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简单,投资较少,管理方便。适用于工业用水量占总水量比例小,地形平坦的地区。按水源数目不同可为单水源给水系统和多水源给水系统。(2)分质给水管网系统:因用户对水质的要求不同而分成两个或两个以上系统分别供给各类用户。可分为生活给水管网和生产给水管网等。可以从同一水源取水,在同一水厂中经过不同的工艺和流程处理后,由彼此独立的水泵、输水管和管网,将不同水质的水供给各类用户。适用在工业用水量占总水量比例大,水质要求不高的地区。此种系统可使城市水厂规模缩小,特别是可以节约大量药剂费用和动力费用,但管道和设备增多,管理较复杂。(3)分区给水系统将给水管网系统划分为多个区域,各区域管网具有独立的供水泵站,供水具有不同的水压。城镇地形较平坦,功能分区较明显或自然分隔而分区,地形高差较大或输水距离较长而分区。分区给水管网系统可以降低平均供水压力,避免局部水压过高,减少爆管的几率和泵站能量浪费。管网分区的方法有两种:串联分区(高差大或长距离输水)和并联分区(不同压力要求区域由不同泵站供水)211十可并联分区给水管网系统串联分区给水管网系统a-高区:b-低渠:1-净水厂:2-水塔:a-高区:b-低区:1-净水厂:2-水塔:3-加压泵站3.按输水方式分类(1)重力输水:水源处地势较高,清水池中的水依靠重力进入管网系统,无动力消耗,较经济。(2)压力输水:清水池中的水依靠泵站加压进入管网。三、排水管道系统的组成排水管道系统一般由废水收集设施、排水管网、水量调节池、提升泵站、废水输水管(渠)和排放口等组成。排水管网由支管、干管、主干管等构成,排水管道采用非满流保证漂浮物和气体
6 系统简单,投资较少,管理方便。 适用于工业用水量占总水量比例小,地形平坦的地区。按水源数目不同可为 单水源给水系统和多水源给水系统。 (2)分质给水管网系统:因用户对水质的要求不同而分成两个或两个以上系统, 分别供给各类用户。 可分为生活给水管网和生产给水管网等。 可以从同一水源取水,在同一水厂 中经过不同的工艺和流程处理后,由彼此独立的水泵、输水管和管网,将不同水 质的水供给各类用户。适用在工业用水量占总水量比例大,水质要求不高的地区。 2 3 4 6 5 1 6 5 4 3 1 2 此种系统可使城市水厂规模缩小,特别是可以节约大量药剂费用和动力费用,但 管道和设备增多,管理较复杂。 (3)分区给水系统 将给水管网系统划分为多个区域,各区域管网具有独立的供水泵站,供水具 有不同的水压。城镇地形较平坦,功能分区较明显或自然分隔而分区,地形高差 较大或输水距离较长而分区。分区给水管网系统可以降低平均供水压力,避免局 部水压过高,减少爆管的几率和泵站能量浪费。 管网分区的方法有两种:串联分区(高差大或长距离输水)和并联分区(不同压力要 求区域由不同泵站供水) 河流 河流 并联分区给水管网系统 串联分区给水管网系统 a-高区;b-低渠;1-净水厂;2-水塔; a-高区;b-低区;1-净水厂;2-水塔;3-加压泵站 3.按输水方式分类 (1)重力输水:水源处地势较高,清水池中的水依靠重力 进入管网系统,无动 力消耗,较经济。 (2)压力输水:清水池中的水依靠泵站加压进入管网。 三、排水管道系统的组成 排水管道系统一般由废水收集设施、排水管网、水量调节池、 提升泵站、废水输水管(渠)和排放口等组成。 排水管网由支管、干管、主干管等构成,排水管道采用非满流保证漂浮物和气体
