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绪论13AdagioLargoAllegroEpppEOT0T00creso幸幢花+1U0OOOOIUU9URsfU门门门hf(sf)(西)sf这是贝多芬的被称为《暴风雨奏鸣曲》的第一乐章的主部主题。它是由两个乐句(6+15)组成的乐段。其中包含两个层次的呼应关系。从两个乐句的关系来看,是“准平行”呼应,上句是从主调d小调的属和弦开始,下句移位到平行调F大调的属和弦上开始并有很大扩展。从乐句内部的结构来看,是一种比较独特的对比呼应关系:开始两小节的乐节,以缓慢的速度、属和弦分解上行的音调,像是提出的一个大问号,随后紧接着由急促音型流动构成的乐节,与“问号”乐节形成对比性的问答式呼应(其实,与其说后乐节是回答,不如说是一种情绪的反应,表现迫不及待寻求答案的急迫躁动心情)。2.三部性原则三部性原则是在呼应原则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三部性结构就是在遥相呼应的两部分之间,插入一个中间对比部分
14曲式与作品分析基础三部性原则在音乐中的运用,体现了对立统一的辩证因素。三部性的“三”不是简单的数量关系,而是具有概括事物矛盾运动规律的质的意义,即体现出否定之否定”的矛盾运动规律。三部性原则在音乐中的具体体现,可用图式:A一B一A来表示,即主题(呈示)一一离题(对比或引申发展)一一返题(主题再现)。三部性原则的核心是再现,因而也可称之为再现原则(“再现”即音乐运动中的“否定之否定”)。最鲜明地体现三部性原则的典型曲式是三段曲式与三部曲式,但它同时也广泛体现在其他类型的曲式之中。三部性几乎是架构任何大型曲式的基石。因为任何大型曲式几乎总离不开主题再现这种重要的音乐发展手法的。三部性原则有时也可能体现在乐段或二段式这类小型曲式中,甚至也可能体现在一个乐句之中。Exp.1/16藏族民歌《罗罗》Moderato喜悦地主题展开再现我G布谷鸟儿声声罗罗,叫该例第1小节到第2小节的第一拍如果说是“主题”的话,第2小节第二拍到第3小节就是“主题”的展开,与主题形成一定的对比,而第4小节与第5小节则是“主题”的再现,形成一个乐句内部的三部性。又如:Exp.1/17蒙古族民歌《英雄陶可特胡之歌》展开再现主题+日心想要安稳地过月(呀噢咿)当然,这两个例子都只是压缩在一个小乐句内部的三部性微观布局,是一种旋律创作的手法,而并未形成宏观的三部性曲式。三部性曲式的三个部分,通常应当由相对完整的结构单位构成。三部性原则与呼应原则一样,在曲式中也可体现为周期性连锁或多层套叠的关系。3.起承转合原则起承转合原则也是由呼应原则衍生出来的,并也常常包含着三部性原则:三部性111合起承转一呼应一呼应呼应
第章绪论15起、承、转、合这四个阶段,在结构上具有不同的功能:起部一—乐思的最初呈示;承部一一起部的重复或引申,巩固或补充起部陈述的内容:转部一一引人新的材料或展开起承部分所陈述的内容,与起承部分形成一定的对比;合部一一向起承部分的内容回归,有时有明显的再现因素,具有结束、总结的功能。起、承、转、合作为一种结构原则,可以广泛应用于曲式的不同结构层次(微观或宏观)之中。这种原则小在一个乐句、一个乐段内部就可以体现,大则各种复杂曲式都可能应用。Exp.1/18陕西民歇《水船秧款》起承转黄冬下河九十九道湾哟,这是在一个乐句内的起承转合。Exp.1/19巴托克《献给孩子们》之18Andante non moltoPdolcesempre legato
16曲式与作品分析基础moltoPmoltoespr.cresorit.pocoattacca这是在一个乐段内的起承转合。Exp.1/20席曼诺夫斯基《练习曲》(Op.33之5)AndanteespressivoppdolceDcresc.pocoOYE格cresc.9
第一章绪论17(sub)pppdolceritPPPAdim.erall.车L味美这也是一个乐段内的起承转合,结构布局虽较为复杂,但井然有序,非常巧妙。乐段由两组成。第一句分两个乐节,第一乐节为两小节,是全曲的主题;第二乐节为两小节半,是主题的自由移位模仿,且有合尾重复,跨小节在第5小节落在属和声的半终止。这两个乐节构成“起承”关系。第二乐句从第5小节强拍进入,以主题旋律的倒影来开始,形成“转”,后续的展开都紧扣主题材料,推向高潮后,在最后两小节几乎原样再现“主题头”的旋律,构成完美的“合”。起承转合结构原则在带再现的二段式中得到最为典型的体现Exp.1/21贝多芬《第九交响曲》终曲“欢乐领”主题护这一著名主题以带再现的二段式写成。两个乐段各包含两个乐句,结构图式为:BAb +a'a+a在第一个乐段中,上下句为平行呼应结构,上句结束在属和弦的五音,下句终止在主音。第二个乐段中,上句明显有了对比(形成“转”),而下句则原样重复第一乐段的下句。整体曲式的起承转合原则体现得十分明确。4.变奏原则以一-母体材料为基础,用变奏手法引出若于变体,这种结构原则称为变奏原则。用变化重复来延伸音乐,可以说是人类最为原始的一种音乐思维方式,因而以变奏原则来结构音乐的方式大量存在于民间音乐之中。随着变奏手法的专业化、复杂化、精致化,变奏结构原则的运用也与时俱进,至今仍在各类音乐中普遍被应用且继续有所发展。如我国戏曲、曲艺音乐中的板腔体结构,就是一种高度体系化的变奏结构。再如西方20世纪现代音乐中的序列音乐以及以