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识记脊髓损伤的评估方法: 本部分主要阐释SCI患者的功能损伤节段,目前国际上常用的ASLA评估。这部分内容主要包括患 者的感觉、运动功能检查,和AIS分级方法。 5.操作脊髓损伤常用的治疗措施。 示范不同脊髓节段损伤后的训练措施和轮椅使用技巧。 【教学方式】 PPT授课、课堂讲授:实践教学部分包括SCI评估方法与干预措施治疗。 第二章帕金森的物理治疗 【目的要求】 1.知晓帕金森的病理机制与常见运动异常情况; 2.知晓神帕金森患者常见评估和治疗措施。 【教学内容】 1.知晓帕金森的病理机制与常见运动异常情况: 主要知识点包括帕金森疾病的主要的病因在于多巴胺的合成减少。帕金森患者最常见的运动异常包 括静止性震颤、运动迟缓、肌肉强直、步态异常。 2.知晓神帕金森患者常见评估和治疗措施。 帕金森疾病相关的评估包括Horhn分级法、帕金森疾病分级评估法,以及帕金森疾病牵扯到肌力、 肌张力、平衡能力的评估等。帕金森患者的训练核心是抑制异常的运动模式。 【教学方式】 PPT授课、课堂讲授:实践教学部分包括PD评估方法与干预措施治疗。 第三章多发性硬化症的物理治疗 【目的要求】 1.知晓MS的概念、病因病机、症状: 2.知晓MS的常见的发病模式: 3.知晓MS的评估方法: 4.知晓MS的临床治疗措施。 【教学内容】 1.阐释MS病因病机是神经轴突的神经鞘膜被破坏引起的神经系统疾病。主要症状包括感觉运动功 能受损、认知功能障碍、疲劳、视力损伤、自主功能受损等。 2.MS常见的发病模式有RRMS、SPMS、PPMS、PRMS。 3.MS患者常用的评估方法有疲劳评估量表、认知功能评估量表、感觉评估与视力评估等。 4、MS患者的临床治疗策略。对MS患者进行康复训练需要主要要避免患者出现疲劳。常用的训练 方法有肌力训练、认知训练、视力的训练等练习方法。 【教学方式】 PPT授课、课堂讲授:实践教学部分包括MS评估方法与干预措施治疗。 第四章步态训练 【目的要求】 1.知晓临床常见的异常步态: 2.知晓异常步态的物理治疗原则与策略: 【教学内容】 -24-
- 24 - 4. 识记脊髓损伤的评估方法 ; 本部分主要阐释 SCI 患者的功能损伤节段,目前国际上常用的 ASIA 评估。这部分内容主要包括患 者的感觉、运动功能检查,和 AIS 分级方法。 5. 操作脊髓损伤常用的治疗措施。 示范不同脊髓节段损伤后的训练措施和轮椅使用技巧。 【教学方式】 PPT 授课、课堂讲授 ;实践教学部分包括 SCI 评估方法与干预措施治疗。 第二章 帕金森的物理治疗 【目的要求】 1. 知晓帕金森的病理机制与常见运动异常情况 ; 2. 知晓神帕金森患者常见评估和治疗措施。 【教学内容】 1. 知晓帕金森的病理机制与常见运动异常情况 ; 主要知识点包括帕金森疾病的主要的病因在于多巴胺的合成减少。帕金森患者最常见的运动异常包 括静止性震颤、运动迟缓、肌肉强直、步态异常。 2. 知晓神帕金森患者常见评估和治疗措施。 帕金森疾病相关的评估包括 Horhn 分级法、帕金森疾病分级评估法,以及帕金森疾病牵扯到肌力、 肌张力、平衡能力的评估等。帕金森患者的训练核心是抑制异常的运动模式。 【教学方式】 PPT 授课、课堂讲授 ;实践教学部分包括 PD 评估方法与干预措施治疗。 第三章 多发性硬化症的物理治疗 【目的要求】 1. 知晓 MS 的概念、病因病机、症状 ; 2. 知晓 MS 的常见的发病模式 ; 3. 知晓 MS 的评估方法 ; 4. 知晓 MS 的临床治疗措施。 【教学内容】 1. 阐释 MS 病因病机是神经轴突的神经鞘膜被破坏引起的神经系统疾病。主要症状包括感觉运动功 能受损、认知功能障碍、疲劳、视力损伤、自主功能受损等。 2.MS 常见的发病模式有 RRMS、SPMS、PPMS、PRMS。 3.MS 患者常用的评估方法有疲劳评估量表、认知功能评估量表、感觉评估与视力评估等。 4、MS 患者的临床治疗策略。对 MS 患者进行康复训练需要主要要避免患者出现疲劳。常用的训练 方法有肌力训练、认知训练、视力的训练等练习方法。 【教学方式】 PPT 授课、课堂讲授 ;实践教学部分包括 MS 评估方法与干预措施治疗。 第四章 步态训练 【目的要求】 1. 知晓临床常见的异常步态 ; 2. 知晓异常步态的物理治疗原则与策略 ; 【教学内容】
