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45罗斯福新政 选择题:(共20题,共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1933年3月和1934年1月,美国联邦储备银行两次增发新钞,总数达60亿美元,同时 宣布美元贬值40.9%。美国政府此举的主要目的是 A.稳定金融秩序 B.增加货币总量 C.提高百姓收入 D.转嫁国内危机 2、在罗斯福宣誓就任美国总统时,全国没有一家银行营业,银行支票已成为废纸。为此, 政府颁布《紧急银行法》,对银行进行审査并对合乎要求的颁发营许可证。该政策的意图是 A.建信用机制 B.避免盲目竞争 C.少政府开支 D.调整工业生产 3、参议员诺里斯曾这样问罗斯福:“如果人家问你,田纳西河流域管理是根据什么政治思想 建立的,那你怎么说呢?”罗斯福乐呵呵地回答:“我要告诉他们,这既不是鱼,也不是鸡, 但是,不管它是什么,对于田纳西河流域的人民却是极佳的美味。”由此可见新政() A.遵循自由主义经济政策 B.彻底消除了美国经济危机 C.未能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D.切实体现了务实求效特征 4、罗斯福认为,一个政府“如果对老者和病人不能给予照顾……听任无保障的阴影笼罩每 个家庭,那就不是一个能够存在下去,或是应该存在下去的政府”。基于此观点制定的法律 应当是() A.《社会保险法》 B.《全国工业复兴法》 C.《紧急银行法》 D.《全国劳工关系法》 5、罗斯福新政期间,政府组建民间资源保护队,先后吸收了275万名失业青年从事造林、 筑路、森林防火和土壤保持等工作。以上措施的目的包括() ①稳定社会秩序②缓解失业压力③发展社会经济④增强国民体质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D.②③④ 6、罗斯福说:“我们到底有没有实质的进步,不在于富人更富,而在于贫穷的人也能有足 够的生活来源。”从中可以看出,罗斯福摆脱经济危机的手段之一是() 关注民生问题 B.遏制两极分化 C.削减政府开支 控制生产规模 第1页
第 1 页 考点 45 罗斯福新政 一、选择题:(共 20 题,共 50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1933 年 3 月和 1934 年 1 月,美国联邦储备银行两次增发新钞,总数达 60 亿美元,同时 宣布美元贬值 40.9%。美国政府此举的主要目的是( ) A.稳定金融秩序 B.增加货币总量 C.提高百姓收入 D.转嫁国内危机 2、在罗斯福宣誓就任美国总统时,全国没有一家银行营业,银行支票已成为废纸。为此, 政府颁布《紧急银行法》,对银行进行审查并对合乎要求的颁发营许可证。该政策的意图是 ( ) A.建信用机制 B.避免盲目竞争 C.少政府开支 D.调整工业生产 3、参议员诺里斯曾这样问罗斯福:“如果人家问你,田纳西河流域管理是根据什么政治思想 建立的,那你怎么说呢?”罗斯福乐呵呵地回答:“我要告诉他们,这既不是鱼,也不是鸡, 但是,不管它是什么,对于田纳西河流域的人民却是极佳的美味。”由此可见新政( ) A.遵循自由主义经济政策 B.彻底消除了美国经济危机 C.未能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D.切实体现了务实求效特征 4、罗斯福认为,一个政府“如果对老者和病人不能给予照顾……听任无保障的阴影笼罩每 个家庭,那就不是一个能够存在下去,或是应该存在下去的政府”。基于此观点制定的法律 应当是( ) A.《社会保险法》 B.《全国工业复兴法》 C.《紧急银行法》 D.《全国劳工关系法》 5、 罗斯福新政期间,政府组建民间资源保护队,先后吸收了 275 万名失业青年从事造林、 筑路、森林防火和土壤保持等工作。以上措施的目的包括( ) ①稳定社会秩序 ②缓解失业压力 ③发展社会经济 ④增强国民体质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6、罗斯福说:“我们到底有没有实质的进步,不在于富人更富,而在于贫穷的人也能有足 够的生活来源。”从中可以看出,罗斯福摆脱经济危机的手段之一是( ) A. 关注民生问题 B. 遏制两极分化 C. 削减政府开支 D. 控制生产规模
