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度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2第18课罗斯福新政练习题 2017-2018学年度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2第18课罗斯福新政练 习题 1933年,美国国会颁布《紧急救济拨款法》,授权政府招募失业者从事公路、堤坝、桥 梁、公共建筑等公用事业的建设:随后国会又于1935年颁布《社会保障法》,明确规定: “本法案旨在增进公共福利,通过建立一个联邦的老年救济金制度,使一些州得以为老 人、盲人和残废儿童提供更为可靠的生活保障…”据此可知 A.新政期间建立了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 B.新政注重直接救济与以工代赈相结合 C.美国通过国家干预经济实现社会稳定 D.社会福利开支过大导致财政不堪重负 1935年到1942年,美国“工程进展署”花费了130多亿美元,修建了以下工程。其目的 在于 公共建筑 新道路 新桥 新机场 地下水道 12.2万幢 66.4万英里 7.7万座 85 个 2.4万英里 A.实现国家干预经济 B.建立福利制度 C.创造企业复兴条件 D.缓解失业压力 1941年初,罗斯福认为对日本最有效的牵制是继续援助中国,因此派遣高级顾问来华,帮 助国民政府解决经济困难;8月,美国派出军事代表团来主管援华租借物资事宜,并承担 沟通双方高层军事的任务。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中国抗战赢得了国际社会的普遍赞誉 B.这些做法有助于增强中国抗战胜利的信念 C.美国以此来减轻在太平洋战场的压力 D.反法西斯同盟建立推动了美国对华的援助 以下为1927-1930年美国社会离婚率统计表,这表明( 1/8
2017-2018 学年度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 2 第 18 课罗斯福新政 练习题 1 / 8 2017-2018 学年度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 2 第 18 课罗斯福新政 练 习题 1. 1933 年,美国国会颁布《紧急救济拨款法》,授权政府招募失业者从事公路、堤坝、桥 梁、公共建筑等公用事业的建设;随后国会又于 1935 年颁布《社会保障法》,明确规定: “本法案旨在增进公共福利,通过建立一个联邦的老年救济金制度,使一些州得以为老 人、盲人和残废儿童提供更为可靠的生活保障……”据此可知 A.新政期间建立了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 B.新政注重直接救济与以工代赈相结合 C.美国通过国家干预经济实现社会稳定 D.社会福利开支过大导致财政不堪重负 2. 1935 年到 1942 年,美国“工程进展署”花费了 130 多亿美元,修建了以下工程。其目的 在于 公共建筑 新道路 新桥 新机场 地下水道 12.2 万幢 66.4 万英里 7.7 万座 285 个 2.4 万英里 A.实现国家干预经济 B.建立福利制度 C.创造企业复兴条件 D.缓解失业压力 3. 1941 年初,罗斯福认为对日本最有效的牵制是继续援助中国,因此派遣高级顾问来华,帮 助国民政府解决经济困难;8 月,美国派出军事代表团来主管援华租借物资事宜,并承担 沟通双方高层军事的任务。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中国抗战赢得了国际社会的普遍赞誉 B.这些做法有助于增强中国抗战胜利的信念 C.美国以此来减轻在太平洋战场的压力 D.反法西斯同盟建立推动了美国对华的援助 4. 以下为 1927-1930 年美国社会离婚率统计表,这表明( )
2017-2018学年度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2第18课罗斯福新政练习题 年份 1927 1928 1929 1930 离婚率 10% 5% 12% 3% A、新政有利于促进社会及家庭稳定 B、自由主义思潮影响美国家庭稳定 C、经济水平与家庭稳定程度正相关 D、家庭稳定受社会环境的影响较大 罗斯福新政期间,国会通过了“土地保持和国内拨款法”,政府共派出250万青年参加 “民间资源保护队”,还出资购买了大片森林和风最区建立国家公园。罗斯福这样做的主 要目的是 A.培养青年 B.调整劳资关系 C.保护环境 D.“以工代赈” 6 罗斯福新政一开始就引起中国政论界的关注,有人指出:“此项试验如能成功,则非特美 国之经济组织将有极重要之转变,即世界各国之经济政策亦必受其影响。”这一评论 A.认为新政不能取得成功 预见到新政的世界意义 C.未看到新政的久远效果 D.担心经济危机蔓延中国 《全国工业复兴法》宣布国家处于紧急状态,暂停部分反托拉斯法条款的实施;成立国家 复兴管理局,并在它的认可和监督下,由资方、劳方和公众代表组成的委员会制定分别适 用于各行业的法规。这一措施 A.维护了自由企业制度 B.剥夺了工业的合理利润 C.损害了劳工的利益 D.加剧了社会经济危饥和政治危机 8. 某美国历史学家评价罗斯福新政的某项措施“是美国历史上一个新的里程碑。它意味着美 国开始与极端个人主义价值观支配下的所谓自助、自制和个人负责的传统决裂,确立了个 2/8
