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脑外伤的物理治疗 【目的要求】 1、知晓脑外伤的一般介绍: 2、知晓脑外伤的常见评估方法: 3、介绍脑外伤常见的治疗措施。 【教学内容】 1、脑外伤的流行病学介绍、脑外伤的损伤类型、脑外伤的病理生理学、脑外伤的后遗症、脑外伤 的临床分级、脑外伤的预后等。 2、脑外伤的评估措施介绍。 3、针对脑外伤患者PT的干预措施。 【教学方式】 PPT授课、课堂讲授;实践教学部分包括脑中外伤评估方法与干预措施治疗。 第六章脑中风的物理治疗 【目的要求】 1、知晓脑中风的一般介绍: 2、知晓脑中风的常见评估方法: 3、介绍脑中风的常见的治疗措施。 【教学内容】 1、脑中风的流行病学介绍、脑中风的损伤类型、脑中风的病理生理学、脑中风的后遗症、脑中风 的预后等。 2、脑中风的评估措施介绍。 3、针对脑中风患者PT的干预措施包括步态、辅具的使用等。 【教学方式】 PPT授课、课堂讲授:实践教学部分包括脑中风评估方法与干预措施治疗。 第七章基于神经发育的物理疗法介绍 【目的要求】 1、知晓NDT的概念: 2、检查的原则: 3、临床的练习。 【教学内容】 1、介绍NDT理论渊源,与之对应的治疗方案: 2、NDT的一般的评估原则与方法: 3、NDT在临床的应用。 【教学方式】 PPT授课、课堂讲授:实践教学部分包括NDT在临床的应用。 第八章小脑损伤后的物理治疗 【目的要求】 1、知晓小脑损伤的一般介绍: 2、知晓小脑损伤的常见评估方法: 3、介绍小脑损伤的常见的治疗措施。 -19-
- 19 - 第五章 脑外伤的物理治疗 【目的要求】 1、知晓脑外伤的一般介绍 ; 2、知晓脑外伤的常见评估方法 ; 3、介绍脑外伤常见的治疗措施。 【教学内容】 1、脑外伤的流行病学介绍、脑外伤的损伤类型、脑外伤的病理生理学、脑外伤的后遗症、脑外伤 的临床分级、脑外伤的预后等。 2、脑外伤的评估措施介绍。 3、针对脑外伤患者 PT 的干预措施。 【教学方式】 PPT 授课、课堂讲授 ;实践教学部分包括脑中外伤评估方法与干预措施治疗。。 第六章 脑中风的物理治疗 【目的要求】 1、知晓脑中风的一般介绍 ; 2、知晓脑中风的常见评估方法 ; 3、介绍脑中风的常见的治疗措施。 【教学内容】 1、脑中风的流行病学介绍、脑中风的损伤类型、脑中风的病理生理学、脑中风的后遗症、脑中风 的预后等。 2、脑中风的评估措施介绍。 3、针对脑中风患者 PT 的干预措施包括步态、辅具的使用等。 【教学方式】 PPT 授课、课堂讲授 ;实践教学部分包括脑中风评估方法与干预措施治疗。 第七章 基于神经发育的物理疗法介绍 【目的要求】 1、知晓 NDT 的概念 ; 2、检查的原则 ; 3、临床的练习。 【教学内容】 1、介绍 NDT 理论渊源,与之对应的治疗方案 ; 2、NDT 的一般的评估原则与方法 ; 3、NDT 在临床的应用。 【教学方式】 PPT 授课、课堂讲授 ;实践教学部分包括 NDT 在临床的应用。 第八章 小脑损伤后的物理治疗 【目的要求】 1、知晓小脑损伤的一般介绍 ; 2、知晓小脑损伤的常见评估方法 ; 3、介绍小脑损伤的常见的治疗措施
【教学内容】 1、小脑损伤的流行病学介绍、小脑损伤的损伤类型、小脑损伤的病理生理学等。 2、小脑损伤的评估措施介绍。 3、针对小脑损伤患者PT的干预措施包括步态、辅具的使用等。 【教学方式】 PPT授课、课堂讲授:实践教学部分包括小脑损伤评估方法与干预措施治疗。 四、课时分配 教学内容 理论课时数 实验、实践课时数 自主学习时数 神经系统解剖 w 1 中枢神经系统损伤症状 3 1 神经系统检查 3 神经系统疾病常用的干预措施 3 1 脑外伤的物理治疗 6 3 脑中风的物理治疗 12 6 NDT ¥ 2 小脑损伤后的物理治疗 6 2 五、学习资源 【参考书目】 1.O'Sullivan SB,Schmitz TJ(eds).Physical Rehabilitation Assessment and Treatment.5th ed.FA Davis: Philadelphia,2007. 2.Carr J,Shepherd RB.Neurological rehabilitation:optimizing motor performance.2nd ed.Churchill Livingstone,2010. 3.Umphred Darcy A.Neurological Rehabilitation.6th ed.Mosby,2012. 4.Somers MF.Spinal Cord Injury:Functional Rehabilitation.3rd ed.Pearson Education Inc.,Upper Saddle River,2010. 【学生参考书目】 自编讲义 -20