1.知晓临床常见的异常步态: 阐释异常步态和正常步态的差异性。 2、中风步态分析。常用纠正中风步态的策略与方法。 【教学方式】 PPT授课、课堂讲授:实践教学部分主要包括中风步态的评估与治疗措施。 第五章姿势控制与平衡评估 【目的要求】 1、知晓姿势控制的理论知识: 2、知晓平衡评估的方法。 3、知晓平衡的训练方法。 【教学内容】 1、姿势控制受环境、自身和任务本身三个因素影响。包括静态下和动态下姿势控制。姿势的控制 的调整策略,包括踝策略、髋策略、悬垂策略与跨步策略。 2、常见的平衡评估的方法有Clinical Test of Sensory Organization and Balance (CTSIB),Romberg test/sharp Romberg test,Functional Balance test. 3、常见的平衡的训练方法有肌力的训练、肌肉灵活性的训练、重心转移、身体移动策略等。 【教学方式】 PPT授课、课堂讲授;实践教学部分包括姿势评估方法与干预措施治疗。 四、课时分配 教学内容 理论课时数 实验、实践课时数 自主学习时数 脊髓损伤 12 8 1 帕金森 6 3 1 多发性硬化症 6 3 1 步态 3 4 1 姿势控制与平衡 3 4 合计 30 22 五、学习资源 【参考书目】 1.O'Sullivan SB,Schmitz TJ(eds).Physical Rehabilitation Assessment and Treatment.5th ed.FA Davis: Philadelphia,2007. 2.Carr J,Shepherd RB.Neurological rehabilitation:optimizing motor performance.2nd ed.Churchill Livingstone,2010. 3.Umphred Darcy A.Neurological Rehabilitation.6th ed.Mosby,2012. 4.Somers MF.Spinal Cord Injury:Functional Rehabilitation.3rd ed.Pearson Education Inc.,Upper Saddle River,2010. 【学生参考书目】 自编讲义 -25-
- 25 - 1. 知晓临床常见的异常步态 ; 阐释异常步态和正常步态的差异性。 2、中风步态分析。常用纠正中风步态的策略与方法。 【教学方式】 PPT 授课、课堂讲授 ;实践教学部分主要包括中风步态的评估与治疗措施。 第五章 姿势控制与平衡评估 【目的要求】 1、知晓姿势控制的理论知识 ; 2、知晓平衡评估的方法。 3、知晓平衡的训练方法。 【教学内容】 1、姿势控制受环境、自身和任务本身三个因素影响。包括静态下和动态下姿势控制。姿势的控制 的调整策略,包括踝策略、髋策略、悬垂策略与跨步策略。 2、常见的平衡评估的方法有 Clinical Test of Sensory Organization and Balance (CTSIB),Romberg test/sharp Romberg test,Functional Balance test 等。 3、常见的平衡的训练方法有肌力的训练、肌肉灵活性的训练、重心转移、身体移动策略等。 【教学方式】 PPT 授课、课堂讲授 ;实践教学部分包括姿势评估方法与干预措施治疗。 四、课时分配 教学内容 理论课时数 实验、实践课时数 自主学习时数 脊髓损伤 12 8 1 帕金森 6 3 1 多发性硬化症 6 3 1 步态 3 4 1 姿势控制与平衡 3 4 合计 30 22 4 五、学习资源 【参考书目】 1. O’Sullivan SB, Schmitz TJ (eds). Physical Rehabilitation Assessment and Treatment. 5th ed. FA Davis: Philadelphia, 2007. 2. Carr J, Shepherd RB. Neurological rehabilitation: optimizing motor performance. 2nd ed. Churchill Livingstone, 2010. 3. Umphred Darcy A. Neurological Rehabilitation. 6th ed. Mosby, 2012. 4. Somers MF. Spinal Cord Injury: Functional Rehabilitation. 3rd ed. Pearson Education Inc., Upper Saddle River, 2010. 【学生参考书目】 自编讲义
《肌骨关节疾病物理治疗实践》教学大纲 一、课程一般信息 课程编号:18.015.0.5 课程名称:肌骨关节疾病物理治疗实践 开课学院:康复医学院 课程类型:专业课 学分:4.0 学时:56 前期课程:人体解剖学、人体运动学、物理因子治疗学、物理治疗评定学、手法治疗学 授课对象:康复治疗学(物理治疗方向)本科三年级学生 二、课程基本要求(或课程简介) 肌骨关节疾病物理治疗实践是康复治疗学(物理治疗方向)的核心课程之一,是研究如何运用物理 治疗手段治疗肌肉骨骼系统伤病的学科。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人体肌肉骨骼系统(上肢、颈椎部分) 常见病症的检查与评估方法,诊断及预后分析,物理治疗原则与策略等。通过课堂理论讲授与实际操作 技能训练,使学生能够将解剖、运动学与生物力学知识整合到肌肉骨骼系统的病史采集、体格检查、诊 断评估、物理治疗临床决策的制定与实际运用等过程,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使其系统地掌握应用 物理治疗技术治疗常见肌骨关节疾病的基本技能。 