7、“兹宣布,我国已存在可能导致广泛失业和产业解体的全国紧急状态,这使州际贸易和 国外贸易深受其累,影响了公共福利,并损害了美国人民的生活水平。”为此美国国会通过 了() A.《紧急银行法》 B.《全国工业复兴法》 C.《社会保险法》 D.《全国劳工关系法》 8、自由主义者洛克腾堡认为,“新政”的不足在于“它留下了许多没有解决的问题,甚至引 起一些麻烦的新问题。它不曾证实它能在和平时期实现先繁荣。……它(却)增强了自称为 千百万人说话、但有时只代表一个很少的利益集团的权力。它没有找出一条保护没有这种发 言人的人民的道路,也没有引申出一种令人满意的惩戒利益集团的方法,仍然是一种半途革 命……”这主要表明“罗斯福新政”() A.不能克服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 B.无视普通下层人民的疾苦 C.无法根除资本主义社会的弊端 D.只维护垄断资产阶级的利益 9、罗斯福曾打比喻说:“1933年夏天,有位头戴丝绸帽子的老绅士在防波堤边上失足落水, 不会游泳。一位朋友跑下防波堤,跳进水里,把他救上来,但丝绸帽子被浪冲走了。老绅士 苏醒过来后,千恩万谢,夸奖他的朋友救了他的命。但是,三年后的今天,老绅士却因丢了 帽子而斥责他的朋友。”这段话表明了() A.新政一直遭到资产阶级强烈反对B.美国20世纪30年代的大危机具有偶然性 C.新政挽救了资本主义制度 D.新政损害了资产阶级的根本利益 10、“我们最重大的首要任务,是使人民有工作可做……由政府本身直接募工,可以部分地 完成这一任务,政府对待这项任务就像对待战争的紧急状态一样。”下列与上述罗斯福就职 演说相对应的新政举措是( A.实行美元贬值B.兴办公共工程C.提高产品价格D.调整企业关系 11、美国学者狄克逊?韦克特在《大萧条时代》一书中评价道:“在新政的这段蜜月期里, 总统和人民之间是真正的爱情婚配,双方也许都有少许的不理性,相信对方是绝对可靠的。 但话说回来,这毕竟是超越逻辑的。”这里“爱情婚配”体现“新政”() A.违背自由主义经济理念 B.维护了广大劳工的权利 C.站在垄断资本家对立面 D.借鉴苏联计划经济经验 12、下表为美国《1981年综合预算调整法》中部分削减的内容及金额(单位:十亿美元)。 据此可知美国政府的政策调整旨在() 第2页
第 2 页 7、“兹宣布,我国已存在可能导致广泛失业和产业解体的全国紧急状态,这使州际贸易和 国外贸易深受其累,影响了公共福利,并损害了美国人民的生活水平。”为此美国国会通过 了( ) A.《紧急银行法》 B.《全国工业复兴法》 C.《社会保险法》 D.《全国劳工关系法》 8、自由主义者洛克腾堡认为,“新政”的不足在于“它留下了许多没有解决的问题,甚至引 起一些麻烦的新问题。它不曾证实它能在和平时期实现先繁荣。……它(却)增强了自称为 千百万人说话、但有时只代表一个很少的利益集团的权力。它没有找出一条保护没有这种发 言人的人民的道路,也没有引申出一种令人满意的惩戒利益集团的方法,仍然是一种半途革 命……”这主要表明“罗斯福新政” ( ) A.不能克服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 B.无视普通下层人民的疾苦 C.无法根除资本主义社会的弊端 D.只维护垄断资产阶级的利益 9、罗斯福曾打比喻说:“1933 年夏天,有位头戴丝绸帽子的老绅士在防波堤边上失足落水, 不会游泳。一位朋友跑下防波堤,跳进水里,把他救上来,但丝绸帽子被浪冲走了。老绅士 苏醒过来后,千恩万谢,夸奖他的朋友救了他的命。但是,三年后的今天,老绅士却因丢了 帽子而斥责他的朋友。”这段话表明了( ) ( ) A.新政一直遭到资产阶级强烈反对 B.美国 20 世纪 30 年代的大危机具有偶然性 C.新政挽救了资本主义制度 D.新政损害了资产阶级的根本利益 10、“我们最重大的首要任务,是使人民有工作可做……由政府本身直接募工,可以部分地 完成这一任务,政府对待这项任务就像对待战争的紧急状态一样。”下列与上述罗斯福就职 演说相对应的新政举措是( ) A.实行美元贬值 B.兴办公共工程 C.提高产品价格 D.调整企业关系 11、美国学者狄克逊?韦克特在《大萧条时代》一书中评价道:“在新政的这段蜜月期里, 总统和人民之间是真正的爱情婚配,双方也许都有少许的不理性,相信对方是绝对可靠的。 但话说回来,这毕竟是超越逻辑的。”这里“爱情婚配”体现“新政”( ) A.违背自由主义经济理念 B.维护了广大劳工的权利 C.站在垄断资本家对立面 D.借鉴苏联计划经济经验 12、下表为美国《1981 年综合预算调整法》中部分削减的内容及金额(单位:十亿美元)。 据此可知美国政府的政策调整旨在( )