- 20 - 【教学内容】 1、小脑损伤的流行病学介绍、小脑损伤的损伤类型、小脑损伤的病理生理学等。 2、小脑损伤的评估措施介绍。 3、针对小脑损伤患者 PT 的干预措施包括步态、辅具的使用等。 【教学方式】 PPT 授课、课堂讲授 ;实践教学部分包括小脑损伤评估方法与干预措施治疗。 四、课时分配 教学内容 理论课时数 实验、实践课时数 自主学习时数 神经系统解剖 3 1 中枢神经系统损伤症状 3 1 神经系统检查 3 1 神经系统疾病常用的干预措施 3 1 脑外伤的物理治疗 6 2 脑中风的物理治疗 12 6 NDT 4 2 小脑损伤后的物理治疗 6 2 五、学习资源 【参考书目】 1. O’Sullivan SB, Schmitz TJ (eds). Physical Rehabilitation Assessment and Treatment. 5th ed. FA Davis: Philadelphia, 2007. 2. Carr J, Shepherd RB. Neurological rehabilitation: optimizing motor performance. 2nd ed. Churchill Livingstone, 2010. 3. Umphred Darcy A. Neurological Rehabilitation. 6th ed. Mosby, 2012. 4.Somers MF. Spinal Cord Injury: Functional Rehabilitation. 3rd ed. Pearson Education Inc., Upper Saddle River, 2010. 【学生参考书目】 自编讲义
《神经系统疾病物理治疗应用》教学大纲 一、课程一般信息 课程编号:18.015.0.4 课程名称:神经系统疾病物理治疗应用 开课学院:康复医学院 课程类型:专业必修课 学分:4 学时:56 前期课程:《神经科学》、《运动控制》、《人体解剖学》、《生理学》、《神经系统疾病物理治疗实践》等 授课对象:康复治疗学专业(物理治理方向) 授课对象:物理治疗学专业学生 二、课程基本要求(或课程简介) 《神经系统疾病物理治疗应用》是针对康复治疗学专业(物理治疗方向)学生的非常重要的专业课。 课程主要通过理论讲授和实操两种方式进行授课。主要包括(1)脊髓损伤的定义、症状、体征、分类、 ASIA评估、其他评估与干预措施:(2)帕金森疾病的物理治疗:(3)多发性硬化症的物理治疗;(4) 常见异常步态分析:(5)姿势控制与平衡评估。 在授课过程中,学生不仅需要掌握知识,还会通过具体案例的教学,培养学生沟通、临床推断与决策、 循证、制定治疗计划、实施治疗措施、评估治疗效果的能力。 The primary objective of this course is to prepare you to provide client-centered,holistic care to individuals with neurologic disorders.We will continue to build upon the principles introduced in Neurorehab I including current clinical models,neuroplasticity and its characteristics in the face of injury and recovery,evidence-based approaches,and clinical decision-making.The cornerstone of this course is a clinical problem-solving approach that will enable you as a physical therapist to effectively examine,evaluate,analyze,draw conclusions,and make decisions regarding prognosis and interventions with your clients.Specific neuropathologies will be explored including:movement disorders,multiple sclerosis,basal ganglia disorders,spinal cord injury,and vestibular disorders.Particular importance is placed upon the promotion of quality of life as one faces neurologic injury, and the critical role that a physical therapist can play in providing prevention and intervention strategies that enable people to live well as they move throughout their lifespan.This course challenges you to draw from knowledge gained in previous courses while applying problem solving and critical thinking techniques to various clinical and simulated patient scenarios. 三、教学大纲内容 (一)课程总体目标 【知识目标】 (1)知晓脊髓损伤(SCI)的物理治疗: (2)知晓帕金森(PD)的物理治疗: (3)知晓多发性硬化症(MS)的物理治疗: (4)知晓常见异常步态的物理治疗: (5)知晓姿势控制的相关知识与技能: -21-