2017-2018 学年度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 2 第 18 课罗斯福新政 练习题 2 / 8 A、新政有利于促进社会及家庭稳定 B、自由主义思潮影响美国家庭稳定 C、经济水平与家庭稳定程度正相关 D、家庭稳定受社会环境的影响较大 5. 罗斯福新政期间,国会通过了“土地保持和国内拨款法”,政府共派出 250 万青年参加 “民间资源保护队”,还出资购买了大片森林和风最区建立国家公园。罗斯福这样做的主 要目的是 A.培养青年 B.调整劳资关系 C.保护环境 D.“以工代赈” 6. 罗斯福新政一开始就引起中国政论界的关注,有人指出:“此项试验如能成功,则非特美 国之经济组织将有极重要之转变,即世界各国之经济政策亦必受其影响。”这一评论 ( ) A.认为新政不能取得成功 B.预见到新政的世界意义 C.未看到新政的久远效果 D.担心经济危机蔓延中国 7. 《全国工业复兴法》宣布国家处于紧急状态,暂停部分反托拉斯法条款的实施;成立国家 复兴管理局,并在它的认可和监督下,由资方、劳方和公众代表组成的委员会制定分别适 用于各行业的法规。这一措施 A.维护了自由企业制度 B.剥夺了工业的合理利润 C.损害了劳工的利益 D.加剧了社会经济危饥和政治危机 8. 某美国历史学家评价罗斯福新政的某项措施“是美国历史上一个新的里程碑。它意味着美 国开始与极端个人主义价值观支配下的所谓自助、自制和个人负责的传统决裂,确立了个
2017-2018学年度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2第18课罗斯福新政练习题 人有权享有社会权利的观点”。这项措施是 A.提高农产品的价格 B.制定公平竞争章程 C.建立社会保障制度 D.帮助银行恢复信用 9. 王晓华《从罗斯福新政看美国政府如何应对经济危机》写道:“据1932年9月美国《幸 福》杂志估计,全国有3400万成年男女和儿童没有收入,占人口总数的28%”“从1929 1933年,全国仅罢工就有大约3000次。”为此,罗斯福政府() A、致力于国家工业的复兴 B、推行“以工代赈” C、实施农业减耕减产政策 D、整顿财政金融体系 有位美国矿工回忆:“1937年我回到了原来的煤矿,那里有了工会,我们一天就工作七小 时十五分钟,不像大萧条时那么辛苦。公司也不让我们加班,因为他们不想付加班费。” 这反映出经历经济危机后的美国 A.社会福利制度基本健全 B.注重缓和劳资关系 C.直接民主政体得以完善 D.逐渐走出经济困境 1932年,罗斯福竞选基金的25%来自银行家和经纪人的捐助。1936年,罗斯福第二次竞 选,由25%下降到4%。罗斯福曾说:“有组织的大财团,在美国历史上……紧紧抱成 团,反对一个总统候选人,这还是第一次!”导致上述现象的原因是 A.放弃金本位制使美元贬值 B.政府成立农业调整署 C.签署《全国劳工关系法》 D.大力推行“以工代赈” 罗斯福新政的第一步,就淘汰银行10797家。公众舆论评价说这个行动优如“黑沉沉的大 空出现的一道闪电”。这一“闪电”的深远意义是 A.在整顿金融业方面成效显著 B.通过整顿银行克服了金融危机 3/8
2017-2018 学年度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 2 第 18 课罗斯福新政 练习题 3 / 8 人有权享有社会权利的观点”。这项措施是 A.提高农产品的价格 B.制定公平竞争章程 C.建立社会保障制度 D.帮助银行恢复信用 9. 王晓华《从罗斯福新政看美国政府如何应对经济危机》写道:“据 1932 年 9 月美国《幸 福》杂志估计,全国有 3400 万成年男女和儿童没有收入,占人口总数的 28%”“从 1929- 1933 年,全国仅罢工就有大约 3000 次。”为此,罗斯福政府( ) A、致力于国家工业的复兴 B、推行“以工代赈” C、实施农业减耕减产政策 D、整顿财政金融体系 10. 有位美国矿工回忆:“1937 年我回到了原来的煤矿,那里有了工会,我们一天就工作七小 时十五分钟,不像大萧条时那么辛苦。公司也不让我们加班,因为他们不想付加班费。” 这反映出经历经济危机后的美国 A.社会福利制度基本健全 B.注重缓和劳资关系 C.直接民主政体得以完善 D.逐渐走出经济困境 11. 1932 年,罗斯福竞选基金的 25%来自银行家和经纪人的捐助。1936 年,罗斯福第二次竞 选,由 25%下降到 4%。罗斯福曾说:“有组织的大财团,在美国历史上……紧紧抱成一 团,反对一个总统候选人,这还是第一次!”导致上述现象的原因是 A.放弃金本位制使美元贬值 B.政府成立农业调整署 C.签署《全国劳工关系法》 D.大力推行“以工代赈” 12. 罗斯福新政的第一步,就淘汰银行 10797 家。公众舆论评价说这个行动优如“黑沉沉的大 空出现的一道闪电”。这一“闪电”的深远意义是 A.在整顿金融业方面成效显著 B.通过整顿银行克服了金融危机
