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下表(表6)可得出G1和O1 单位:千元 教育事业费教育附加拨校办产业捐集资收入其他收入 拨款(Gn1)款(G2) (Si) (q) 北京(=1)3895355 16000 140679 248 203124 吉林(=2)860639 2981 18739 71292 安徽(=3)1190102 3522 17262 3125 204109 四川( 1016387 19477 22972 20581 242280 明北(=5)160465 47904 11334 16026 262105 表6分地区的学校教学经费来源 数据来源:《中国教育经费统计年鉴2005》 (4)培养费用F1的确定 Fi=i+wi +wiz -mi/numi 结合下表(表7)可得出F 单位:千元 「事业性经费支出(y)奖贷助学金(m)公务费(Ww1)业务费(Ww 北京(i=1) 5559212 189720 588990 260541 吉林(i=2 2400977 158268 353077 180016 安徽(i=3) 3072088 212970 248690 3622348 214435 448813 396068 湖北(i=5) 3948973 152900 298487 553024 表7分地区的学校培养费用相关支出 数据来源:《中国教育经费统计年鉴2005》 (5)家庭的平均收入P的确定 P代表家庭的平均收入,由于在此模型中不对城镇家庭和农村家庭进行区分计算,所 以在计算家庭收入的时候按照,近年来实际入学的城镇和农村学生的比例进加权平均计 算得到P,计算如下 城乡大学生的比例分别是823%和177% 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平均每户人口=1759.5×2.95=34690.525元 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平均每户人口:35870×4.05=14527.35元 P=34690.525×0.823+14527.35×0.177=28550.302075+2571.34095=31121.64302 (5)家庭的平均收入A的确定 A代表家庭对于教育开支的承受能力,通过北京锐智阳光信息咨询有限公司在2007 年2月283月1日进行的调查得到以下结果[](见图3)
6 结合下表(表 6)可得出G୧和O୧ 单位:千元 教育事业费 拨款(ܩଵ) 教育附加拨 款(ܩଶ) 校办产业 (ݏ) 捐集资收入 (ݖ) 其他收入 (ݍ) 北京(݅=1) 3895355 16000 140679 2248 203124 吉林(݅=2) 860639 0 2981 18739 71292 安徽(݅=3) 1190102 3522 17262 3125 204109 四川(݅=4) 1016387 19477 22972 20581 242280 湖北(݅=5) 1160465 47904 11334 16026 262105 表 6 分地区的学校教学经费来源 数据来源:《中国教育经费统计年鉴 2005》 (4) 培养费用 F୧的确定 ܨ ൌ ሺݕ ݓ୧ଵ ݓଶ െ m୧ሻ/݊ݑ݉ 结合下表(表 7)可得出ܨ 单位:千元 事业性经费支出(ݕ (奖贷助学金(m୧) 公务费(ݓ୧ଵ) 业务费(ݓଶ) 北京(݅=1) 5559212 189720 588990 260541 吉林(݅=2) 2400977 158268 353077 180016 安徽(݅=3) 3072088 212970 248690 22298 四川(݅=4) 3622348 214435 448813 396068 湖北(݅=5) 3948973 152900 298487 553024 表 7 分地区的学校培养费用相关支出 数据来源:《中国教育经费统计年鉴 2005》 (5) 家庭的平均收入 ܲ的确定 ܲ代表家庭的平均收入,由于在此模型中不对城镇家庭和农村家庭进行区分计算,所 以在计算家庭收入的时候按照,近年来实际入学的城镇和农村学生的比例进加权平均计 算得到P,计算如下 城乡大学生的比例分别是 82.3%和 17.7% 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平均每户人口=1759.5ൈ2.95 = 34690.525 元 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平均每户人口:3587.0ൈ4.05 = 14527.35 元 ܲ=34690.525ൈ0.823+ 14527.35ൈ0.177= 28550.302075 + 2571.34095 = 31121.643025 元 (5) 家庭的平均收入ܣ的确定 ܣ代表家庭对于教育开支的承受能力,通过北京锐智阳光信息咨询有限公司在 2007 年 2 月 28——3 月 1 日进行的调查得到以下结果[1](见图 3)
289% 42.1% 238% 广州 384% 上海 22.1% 438% 北京 436% 40% 80% 100% 画300元以内画3000元m500000元00元以上 图3京沪穗三地受访者所能够承受的大学学费的调查结果 学费(元)3000400046500800 能承受人的百分比0297043602360031 表8北京受访者学费承受情况 由上表(表8),经过以下加权平均计算得: 平均可承受的学费=297×3+436×4+236×65+31×8=891+1744+1534+248=4417元/年 北京城镇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1997752元/年 北京城镇人数占北京总人口比例:8433% 北京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827547元/年 北京农村人数占北京总人口比例:1567% 北京的平均家庭户规模为:2.64人 则:北京市平均家庭收入=(城镇人均纯收入ⅹ城镇人口比例 农村人均纯收入×农村人口比例)×户规模 =(19977.52×0.8433+827547×0.1567)×2.64=47900(元/年) 于是,承受值A=4417/47900=00922=922% 数据来自:1中国统计年鉴2007 2.http://npc.peoplecom.cn/gb/28320/78072/78610/diaocha/jiaoyu.htm
7 图 3 京沪穗三地受访者所能够承受的大学学费的调查结果 学费(元) 3000 4000 6500 8000 能承受人的百分比 0.297 0.436 0.236 0.031 表 8 北京受访者学费承受情况 由上表(表 8),经过以下加权平均计算得: 平均可承受的学费=297ൈ3+436ൈ4+236ൈ6.5+31ൈ8=891+1744+1534+248=4417 元/年 北京城镇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19977.52 元/年 北京城镇人数占北京总人口比例:84.33% 北京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8275.47 元/年 北京农村人数占北京总人口比例:15.67% 北京的平均家庭户规模为:2.64 人 则:北京市平均家庭收入=(城镇人均纯收入 ൈ 城镇人口比例 农村人均纯收入 ൈ 农村人口比例) ൈ 户规模 =(19977.52ൈ0.8433 + 8275.47ൈ0.1567)ൈ 2.64=47900(元/年) 于是,承受值 ܣൌ4417/47900 ൌ0.0922 ൌ 9.22% 数据来自:1.中国统计年鉴 2007 2. http://npc.people.com.cn/GB/28320/78072/78610/diaocha/jiaoyu.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