- 21 - 一、课程一般信息 课程编号 :18.015.0.4 课程名称 :神经系统疾病物理治疗应用 开课学院 :康复医学院 课程类型 :专业必修课 学分 :4 学时 :56 前期课程 :《神经科学》、《运动控制》、《人体解剖学》、《生理学》、《神经系统疾病物理治疗实践》等 授课对象 :康复治疗学专业(物理治理方向) 授课对象 :物理治疗学专业学生 二、课程基本要求(或课程简介) 《神经系统疾病物理治疗应用》是针对康复治疗学专业(物理治疗方向)学生的非常重要的专业课。 课程主要通过理论讲授和实操两种方式进行授课。主要包括(1)脊髓损伤的定义、症状、体征、分类、 ASIA 评估、其他评估与干预措施 ;(2)帕金森疾病的物理治疗 ;(3)多发性硬化症的物理治疗 ;(4) 常见异常步态分析 ;(5)姿势控制与平衡评估。 在授课过程中,学生不仅需要掌握知识,还会通过具体案例的教学,培养学生沟通、临床推断与决策、 循证、制定治疗计划、实施治疗措施、评估治疗效果的能力。 The primary objective of this course is to prepare you to provide client-centered, holistic care to individuals with neurologic disorders. We will continue to build upon the principles introduced in Neurorehab I including current clinical models, neuroplasticity and its characteristics in the face of injury and recovery, evidence-based approaches, and clinical decision-making. The cornerstone of this course is a clinical problem-solving approach that will enable you as a physical therapist to effectively examine, evaluate, analyze, draw conclusions, and make decisions regarding prognosis and interventions with your clients. Specific neuropathologies will be explored including: movement disorders, multiple sclerosis, basal ganglia disorders, spinal cord injury, and vestibular disorders. Particular importance is placed upon the promotion of quality of life as one faces neurologic injury, and the critical role that a physical therapist can play in providing prevention and intervention strategies that enable people to live well as they move throughout their lifespan. This course challenges you to draw from knowledge gained in previous courses while applying problem solving and critical thinking techniques to various clinical and simulated patient scenarios. 三、教学大纲内容 (一)课程总体目标 【知识目标】 (1)知晓脊髓损伤(SCI)的物理治疗 ; (2)知晓帕金森(PD)的物理治疗 ; (3)知晓多发性硬化症(MS)的物理治疗 ; (4)知晓常见异常步态的物理治疗 ; (5)知晓姿势控制的相关知识与技能 ; 《神经系统疾病物理治疗应用》教学大纲