流动空间,合流制的还考虑降雨时的流量调节池:调节水量降低下游高峰流量减小处理设施设计规模,匀和水质(工业水pH)泵站:污水在重力输水过程中,平坦地区长距离输送会导致埋深很大。5河流1-排水管道:2-水量调节池;3-提升泵站:4-输水管道(渠);5-污水处理厂排放口:形式:岸边式排放口和分散式排放口(设多个水下扩散排水口)四、排水管网系统的体制一个地区内收集和输送废水的方式,简称排水体制。有合流制和分流制两种基本方式。1.合流制排水系统指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和雨水在同一管渠内排放。根据污水汇集后的处置方式不同,又可把合流制分为下列三种情况:(1)直排式合流制:管道系统的布置就近坡向水体,分若干排出口,混合的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水体,我国许多老城市的旧城区大多采用的是这种排水体制。特点:对水体污染严重,系统简单。这种直排式合流制系统目前不宜采用。(2)截流式合流制:在沿河的岸边铺设一条截流干管,同时在截流干管上设置溢流井,并在下游设置污水处理厂。截上海溢楼污水厂溢流井管合截流管流晴天和初降雨时:污水处理厂排入水体或再利用污水当混合污水的流量>截流干管的输水能力,部分混合污水溢流井→水体特点:比直排式有了较大的改进,但在雨天时,仍有部分混合污水未经处理而直接排放,成为水体的污染源而使水体遭受污染。适用于对老城市的旧合流制的改造。(3)完全合流制将污水和雨水合流于一条管渠,全部送往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特点:卫生条件较好,在街道下,管道综合较方便,但工程量较大,初期投资大,7
7 流动空间,合流制的还考虑降雨时的流量 调节池:调节水量降低下游高峰流量减小处理设施设计规模,匀和水质(工业水 pH) 泵站:污水在重力输水过程中,平坦地区长距离输送会导致埋深很大。 河流 1-排水管道;2-水量调节池;3-提升泵站;4-输水管道(渠);5-污水处理厂 排放口:形式:岸边式排放口和分散式排放口(设多个水下扩散排水口) 四、排水管网系统的体制 一个地区内收集和输送废水的方式,简称排水体制。有合流制和分流制两种基本 方式。 1.合流制排水系统 指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和雨水在同一管渠内排放。根据污水汇集后的处置方式 不同,又可把合流制分为下列三种情况: (1)直排式合流制: 管道系统的布置就近坡向水体,分若干排出口,混合的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水 体,我国许多老城市的旧城区大多采用的是这种排水 体制。 特点:对水体污染严重,系统简单。这种直排式合流 制系统目前不宜采用。 (2)截流式合流制 : 在沿河的岸边铺设一条截流干管,同时在截流干管上设置溢流井,并在下游设置 污水处理厂。 截流管 溢流井 污水厂 溢 流 管 溢 流 堰 截 流 管 上 游 合 流 管 晴天和初降雨时: 当混合污水的流量>截流干管的输水能力, 部分混合污水 水体 溢流井 特点:比直排式有了较大的改进,但在雨天时,仍有部分混合污水未经处理而直 接排放,成为水体的污染源而使水体遭受污染。 适用于对老城市的旧合流制的改 造。 (3)完全合流制 将污水和雨水合流于一条管渠,全部送往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 特点: 卫生条件较好,在街道下,管道综合较方便,但工程量较大,初期投资大, 污水 污水处理厂 排入水体或再利用
污水厂的运行管理不便。采用者较少污水污力完全合流制完全分流制2.分流制用不同管渠分别收集和输送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和雨水的排水方式排除生活污水、工业废水的系统称为污水排水系统排除雨水的系统称为雨水排水系统。根据雨水的排除方式不同,分流制又分为下列两种情况:(1)完全分流制污水管道系统和雨水管渠系统完全分开。特点:比较符合环境保护的要求,但对城市管渠的一次性投资较大。适用于新建城市。(2)不完全分流制只有污水排水系统,没有完整的雨水排水系统。各种污水通过污水排水系统送至污水厂,经过处理后排入水体:雨水沿道路边沟,地面明渠和小河,然后进入较大的水体。