的举动是美丽的,他转身 离去的背影亦是人间最动人的。 【参考答案】第⑤段 这段文字写的是华盛顿拒绝参加第三届总统竞选,和帕 霍姆的贪得无厌形成对比,与该段论述的“舍能体现一个人的品德”观点相一致。 【考查内容】能分析文章的思路结构 【评析】这题延续了去年中考 20 题的题型,考查的角度相似。这段文字是列举 一个事例,是一个事实论据,我们需要找到它对应的分论点。首先我们需要归纳 出这段的内容:华盛顿拒绝参加第三届总统竞选,为自己赢得了赞誉,跟第⑤段 帕霍姆的贪得无厌形成对比。这两个事例从正反两方面论证了“舍能体现一个人 的品德”观点。 (二)阅读下文,完成第 21—16 题(27 分) 和老妈过招 ①老妈 89 岁,正在人生的第二个童年时期,又活泼又率真。我正当中年, 精力充沛。可是别以为在耄耋老人的面前你就很强大,和老妈过招,胜算几何呢? ②老妈住在我家朝阳的大南屋,家庭公共电视在她的屋里。晚上老妈总是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