2017-2018学年度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2第18课罗斯福新政练习题 C.加强国家对金融的全面控制 D.开启了大规模干预经济的模式 早在1933年底,经济形势刚有好转的时期,就已有人怀念自由市场经济,一位国会议员甚 至在纪念林肯诞辰的演说中说:“我已经看到一位独裁者正在成长,他已使希特勒、墨索 里尼十分妒忌,私营企业的独立性已成往事,个人自由不过是记忆而己。”这位国会议员 的主旨是() A.讽刺希特勒、墨索里尼独裁 B.肯定罗斯福新政挽救了美国经济 C.借纪念林肯诞辰之机讽刺挖苦 D.批评罗斯福扩大了联邦政府权力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除西周礼制影响外,汉代朝野格外践行“长幼有序、事亲至孝、敬老崇文”的理念。汉朝 规定:60岁以上者,免除赋税:70岁以上的老人“虽有罪,不加刑焉”。《唐律》规定 “诸祖父母、父母在,而子孙别籍异财者,徒三年”。南北朝的“孤独园”到了宋代发展 出多种官办养老机构。明洪武十三年下诏:“文武官年六十者听致仕(告老还乡),给以 全俸诰敕。”六十岁退休遂成官场惯例 白寿彝《中国通史》 材料二 本法案旨在增进公共福利,通过建立一个联邦的老年救济金制度,使一些州得以为老人、 盲人、受抚养的和残疾儿童提供更为可靠的生活保障,为妇幼保健、公共卫生和失业补助 法的实行做出妥善的安排;同时,旨在建立一个社会保险局 美《社会保险法》(1935年8月) 材料三 1980年,美国通货膨胀率接近10%,有25%的企业开工不足。里根上台后……要求政 府、企业主和雇工三者共同承担社会保障基金来源,并鼓励私人企业投资保障行业,提倡 由“福利国家”过渡为“福利社会” 陈宝森《美国经济与政府政策一一从罗斯福到里根》 (1)根据材料一,简要指出我国汉代至明朝养老政策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三,指出罗斯福时期与里根时代美国社会保障方面的主要差异。综合上 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社会保障体系的影响 4/8
2017-2018 学年度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 2 第 18 课罗斯福新政 练习题 4 / 8 C.加强国家对金融的全面控制 D.开启了大规模干预经济的模式 13. 早在 1933 年底,经济形势刚有好转的时期,就已有人怀念自由市场经济,一位国会议员甚 至在纪念林肯诞辰的演说中说:“我已经看到一位独裁者正在成长,他已使希特勒、墨索 里尼十分妒忌,私营企业的独立性已成往事,个人自由不过是记忆而已。”这位国会议员 的主旨是( ) A.讽刺希特勒、墨索里尼独裁 B.肯定罗斯福新政挽救了美国经济 C.借纪念林肯诞辰之机讽刺挖苦 D.批评罗斯福扩大了联邦政府权力 14.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除西周礼制影响外,汉代朝野格外践行“长幼有序、事亲至孝、敬老崇文”的理念。汉朝 规定:60 岁以上者,免除赋税;70 岁以上的老人“虽有罪,不加刑焉”。《唐律》规定 “诸祖父母、父母在,而子孙别籍异财者,徒三年”。南北朝的“孤独园”到了宋代发展 出多种官办养老机构。明洪武十三年下诏:“文武官年六十者听致仕(告老还乡),给以 全俸诰敕。”六十岁退休遂成官场惯例。 ——白寿彝《中国通史》 材料二 本法案旨在增进公共福利,通过建立一个联邦的老年救济金制度,使一些州得以为老人、 盲人、受抚养的和残疾儿童提供更为可靠的生活保障,为妇幼保健、公共卫生和失业补助 法的实行做出妥善的安排;同时,旨在建立一个社会保险局…… ——美《社会保险法》(1935 年 8 月) 材料三 1980 年,美国通货膨胀率接近 10%,有 25%的企业开工不足。里根上台后……要求政 府、企业主和雇工三者共同承担社会保障基金来源,并鼓励私人企业投资保障行业,提倡 由“福利国家”过渡为“福利社会”。 ——陈宝森《美国经济与政府政策——从罗斯福到里根》 (1)根据材料一,简要指出我国汉代至明朝养老政策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三,指出罗斯福时期与里根时代美国社会保障方面的主要差异。综合上 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社会保障体系的影响