This course will provide the student with an understanding of techniques and rationale used in the examination,evaluation and treatment of neck spine and upper extremity musculoskeletal dysfunction. Examination and treatment techniques will be demonstrated and practiced in laboratory sessions.Clinical problem-solving processes will be discussed and practiced in class.Content provided in previous courses and in concurrent courses will be incorporated. 三、教学大纲内容 (一)课程总体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达到以下几个方面的目标: ①建立肌骨关节疾病物理治疗的基本观念和认知体系,能够将解剖学、运动学和生物力学等知识、 概念整合到对肌肉骨骼系统疾病和功能障碍的病因分析、检查、评估及干预策略实施的过程中。 ②能够采用正确的方法,并在确保安全(患者和自身)的前提下,对肌肉骨骼系统(上肢、颈椎部分) 病症进行独立地检查和评估,涉及的具体技术包括: .高效地采集病史信息,并能够解释病史与肌肉骨骼系统(上肢、颈椎部分)常见损伤和疾病的关联。 b.系统回顾与筛查 c.测量与试验,包括步态、平衡与协调、姿势、关节完整性和活动度、终末感、肌力、肌张力、触诊、 特殊试验、感觉与反射等项目的检查技术。 ③在综合分析临床检查资料(病史和检查结果)的基础上完成评估,建立对肌肉骨骼系统常见损伤、 疾病(上肢、颈椎部分)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形成对预后的判断,并在物理治疗执业范围内制定治疗计划, 掌握临床决策制定程序与策略。 ④能够对哪些情况及何时需要转诊做出正确判断。 ⑤熟练选择并运用安全、有效、个性化的物理治疗方法以实现治疗计划所设定的目标,治疗技术包 -26-
- 26 - 一、课程一般信息 课程编号 :18.015.0.5 课程名称 :肌骨关节疾病物理治疗实践 开课学院 :康复医学院 课程类型 :专业课 学分 :4.0 学时 :56 前期课程 :人体解剖学、人体运动学、物理因子治疗学、物理治疗评定学、手法治疗学 授课对象 :康复治疗学(物理治疗方向)本科三年级学生 二、课程基本要求(或课程简介) 肌骨关节疾病物理治疗实践是康复治疗学(物理治疗方向)的核心课程之一,是研究如何运用物理 治疗手段治疗肌肉骨骼系统伤病的学科。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人体肌肉骨骼系统(上肢、颈椎部分) 常见病症的检查与评估方法,诊断及预后分析,物理治疗原则与策略等。通过课堂理论讲授与实际操作 技能训练,使学生能够将解剖、运动学与生物力学知识整合到肌肉骨骼系统的病史采集、体格检查、诊 断评估、物理治疗临床决策的制定与实际运用等过程,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使其系统地掌握应用 物理治疗技术治疗常见肌骨关节疾病的基本技能。 This course will provide the student with an understanding of techniques and rationale used in the examination, evaluation and treatment of neck spine and upper extremity musculoskeletal dysfunction. Examination and treatment techniques will be demonstrated and practiced in laboratory sessions. Clinical problem-solving processes will be discussed and practiced in class. Content provided in previous courses and in concurrent courses will be incorporated. 三、教学大纲内容 (一)课程总体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达到以下几个方面的目标 : ①建立肌骨关节疾病物理治疗的基本观念和认知体系,能够将解剖学、运动学和生物力学等知识、 概念整合到对肌肉骨骼系统疾病和功能障碍的病因分析、检查、评估及干预策略实施的过程中。 ②能够采用正确的方法,并在确保安全(患者和自身)的前提下,对肌肉骨骼系统(上肢、颈椎部分) 病症进行独立地检查和评估,涉及的具体技术包括 : a. 高效地采集病史信息,并能够解释病史与肌肉骨骼系统(上肢、颈椎部分)常见损伤和疾病的关联。 b. 系统回顾与筛查 c. 测量与试验,包括步态、平衡与协调、姿势、关节完整性和活动度、终末感、肌力、肌张力、触诊、 特殊试验、感觉与反射等项目的检查技术。 ③在综合分析临床检查资料(病史和检查结果)的基础上完成评估,建立对肌肉骨骼系统常见损伤、 疾病(上肢、颈椎部分)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形成对预后的判断,并在物理治疗执业范围内制定治疗计划, 掌握临床决策制定程序与策略。 ④能够对哪些情况及何时需要转诊做出正确判断。 ⑤熟练选择并运用安全、有效、个性化的物理治疗方法以实现治疗计划所设定的目标,治疗技术包 《肌骨关节疾病物理治疗实践》教学大纲
括关节松动术、牵伸技术、软组织松解技术、运动疗法、物理因子疗法、矫形器和辅助支具等。 ⑥理解并掌握再评估策略,以正确判断患者对治疗的反应,评价治疗效果,并且能够根据再评估结 果判断治疗目标是否达到(如未达到,分析导致治疗目标无法实现的原因),确定是否需要调整治疗方案。 同时,通过本课程的讲授以及小组作业形式,激发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热情,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 团队合作精神以及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坚定学生学习康复治疗学专业的信念。此外,本课程还 应培养学生沟通与表达能力,树立以病人为中心,为大众健康服务的思想。 (二)教学策略设计 本课程授课对象为康复治疗学专业(物理治疗方向)本科三年级学生,前期已完成《正常人体解剖 学》、《人体运动学》、《物理治疗评定学》、《手法治疗学》等相关专业基础课程,为本课程教学任务的顺 利完成奠定了必要的基础。上述课程的学习质量将直接影响到对本课程的学习效率和进度,因此教学中 在引入课程主体内容之前将对相关解剖学、运动学和生物力学等基础知识做必要的回顾和总结。但鉴于 本课程并非上述其他课程的简单延续,而是对前期课程的综合分析和灵活运用,因此避免停留在对既往 知识的简单复习层面,而侧重于新旧知识的有效衔接,引导学生实现原有知识结构的拓展和升华。 本课程的教学设计基于中医院校康复治疗学专业(物理治疗方向)的课程体系和人才培养目标要求, 以培养基础扎实、动手能力强的复合型康复治疗专业人才为根本导向。同时为满足新形式对教学改革的 迫切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能力为本位”的思想,探索复合教育、教学发展规 律的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在教学目标的实现手段上采用多元化教学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临床思维及自主学习能力。具体采用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课堂讲授:课堂讲授为主的传统教学方法,拥有其自身难以替代的优点,如教师可以准确把握课 程内容的主次、难易程度和前后关联,可以使学生的学习更有针对性,并且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进行, 有利于构建系统的知识体系:此外,教师还可以凭借自身的教学经验和知识结构的完整性,对各种教学 材料和资源进行选择和深入剖析,可以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取更多有价值的信息。但传统课堂讲授 不等于“填鸭式教学”,教师充分利用有效提问、积极互动等方式创造生动活泼的课程氛围,启发学生思考, 发挥学习主动性。 2.案例教学:案例教学法是以教学内容为基础,将知识和技能集中以案例形式呈现的一种教学方法, 其最大特点是真实性和实用性。本课程是一门与临床结合十分紧密的专业课程,教学任务不仅是使学生 做到对一些概念和理论的识记,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创造性地临床思维能力,以及获取新知识、综合 运用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本课程教学过程中将根据授课内容,选择适宜的案例材料提供给 学生,案例尽量满足内容详实,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的要求,以起到激发学生对问题的思考及探究答案 的欲望的作用。