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释】“道”的本义是道路,引申 为规律、原则等,在中国古代哲学 政治学里,也指宇宙万物的本原 个体,一定的政治观或思想体系等, 在不同的上下文环境里有不同的意 思。 2021/2114 涟源市行知中学龙堂文 16
2021/2/14 涟源市行知中学 龙堂文 16 ▪ 【注释】“道”的本义是道路,引申 为规律、原则等,在中国古代哲学、 政治学里,也指宇宙万物的本原、 个体,一定的政治观或思想体系等, 在不同的上下文环境里有不同的意 思
【注释】(2)明明德:前一个“明”作使 动词,即“使彰明”,也就是发扬、弘扬 的意思。后一个“明”作形容词,明德也 就是光明正大的品德。 (3)亲民:根据后面的“传”文,“亲” 应为“新”,即使革新、弃旧图新。亲民, 使人弃旧图新、去恶从善, (4)知止:知道要达到的最高境界“至 善 (5)得:收获。 2021/2114 涟源市行知中学龙堂文 17
2021/2/14 涟源市行知中学 龙堂文 17 ▪ 【注释】(2)明明德:前一个“明”作使 动词,即“使彰明”,也就是发扬、弘扬 的意思。后一个“明”作形容词,明德也 就是光明正大的品德。 ▪ (3)亲民:根据后面的“传”文,“亲” 应为“新”,即使革新、弃旧图新。亲民, 使人弃旧图新、去恶从善。 ▪ (4)知止:知道要达到的最高境界“至 善”。 ▪ (5)得:收获
第一段(2) 【原文】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 者,先齐其家(6);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7);欲 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 意者,先致其知(8);致知在格物(9)。物格而后知 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 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注释】(6)齐其家:管理好自己的家庭或家 族,使家庭或家族和和美美,兴旺发达。 (7)修其身:修养自身的品性。 (8)致其知:使自己获得知识。 (9)格物:研究万事万物 2021/2/14 涟源市行知中学龙堂文 18
2021/2/14 涟源市行知中学 龙堂文 18 第一段(2) ▪ 【原文】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 者,先齐其家(6);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7);欲 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 意者,先致其知(8);致知在格物(9)。物格而后知 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 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 【注释】 (6)齐其家:管理好自己的家庭或家 族,使家庭或家族和和美美,兴旺发达。 ▪ (7)修其身:修养自身的品性。 ▪ (8)致其知:使自己获得知识。 ▪ (9)格物:研究万事万物
第一段(3) ■【原文】自天子以至于庶人(10),壹是皆以修 身为本(11)。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12)。其 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13),未之有也 (14)! 【注释】(10)庶人:指平民百姓 (11)壹是:都是。本:根本 (12)末:相对于本而言,指枝末、枝节 (13)厚:重视。薄:轻视 n(14)未之有也:即未有之也。没有这样的道理 (事情、做法等) 2021/2114 涟源市行知中学龙堂文 19
2021/2/14 涟源市行知中学 龙堂文 19 第一段(3) ▪ 【原文】自天子以至于庶人(10),壹是皆以修 身为本(11)。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12)。其 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13),未之有也 (14)! ▪ 【注释】 (10)庶人:指平民百姓。 ▪ (11)壹是:都是。本:根本。 ▪ (12)末:相对于本而言,指枝末、枝节。 ▪ (13)厚:重视。薄:轻视。 ▪ (14)未之有也:即未有之也。没有这样的道理 (事情、做法等)
第一段参考译文 大学的宗旨,在于彰明完美的德行,在于使人民 受到教化,成为新人,在于达到善的最高境界。 知道要达到的最高境界“至善”,而后才能有确 定的目标;目标确定后,内心就会宁静;内心宁 静,遇事就可以坦然自安;遇事安和,就能够思 虑周详;思虑周详,然后才能有所收获,达到至 善的境界。天下万物都有根本有枝叶,世间万事 皆有开始有结束。知道什么该先做,什么该后做 那么,就接近于道了。 2021/2114 涟源市行知中学龙堂文
2021/2/14 涟源市行知中学 龙堂文 20 第一段参考译文 ▪ 大学的宗旨,在于彰明完美的德行,在于使人民 受到教化,成为新人,在于达到善的最高境界。 知道要达到的最高境界“至善”,而后才能有确 定的目标;目标确定后,内心就会宁静;内心宁 静,遇事就可以坦然自安;遇事安和,就能够思 虑周详;思虑周详,然后才能有所收获,达到至 善的境界。天下万物都有根本有枝叶,世间万事 皆有开始有结束。知道什么该先做,什么该后做, 那么,就接近于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