当城镇的地势适宜,不易积水时,或初建城镇和小区可采用不完全分流制,先解决污水的排放问题,待城镇进一步发展后,再建雨水排水系统,完成完全分流制的排水系统。这样可以节省初期投资,有利于城镇的逐步发展。凸溢流井主干管污水厂水F不完全分流制混合排水体制(3)混合排水体制:既有分流制排水系统,又有合流制排水系统的排水体制。P21图1.28生产与生活污水一→污水处理站:生产废水和雨水→河流3.排水体制的选择1)从城市规划方面看:合流制仅有一条管渠系统,与地下建筑相互间的矛盾较小,占地少,施工方便。分流制管线多,对地下建筑的竖向规划矛盾较大。2)从环境保护方面看:直排式合流制不符合卫生要求,新建的城镇和小区已不再采用;完全合流制排水系统卫生条件较好,但工程量大,初期投资大,污水厂的运行管理不便,特别是在我国经济实力还不雄厚的城镇和地区,更是无法采用。在老城改造常采用截流式合流制,充分利用原有的排水设施,与直排式相比,减小了对环境的危害,但仍有部分混合污水通过溢流井直接排入水体。8
8 污水厂的运行管理不便。采用者较少。 污 水 厂 污 水 厂 完全合流制 完全分流制 2.分流制 用不同管渠分别收集和输送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和雨水的排水方式。 排除生活污水、工业废水的系统称为污水排水系统 排除雨水的系统称为雨水排水系统。 根据雨水的排除方式不同,分流制又分为 下列两种情况: (1)完全分流制 污水管道系统和雨水管渠系统 完全分开。 特点:比较符合环境保护的要求,但对城市管渠的一次性投资较大。适用于新建 城市。 (2)不完全分流制 只有污水排水系统,没有完整的雨水排水系统。各种污水通过污水排水系统送至 污水厂,经过处理后排入水体;雨水沿道路边沟,地面明渠和小河,然后进入较 大的水体。 当城镇的地势适宜,不易积水时,或初建城镇和小区可采用不完全分流制,先解 决污水的排放问题,待城镇进一步发展后,再建雨水排水系统,完成完全分流制 的排水系统。这样可以节省初期投资,有利于城镇的逐步发展。 污 水 厂 主干管 溢流井 污水厂 不完全分流制 混合排水体制 (3)混合排水体制:既有分流制排水系统,又有合流制排水系统的排水体制。 P21 图 1.28 生产与生活污水→污水处理站;生产废水和雨水→河流 3.排水体制的选择 1)从城市规划方面看:合流制仅有一条管渠系统,与地下建筑相互间的矛盾较小, 占地少,施工方便。分流制管线多,对地下建筑的竖向规划矛盾较大。 2)从环境保护方面看:直排式合流制不符合卫生要求,新建的城镇和小区已不再 采用; 完全合流制排水系统卫生条件较好,但工程量大,初期投资大,污水厂的运行管 理不便,特别是在我国经济实力还不雄厚的城镇和地区,更是无法采用。在老城 改造常采用截流式合流制,充分利用原有的排水设施,与直排式相比,减小了对 环境的危害,但仍有部分混合污水通过溢流井直接排入水体
分流制排水系统的管线多,但卫生条件好,有利于环境保护,虽然初降雨水对水体有污染,但它比较灵活,比较容易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一般又能符合城镇卫生的要求,所以在国内外得到推荐应用,是城镇排水系统体制发展的方向:不完全分流制排水系统,初期投资少,有利于城镇建设的分期发展,在新建城镇和小区可考虑采用这种体制:混合排水体制卫生情况比较好,但管渠数量多,建造费用高,一般仅在地面污染较严重的区域(如某些工厂区等)采用。3)从投资方面看:分流制比合流制高。合流制只敷设一条管渠,其管渠断面尺寸与分流制的雨水管渠相差不大,管道总投资较分流制低20%~40%,但合流制的泵站和污水厂却比分流制的造价要高。由于管道工程的投资占给排水工程总投资的70%~80%,所以总投资分流制比合流制高。