内容 1982财年 1983财年 1984财年 医疗、社会保险|3.5 4.8 医疗、住房补贴1 1.7 其他项目 29.7 A.遵循自由放任,推广“新经济” B.加强宏观调控,缓解“经济滞胀” C.节省政府开支,发展高新技术D.减少政府干预,缩小“福利国家 13、为了复兴工业,罗斯福政府以印第安人崇拜的神鸟蓝鹰为标记,发动了著名的“蓝鹰行 动”,给那些凡遵守法律的企业悬挂蓝鹰标志,树立企业良好的形象。这一运动() A.增强了民众对银行和金融业的信心B.有效地促使企业进一步加强规范经营 C.用公有制的形式调整资本主义企业D.强化了社会保障,有利于民生 14、1933年4月5日,罗斯福政府发布行政命令,要求所有黄金持有者将其持有的金币、 金块或金元券移送至联储银行。此后,联邦政府多次以不断上涨的价格购买黄金。由于每 盎司黄金所值美元的数量持续上调,流通中的货币数量也就不断增加。该措施的历史影响是 A.促进了国际贸易稳定发展 B.克服了商品供给与需求的矛盾 C.有利于增强美国对外贸易的竞争力D.促使商品价格逐步回落从而保障市场稳定 15、1932年,罗斯福竞选基金的25%来自银行家和经纪人的捐助。1936年,罗斯福第二次 竞选,由25%下降到4%。罗斯福曾说:“有组织的大财团,在美国历史上……紧紧抱成一团 反对一个总统候选人,这还是第一次!”导致上述现象的原因是() A.放弃金本位制使美元贬值 B.政府成立农业调整署 C.签署《全国劳工关系法》 D.大力推行“以工代赈” 16、罗斯福新政是在面临资本主义工业社会全面来临的时代,在传统的自由放任政策再也不 能适应生产力巨大发展的时候开辟的一条新的发展道路。他在金融、工业、农业、社会救济 等方面的措施主要是为了解决() A、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B、供需矛盾 C、市场与计划的矛盾 D、劳资矛盾 17、1933年,罗斯福提请国会通过法案,创立民间资源保护队,主要针对中部平原频发的 沙尘暴。到1941年,共招募了250多万青年人参加,开辟了740多万亩国有林区和大量的 国有公园。史学家认为,这一措施“最受欢迎”“最无争议”,也“最为成功”。上述评论的 第3页
第 3 页 内容 1982 财年 1983 财年 1984 财年 医疗、社会保险 3.5 4.8 5.9 医疗、住房补贴 1 1.2 1.7 其他项目 21.8 29.7 35.3 A.遵循自由放任,推广“新经济” B.加强宏观调控,缓解“经济滞胀” C.节省政府开支,发展高新技术 D.减少政府干预,缩小“福利国家 13、为了复兴工业,罗斯福政府以印第安人崇拜的神鸟蓝鹰为标记,发动了著名的“蓝鹰行 动”,给那些凡遵守法律的企业悬挂蓝鹰标志,树立企业良好的形象。这一运动( ) A. 增强了民众对银行和金融业的信心 B. 有效地促使企业进一步加强规范经营 C. 用公有制的形式调整资本主义企业 D. 强化了社会保障,有利于民生 14、 1933 年 4 月 5 日,罗斯福政府发布行政命令,要求所有黄金持有者将其持有的金币、 金块或金元券移送至联储银行。此后,联邦政府多次以不断上涨的价格购买黄金。由于每一 盎司黄金所值美元的数量持续上调,流通中的货币数量也就不断增加。该措施的历史影响是 ( ) A. 促进了国际贸易稳定发展 B. 克服了商品供给与需求的矛盾 C. 有利于增强美国对外贸易的竞争力 D. 促使商品价格逐步回落从而保障市场稳定 15、 1932 年,罗斯福竞选基金的 25%来自银行家和经纪人的捐助。1936 年,罗斯福第二次 竞选,由 25%下降到 4%。罗斯福曾说:“有组织的大财团,在美国历史上……紧紧抱成一团, 反对一个总统候选人,这还是第一次!”导致上述现象的原因是( ) A. 放弃金本位制使美元贬值 B. 政府成立农业调整署 C. 签署《全国劳工关系法》 D. 