根据案例材料,提出若干问题,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学习。小组成员之间相 互交流、讨论,分析案例的特点,归纳案例中患者存在的功能障碍及其程度和原因,查找参考资料,研 究制订康复治疗目标和康复治疗方案,演示物理治疗的方法和技术。最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案例总结、 分析和汇报。通过具体的案例,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学会如何分析 问题和解决问题。学生在讨论分析、案例汇报的过程中,沟通、协调及表达能力也能得到锻炼和发挥。 此外,通过合作式学习模式的开展,有助于改善课堂气氛,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合作意识,树立集体责 任感。因此,案例教学是加强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教学手段,在本课程教学活动开展中 需要充分挖掘、利用。 3.双语教学:康复治疗学本身的学科特点,决定了教学方针必须坚持国际化方向,这是促进学科分化、 适应时代发展的必然需求。而对学生自身的成长而言,专业英语水平将成为影响个人职业发展的关键性 因素。我校康复治疗学专业(物理治疗方向)的学生在大二期间已经学习了《物理治疗专业英语》课程, 因此具备了开设双语、甚至全英语专业课程的基础。但是,由于课时有限以及学生知识储备不足,前期 的专业英语课程只能起到入门引领的作用,难以满足肌骨物理治疗专业课拓展的需要。本课程将采用全 英文课件,以双语授课的形式培养学生专业外语的听说读写能力,特别是专业英文书籍、文献的阅读理 -27-
- 27 - 括关节松动术、牵伸技术、软组织松解技术、运动疗法、物理因子疗法、矫形器和辅助支具等。 ⑥理解并掌握再评估策略,以正确判断患者对治疗的反应,评价治疗效果,并且能够根据再评估结 果判断治疗目标是否达到(如未达到,分析导致治疗目标无法实现的原因),确定是否需要调整治疗方案。 同时,通过本课程的讲授以及小组作业形式,激发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热情,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 团队合作精神以及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坚定学生学习康复治疗学专业的信念。此外,本课程还 应培养学生沟通与表达能力,树立以病人为中心,为大众健康服务的思想。 (二)教学策略设计 本课程授课对象为康复治疗学专业(物理治疗方向)本科三年级学生,前期已完成《正常人体解剖 学》、《人体运动学》、《物理治疗评定学》、《手法治疗学》等相关专业基础课程,为本课程教学任务的顺 利完成奠定了必要的基础。上述课程的学习质量将直接影响到对本课程的学习效率和进度,因此教学中 在引入课程主体内容之前将对相关解剖学、运动学和生物力学等基础知识做必要的回顾和总结。但鉴于 本课程并非上述其他课程的简单延续,而是对前期课程的综合分析和灵活运用,因此避免停留在对既往 知识的简单复习层面,而侧重于新旧知识的有效衔接,引导学生实现原有知识结构的拓展和升华。 本课程的教学设计基于中医院校康复治疗学专业(物理治疗方向)的课程体系和人才培养目标要求, 以培养基础扎实、动手能力强的复合型康复治疗专业人才为根本导向。同时为满足新形式对教学改革的 迫切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能力为本位”的思想,探索复合教育、教学发展规 律的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在教学目标的实现手段上采用多元化教学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临床思维及自主学习能力。具体采用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 1. 课堂讲授 :课堂讲授为主的传统教学方法,拥有其自身难以替代的优点,如教师可以准确把握课 程内容的主次、难易程度和前后关联,可以使学生的学习更有针对性,并且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进行, 有利于构建系统的知识体系 ;此外,教师还可以凭借自身的教学经验和知识结构的完整性,对各种教学 材料和资源进行选择和深入剖析,可以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取更多有价值的信息。但传统课堂讲授 不等于“填鸭式教学”,教师充分利用有效提问、积极互动等方式创造生动活泼的课程氛围,启发学生思考, 发挥学习主动性。 2. 案例教学:案例教学法是以教学内容为基础,将知识和技能集中以案例形式呈现的一种教学方法, 其最大特点是真实性和实用性。