初建城镇和小区,初期投资受限时,可采用不完全分流制,先建污水管道而后建雨水管道系统,以节省初期投资,有利手城镇发展,且工期短,见效快,随着工程建设的发展,逐步建设雨水排水系统。4)从排水系统的管理上看:合流制管道系统在晴天时只是部分流,流速低易产生沉淀,沉淀物易被暴雨水流冲走,这样以来合流制管道系统的维护管理费用可以降低,但流入污水厂的水量变化大,污水厂运行管理复杂。分流制管道系统可以保证管内的流速,不致发生沉淀,同时,污水厂运行管理易于控制。排水系统体制的选择,应根据城镇和工业企业规划、当地降雨情况和排放标准、原有排水设施、污水处理和利用情况、地形和水体等条件,在满足环境保护的前提下,全面规划,按近期设计,考虑远期发展,通过技术经济比较,综合考虑而定。新建的城镇和小区宜采用分流制和不完全分流制:老城镇可用截流式合流制:干旱少雨地区或街道较窄地下设施较多而修建污水和雨水两条管线有困难的地区,可采用合流制。【本讲课程的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给水排水系统的功能与组成,给水管网系统类型和排水体制。【本讲课程的作业】复习给水排水系统的功能与组成,给水管网系统类型和排水体制
9 分流制排水系统的管线多,但卫生条件好,有利于环境保护,虽然初降雨水对水 体有污染,但它比较灵活,比较容易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一般又能符合城镇卫 生的要求,所以在国内外得到推荐应用,是城镇排水系统体制发展的方向; 不完全分流制排水系统,初期投资少,有利于城镇建设的分期发展,在新建城镇 和小区可考虑采用这种体制;混合排水体制卫生情况比较好,但管渠数量多,建 造费用高,一般仅在地面污染较严重的区域(如某些工厂区等)采用。 3)从投资方面看:分流制比合流制高。合流制只敷设一条管渠,其管渠断面尺寸 与分流制的雨水管渠相差不大,管道总投资较分流制低 20%~40%,但合流制的泵 站和污水厂却比分流制的造价要高。由于管道工程的投资占给排水工程总投资的 70%~80%,所以总投资分流制比合流制高。 初建城镇和小区,初期投资受限时,可采用不完全分流制,先建污水管道而后建 雨水管道系统,以节省初期投资,有利于城镇发展,且工期短,见效快,随着工 程建设的发展,逐步建设雨水排水系统。 4)从排水系统的管理上看:合流制管道系统在晴天时只是部分流,流速低易产生 沉淀,沉淀物易被暴雨水流冲走,这样以来合流制管道系统的维护管理费用可以 降低,但流入污水厂的水量变化大,污水厂运行管理复杂。分流制管道系统可以 保证管内的流速,不致发生沉淀,同时,污水厂运行管理易于控制。 排水系统体制的选择,应根据城镇和工业企业规划、当地降雨情况和排放标 准、原有排水设施、污水处理和利用情况、地形和水体等条件,在满足环境保护 的前提下,全面规划,按近期设计,考虑远期发展,通过技术经济比较,综合考 虑而定。 新建的城镇和小区宜采用分流制和不完全分流制;老城镇可用截流式合流制;干 旱少雨地区或街道较窄地下设施较多而修建污水和雨水两条管线有困难的地区, 可采用合流制。 【本讲课程的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给水排水系统的功能与组成,给水管网系统 类型和排水体制。 【本讲课程的作业】 复习给水排水系统的功能与组成,给水管网系统类型和排水体制
课程名称:《给水排水管网系统》第2周,第1次讲摘要授课题目(章、节)第二章给水排水管网工程规划第一节给水排水管网工程规划与城市用水量预测本讲目的要求及重点难点:【目的要求】通过本讲课程的学习,熟悉给水排水管网工程规划程序,规划原则以及城市用水量预测方法。【重点】给水排水系统组成及其工作原理;用水量变化。【难点】给水排水系统组成及其工作原理内容第一部分规划原则和工作程序给水排水系统规划是城市总体规划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与城市总体规划相协调。