大力推行“以工代赈” 16、罗斯福新政是在面临资本主义工业社会全面来临的时代,在传统的自由放任政策再也不 能适应生产力巨大发展的时候开辟的一条新的发展道路。他在金融、工业、农业、社会救济 等方面的措施主要是为了解决( ) A、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B、供需矛盾 C、市场与计划的矛盾 D、劳资矛盾 17、1933 年,罗斯福提请国会通过法案,创立民间资源保护队,主要针对中部平原频发的 沙尘暴。到 1941 年,共招募了 250 多万青年人参加,开辟了 740 多万亩国有林区和大量的 国有公园。史学家认为,这一措施“最受欢迎”“最无争议”,也“最为成功”。上述评论的
主要依据是() A.政府把资源保护放到新政的首位B.政府把失业救济与环境保护并举 C.调整农林结构并降低了农产品价格D.基本上有效解决了就业保障问题 18、1933年6月5日,美国国会通过一项联合决议,宣布废除公私债务中的“黄金支付条 款”,一切偾务均可用“法定货币”偿还,债权人必须接受禁止在任何契约中使用黄金支付。 这一措施() A.冲击了布雷顿森林体系 B.使美国彻底摆脱经济危机 C.稳定了美国商品价格 D.是“蓝鹰运动”的重要体现 19、《全国工业复兴法》禁止雇佣童工,规定产业工人每周工时为35小时,脑力劳动者为 40小时,产业工人最低工资每小时为40美分。愿意接受这项临时协定的雇主将能领到一个 “蓝鹰”标志。绝大多数的企业在各种压力下都加入了“蓝鹰”运动。这项措施的目的是 A.消灭竭泽而渔式的经营模式 B.保证工业合理利润和工人消费能力 C.挽救盲目竞争状态中的商业 D.终止全国经济形势持续恶化的趋势 20、当最高法院宣布《农业调整法》违宪以后,在时任农业部长的竭力争取下,美国国会通 过了《土壤保持与作物调配法》,法案规定:对凡不再种植消耗土壤肥力作物,而改种保持 土壤肥力作物,且进行土壤整治的农民,由国家发给奖金。这一法案的通过( A.掀起了一场现代环境保护运动B.意味着美国分权制衡的原则己被打破 C.有利于合理调节农产品的供应D.实现了对农产品流通领域的全面控制 、非选择题:(共3小题,共50分。)要求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2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20世纪是经济发展模式多样化的世纪,也是互相学习借鉴的世纪 材料一作为一个国家,我们……拒绝了任何彻底的革命计划。为了永远的纠正我们经 济制度中的严重缺点,我们依靠的是旧民主秩序的新运用 罗斯福 材料二“在战争结束的时候,俄国就像是一个被打得半死的人……而现在,谢天谢地 他居然能够拄着拐杖走动了!”……结果就是,把市场,实际上就等于把商品、货币、市场 机制引进到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里面去,在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史上,这是一个重大的突破 《大国崛起》解说词 材料三20世纪50和90年代,中国在探索社会主义的道路上,曾经先后借鉴苏联和发 第4页
第 4 页 主要依据是( ) A.政府把资源保护放到新政的首位 B.政府把失业救济与环境保护并举 C.调整农林结构并降低了农产品价格 D.基本上有效解决了就业保障问题 18、1933 年 6 月 5 日,美国国会通过一项联合决议,宣布废除公私债务中的“黄金支付条 款”,一切偾务均可用“法定货币”偿还,债权人必须接受禁止在任何契约中使用黄金支付。 这一措施( ) A. 冲击了布雷顿森林体系 B. 使美国彻底摆脱经济危机 C. 稳定了美国商品价格 D. 是“蓝鹰运动”的重要体现 19、《全国工业复兴法》禁止雇佣童工,规定产业工人每周工时为 35 小时,脑力劳动者为 40 小时,产业工人最低工资每小时为 40 美分。愿意接受这项临时协定的雇主将能领到一个 “蓝鹰”标志。绝大多数的企业在各种压力下都加入了“蓝鹰”运动。这项措施的目的是 ( ) A.消灭竭泽而渔式的经营模式 B.保证工业合理利润和工人消费能力 C.挽救盲目竞争状态中的商业 D.