本课程是一门与临床结合十分紧密的专业课程,教学任务不仅是使学生 做到对一些概念和理论的识记,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创造性地临床思维能力,以及获取新知识、综合 运用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本课程教学过程中将根据授课内容,选择适宜的案例材料提供给 学生,案例尽量满足内容详实,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的要求,以起到激发学生对问题的思考及探究答案 的欲望的作用。根据案例材料,提出若干问题,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学习。小组成员之间相 互交流、讨论,分析案例的特点,归纳案例中患者存在的功能障碍及其程度和原因,查找参考资料,研 究制订康复治疗目标和康复治疗方案,演示物理治疗的方法和技术。最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案例总结、 分析和汇报。通过具体的案例,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学会如何分析 问题和解决问题。学生在讨论分析、案例汇报的过程中,沟通、协调及表达能力也能得到锻炼和发挥。 此外,通过合作式学习模式的开展,有助于改善课堂气氛,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合作意识,树立集体责 任感。因此,案例教学是加强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教学手段,在本课程教学活动开展中 需要充分挖掘、利用。 3. 双语教学:康复治疗学本身的学科特点,决定了教学方针必须坚持国际化方向,这是促进学科分化、 适应时代发展的必然需求。而对学生自身的成长而言,专业英语水平将成为影响个人职业发展的关键性 因素。我校康复治疗学专业(物理治疗方向)的学生在大二期间已经学习了《物理治疗专业英语》课程, 因此具备了开设双语、甚至全英语专业课程的基础。但是,由于课时有限以及学生知识储备不足,前期 的专业英语课程只能起到入门引领的作用,难以满足肌骨物理治疗专业课拓展的需要。本课程将采用全 英文课件,以双语授课的形式培养学生专业外语的听说读写能力,特别是专业英文书籍、文献的阅读理
解能力。前期海外引进课程的实施,证明双语教学是切实可行且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学生虽然在课程 初期对全英文课件和阅读材料感到无所适从,但随着学习的不断深入,学生往往能较快适应这种授课形 式,而使其在课程结束时专业外语能力得到大幅提升,这对学生未来深入学习专业知识和个人成长大有 裨益。在此过程,学生的学习潜能被充分激发,学习热情被点燃,既锻炼了学生克服苦难、迎难而上的 意志品格,又使其自信心受到极大鼓舞。双语教学的开展也必将为全面实施各专业课程的双语、甚至全 英语教学积累经验、探索方向。 4.翻转课堂:传统教学最大的局限性在于“一个版本”针对所有对象授课,不同程度的学生听同样 的课程内容,忽视学生个性化学习,普遍存在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学”“用” 脱节等一系列问题。而翻转课堂是实现了知识传授与知识内化的颠倒,翻转了传统课堂的教学结构,是 一种师生互动、激发学习兴趣的有力手段,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本课程翻转课堂 的实施包括课前和课中两个阶段:课前,学生通过自主观看教学视频学习新知识,然后进行针对性地练习: 课中,通过组织丰富多样的课堂活动,如案例分析、技能展示、文献解读、问题讨论等形式,引导学生 通过解决问题来完成知识的内化。教师通过参与学生讨论,回答学生问题、进行个别指导,以及提供必 要的总结和反馈,实现身份的转变,从教学的主导者变成学生的引路人,引导学生提升课堂学习效率和 自主学习能力,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个性化课堂,真正做到“授之以渔”。 本课程将尝试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实现不同教学方法的有机结合和融会贯通。在最大限度发挥传统 课堂教学优势的同时,积极开展以案例式、启发式等新型教学方法为载体的教学改革,达到良好的教学 效果,并以此探索适应现代化、国际化发展要求的康复治疗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课程采用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考核方法改革。