(6)知晓平衡功能的评估方法。 【能力目标】 (1)能够熟练掌握脊髓损伤、帕金森、多发性硬化症的常规病史采集方法: (2)能够根据不同神经系统疾病选择恰当的评估工具: (3)具有一定的临床推论与决策能力,能够为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设计和实施治疗计划和活动。 (4)注重分析物理治疗证据以制定物理治疗决策。 (5)恰当的使用治疗技巧。 (5)熟练使用治疗结果测评方法。 (6)沟通能力。能够有效地与患者/客户、病人的亲属或照顾者、同事和其他医疗或相关专业人士沟通。 (7)在治疗团队中,能够有效的发挥个人的能力,成为团队中负责与有效的成员。 (8)通过分析患者(客户)及其相关人士所提供的信息,发展分析问题、制定策略、解决问题的能力。 (9)逐渐形成和发展适合物理治疗相关职业的价值观和态度: (10)认识到社区康复服务的社会需求: (11)认识到物理治疗对社会的价值: (12)培养从事循证医学的能力。 (二)教学策略设计 本课程的授课对象为物理治疗专业三年级的专业必修课程,前期完成了《神经科学》、《运动控制》、《人 体解剖学》、《生理学》等相关专业课程的学习。通过第一学期的《神经系统疾病物理治疗实践》的学习, 学生基本已经知晓常规神经系统疾病的授课方式,所以《神经系统疾病物理治疗应用》可以直接按病种 进行教授。 优化师资:《神经系统疾病物理治疗应用》属于物理治疗的核心专业课程,为了促进专业的国际化, 我们引进了海外教师团队。所以本门课程是外聘老师+本部老师两位主讲老师。两位老师的课程基本各 占一半,内容互补。海外教师授课过程中,采用全程录像,外聘老师离开后,学生可以自学授课内容。 本部教师也会全程参与外聘老师的授课过程,可以完成外聘老师离开后的答疑问题。本部教师也可以学 习外聘老师授课方法和教学内容,以便日后可以更好的独立完成课程的授课。 授课方式:《神经系统疾病物理治疗应用》课程是链接学校和临床的重要桥梁,所以课程中会牵扯 到很多评估与治疗技术。授课多在物理治疗实验室进行,可以方便学生边操作边练习。课程的教学设计 根据物理治疗人才培养目标要求,本着“以学生为主体”、“以能力为重”的教学目标,引导学生,启发 学生的合作与探究能力。 理论部分主要采用多媒体手段,以PPT、视频为主,操作部分以示范操作后分组练习为主。课程中 首先会有小篇幅回顾相关内容,然后是常规的疾病病理介绍、评估方法、治疗措施。 课程采用案例式、启发式的教学方法,教师只是引导者、组织者、合作者,强调学生的主观参与, 以主动学习促进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改变传统“注入式教学法”,采取“启发式教学法”。以问题为导 向,激发学生对问题的思考及探究答案的欲望,从而最大限度的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并通过师生恰当互动, 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教学过程中会使用各种教学方法: (1)思维导图教学法:思维导图是英国心理学家Tony Buzan于20世纪60年代发明的一种记笔记 的方法,运用图文并重的技巧,把各级主题的关系用相互隶属与相关的层级图表现出来,并用一定的图 像和颜色建立记忆链接。在生化学习中,将海量的知识点用思维导图的方式来展现,能非常清楚地看到 知识点的层次与关联,极大地提高了学习效率。问卷调查中发现,绝大部分的学生认为思维导图对学习 有很大的帮助,知识点直观呈现,信息量大,逻辑架构清晰,方面记忆,并且大大提高了学习成绩。 (2)小组合作学习法:在理论与技术迅猛发展的时代,全能人才并不多见,要取得成功,不仅是智 力的问题,而且还要具备在合作的环境中高效运转的能力。因此,运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方法,有助 -22-
- 22 - (6)知晓平衡功能的评估方法。 【能力目标】 (1)能够熟练掌握脊髓损伤、帕金森、多发性硬化症的常规病史采集方法 ; (2)能够根据不同神经系统疾病选择恰当的评估工具 ; (3)具有一定的临床推论与决策能力,能够为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设计和实施治疗计划和活动。 (4)注重分析物理治疗证据以制定物理治疗决策。 (5)恰当的使用治疗技巧。 (5)熟练使用治疗结果测评方法。 (6)沟通能力。能够有效地与患者 / 客户、病人的亲属或照顾者、同事和其他医疗或相关专业人士沟通。 (7)在治疗团队中,能够有效的发挥个人的能力,成为团队中负责与有效的成员。 (8)通过分析患者(客户)及其相关人士所提供的信息,发展分析问题、制定策略、解决问题的能力。 (9)逐渐形成和发展适合物理治疗相关职业的价值观和态度 ; (10)认识到社区康复服务的社会需求 ; (11)认识到物理治疗对社会的价值 ; (12)培养从事循证医学的能力。 (二)教学策略设计 本课程的授课对象为物理治疗专业三年级的专业必修课程,前期完成了《神经科学》、《运动控制》、《人 体解剖学》、《生理学》等相关专业课程的学习。通过第一学期的《神经系统疾病物理治疗实践》的学习, 学生基本已经知晓常规神经系统疾病的授课方式,所以《神经系统疾病物理治疗应用》可以直接按病种 进行教授。 优化师资 :《神经系统疾病物理治疗应用》属于物理治疗的核心专业课程,为了促进专业的国际化, 我们引进了海外教师团队。所以本门课程是外聘老师 + 本部老师两位主讲老师。两位老师的课程基本各 占一半,内容互补。海外教师授课过程中,采用全程录像,外聘老师离开后,学生可以自学授课内容。 本部教师也会全程参与外聘老师的授课过程,可以完成外聘老师离开后的答疑问题。本部教师也可以学 习外聘老师授课方法和教学内容,以便日后可以更好的独立完成课程的授课。 授课方式 :《神经系统疾病物理治疗应用》课程是链接学校和临床的重要桥梁,所以课程中会牵扯 到很多评估与治疗技术。授课多在物理治疗实验室进行,可以方便学生边操作边练习。课程的教学设计 根据物理治疗人才培养目标要求,本着“以学生为主体”、“以能力为重”的教学目标,引导学生,启发 学生的合作与探究能力。 理论部分主要采用多媒体手段,以 PPT、视频为主,操作部分以示范操作后分组练习为主。课程中 首先会有小篇幅回顾相关内容,然后是常规的疾病病理介绍、评估方法、治疗措施。 课程采用案例式、启发式的教学方法,教师只是引导者、组织者、合作者,强调学生的主观参与, 以主动学习促进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改变传统“注入式教学法”,采取“启发式教学法”。以问题为导 向,激发学生对问题的思考及探究答案的欲望,从而最大限度的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并通过师生恰当互动, 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教学过程中会使用各种教学方法 : (1)思维导图教学法 :思维导图是英国心理学家 Tony Buzan 于 20 世纪 60 年代发明的一种记笔记 的方法,运用图文并重的技巧,把各级主题的关系用相互隶属与相关的层级图表现出来,并用一定的图 像和颜色建立记忆链接。在生化学习中,将海量的知识点用思维导图的方式来展现,能非常清楚地看到 知识点的层次与关联,极大地提高了学习效率。问卷调查中发现,绝大部分的学生认为思维导图对学习 有很大的帮助,知识点直观呈现,信息量大,逻辑架构清晰,方面记忆,并且大大提高了学习成绩。 (2)小组合作学习法 :在理论与技术迅猛发展的时代,全能人才并不多见,要取得成功,不仅是智 力的问题,而且还要具备在合作的环境中高效运转的能力。因此,运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方法,有助
于为学生的成功奠定坚实的基础。生化内容的复杂抽象,并不是所有学生能够很好的掌握,借助和同学 交流以及倾听同学的看法来优化自己的学习,并且对各种不同的主题达成共同理解,使小组成员的学习 效率最大化。在探讨各种学习材料的时候,小组成员对学习材料本身产生了更深入的理解,这一过程有 助于学生记住所学的知识。合作学习还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动力,因为学生们对小组成员有一种责任感, 只有小组成员的努力学习、相互帮助,才能实现小组的成功。问卷中显示,61.5%的学生认为采用小组 合作学习法的收获更多、对主题的理解更清晰。 (3)有效提问法:课堂提问是为学生理解概念搭起支架的常用方法,根据提问的方式不同,有些提 问为有效提问,有些提问为无效提问。有效提问常为开放式问题,常见的问题结构是:“什么是…? 以什么方式…?怎样…?”、“为什么…?哪些是关于…?你怎么知道…?”等等,通常能激 发学生思维:而无效的问题常为封闭式问题,其结构往往是:你(能)(会)(知道)(有)(正在)(曾经) …吗?学生的回答通常是“是”或“不是”,不引起思考。问卷发现,有效提问能够激励更多学生在 学习过程中关注意义交流及深层学习。 (4)双语教学:课程为外聘老师与本部老师合作教学,所有教学材料均为英文,但是授课老师采用 中文。 考核方法:本门课程是属于理论到实践的桥梁课程,所以考核部分分实践操作考核和理论考核。 课程考核采用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法形成最后考核成绩。其中实践考核占40%(期中 20%+期末20%)+理论考核40%+课堂表现10%+课程出勤10%。实践操作考核采用跑台式考核,分 期中与期末两次。期中主要考核具体的操作技术,分三部分,每个部分考核知识点不同,学生需要完成 三个考试。三台联考的方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防止学生因为紧张或临时遗忘导致考核成绩不理想。