终止全国经济形势持续恶化的趋势 20、当最高法院宣布《农业调整法》违宪以后,在时任农业部长的竭力争取下,美国国会通 过了《土壤保持与作物调配法》,法案规定:对凡不再种植消耗土壤肥力作物,而改种保持 土壤肥力作物,且进行土壤整治的农民,由国家发给奖金。这一法案的通过( ) A. 掀起了一场现代环境保护运动 B. 意味着美国分权制衡的原则已被打破 C. 有利于合理调节农产品的供应 D. 实现了对农产品流通领域的全面控制 二、非选择题:(共 3 小题,共 50 分。)要求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2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20 世纪是经济发展模式多样化的世纪,也是互相学习借鉴的世纪 材料一 作为一个国家,我们……拒绝了任何彻底的革命计划。为了永远的纠正我们经 济制度中的严重缺点,我们依靠的是旧民主秩序的新运用 ——罗斯福 材料二 “在战争结束的时候,俄国就像是一个被打得半死的人……而现在,谢天谢地, 他居然能够拄着拐杖走动了!”……结果就是,把市场,实际上就等于把商品、货币、市场 机制引进到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里面去,在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史上,这是一个重大的突破 ——《大国崛起》解说词 材料三 20 世纪 50 和 90 年代,中国在探索社会主义的道路上,曾经先后借鉴苏联和发
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经验。1992年,邓小平同志说“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 有市场,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手段 (1)材料一中罗斯福谈到的“旧民主秩序的新运用”的目的、背景和实质各是什么? ②)材料二中苏俄“能够拄着拐杖走动”得益于什么政策?这一政策实施的背景是什么? 它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做出了怎样的重大突破?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指出20世纪后期中国经济体制发生了怎么样的变化,以及在 农村和城市实施的具体措施 (4)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上述三国的经济发展之路带给我们怎样的启示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罗斯福上台后,采取诸多措施以解决就业问题。1933年,政府颁布《联邦紧急 救济法》,设立执行机构—一联邦紧急救济署。该署仅在成立之初的一个月里,就以物品救 济方式救济了近400万个家庭。罗斯福称:“在救济工作中,我们是同有正当自尊心的美国 人打交道。对他们来说,单纯的施舍会伤害要求保持个人独立的一切本能。大多数美国人都 想为他们所得到的东西付出一点什么。”鉴于此,政府实行“以工代赈”计划,规定有工作 能力者须参加有酬劳动获得工资。并颁布《社会保障法》,创立失业保险制度,规定失业者 每周可领15美元至18美元的失业保险金 一捕编自曾贵《“罗斯福新政”的兢业工程及启示》 材料二传统经济理论认为:“供给恒等于需求。”经济只会出现局部失衡,资本主义 经济机制具有很高的协调性,可自行调节己使经济运行重新恢复正常。20世纪30年代的大 危机后,这一理论遭到挑战。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认为供给是需求的函数,“需求会自己创 造自己的供给”,即产出量和就业量的总水平决定于总有效需求。有效需求不足必然会产生 大规模失业、生产过剩。达到资源充分利用和经济体系均衡的关键,不是市场和竞争,而是 由消费和投资额决定的有效需求水平。为此,他主张:“国家必须用改变租税体系、限定利 率以及其他方法,指导消费倾销。”