规划内容:①给水水源:②给水处理厂:③给水管网:④排水管网:③排水处理厂;③废水排放与利用。规划任务:确定服务范围、规模:②水资源利用与保护措施③系统的组成与体系结构:④主要构筑物位置③水处理工艺流程与水质保证措施:③管网规划和干管定线③废水处置方案与环境影响评价:③工程规划的技术经济比较一、给水排水工程规划原则(1)执行相关政策、法规。见P24(2)城镇及工业企业规划时应兼顾给水排水工程(3)给水排水规划要服从城镇发展规划(以城市规划作为给排水系统规划的依据)(4)合理确定远近期规划与建设范:一般按远期规划、按近期设计和分期建设:近期按5~10年,远期按10~20年进行。(5)合理利用水资源和保护环境;(6)规划方案尽可能经济、高效二、给水排水规划工作程序(1)明确规划任务,确定规划编制依据:(2)收集资料,现场勘察(3)确定用水定额,估算用水量和排水量;(4)制定工程规划方案(5)根据规划期限,提出分期实施规划的步骤和措施(6):编制规划文件,绘制规划图纸,完成规划成果文本第二部分城市用水量预测计算一、概述二、规划用水量是决定水资源使用量、建设规模、投资额的依据。城市用水量包括:①城市给水工程统一供给的部分:居民生活用水、工业用水、公共设施用水和其他用水量总和。②城市给水工程统一供给以外的所有用水量的总和:工业和公共设施自备水源供给用水、河流环境用水、航道用水农业灌溉和养殖、畜牧业用水,内存居民和乡镇企业用水等。二、城市用水量预测计算方法(1):分类估算法10
10 课程名称:《给水排水管网系统》 第 2 周,第 1 次讲 摘 要 授课题目(章、节) 第二章 给水排水管网工程规划 第一节 给水排水管网工程规划与城市用水量预测 本讲目的要求及重点难点: 【目的要求】通过本讲课程的学习,熟悉给水排水管网工程规划程序,规划原则以及城市用 水量预测方法。 【重 点】给水排水系统组成及其工作原理;用水量变化。 【难 点】给水排水系统组成及其工作原理 内 容 第一部分 规划原则和工作程序 给水排水系统规划是城市总体规划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与城市总体规划 相协调。 规划内容:① 给水水源;② 给水处理厂;③ 给水管网;④ 排水管网;⑤ 排水 处理厂;⑥ 废水排放与利用。 规划任务:① 确定服务范围、规模; ② 水资源利用与保护措施 ③ 系统的组成与体系结构; ④ 主要构筑物位置 ⑤ 水处理工艺流程与水质保证措施; ⑥ 管网规划和干管定线 ⑦ 废水处置方案与环境影响评价; ⑧ 工程规划的技术经济比较 一、给水排水工程规划原则 (1) 执行相关政策、法规。见 P24 (2)城镇及工业企业规划时应兼顾给水排水工程 (3)给水排水规划要服从城镇发展规划(以城市规划作为给排水系统规划的依据) (4)合理确定远近期规划与建设范:一般按远期规划、按近期设计和分期建设: 近期按 5~10 年,远期按 10~20 年进行。 (5)合理利用水资源和保护环境; (6)规划方案尽可能经济、高效 二、给水排水规划工作程序 (1) 明确规划任务,确定规划编制依据; (2) 收集资料,现场勘察 (3) 确定用水定额,估算用水量和排水量; (4) 制定工程规划方案 (5)根据规划期限,提出分期实施规划的步骤和措施 (6) 编制规划文件,绘制规划图纸,完成规划成果文本 第二部分 城市用水量预测计算 一、概述 二、规划用水量是决定水资源使用量、建设规模、投资额的依据。 城市用水量包括:① 城市给水工程统一供给的部分:居民生活用水、工业用水、 公共设施用水和其他用水量总和。 ②城市给水工程统一供给以外的所有用水量的总和:工业和公共设施自备水源供 给用水、河流环境用水、航道用水农业灌溉和养殖、畜牧业用水,内存居民和乡 镇企业用水等。 二、城市用水量预测计算方法 (1) 分类估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