期末 考核部分主要以病例考核为主,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可以分析病案,根据病人的实践情况分析评估病人, 并确定治疗方案。考核方式同样四三台联考,三台采用不同的病种的案例。理论考核同学校常规的期末 考试。 《神经系统疾病物理治疗应用》整体课程建设倡导教学内容、教学模式的全方位改革,推动神经PT 教学的整体发展,秉承与时俱进的理念,将课堂教学·见习-实习三者有机结合,注重提高学生的临床 推论与决策的能力,为提高现代物理治疗师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教学内容和方法 第一章脊髓损伤的物理治疗 【目的要求】 1.识记脊髓的解剖结构: 2.阐释脊髓损伤的病理机制: 3.识记脊髓损伤的分类: 4.识记脊髓损伤的评估方法: 5.操作脊髓损伤常用的治疗措施。 【教学内容】 1.识记脊髓的解剖结构: 主要知识包括脊髓的正常解剖结构,脊髓分段及各分段的功能,脊髓的血液功能情况。 2.阐释脊髓损伤的病理机制: 主要阐释常见的引起脊髓损伤的原因和机制。 3.识记脊髓损伤的分类: 主要阐释根据脊髓损伤的位置和程度不同,以及脊髓损伤后出现的症状,$CI可以分为横贯样损伤、 中央束综合征、半切综合征、前束综合征、圆锥损伤等。 -23-
- 23 - 于为学生的成功奠定坚实的基础。生化内容的复杂抽象,并不是所有学生能够很好的掌握,借助和同学 交流以及倾听同学的看法来优化自己的学习,并且对各种不同的主题达成共同理解,使小组成员的学习 效率最大化。在探讨各种学习材料的时候,小组成员对学习材料本身产生了更深入的理解,这一过程有 助于学生记住所学的知识。合作学习还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动力,因为学生们对小组成员有一种责任感, 只有小组成员的努力学习、相互帮助,才能实现小组的成功。问卷中显示,61.5% 的学生认为采用小组 合作学习法的收获更多、对主题的理解更清晰。 (3)有效提问法 :课堂提问是为学生理解概念搭起支架的常用方法,根据提问的方式不同,有些提 问为有效提问,有些提问为无效提问。有效提问常为开放式问题,常见的问题结构是 :“什么是……? 以什么方式……?怎样……?”、“为什么……?哪些是关于……?你怎么知道……?”等等,通常能激 发学生思维;而无效的问题常为封闭式问题,其结构往往是:你(能)(会)(知道)(有)(正在)(曾经) ……吗?学生的回答通常是“是”或“不是”,不引起思考。问卷发现,有效提问能够激励更多学生在 学习过程中关注意义交流及深层学习。 (4)双语教学 :课程为外聘老师与本部老师合作教学,所有教学材料均为英文,但是授课老师采用 中文。 考核方法 :本门课程是属于理论到实践的桥梁课程,所以考核部分分实践操作考核和理论考核。 课程考核采用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法形成最后考核成绩。其中实践考核占 40%(期中 20%+ 期末 20%)+ 理论考核 40%+ 课堂表现 10%+ 课程出勤 10%。实践操作考核采用跑台式考核,分 期中与期末两次。期中主要考核具体的操作技术,分三部分,每个部分考核知识点不同,学生需要完成 三个考试。三台联考的方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防止学生因为紧张或临时遗忘导致考核成绩不理想。期末 考核部分主要以病例考核为主,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可以分析病案,根据病人的实践情况分析评估病人, 并确定治疗方案。考核方式同样四三台联考,三台采用不同的病种的案例。理论考核同学校常规的期末 考试。 《神经系统疾病物理治疗应用》整体课程建设倡导教学内容、教学模式的全方位改革,推动神经 PT 教学的整体发展,秉承与时俱进的理念,将课堂教学 - 见习 - 实习三者有机结合,注重提高学生的临床 推论与决策的能力,为提高现代物理治疗师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教学内容和方法 第一章 脊髓损伤的物理治疗 【目的要求】 1. 识记脊髓的解剖结构 ; 2. 阐释脊髓损伤的病理机制 ; 3. 识记脊髓损伤的分类 ; 4. 识记脊髓损伤的评估方法 ; 5. 操作脊髓损伤常用的治疗措施。 【教学内容】 1. 识记脊髓的解剖结构 ; 主要知识包括脊髓的正常解剖结构,脊髓分段及各分段的功能,脊髓的血液功能情况。 2. 阐释脊髓损伤的病理机制 ; 主要阐释常见的引起脊髓损伤的原因和机制。 3. 识记脊髓损伤的分类 ; 主要阐释根据脊髓损伤的位置和程度不同,以及脊髓损伤后出现的症状,SCI 可以分为横贯样损伤、 中央束综合征、半切综合征、前束综合征、圆锥损伤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