2017-2018学年度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2第18课罗斯福新政练习题 试卷答案 1.B 根据题干“美国政府颁布《紧息救济拨款法》组织失业者进行公路、堤坝、桥梁、公共建 筑等公用事业的建设”体现了以工代赈的特点;“颁布《社会保障法》”说明政府注重直 接救济;故B项正确。“《紧息救济拨款法》”“《社会保障法》”是新政期间社会保障 体系中一部分,不能推断建立了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排除A。题干信息体现了国家干预 经济的特点,但尚未实现社会稳定,排除C。社会福利开支过大的确会导致财政不堪重 负,但题干并没有体现政府财政负担过重的问题,排除D。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选B。 点睛:解决本题的关键是抓住“《紧息救济拨款法》”“《社会保障法》”等内容,逐- 排除选项即可知道答案 2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实际上考查的是对图表分析能力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讲的是 1935-1942啊您美国修建了很多工程。而由材料"1935年到1942年“可知,这是发生在美国1929 1933年经济危机之后,为了解决经济危机,美国罗斯福实行了新政,新政的内容包含了以工代赈,这 是为了解决失业问題,所以答案选D。罗斯福新政的最大的特点是国家干预,排除A;B并不是修建工 程的目的,而是福利制度包含了公共工程这些措施,排除B;C与材料不符,排除。 考点: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罗斯福新政·罗斯福新政的内容 【名师点睛】社会福利( social welfare)制度的内涵和外延,我们至少可以从三个层次 上来理解:在最广泛的意义上,它指一切改善和提高人民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社会措 施:而中层意义的社会福利基本上是社会保障的同义词,是西欧国家普遍来替代社会保障 的一个概念;作为社会保障的一个组成部分,在中国,我们使用狭义的社会福利概念 3.B 美国对于中国抗战不仅从物资上还从人员上进行援助,这有利于中国抗战胜利信心的增 强,故B项正确:A中普遍说法绝对;美国的目的是扶持控制中国,故C错误:美国援助 中国是想独霸中国的统治,故D错误。 4.D 考点:1929至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罗斯福新政 分析:据所学可知罗斯福新政实施时间为1933年,与表格中“1927-1930年”不符,故A 项排除:随着美国经济危机的爆发,自由主义思潮对美国影响已经逐渐减弱,故B项排 除:材料中只给出了离婚率的变化趋势,并没有涉及经济水平的变化,无法得出经济水平 /8
2017-2018 学年度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 2 第 18 课罗斯福新政 练习题 5 / 8 试卷答案 1.B 根据题干“美国政府颁布《紧息救济拨款法》组织失业者进行公路、堤坝、桥梁、公共建 筑等公用事业的建设” 体现了以工代赈的特点;“颁布《社会保障法》”说明政府注重直 接救济;故 B 项正确。 “《紧息救济拨款法》”“《社会保障法》”是新政期间社会保障 体系中一部分,不能推断建立了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排除 A。题干信息体现了国家干预 经济的特点,但尚未实现社会稳定,排除 C。社会福利开支过大的确会导致财政不堪重 负,但题干并没有体现政府财政负担过重的问题,排除 D。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选 B。 点睛:解决本题的关键是抓住“《紧息救济拨款法》”“《社会保障法》”等内容,逐一 排除选项即可知道答案。 2.D 考点: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罗斯福新政·罗斯福新政的内容 【名师点睛】社会福利(social welfare)制度的内涵和外延,我们至少可以从三个层次 上来理解:在最广泛的意义上,它指一切改善和提高人民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社会措 施;而中层意义的社会福利基本上是社会保障的同义词,是西欧国家普遍来替代社会保障 的一个概念;作为社会保障的一个组成部分,在中国,我们使用狭义的社会福利概念。 3.B 美国对于中国抗战不仅从物资上还从人员上进行援助,这有利于中国抗战胜利信心的增 强,故 B 项正确;A 中普遍说法绝对;美国的目的是扶持控制中国,故 C 错误;美国援助 中国是想独霸中国的统治,故 D 错误。 4.D 考点: 1929 至 1933 年 资 本 主 义 世 界 经 济 危 机 , 罗 斯 福 新 政 分析:据所学可知罗斯福新政实施时间为 1933 年,与表格中“1927-1930 年”不符,故 A 项排除;随着美国经济危机的爆发,自由主义思潮对美国影响已经逐渐减弱,故 B 项排 除;材料中只给出了离婚率的变化趋势,并没有涉及经济水平的变化,无法得出经济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