战后,凯恩斯学说变成西方经济学的正统,成为各国政 府制定经济发展战略与经济政策的主要依据 摘编自张建刚《凯思斯主义的理论缺陷及其新的发展》 (1)根据材料一,概括罗斯福实行社会救济的主要措施,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意义。 (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凯恩斯对传统经济理论的突破。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 分析凯恩斯学说能成为“西方经济学正统”的原因。 23、美国前总统奥巴马曾说“美国真正的天赋在于——它懂得改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第5页
第 5 页 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经验。1992 年,邓小平同志说“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 有市场,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手段。” (1)材料一中罗斯福谈到的“旧民主秩序的新运用”的目的、背景和实质各是什么? (2)材料二中苏俄“能够拄着拐杖走动”得益于什么政策?这一政策实施的背景是什么? 它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做出了怎样的重大突破?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指出 20 世纪后期中国经济体制发生了怎么样的变化,以及在 农村和城市实施的具体措施。 (4)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上述三国的经济发展之路带给我们怎样的启示。 2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罗斯福上台后,采取诸多措施以解决就业问题。1933 年,政府颁布《联邦紧急 救济法》,设立执行机构——联邦紧急救济署。该署仅在成立之初的一个月里,就以物品救 济方式救济了近 400 万个家庭。罗斯福称:“在救济工作中,我们是同有正当自尊心的美国 人打交道。对他们来说,单纯的施舍会伤害要求保持个人独立的一切本能。大多数美国人都 想为他们所得到的东西付出一点什么。”鉴于此,政府实行“以工代赈”计划,规定有工作 能力者须参加有酬劳动获得工资。并颁布《社会保障法》,创立失业保险制度,规定失业者 每周可领 15 美元至 18 美元的失业保险金。 ——捕编自曾贵《“罗斯福新政”的兢业工程及启示》 材料二 传统经济理论认为:“供给恒等于需求。”经济只会出现局部失衡,资本主义 经济机制具有很高的协调性,可自行调节已使经济运行重新恢复正常。20 世纪 30 年代的大 危机后,这一理论遭到挑战。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认为供给是需求的函数,“需求会自己创 造自己的供给”,即产出量和就业量的总水平决定于总有效需求。有效需求不足必然会产生 大规模失业、生产过剩。达到资源充分利用和经济体系均衡的关键,不是市场和竞争,而是 由消费和投资额决定的有效需求水平。为此,他主张:“国家必须用改变租税体系、限定利 率以及其他方法,指导消费倾销。”战后,凯恩斯学说变成西方经济学的正统,成为各国政 府制定经济发展战略与经济政策的主要依据。 ——摘编自张建刚《凯思斯主义的理论缺陷及其新的发展》 (1)根据材料一,概括罗斯福实行社会救济的主要措施,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意义。 (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凯恩斯对传统经济理论的突破。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 分析凯恩斯学说能成为“西方经济学正统”的原因。 23、美国前总统奥巴马曾说“美国真正的天赋在于——它懂得改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