形成性评价采用作业、小测验、课堂提 问、案例汇报等方式,了解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情况,计入平时成绩,并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帮助学 生查找不足,督促其改进学习方法、付出更多努力。终极性评价的考核形式为笔试,采用考卷作答的方式。 其中平时成绩占40%,考试成绩占60%。 (三)教学内容和方法 第一章肌骨关节疾病物理治疗概述 【目的要求】 1.对肌肉骨骼系统物理治疗亚专科在物理治疗学的地位和重要性、与其他学科的关系有初步认识 2.明确肌肉骨骼系统物理治疗的学科范畴和主要研究内容 3.充分了解本课程的学习目的和意义,学习方法及要求,初步建立课程的学习规划 4.对肌肉骨骼系统物理治疗临床推理的价值、应用模式形成正确认识 【教学内容】 1.肌肉骨骼系统物理治疗概况: 1)基本概念 2)发展简史 3)主要研究内容 2.肌肉骨骼系统物理治疗执行策略与模式 3.肌肉骨骼系统物理治疗临床推理的概念、价值和运用 【教学方式】 课堂讲授 第二章肩部物理治疗 【目的要求】 -28-
- 28 - 解能力。前期海外引进课程的实施,证明双语教学是切实可行且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学生虽然在课程 初期对全英文课件和阅读材料感到无所适从,但随着学习的不断深入,学生往往能较快适应这种授课形 式,而使其在课程结束时专业外语能力得到大幅提升,这对学生未来深入学习专业知识和个人成长大有 裨益。在此过程,学生的学习潜能被充分激发,学习热情被点燃,既锻炼了学生克服苦难、迎难而上的 意志品格,又使其自信心受到极大鼓舞。双语教学的开展也必将为全面实施各专业课程的双语、甚至全 英语教学积累经验、探索方向。 4. 翻转课堂 :传统教学最大的局限性在于“一个版本”针对所有对象授课,不同程度的学生听同样 的课程内容,忽视学生个性化学习,普遍存在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学”“用” 脱节等一系列问题。而翻转课堂是实现了知识传授与知识内化的颠倒,翻转了传统课堂的教学结构,是 一种师生互动、激发学习兴趣的有力手段,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本课程翻转课堂 的实施包括课前和课中两个阶段:课前,学生通过自主观看教学视频学习新知识,然后进行针对性地练习; 课中,通过组织丰富多样的课堂活动,如案例分析、技能展示、文献解读、问题讨论等形式,引导学生 通过解决问题来完成知识的内化。教师通过参与学生讨论,回答学生问题、进行个别指导,以及提供必 要的总结和反馈,实现身份的转变,从教学的主导者变成学生的引路人,引导学生提升课堂学习效率和 自主学习能力,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个性化课堂,真正做到“授之以渔”。 本课程将尝试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实现不同教学方法的有机结合和融会贯通。在最大限度发挥传统 课堂教学优势的同时,积极开展以案例式、启发式等新型教学方法为载体的教学改革,达到良好的教学 效果,并以此探索适应现代化、国际化发展要求的康复治疗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课程采用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考核方法改革。形成性评价采用作业、小测验、课堂提 问、案例汇报等方式,了解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情况,计入平时成绩,并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帮助学 生查找不足,督促其改进学习方法、付出更多努力。终极性评价的考核形式为笔试,采用考卷作答的方式。 其中平时成绩占 40%,考试成绩占 60%。 (三)教学内容和方法 第一章 肌骨关节疾病物理治疗概述 【目的要求】 1. 对肌肉骨骼系统物理治疗亚专科在物理治疗学的地位和重要性、与其他学科的关系有初步认识 2. 明确肌肉骨骼系统物理治疗的学科范畴和主要研究内容 3. 充分了解本课程的学习目的和意义,学习方法及要求,初步建立课程的学习规划 4. 对肌肉骨骼系统物理治疗临床推理的价值、应用模式形成正确认识 【教学内容】 1. 肌肉骨骼系统物理治疗概况 : 1) 基本概念 2) 发展简史 3) 主要研究内容 2. 肌肉骨骼系统物理治疗执行策略与模式 3. 肌肉骨骼系统物理治疗临床推理的概念、价值和运用 【教学方式】 课堂讲授 第二章 肩部物理治疗 【目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